最新網址: 接下來的幾天裡,王浩乾脆沒去科學基金會,就專注於新建立任務的研究中。 但他還是去了一個地方-- 水木大學。 邱成文邀請他到水木大學做哥德巴赫猜想的報告,而作報告也是計劃內的事情。 這個時間點剛剛好。 新建立的任務,畢竟是C級的研究,需要獨自完成還是有難度的。 這天王浩去了水木大學,門口就有幾個人來迎接,都已經見過兩、三次,客套一下就進去了。 他見到了邱成文以後,寒暄了一下,時間差不多就到了。 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報告,聽起來確實影響力很大,實際上,因為他發布了兩篇論文,論證的難度也沒有想象中的高,有足夠的基礎知識,慢慢也就能看懂了。 水木大學對此也沒有進行太多的宣傳,前來聽報告的學者並不多,更多的則是在校的博士生,甚至還有一些在讀碩士。 當然,他們想全部聽懂也很困難。 王浩也沒有打算講解的太細致,因為證明已經擺在那裡,一些細節的運算推導,並不需要詳細做講解。 這一次的報告,針對的是計算分析法,也就是《數學學報》發表的第二篇證明論文。 計算分析法的證明,相對於覆蓋法要直接一些,隻是分析對比的過程,顯得非常的燒腦,而不像是覆蓋法那樣‘思路靈巧’。 所以他講解的還是整體內容,中途一些細節性的過程,就直接被帶了過去。 那一部分內容,慢慢去思考也是能夠理解的。 “在哥德巴赫猜想上,很多數學家都走了彎路。” 王浩說道,“計算分析法,是很多數學家都思考過的方法,但或許是因為中途的分析比較復雜,下意識就覺得不可能完成。” “這個分析過程確實很復雜,但也並非完全不可能做到。” “我們來看其中的難點,第一就是在第一部分的對比內容上……” 麵對臺下的幾百人,王浩認真講解起來。 王浩對於哥德巴赫猜想的報道並不太重視,因為臺下有一些頂尖的學者,早已經弄懂了證明過程,並不需要他特別來做講解。 所以他麵向的對象,都是理解證明過程有困難的人。 這些人中,大部分都是在讀博士、研究生,或者是一些普通的助理教授,給他們做證明的講解,隻需要講難點就好了。 同時,王浩最關注的還是研究進展。 雖然哥德巴赫猜想的證明,和新的研究任務關聯性很低,但也能提供一定的靈感值。 這才是最重要的。 【任務三,靈感值+2。】 【任務三,靈感值+4。】 【任務三,靈感值+1……】 相對於c級任務的難度來說,靈感之增加的速度並不快。 但是,也足夠了。 在完成了哥德巴赫猜想的報告以後,王浩再看了一下靈感值,發現已經達到了‘109’。 “終於完成了!” 他不由得露出了笑容。 整個會場爆發了熱烈的掌聲,王浩在掌聲中走下了臺,也和前排的人寒暄了幾句。 邱成文聽了整個講解,滿是贊嘆的說道,“王浩啊,我發現你的講解能力,真是不弱於科研能力啊!” “我一直都覺得年輕的數學天才都不擅長講解、不擅長教育。你的課程肯定很受歡迎吧?” “還行吧~” 王浩被這麼一誇,也有點不好意思。 “肯定很行。”邱成文笑道,“我們中心有個不到三十的副教授,叫徐磊,你見過一次,他主要從事曲線、拓撲的研究,很天才。” 邱成文點評的‘很天才’,顯然不是一般的天才。 他繼續道,“徐磊啊,自己做研究還行,他開了一門課,報名的有一百多個學生,結果過了一個月,有九十多個放棄了。” “學生都反應上課聽不懂。這個事,我還找他特別說了一下,他不理解為什麼那種一帶而過,很簡單的邏輯,學生就是聽不懂。” 他說著自己都笑了出來。 王浩道,“這也是正常的,普通人很難理解天才,天才也很難理解普通人。” “所以我才說,你很厲害啊。”邱成文道,“能在科研和教學上雙向發展很難得。” “謝謝。” 王浩倒是沒什麼特別的感覺,因為他的重點就在教學上。 邱成文說的東西,倒是讓他想起了自己的課程,頓時感覺有些遺憾,“來一趟首都,耽誤了好幾節課啊!” “太可惜了……” …… 科學基金會。 這天是交流重力研究的正式會議。 早上的時候,就有很多人來了,都是超導領域相關的人物,他們都去了主樓後麵的會議室。 王浩、何毅等人也直接過去了。 等到了門口的時候,他就見到了一個有些熟悉的麵孔。 向乾生。 向乾生到王浩有些尷尬,他們隻見過一次,就是上次來首都的時候,王浩直接把他罵出了會議室。 那次的印象太深刻了! 向乾生到現在還記得很清楚,可再見到王浩也心裡也沒那麼氣憤了,因為他知道自己已經輸了。 當時他就是想爭取一個項目競爭的機會,也確實爭取到了。 可是他帶領團隊做的研究依舊趕不上物理實驗室。 這還有什麼好說的? 向乾生嘆了口氣,還是走了過去,主動伸出了手,“王教授,你來了,你們的研究做的太好了,我心服口服啊!” 後麵一句說的發自肺腑,感嘆的心情表露無疑。 王浩笑道,“過獎了。” 向乾生的表情有些頹廢,他輸的可不隻是一個研究,輸的是人生後續的前途。 作為科學院超導實驗室的一員,他拿到了實驗室給予的支持,過千萬的經費,可不是隨便說說的。 那不是科學基金會的撥款,而是超導實驗室的經費。 但是帶領團隊做研究,最終卻沒有能達到預期,等於一切都做了無用功,後續再想帶領團隊做大項目,幾乎就是不可能了。 任何做實驗室性研究的人員,都不可能脫離實驗室的支持,像是國家級的大項目,也隻有最頂級的科研機構才能申請到。 向乾生思考著,再看向王浩不由搖搖頭。 那隻是針對普通人來說,像是王浩這種超級天才,完全不需要借助大實驗室的平臺。 而自己,也隻是普通人而已。 …… 會議正式開始。 前來參會的有三十人左右,一半都是科學基金會的人員。 首都大學基礎科學中心,來了個七個人,是人數第二多的,其他還有科學院超導實驗室、物理實驗室的人,剩下則有幾個零散被邀請的超導領域的權威人士。 會議是分派別就坐的。 基礎科學中心的人都坐在一起。 汪承林和江建緊挨著,他們正小聲說著,“江建啊,那天你說的很好,我們基礎科學中心就是光明正大的來比一比。” “主次項目要分清楚,我們的方向更好,自然就是主項目。” 汪承林道,“在超導機製的研究上,他們確實是新的方向,但卻受到保密限製。不能做交流重力的研究,主方向隻能是對比研究超導機製,和我們是一樣的。” “我們的研究更專業。” “這方麵來說,讓他們配合實驗,對我們來說是有增益的。” 汪承林插手交流重力研究,也是思考了很多的,他們是做超導的機製研究,詳細來說就是研究超導狀態的量子態分布特性。 這是屬於‘凝態物理’研究。 這個方向的研究需要通過不斷的實驗,來製備具有原子級平整界麵的高質量約瑟夫森結。 如果有交流重力實驗,能夠輔助提供數據做參考,對於構造量子態波函數分布研究,也許會非常有價值。 兩人說著的時候,會議正式開始了。 首先還是超導辦公室的吳暉院士,他做出有關交流重力的研究闡述,說明了交流重力實驗,說明了後續的對比實驗,同時,也大大贊嘆了物理實驗室的工作。 接下來就是超導實驗室的其他教授,站出來對於前一段時間的討論進行總結,說出了一係列的想法和方向。 然後,關鍵點來了。 作為國內最大的兩個超導機製研究機構,首都大學基礎科學中心以及科學院超導實驗室,分別說明研發的主方向以及近一段時間的進展。 科學院超導實驗室的項目,已經進行了有十幾年了,隻簡單說一下最近的成果進展。 首都大學基礎科學中心的項目是全新的,他們的成果卻非常顯著。 比如說,製備出了超薄的具有原子級平整界麵的高質量約瑟夫森結,對於超導層的相對轉角進行了精準的控製。 同時,也以此做出一些推論。 江建作報告說道,“我們認為d波配對理論並不適用鉍鍶鈣銅氧高溫超導體係……” “我們將會把現有的研究,推廣到其它銅氧化物高溫超導體係,來研究d波配對理論的適用性。” “我們正在瞄準原子極限下兩個單層銅氧化物超導間的約瑟夫森耦合……” “……” 江建的報告做了差點二十分鐘,一直都在講很專業的內容,包括他們的研發方向、進展、推論,甚至是即將進行的研究。 雖然講解的內容很專業,但在場都是超導領域的專家,都能明白他們的研究進展很大,主方向的研究,確實是讓人眼前一亮的。 這就像是構造粒子標準模型,一點點的添加內容進去,早晚都會有成型的那一天。 隻不過,具體進展速度也很難說,類似的研究是有物理極限的。 現在有進展,不代表未來有進展,也不代表積累到一點程度,就能夠實現理論突破,究竟什麼時候能給應用領域支持,就更顯得有些遙遠了。 不過在場的眾人,對於基礎科學中心的研究,還是評價很高的。 放在國際上作對比,相關研究也隻能到這個程度了。 接下來就輪到物理實驗室。 這次會議針對的也是交流重力的研究,物理實驗室就是主角。 首先還是何毅站起來做出了闡述,說明了交流重力實驗,說明了實驗的新穎性,說明可以通過研究交流重力場和超導之間的關係,來研究探索超導相關的理論機製。 之後,王浩站了起來,他看著在場所有人,認真說道,“我們同樣以超導機製為主方向,但研究方法卻是全新的。” “傳統的超導機製研究,都是以探索超導凝態物理表態為核心,去研究量子態的原子波動。” “這個方向不能說的錯的,但想實現理論到應用的跨越,很難。” “現在的超導理論研究,和應用研究,像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方向,很多應用根本不需要理論支持。” 王浩走出了座位,邊走邊說,“我看了最新的超導材料研究,一種新型的二元金屬化合物,這個材料是怎麼發現的呢?是研究團隊在超低溫狀態下,進行各種材料的實驗得來的,我的理解應該沒有錯誤吧?” 會場的人都跟著點點頭。 大部分全新的超導材料,都是通過這種方式發現的。 “所以。”王浩道,“現階段,可以說,超導領域理論還在追趕著應用,甚至不知道什麼時候能趕上,更不要說超越了。” “研究超導的凝態物理特性,不能說是錯的,卻是很難看到盡頭,牽扯到量子物理,就像是研究粒子標準模型,這個方向很吸引人,但集合所有的物理學家,都說不清究竟完善到怎樣的程度,才能和現實產生關聯,而不僅僅局限在理論物理中。” 王浩走到了邊側的大白板旁,拿起了一根筆,才繼續說道,“所以我想通過另一種方式,來對超導機製進行研究,那就是……” “數學!” 聽了王浩的說法以後,會議室的人麵麵相覷。 凝態物理當然包含數學內容,各種量子波態分析的闡述,運用的就是數學方法。 王浩不急不慢的在黑板上寫了一行列式,隨後解釋道,“我所說的數學,不是數學方法,而是建立超導機製的數學模型。” “建立以實驗數據為基礎的超導數學模型,結合交流重力以及其他實驗,慢慢的完善這個模型。” “具體構造是這樣的……” 王浩寫了起來。 這是他的研究成果,以交流重力實驗數據為基礎,構建出超導機製的數學模型,也就是以數學的方法,來闡述各個參數的關係。 如果能把數學模型完善到一定程度,就能夠了解材料特性、超導狀態觸發機製以及溫度之間的關係。 理論上,很多材料都可以歸為‘超導材料’,區別隻是實現超導狀態的溫度不同,有的甚至極為接近絕對零度時,才能夠觸發超導狀態。 用數學手段闡述材料特性、超導狀態觸發機製以及溫度之間的關係,就能夠依靠理論,依靠材料特性來判斷超導狀態溫度。 這樣也可以去推導,什麼樣的材料歸屬高溫超導,甚至是可以去研究,什麼樣的材料,能夠實現‘常溫超導’。 當然,後者很困難。 但是,在超導的理論機製研究方向上,建立數學模型的方式肯定是可行的,王浩對這一點非常堅定。 “用數學的手段去描述超導機製,能夠直接以數字、符號的方式,去理解材料特性和超導實現溫度之間的關係,未來就可以實現,給應用方向做直接性的理論支持。” “我認為這一條路,比研究超導凝態物理特性更具價值!” 王浩做完了講解後,很肯定的做出了總結。 會議室的人都愣愣的看著。 他們剛才跟著王浩的思路去理解,即便是中途有些晦澀難度,但大致過程是明白了。 王浩是根據交流重力實驗數據,建立了一個把交流重力場、材料特性以及構造等復雜參數,集合在一起的數學模型。 這是多麼復雜的工作? 好多人想想就感覺頭皮發麻,但王浩不止是做出來的,還做的邏輯清晰,至少他們找不出錯誤所在。 如果能繼續完善下去,顯然就能夠慢慢的描述出,復雜參數相互之間的關聯。 簡單來說,就像是個多參數的應用題。 參數包括x、y、z、a、b、d…… 每一次實驗都能夠提供參數之間的關係,就能建立一個對應的方程。 隨著不斷進行實驗,就能把方程組建立起來,有了足夠多的方程,包含了所有的參數,自然就能夠對應求解。 然後,就可以了? 聽起來很簡單……個P啊! 好多人都不由得扯扯嘴角,隻聽剛才王浩的講解就知道,‘建立方程’是個非常復雜的數學工作,在場大概率沒有其他人能做到。 唯一能做到的就隻有王浩自己而已。 如果王浩剛才進行的數學工作是正確的,也就說明他所說的方向是正確的,聽起來確實比研究超導凝態物理,和相關應用的關聯大的多。 這是個很好的方向啊! 在場沒人敢質疑王浩的數學,自然就沒人質疑他所說的方向。 會場的人反應過來,也一起鼓起了掌。 有些出乎意料的是,首先表態的是向乾生,他贊嘆的說道,“這個方向,前所未有,而且,我覺得希望很大啊!” 旁邊的一個教授也跟著說道,“我也這麼覺得,新的方向、新的思路,用數學去理解超導,直接闡述各個部分的關係,比研究凝態物理,研究a、b、c、d波,和應用的關聯大多了!” 吳暉院士也鼓掌道,“很新穎,非常有意思!” “王浩,不愧是國際頂級的數學家啊,讓我們耳目一新啊!” 其他人也跟著贊嘆起來。 同時,有些人的心情就很復雜了,汪承林皺眉看著白板上的內容,再看看內眾人包圍的王浩,他就知道自己的想法不可能實現了。 他是希望物理實驗室配合基礎科學中心,但是王浩卻說出了一條全新的研究方向,同樣研究超導的理論機製,卻直接跳開了凝態物理。 這種方向說出來,還被很多人認可。 汪承林都覺得王浩說的方向很有潛力,也許還真能從理論跳到應用,他甚至在想,“我們是不是也找個數學家,主攻這個方向的研究?” 但馬上放棄了。 國際頂級數學家,哪有那麼好找的? 即便是勉強挖過來一個,也不可能有王浩的水平,能根據一大堆復雜的實驗數據,直接建立數學模型,想想就知道有多困難。 現在的情況就變成了,物理實驗室找到一條全新的方向,而且還被會場內很多人看好。 他們怎麼辦? 主動去配合物理實驗室的研究? 別開玩笑了! 哪怕是對王浩的研究方向感興趣,汪承林也根本拉不下了臉,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他再看向江建頓時有些沒好氣。 都是這家夥! 當時竟然說什麼,代表基礎科學中心,主動配合物理實驗室?他能代表基礎科學中心嗎? 這種話也是能隨便說的嗎?! 汪承林正想著的時候,就看到王浩朝著自己這邊走過來。 他主動站起來,勉強笑道,“王教授,恭喜你們,找到超導機製新方向的研究,未來不可限量,我期待能看到你們實現超導領域從理論到應用的那一天。” “那還很遠啊!” 王浩搖頭道,“方向就隻是方向,很難說什麼時候能有成果,我們隻是單獨一個實驗室。” “說起這個,我倒是想起來了,江教授說過,你們會配合我們的研究方向進行實驗,以後還是要拜托了。” “……” 江建尷尬住了。 汪承林也隻能擺手道,“不是一個方向,我們不是一個方向。”他看向吳暉道,“吳院士,主方向已經確定,接下來和我們就沒關係了,我實驗室那邊很忙,就先走了。” 他說完沒等吳暉點頭,轉身就離開了會議室。 江建索性也扭身跟了上去。 吳暉好笑的搖了搖頭。 王浩帶著疑惑,轉頭問向吳暉道,“當時江建說代表科學中心的話,就白說了嗎?” “一般學者都很重視麵子。” 吳暉好笑道,“但是,當學者都成了無賴,誰又能拿他們怎麼樣?這次以後,估計很長時間裡,汪承林都不會出席行業會議了。” “額~~” “有道理。” 旁邊其他人也笑了起來。 最新網址:
第188章 不愧是頂級數學家,耳目1新啊!(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