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網址: 物理實驗室聯合244工廠,有個超導研究的大項目,項目經費總計近兩個億。 那個項目是綜合方向的研究。 包括交流重力技術方向,也包括以交流重力為基礎研究超導理論機製的方向,但無論哪個方向都是以實驗為基礎進行研究的。 現在王浩的研究則不是實驗研究,而是純粹的數學研究,參與的人員也不一樣,比爾卡爾都屬於合作參與人。 所以就需要申請新的項目。 現在以交流重力實驗為基礎的超導風潮已經開啟,國際上增加了大量的研究項目,很多機構都對於交流重力實驗感興趣,同時也對於超導機製感興趣。 前者代表了未來科技,而後者則是科技發展的新方向。 國內也準備增加大量的經費投入,希望能夠在超導方向的研究上掌握優勢。 國內對於新興科技領域非常關注。 相比國外科技來說,國內科技的很多領域還是落後的,當有新興科技出來的時候,就是國內科技趕超的機會。 這項新的研究方向,理論基礎還是王浩提出來的,也就等於是國內提出來的,自然會加大研發相關的力度。 王浩申請的還是國家重點項目,項目名稱是“構建單方向的半拓撲體係“。 他在項目申請報告上,隻寫了一些研究方向問題,把申請報告提交上去以後,就隻等待審核通過批復經費了。 他根本不擔心審核。 因為理論就是他提出來的,申請理論相關的數學方向研究,自然沒有任何的問題。 他申請的經費也不多,隻有兩千萬經費而已。 經費,隻是個數字。 如果後續出現經費不足的問題,自然也可以繼續申請增加經費。 “有了項目以後,就可以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 “這個研究光是靠自己很難……” 王浩感嘆的想著。 雖然他可以把控研究的大方向,但就像是彼得-舒爾茨構建新拓撲體係連接其他學科的研究,他自己隻能完成基礎的代碼,後續還有一個團隊進行完善。 一個新的拓撲體係的研究,可不是一個人能夠完成的。 那會有很龐大的工作量。 他和林伯涵、比爾卡爾一起做的,也隻是基礎的定義工作而已。 …… 時間進入到月底。 王浩每天安心的待在梅森數實驗室,偶爾做做研究、給學生們講講課,不急不慢的積攢著靈感值,來尋找研發突破的方向。 當研究陷入瓶頸的時候,再悶頭去做研究也沒有意義。 他查看了比爾卡爾發來的郵件,上麵說的內容很有意思。 “從回到了數學中心,我的研究沒有任何進展。” “不知道為什麼,和你一起工作的時候,我的精神就會很振奮,如果做個形容,那似乎是一種來自血液中的興奮感。” “我自己做研究就沒有什麼精神。” “今天我坐在辦公室,對著電腦很久很久,我試著放空思維,可沒有任何幫助。” “王浩,我正在想念你。“ 看著比爾卡爾發來的郵件消息,王浩的臉色都有點發黑了。 如果不知道,還以為是一封表白情書,結果就隻是說他沒有靈感,研究工作進展不順利而已。 “要是讓其他人看見,真就尷尬了。”王浩思考著,“或許,我應該早點找個女朋友?不能讓別人誤會啊。” 他帶著鬱悶回了一封郵件,“我也很期待和你一起工作…” 他正打著郵件的時候,何毅突然站在門口敲了兩下門。 “何教授?進!” 何毅臉上帶著明顯的興奮,他興沖沖的走過來說道,“王浩!王教授!我們拿獎了,拿獎了!“ ”啊?”王浩聽的有點發愣。 “你看看郵件,物理實驗室的項目!“何毅激動的繼續說著。 王浩低頭查了一下郵件消息,發現有一封來自科學技術評委會的信件,是一封很正式的個人邀請函,邀請他去參加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 何毅繼續道,“你也收到消息了,對吧?我們的項目獲獎了,到時候,能派出兩個代表去參加頒獎大會!” “額……” 王浩猶豫了一下,“獲獎肯定是獲獎了,不過我收到的是個人邀請。” “不是團隊?” 何毅湊過去看了一眼,旋即才反應過來,說道,“我收到的是項目獲獎通知,讓我們派出兩個人去領獎。我本來說想著我們兩個,看來是不用了……” 他的語調稍微有一些低沉,因為感覺和王浩分享喜悅,似乎也沒有什麼喜悅可言。 王浩都能收到個人邀請,估計又是一個自然科學獎。 “就你和向教授吧。” 王浩直接拍板做出了決定,“項目要派兩個代表,填你們兩個的名字,填我的名字就浪費了。” “好吧~~” 何毅有些期待的問道,“我們這個項目能獲得什麼獎?上麵說是科學技術進步獎,但也沒說是幾等獎。” “一等獎。” “確定嗎?” 王浩笑道,“去年我消息不靈通,最後才知道的。今年我提前問了吳暉院士,科學基金會推薦上去的,而且是插隊做的評選。” “我還以為你也不知道,你這樣一說,我怎麼感覺,等到了頒獎的時候會一點興奮都沒了?”何毅頓時稍稍有些鬱悶。 他還以為自己是先知道的,結果王浩早就已經知道,甚至都清楚獲得的是幾等獎。 王浩則是微笑的點頭,“去年,我就有和你一樣的感覺。” 他忽然發現提前知道獎項的樂趣所在。 當獲獎者正在欣喜於獲獎時,就直接告訴對方自己早就已經知道,確實有一種很特別的爽感。 “怪不得去年的時候,無論去哪都有人告訴我獲獎消息……” 王浩暗暗吐槽了一句。 物理實驗室的項目獲獎一點兒都不意外,因為他們的研究成果非常重大,和阿邁瑞肯的團隊接觸後,雙方共同把基礎內容公開給了全世界。 這個項目等於已經曝光,也就沒有了保密可言。 除了一些技術上的內容還是保密的,做研究根本就不保密了,但實際上,任何的研究都是這樣的,技術上不可能全部對外公開,所以項目已經回歸了正常。 正因為如此,項目才能正常參與國家科學技術獎項的評選。 這個項目的成果,引發了國際上的超導熱潮,有如此大的影響力,自然會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項。 好多人都知道了物理實驗室項目的獲獎。 學校裡一些人都來道喜。 物理實驗室的獲獎也等於是學校獲獎,而且獲得的是一等獎,是很不容易、很榮耀的事情,確實很值得慶祝一番。 朱建榮來了。 欒海平來了。 宣傳科的楊海燕也來了。 在慶祝物理實驗室的獲獎之餘,王浩也被恭喜獲得自然科學獎。 “這次估計又是一等獎吧?”楊海燕有些期待的說道。 “肯定是。” 欒海平道,“去年王浩憑借的是無窮變有窮列式化歸法獲獎,今天他完成了哥德巴赫猜想和NS方程,隨便拿出一個,都夠評個一等獎了。” 朱建榮道,“自然科學獎針對的是研究內容,估計接下來幾年時間,王浩每一年都能夠獲獎……” 這樣說起來似乎是提前鎖定了後續的自然科學一等獎。 其他人聽罷咧咧嘴。 王浩聽的揉了揉腦門,有點頭疼的說道,“那豈不是每年都要去一趟?第一次去還有點激動,但去多了也有點累啊……” ”額~” “這你還嫌煩?” “……“ 一周後。 王浩、何毅以及向乾生一起去了首都。 路上何毅都在嘰嘰喳喳的說著,他確實對獲獎非常的興奮。 實際上,他最開始申請復刻交流重力實驗項目,目的就隻是“拿到經費“。 有了經費,就能做實驗,就能讓實驗室支持下去。 這甚至可以用“騙經費“來形容。 因為從最開始的時候,他都覺得不太可能完成研究,就隻想著有一點成果,應付了項目以後,順便寫幾篇論文而已。 這聽起來似乎有點過分,實際上,就隻是一個最普通研究員的想法,小實驗室很難申請到大項目,隻是申請小項目也需要仔細做準備。 很多時候,普通研究員不是想研究什麼就研究什麼的。 尷尬的地方就在於,想做什麼研究,不一定能申請到經費,而想申請到經費,做的研究一定要有特色,或者是被評審專家認可的。 何毅完全沒有想到,研究能進行到這一步。 他們不止成功復刻了交流重力實驗,還申請到了後續的大項目,甚至因此拿到了科學技術一等獎。 這還是要感謝王浩。 研究一直都是王浩來把控的,相關的理論內容也是王浩進行的總結,物理實驗室也隻是配合研究而已。 但不管怎麼說,物理實驗室的項目還是獲獎了。 何毅是非常重要的參與人之一,他的心情激動也是難免的。 向乾生同樣很激動。 現在他確定自己來西海大學,就是最最正確的選擇,否則繼續留在超導實驗室,就隻能等待退休養老了。 那可不是他想要的。 王浩則是一路很淡定,因為他去年的時候已經拿到了自然科學一等獎,今年再去一趟拿同樣的獎項,心情自然就平靜很多。 他們一路到了首都。 在酒店休息了一晚後,第二天早上的時候,就去了舉辦科學技術頒獎儀式的禮堂。 王浩走進禮堂以後,就被在場的學者熱情的招呼。 每一年自然科學頒獎儀式,獲獎人都是不一樣的,很少有學者能連續參加兩屆頒獎儀式。 所以王浩見到的學者也都不同。 他就是聽著一路的恭喜走進去的,等真正進去談頒獎的時候,好多人就沒有去談王浩的研究,而是說起了物理實驗室的項目。 這個項目的影響力太大了。 即便是到了現在,新聞上還是有很多的報道,包括一些科普的內容,也包括期待未來超導以及反重力的研究。 很多凝態物理研究的機構、團隊,也準備申請交流重力相關的研究項目,有的機構、團隊已經做出了申請,而有的機構、團隊還在準備中。 一般的項目申請,都需要幾個月甚至一年的時間,自然不是短時間能夠完成的。 好多人來和王浩谘詢項目研究方向的問題。 王浩也解釋道,“這個研究主要是以交流重力實驗為基礎,去研究超導發生機製。” 他透露了一句,“我們現在能解釋的隻是單質金屬,其實我希望看到一種現象,就是某種超導材料在進行交流重力實驗的過程中,在沒有達到臨界溫度時,所產生的交流重力場強度要比達到超導狀態更高。“ “這個現象非常重要,不管是對於理論研究,還是對於新發現,都非常重要。” “如果哪個研究小組在實驗的過程中,能夠發現這個現象,絕對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成果。” 王浩的解釋被很多人記了下來。 這是非常重要的。 在交流重力結合超導的研究中,王浩毫無疑問是頂級的專家,是他完成最初的理論基礎,可以說就代表了正確性。 到目前,還沒有其他機構或個人,完成其他的突出成果。 之後有人又問起王浩在做什麼研究,王浩簡單的解釋一下自己申請的項目,“建立一個新的拓撲體係,希望能夠對更復雜的元素結構所形成的微觀形態做出解析。” 這個解釋,理解起來並不容易。 首都大學的朱剛教授,則是給其他人做出了更詳細的解釋,“我看了國際上的報告,阿克薩伊-文卡特什對王浩的理論研究的很深入,他說現在的王氏幾何,隻能用來解析單質元素形成的微觀形態。“ “微觀形態是一個三維半拓撲圖形,王氏幾何的定義很簡單,但如果想解析兩種或兩種以上元素所形成的微觀形態,其難度是呈現指數級上漲的。” “這就很太難了!” 朱剛認真說道,“王氏幾何定義簡單,也隻是相對而已。” “比如說,一個數字的平方,理解起來當然很容易,換做是a+b的平方,就要復雜一些。“ “王氏幾何,可不是a+b,真正說起來,或許可比十個以上未知數組成的列式,上麵添加個平方、立方……“ “其計算的復雜度就可以想象了,所以針對兩種或兩種以上元素進行微觀幾何解析,就會變得非常非常復雜。” “剛才王教授說建立一種全新的拓撲體係,或許是一種很好的方法,不過建立一個新體係,難度……” 他說著苦笑的搖搖頭。 隻要想想其中的難度和復雜性,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他就知道自己根本沒有能力完成。 那是超級天才,才能夠解決的問題。 …… 終於,頒獎儀式開始了。 頒獎的流程和去年差不多,領導組到來以後,就是現場所有人的合影,領導和前排的人握手以後,就進入到頒獎環節。 首先頒發的還是最高科學技術獎,兩個走路顫顫的老院士,登上了領獎舞臺接受了領導的頒獎。 然後就是自然科學獎了。 今天的自然科學獎評選,據說就隻有一個一等獎,獲獎人就隻有王浩一個人。 在場的學者們都知道領導要宣布什麼了,他們唯一想知道的是,王浩具體是以什麼研究獲獎。 他手裡有好幾個研究都足以獲得自然科學一等獎。 包括哥德巴赫猜想。 包括NS方程。 包括超導定律相關的研究。 前兩者都是數學最頂級的研究,而後者則是物理界最頂級的研究,甚至足以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這種級別的成果獲得自然科學一等獎,肯定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在所有學者的關注中,領導宣讀了自然科學獎,“今年是很特殊的一年,我們在數學理論的研究上有了巨大突破。” “包括哥德巴赫猜想,包括ns方程,這些國際數學重大的問題都一一被解決。“ “科學技術獎項評委會特別討論頒發,給西海大學教授,王浩,自然科學……“ “特等獎————!“ 看《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最快更新請瀏覽器輸入--到518進行查看 最新網址:
第223章 自然科學……特等獎!(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