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0億基礎項目出爐,隻要400萬?好人啊!(1 / 1)

最新網址: 超導材料工業公司公布的常溫反重力材料以及技術,大大提升了《格魯姆湖計劃》主核心團隊的信心。 之前他們內部還是存在爭議的。 有一些學者支持把重心放在其他領域上,比如,延續國際湮滅理論組織的方向繼續研究。 這個方向非常的穩定,一步步的做研究最少能有進步。 但是常溫反重力公開以後,好多學者的想法也有了變化,他們都認為是選對了方向。 實際上,影響決策的主要有兩個方麵,一個是經費,一個是競爭壓力。 如果計劃有足夠多的經費支持,他們就能夠在多方向進行研究,穩定進步的方向肯定是不會放棄的。 在經費不足的情況下,他們就隻能選擇一個主方向。 另外就是競爭壓力。 王浩團隊帶來的競爭壓力實在太大了。 作為國際科技領域百年來的霸主,在全新的科技領域落後於人,帶來的影響實在是太大了。 他們自然希望能夠快速的趕超。 國際湮滅理論組織的研究方向確實很穩健,隻要進行不斷的投入就會有成果收獲,但進展速度也是可以預期的。 以這個方向作為主研究,想要趕超王浩團隊的技術,最少也需要五年以上的時間。 這是有些人不能接受的。 五年實在是太長了。 加莫夫-沙普利的發言很得人心,“王浩團隊的研究都沒有花費五年,而我們要追趕卻要用五年時間?” “為什麼呢?” “這隻能說明我們走錯了方向!” 現在加莫夫-沙普利獲得的支持就更多了。 《格魯姆湖計劃》才剛剛開始實行,但一些合作實驗室已經提交了實驗報告,他們發現升階元素,能有效提升製造反重力場的溫度閾值。 這很重要。 強湮滅力場的製造之所以選擇高壓混合材料,就是因為高壓混合材料在臨近超導狀態就能夠激發反重力場。 如果是在超導狀態激發反重力場,那麼疊加後就隻能有少量的磁化效果,而不能生成強湮滅力場。 這是被實驗證實的。 最開始研究反重力技術的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就有很多的實驗數據,他們就以疊加立場的方式製造出了設備。 當時,他們掌握的反重力技術,能製造強度在60%以上的場力。 做個簡單的計算,60%乘以2就是120%,已經達到了激發生成強湮滅力場的臨界線--100%。 國際湮滅理論組織的四重疊加力場設備,每一臺設備製造的反重力場強度為28.8%,四重疊加也隻有115.2%。 115.2%的疊加總強度,就製造出了強度在4.0左右的強湮滅力場。 現在升級元素能夠在達到超導狀態前激發反重力場,就有了高壓混合材料的反重力特性,自然被認為就能頂替高壓混合材料。 加莫夫-沙普利也馬上做出新的決策--購買清單中增加了超導材料工業公司的反重力新材料cwf-018。 超導材料工業公司對外宣稱,要讓更多的普通機構有能力研究反重力場,cwf-018的售價自然並不昂貴。 以cwf-018製造單個反重力場,差不多隻需要200萬美元左右。 這已經是很平民了。 格魯姆湖計劃研究組織自然很不一般,他們可不隻是使用cwf-018製造反重力場,而是想通過對cwf-018的研究,來製造出全新的升階反重力材料。 研究組織商議購買量時,直接就填上了百份材料數額。 一百份,也就是兩億美元。 超導材料工業公司的銷售部門,接到格魯姆湖計劃研究組織的訂單都驚住了,他們在研究出材料以後就大量的製造囤積,但因為準備的時間不長,也隻有幾十分材料而已。 這些材料供給給國內機構都不太夠,更不用說大手筆的對外銷售了。 公司也隻能給出‘延遲交付’的回復,了解情況的人也不由得感嘆格魯姆湖計劃研究組織的大手筆。 有錢的機構就是不一樣啊! 兩百萬美元一份材料,一口氣下單購買一百份? 壕無人性! …… 大西洋對岸。 國際湮滅理論組織可沒有格魯姆湖計劃研究組織豪橫,他們的境遇正好截然相反,甚至都已經快破產解散了。 雖然阿邁瑞肯沒有正式宣布退出組織,但因為國家啟動了全新的支持計劃,組織裡好多阿邁瑞肯科學家都離開了。 同時,50億美元支持也沒了聲響。 這也就導致研究根本進行不下去,畢竟,想要湊出50億美元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現在組織是以比爾-布來恩、尤拉尹-諾沃提尼為首,但兩人都已經不在實驗基地,而是和其他有影響力的學者一起到各國,試圖說服各個國家決策人以及o盟組織對研究給予支持。 當有足夠經費支持的時候,研究才能夠繼續進行下去。 組織內部並沒有失去信心。 任何人都知道強湮滅力場的研究有多重要,也知道未來湮滅科技會占據重量級地位,各個發達地區國家想保證國家地位以及影響力,就必須要掌握最頂尖的湮滅科技。 當前種花家團隊擁有最高端的技術。 阿邁瑞肯進行了龐大的強湮滅力場研究支持計劃,他們一定程度上已經放棄了國際湮滅理論組織。 這種背景下,剩餘的國家必須要合作研究才行。 唯一的爭議點依舊是方向! “是延續湮滅組織的方向,還是跟著阿邁瑞肯的思路,開啟升階材料方向的研究?” “布來恩、諾沃提尼都支持原來的方向,但他們就是正確的嗎?” “現在有了常溫反重力,繼續高壓混合材料的方向,會不會沒前景……”方向確實是個難以決定的問題。 “……” 於此同時。 國際輿論依舊針對常溫反重力進行著報道,好多人認為未來會屬於反重力的時代。 既然已經有了常溫反重力技術,就肯定會有常溫橫向反重力技術。 一般來說,橫向反重力場的強度往往要高於常規反重力場。 若是能製造強度超過50%的常溫橫向反重力場,反重力技術就能得到更大規模的應用。 比如,民航飛機會變成民航反重力飛機。 比如,會出現更多的飛碟。 比如,火箭技術可以輕易運送超高噸位的衛星和設備進入太空。 等等。 除了一些反重力技術相關的暢想以外,很多輿論也談到了出現在記者麵前的王浩。 王浩說起要普及反重力技術,讓更多的機構參與研究。 同時,他還表示說,目標是研發出一階材料支持的強度更高的反重力差,還對強度做出具體說明-- 30%。 這個臨界數字幾乎就表示,他們會朝著‘普及強湮滅力場技術’的方向進行研究。 問題來了。 一個是,研究會成功嗎? 另一個是,等真正研究出來,確定會把技術公開嗎? 如果研究出來還不公開技術,王浩豈不是就在大眾麵前撒了謊,對於他個人形象就有了一些影響。 王浩並沒有受到輿論的影響,他甚至都不會去看國際新聞。 當有和研究和技術有關的消息時,自然就會有人專門找過來,其他都根本沒有影響。 他隻安心做研究就好了。 王浩的研究目標確實是以升階元素化合物為底層材料基礎,來製造出強湮滅力場,但最終目的不是增加湮滅力場的強度,而是為f射線發生技術以及未來的核聚變研究打基礎。 “如果我們能夠研究出一種金屬材料,能夠以直流的形式製造出反重力場,再結合磁場擠壓效果製造出強湮滅力場薄層……” “它就能作為核聚變的容器。” “另外,內部進行劇烈核反應時,還能製造出高強度的f射線!” 王浩對湯建軍說道。 湯建軍院士也加入了研究中,因為他確定王浩的研究目標,確實是製造出核聚變反應的容器。 湯建軍是最頂尖的核磁專家,對於湮滅力場實驗的幫助還是很大的,隻不過材料的研究上就沒什麼作用了。 所以他還是留在湮滅力場實驗基地。 王浩所做的研究針對的是直流反重力技術,而國際上討論的都是交流反重力技術。 兩者存在根本不同。 直流反重力技術,是以直流電力支持,再結合磁場擠壓就可以直接製造出強湮滅力場。 交流反重力技術,則是以交流電力讓材料臨近達成超導狀態,激發反重力場進行疊加才能生成強湮滅力場。 兩種技術不一樣,針對材料也不一樣。 但不管是哪一個方向的研究,因為沒有了理論的支持,研究成果都可以用‘寥寥’來形容。 王浩發現連研發任務都無法建立,根本找不到確定的方向。 最後,問題還是要歸在理論。 “理論,也很難。” “不,暫時不可能,沒有足夠的實驗數據支持,根本無法進行分析。” “看來,還是要多做實驗!” “……” 他需要的是一階元素材料的直流反重力特性實驗,但極少有材料擁有直流反重力特性。 材料,要自己研發。 特性實驗,還是要設計去進行。 這些研究的目的,還隻是為理論做基礎的數據積累,想想就知道有多麼復雜了。 王浩想想都有些頭皮發麻,但研究再復雜也必須要做。 他做出了決定以後,就把超導材料研究中心、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的核心研究員們都找了過來。 大家一起召開了會議。 這次會議說的就是一階元素超導材料研究以及材料的直流反重力特性實驗。 兩者要結合在一起。 雖然隻是召開了一次研究的會議,確定了接下來的研究目標,但會議牽扯到的人員、技術、實驗都很不一般,直接體現就是經費需求。 “初期,一百個億!” 在給科技部門的項目申請書上,王浩快速寫下了一連串零,讓何毅、盛海亮、鄧煥山等人看的直咬牙。 一百個億啊! 這種級別都是國家級的大型工程項目,結果到王浩手裡就隻是個積累數據的實驗研究。 問題就在於…… 項目申請很快就審批通過了。 科技部門、超導材料工業公司以及湮滅科技公司,一起為實驗提供經費支持,研究也得以順利的展開。 …… 這次的研究有些不起眼,目的隻是為理論研究積累數據,但參與的機構和人數都非常多。 參與的主要機構是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超導材料研究中心,合作機構還包括科學院材料所、航空材料研究院、首都大學基礎科學中心等。 這次西海大學的納微實驗室也參與進來。 王浩找到夏國斌特別說明,讓他們用設備幫忙分析幾種升階合金材料的納微機構,看是否能有一些發現。 夏國斌感到很驚訝,也很激動和興奮。 他和王浩能算的上是老熟人了,但王浩的研究和納微材料無關,導致西海大學不斷擴張的同時,納微實驗室幾乎沒有發展。 他們依舊處在‘經費貴乏’的邊緣,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一直在為維持實驗室開銷而努力。 現在能分擔一部分材料研究工作,最少經費什麼的根本不用發愁,任誰都知道王浩申請的項目根本不缺經費。 夏國斌還感興趣的問了一句,“你們這個大型項目,總經費多少?一個億應該有吧?” “額~~” “那就是了!” 夏國斌羨慕道,“應該比一個億多,估計有兩個億吧,你也別說,我知道可能牽扯機密……” “經費,倒是不牽扯機密……” 王浩猶豫著還是沒說出來,好半天才補充一句,“你猜對了,確實比一個億多。” “我就知道!” 夏國斌頓時有些得意,他繼續說道,“我們是做材料的分析工作,剛才你說的,我估計一下,正常要500萬左右吧。” “王院士,你的項目,我們肯定盡最大努力……” “400萬!” 他咬牙道,“我們盡量節省成本!”說完認真盯著王浩,思考著是不是再少一些? “額~~” 王浩有點不知道該說什麼,他計劃給納微實驗室兩千萬,結果對方隻要四百萬? 最後隻能點頭道,“好吧,四百萬,沒問題。” 夏國斌頓時一愣。 一般談經費的時候,都要討價還價很久。 王浩的項目總計才一個億,納微實驗室做合金材料分析,占據工作很少的一部分,四百萬還是留有餘地的。 怎麼就直接同意了? 他抿著嘴思考了好半天,隻能歸在王浩不會討價還價,乾脆點頭伸出了手,“合作愉快!” “合作愉快……” 最新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