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網址: 橫向反重力場,已經停止研究很長時間了。 一則是因為橫向反重力場,可製造的強度接近95%,應用上的技術強度也在90%左右。 二則是,橫向反重力無法拓展其他研究。 主要是因為橫向反重力場是朝著四周擴散的,其原理就像是一下被捏爆的橘子,汁水都朝著四周噴射而出。 這樣就能製造出強度很高的反重力場。 但因為場力是朝著四周擴散的,就覆蓋了材料本身,實驗上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比如,無法施加磁場進行強壓縮。 橫向反重力場的應用價值很高,研發出來被應用製造反重力磁懸浮列車上,後來又設計製造了空艦係列飛行器。 “從理論上來說,橫向反重力場也可以製造強湮滅力場,甚至效果也會很不錯。” 王浩找到了何毅認真說道,“因為場力強度足夠高。在常規環境下,反重力場和強湮滅力場是一起存在的。” “橫向反重力場外層也有非常厚的強湮滅力場,隻不過覆蓋範圍太大、強度太低,檢測不到。” 何毅點頭問道,“橫向反重力場原理上相對簡單,是擴散式分布,沒辦法用螺旋磁場進行擠壓吧?” 王浩笑道,“湮滅科技的鐘經理來了,他剛才說了個好辦法,是在場力內部放置磁場發生設備。” “我覺得這個想法可以。” “內部的磁場比不上外部強壓縮,但對於強湮滅力場,肯定能起到一定的收攏效果。” 何毅愣了一下,“鐘經理?是他們技術部的經理嗎?湮滅科技公司那邊還有這種人才?” “額~~” 王浩說道,“就是鐘民革,總經理。他說的是在強湮滅力場內放置磁場發生設備……” 何毅忍不住咧咧嘴。 強湮滅力場內? 這個鐘經理還真是個‘人才’,一般人也真想不到能這麼做,強湮滅力場內的電路都會燒毀,還強磁發生? 放置磁鐵嗎? 王浩還是幫著解釋了一句,“鐘民革是做商務管理的,不懂技術也正常,術業有專攻啊。” “不過他說的,倒是讓我想到了橫向反重力場。” “我們可以在橫向反重力場內部放置磁場發生裝置,試著收攏強湮滅力場,不說多少強度,即便隻能形成外層的疊加力場也好。” “有什麼用?” 何毅下意識的問了一句,隨後就猛然瞪大了眼睛。 他想到了! “疊加力場也可以湮滅電磁波、削弱能量強度,對雷達信號起到直接乾擾、屏蔽作用,如果飛行器能在外層有疊加力場作用……” “就等於隱行了!” “而且是非常強大的隱形,理論上來說,任何以電波形式的探測手段都沒有效果。” 何毅說著深吸了一口氣。 隱形並不是新技術。 世界上有多款戰鬥機都具有隱形效果,隱形技術最簡單就是在外層塗抹一層高效吸收電波的物質,造成雷達無法進行追蹤效果。 但是,隻靠塗吸收電波的物質也是達不到很好的效果的,還要在飛機的氣動布局上做修改,要使飛機的平麵反射麵積盡量的小,同時還要對發動機的紅外輻射做簡化處理。 等等。 隱形戰鬥機要從很多方麵下手才能達到隱形的效果。 但是,隱形戰鬥機也不是完全隱形,戰鬥機的背部並不隱形,就可以被“高空預警機”發現。 另外,隱形戰鬥機對於長波雷達是無效的,打開雷達或者發射導彈攻擊的時候,同樣會失去隱形的效果。 如果是在飛行器外層製造一層疊加力場,因為其對於電磁波的強大削弱效果,就能做到對任何電波形式雷達探測的隱形,也可以在隱形的過程中直接發射導彈攻擊。 當然,疊加力場帶來的隱形效果也有缺點。 比如,飛行器自身的雷達也會受到影響,開啟後也無法收到信號反饋,但對比其他隱形手段實在強出太多了。 王浩和何毅討論一番,都覺得可以研究一下。 然後就開始召集人手了。 這並不是一個非常龐大的項目,就隻是在橫向反重力場內添加磁場發生裝置,難度就在於磁場發生裝置的設計上。 所以王浩找到了湯建軍。 湯建軍還在湮滅力場實驗組,他收到消息說讓去一下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頓時感覺非常的激動。 核聚變! 一定是核聚變!” 王院士終於下定決心了! 湯建軍當即乘車來到了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見到王浩以後用力抓住他的手,“王院士,你終於要開始研究核聚變了!” “我們什麼時候申報項目?現在怎麼安排?我都聽指揮!” “——?” 王浩愣了一下,很乾脆的把手抽回去,還嫌棄的甩了幾下,糾正道,“湯院士,不是核聚變……” “不是?” 湯建軍就像是泄了氣的皮球,一下子就沒了精神,“不是核聚變,找我乾什麼!” “做個小研究。” 王浩道,“這個研究需要你的幫助。” “說說吧。” 湯建軍語氣有氣無力。 王浩就和何毅一起說了一下,何毅還重點提到了技術的重要作用。 湯建軍頓時來了興趣,“你們的意思是,這項技術能讓空艦飛行器做到隱形?” “對。” “好吧,那我參與。” 湯建軍確定了參與以後,還不忘繼續問核聚變的研究,“不過,王院士,你可要先和我說說核聚變,到底什麼時候做這個研究?” “其實我也想做核聚變的研究,但現在基礎還沒打好。如果要確定項目……等技術成熟以後吧。” 王浩猶豫著給了個答案。 湯建軍聽罷眼睛都亮了,他理解的‘技術成熟’就是完善核聚變的容器,也就是製造出以金屬超導材料為基礎的F射線。 F射線發生裝置,就是核聚變的完美容器。 現在他們以金屬超導材料為基礎,製造出的直流反重力場強度已經達到6.19%,若是向乾生所說的‘新技術’能行,直流反重力強度就能超過15%,也就能頂替高壓混合材料。 這就達到了目標。 實際上,王浩所說的‘技術成熟’,可不僅僅是‘容器技術’,即便是‘反應容器’已經有了,還需要在‘容器’內做核試驗收集數據。 首先還是依靠內部進行核裂變反應。 這樣一則能繼續研究F射線發生技術,二則也可以為進行更強烈核聚變反應打好基礎。 另外,材料也非常重要。 ‘容器’可不止是強湮滅力場薄層,還需要外層的抗高熱、高壓性能的材料,強湮滅力場不可能吸收所有的能量,大部分能量還是要轉化為功率的,正常應該設置在中間層,起到阻攔高熱傳遞的作用。 內層,還是要有抗高熱的材料或設計。 此外能量傳輸上也需要抗高熱、抗湮滅力場作用的材料,兩個方向入手都必須研究升階材料才能達到標準。 ‘技術成熟’的另一部分,就是升階材料的研發。 有了容器技術和材料兩方麵的基礎支持,到時候,再去研究可控核聚變技術絕對是事半功倍。 就像是超導儲能技術、超導電池的研發,隻要不存在難以跨越的技術難關,研究製造就不需要太長時間。 …… 研究,正式開始。 王浩召集人手成立了十幾人的研發小組,他擔任研發小組的負責人,湯建軍則是研發組的特邀專家兼任副組長。 這代表了對於湯建軍的重視。 雖然湯建軍有科學院院士的頭銜,實際上,放在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要擔任技術組長也不容易。 因為,人才太多了。 何毅是研究中心的主任,參與了一係列湮滅力場技術研究,還以此拿到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絕對要比湯建軍有地位。 研究中心還有好多其他的人才。 比如,材料組的趙家盛,原來就是超導材料領域的頂尖學者,在科學技術大學擔任三級教授,能算的上是‘儲備院士’。 黃宏軍,量子物理方向的學者,代表國內專家團參與過歐洲粒子對撞實驗,並有一係列的研究成果。 後來加入研究中心的學者,每一個都有一定的名氣,各自領域的能力水平並不比人差。 不過,湯建軍是專業對口。 他是核磁專家。 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也有核磁專家,但磁力設計研究方向上,就趕不上湯建軍專業了。 湯建軍研究了十幾年的托卡馬克裝置,對於電磁、磁場領域的設計,不是一般學者能夠相比的。 在成立了研究小組後,王浩也建立了科研任務—— 【任務三】 【研究項目名稱:橫向反重力場內置磁場發生設備製造強湮滅力場(難度:A)。】 【靈感值:0。】 “A級,還不錯。” “這個研究相對容易,隻是布置磁場,能建立任務說明研究是可以完成的,那麼接下來的工作就是設計了。” 王浩帶著思考召開了第一次會議。 會議的核心就是說明研究內容,讓幾個核磁領域的專家去討論內置磁場的設計方案。 後續,再慢慢改善、修正。 這就是研究方向。 新的研究核心是湯建軍以及其他核磁領域的專家。 王浩隻要把握大方向就好了,他要做的事情是讓大家一起討論,並找出設計的問題再去修正,隻要能完善磁場發生設備的設計,就可以讓相關的工廠去製造,再去實驗就可以完成了。 在不斷的設計研究過程中,靈感值也不斷的提升。 短短的三天時間,隻是召開了一次設計討論會議,任務靈感值就已經達到了‘47’點。 “A級任務,現在來說,確實很容易。” “人才太多了。” 後者是關鍵。 回顧最初做A級研發任務的時候,想要完成研究可不容易,需要給學生授課獲得靈感值,需要的時間也不確定。 現在一起做研究的都是頂尖的專家、極為優秀的人才,讓大家一起討論就很容易獲得‘正確反饋’,磁場設計本身不存在無法跨越的技術難題,研究自然就是非常順利。 王浩的工作也相對清閑,他還抽出時間參加了航空集團組織的一階能量波研究會議。 這個會議已經參加過一次。 那時雷達電子設備研究所才隻剛開會討論實現‘一階短波雷達’的可能性,他和沈會明還作為特邀專家發言。 沈會明利用激發輻射實驗發現了一階綠光。 理論上來說,存在一階綠光就肯定存在其他的一階電磁波,而激發‘一階短頻波’對於雷達探測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能擁有激發‘一階短頻脈沖波’技術,就能製造出超越現有雷達體係的超級雷達,發射的雷達波不會被反雷達技術乾擾,雷達信息戰中就會直接立於不敗之地。 現在已經有了提升。 沈會明被雷達研究所邀請參與‘一階短頻波’的項目,並擔任了研發組的負責人。 好多雷達領域的專家都認為,‘一階短頻波’屬於‘未來項目’,也就是為未來科技打基礎,而不是真正要研究出的‘一階短頻波’。 這就和湯建軍的托卡馬克裝置項目一樣。 所有人都知道托卡馬克裝置項目和可控核聚變相關,但都不認為他的研究能實現控製核聚變,隻是為未來科技研發做技術積累而已。 但是,沈會明的成果卻很突出。 在一個多月前,沈會明利用含有一階鐵的導體材料,成功激發出了一種能量明顯超越普通強度的中頻電波。 雖然沒有做具體的實驗進行檢測,但從能量強度上來看,中頻電波很可能是一種一階波。 會議上。 王浩聽著沈會明的報告,再查看雷達所送來的資料,預估了一下得出個不確定的答案,“可能是在普通和一階之間。” “這個強度數值有些偏低,但比常規又要很多。” “如果實驗沒有誤差,很可能是激發的不穩定造成的,也就是說,有的波段達到了一階,有的波段則沒有。” “一起去檢測,就造成了數據偏低。” 張樹清教授坐在王浩旁邊,他是雷達所的負責人之一,聽罷問道,“我們對於一階波能量不是很了解。王院士,像是這樣的電波,能通過強湮滅力場嗎?” “和強度有關,還是有一部分會被湮滅。” 王浩道,“不過,張教授,中頻電波穿透力不強吧?”他的意思是無法作為雷達信號來使用。 張樹清點頭道,“所以我們還在研究。其實我們內部也有爭議,這個研究就是……耗費的經費太多了。” 他苦笑著,“最主要是一階鐵,還有相關的金屬導體材料,實在太貴了!” “你們這個項目有多少經費?”王浩好奇的問道。 “二千萬不到。” 張樹清說著贊嘆道,“聽起來經費不少,但一階鐵太貴,即便是材料公司那邊特供,我們給個成本費也花了上千萬。” “夠便宜了……” 王浩用力扯著嘴角,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問道,“為什麼不增加經費?沈教授這個研究很重要啊!” “我倒是支持,但是所裡的項目太多了,而且有些是直研項目,和軍方合作的。”張樹清解釋道,“沈教授確實很優秀,但他的小組人少,大部分經費都是投入到購買材料上,所裡反對的人很多。” 他說著嘆了口氣,“畢竟,短期想要應用很難啊,就是技術積累。” “那可不一定。” 王浩道,“現在有了中頻電波,也許下一次就能研究出短頻電波,可以直接應用製造雷達。不需要那種非常完善的技術,隻需要固定區域,能發射、能接收,就足夠了。” “啊?那有什麼用?”張樹清疑惑問道。 王浩輕輕一笑,說道,“我有個小研究,和這個技術能配合一起用。所以沈教授這個研究,我是絕對支持的。” “不然這樣,你們所不給經費,讓沈教授帶著小組去我們那裡,西海大學也有電子信息實驗室……” “——?” 張樹清忽然產生一種濃烈的危機感,他趕忙擺手道,“不行,那不行。沈教授肯定留這裡,我們好不容易把他請過來的。” “也不一定啊,科學家可不分地域。反正做這項研究,都是航空集團出資……” “那也不行!” “你們不重視,我們還不能重視?張教授,這就不講理了吧?” “不是,這個,王院士……” 張樹清聽的都快哭了。 他快恨死了所裡反對給沈會明研究增加經費的人,現在好了,王院士直接過來挖角了! 怎麼辦! 最新網址:
第424章 超級雷達技術!你們不重視,我們還不能重視…(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