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跨次元的高端技術碾壓,成功經驗和失敗經驗…(1 / 1)

最新網址: 會議結束。 王浩的工作並沒有結束,他回到辦公室以後,立刻打開係統查看起任務進度-- 【任務三】 【研究項目名稱:橫向反重力場內置磁場發生設備製造強湮滅力場(難度:A)。】 【靈感值:101。】 靈感值總計超過了100點,任務等於是已經完成了,但方案設計工作並沒有結束,他馬上消耗了100點靈感值,腦子裡都是被一條完善的方案充斥,其中的內容都是會議上討論過的。 但是,收獲還是很大的。 消耗的靈感值,幫助他對於整個方案了解更深入,再看向整體設計方案,就能找出一些小瑕疵。 然後,一一修改。 在從頭到尾的修改一遍以後,王浩再看向幾十頁的設計方案,頓時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隨後他寫了申請報告,向航空集團申請經費製造設備。 這隻是一個形式。 航空集團支持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的經費還有兩個億以上的結餘,根本不用特別再去申請經費。 王浩也有讓高能所、合作工廠,直接進行設備生產的權限。 但流程還是要走一下的,一些耗費經費的研究,打個申請也讓航空集團審批一下。 重點是,讓他們知道錢是怎麼花的。 這樣正規流程走下來,也等於是讓研究有一個記錄,否則錢是怎麼花的對不上,可能就會產生問題。 現在的工作就是等待製造了。 等設備製造完成以後,就可以進行橫向反重力實驗,再打開磁場設備來製造外層疊加力場或湮滅力場薄層。 這個環節不會太大的意外。 王浩對此還是非常有信心的,因為他們的設計是完善的,設計方麵肯定不會出現問題。 如果實驗出現了問題,大概率還是製造、控製精度以及操作的影響,和設計層麵不會存在關係。 現在唯一不確定的,就是製造出來的是疊加力場,還是更進一步的強湮滅力場薄層。 王浩對此還是很期待的。 …… 航空集團總部大樓。 李明遠是航空集團的總經理、董事,主管航空科技相關的事務,他正在辦公室裡,接待沈城飛機設計所的許宏偉。 許宏偉是很了不起的飛機專家。 他的年紀隻有四十四歲,參與過第20號殲擊機、第15號艦載殲擊機的研發,後來受到空艦係列飛行器的影響,飛機設計所逐漸走向沒落,就連第15號艦載殲擊機生產都受到影響。 這種背景下,許宏偉決定轉型做‘反重力飛行器’的研究工作。 許宏偉是那種非常有天賦的飛機設計師,也具有很強的學習、研發能力,他轉型以後就加入到空艦團隊,並參與了測試空艦-2的測試工作。 之後,許宏偉還研究了橫向反重力場,以及超導儲電技術,以此為突破口做反重力飛行器的設計。 “我們可以著手設計空艦-3。” “一型和二型的技術都不可能再提升,我的團隊可以讓空艦-3更輕便、載重更高,來提升飛行器的靈活性。” “另外,不管是空艦-1還是空艦-2,實際上,都沒有考慮武器係統,隻是利用空間把導彈裝上去。” “我們可以重新做設計,完善武器係統,添加電子信息戰係統,同時,還可以設計使其具有一定的隱形能力,可以讓飛行器在起飛、降落以及低空飛行階段更安全,同時,還可以執行低空的轟炸任務。” 許宏偉希望能說服李明遠支持自己的設計項目。 這對於空艦係列發展很重要,同時,也對於他個人實現工作轉型也很重要,反重力飛行器的出現,讓常規戰鬥機前景變得暗淡。 航空集團隻投入少量的經費在常規戰機研發上,甚至已經暫停了一些項目,就連大型的渦扇發動機項目都隻能勉強維持,集團的研發重心則放在反重力飛行器、超導電機等方向上。 常規戰機領域的設計師、專家學者,工作前景也變得很不確定,許宏偉原來就是其中一員。 現在他則轉行做反重力飛行器設計。 如果能拿下空艦-3的設計工作,他將會成為國內外第一個反重力飛行器設計師。 那實在是太有誘惑了。 許宏偉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過去幾年時間都一直在學習、研究,同時,心裡也思考著空艦係列的問題,希望能自己設計做改進。 他找出了不少問題。 空艦係列飛行器是出自王浩的手筆,但王浩並不是飛機設計師,他的研究領域主要放在兩大技術上。 一個是橫向反重力技術。 一個是超導電池技術。 空艦-1、空艦-2,也隻是把兩個技術結合在一起使用,成功讓飛行器擁有飛行的功能而已,設計的缺陷是有很多的。 比如,武器係統嚴重簡化。 比如,大量針對任務的功能缺失,電子係統體係就是其中之一,安全體係也沒有完善的考慮。 “在完全了解兩項技術,以此為基礎設計的空艦-3,就可能會成為量產版本的空中巨無霸!” “這對於空艦係列發展很重要,對於空軍發展、國-防建設都非常重要……” 許宏偉的話讓李明遠心動了。 許宏偉說的沒錯。 王浩並不是專業的飛機設計師,考慮問題沒有那麼全麵,空艦係列飛行器也隻是擁有高端技術,設計上存在不少的缺陷。 比如,他們要添加武器係統,因為設計隻是考慮到武器掛彈,並沒有其他的設計配合,就隻能添加一些簡易的導彈。 比如,電子雷達體係。 空艦係列飛行器的體量來說,可以安裝更完善的電子雷達係統,其功能絕不亞於預警機、電子戰飛機,但受到初始設計的限製,隻能安裝普通的雷達電子係統,一些功能就會受到限製。 李明遠思考著說道,“許教授,你說的很有道理。” “下次集團會議上,我會提出來讓大家一起討論,到時候,會專門留給你作報告的時間。” “如果你能說服幾個董事,還有航空科技公司的經理,審批應該沒什麼問題。” 許宏偉聽罷頓時一喜。 有機會就好! 要申請如此規模、影響力重大的飛機設計項目,最怕的就是連機會都沒有,隻要能在集團會議上作報告,他就有信心說服其他人支持自己。 兩人正說著的時候,秘書送過來一份報單。 李明遠掃了一眼頓時愣住了,“王院士那邊,申請六千萬經費製造磁場發生裝置……” “這和是……” “和橫向反重力技術有關?” 他仔細的看了一遍,上麵隻是提及了一句話,“橫向反重力場外層疊加力場收縮實驗……” 即便是湮滅力場研究的專業人士,聽到這麼一句話就要撓頭,因為橫向反重力場很難和疊加力場聯係在一起。 李明遠就更不明白了。 但看到報告上標注的保密級別,他很確定研究具有重大意義,再看一眼許宏偉,乾脆決定跑一趟西海大學。 去看看! 具體有什麼研究,還是要了解一下的。 李明遠再看向許宏偉,頓時笑道,“許教授,你不是一直想見見王院士嗎?這幾天有空閑吧?走,跟我去一趟西海大學。” “順便,我也問一下王院士,是否支持你的項目……” “額~~~” 許宏偉聽的愣住了。 李明遠竟然要帶他去西海大學?他都不知道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好的方麵是,說服王浩支持自己的項目,研究肯定就沒問題了。 但是,如果不行呢? 空艦係列飛行器就出自王浩的研究,王浩個人具有相當龐大的影響力,若是王浩不支持他的項目,再想申請下來幾乎是不可能的。 許宏偉沒有選擇,他隻能跟著李明遠一起去。 …… 第二天下午,李明遠帶著許宏偉來到了西海大學,並到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找到了王浩。 王浩見到李明遠有些意外,他問道,“申請不是已經通過了嗎?” 他的申請當天就通過了。 李明遠笑道,“王院士,我這次來,就是想知道你們在做什麼研究,橫向反重力外層疊加力場?什麼意思。” 他說著看向許宏偉,介紹道,“這是沈城飛機所的許教授,最近幾年,許教授都在研究反重力飛行器,他準備申請一個反重力飛行器,也就是空艦-3的設計項目。” 許宏偉表情稍微有些尷尬。 空艦係列飛行器就是王浩設計研究出來的,他做的就是延續並完善飛行器設計工作,見到王浩就感覺低上一頭。 他還是硬著頭皮咧出笑容,“王院士,我是許宏偉,我們在沈城飛機所見過。” “是麼……” 王浩仔細想了好半天,最後還是搖了搖頭。 他去過沈城飛機所。 當時是在研究NS方程,也就是流體力學問題,他在相關偏微分方程組近似求解上有一定成果,被邀請到沈城飛機所做過兩次演講。 但是,見的人太多了。 許宏偉長了一張大眾臉,實在很難記的清楚。 王浩索性介紹起研究,“我們是想利用橫向反重力場,製造出疊加力場或是強湮滅力場薄層。” “這種力場可以湮滅電磁波……” 李明遠一聽就明白和飛行器隱形技術有關,把疊加力場和高端的隱形技術劃上等號。 許宏偉則是聽愣了。 他仔細研究過空艦-2飛行器,發現空艦-2的缺陷主要在隱形、電子係統等幾個方麵。 現在直接就解決了一個? 不對! 許宏偉馬上意識到問題,“如果電磁波都會消失,飛行器不就無法和外界交流?還是說,像是其他隱形戰機一樣,上方可以通訊交流,開啟隱形需要預警機指引?” “這也是一種方案。” 王浩思考著點頭,說道,“但我們有更好的方案,就是研究出一階短波,製造一階雷達電波雷達。雷達所那邊的沈會明教授正在做這項研究,而且已經製造出了中頻波。” “中頻波穿透性不好,但用來和上方的預警飛行器通信足夠了,這樣就能做到隱形完全覆蓋。” “當然,最好是有一階短波雷達。” 李明遠頓時興奮的說道,“那是當然,能全麵隱形、雷達還能正常使用,電子對抗就沒有任何問題了。” “王院士,我代表航空集團,全麵支持你的研究。” “不管多少經費都沒有問題!” 王浩道,“這個……倒是不太需要吧,製造不是已經審批了?我們已經快精度到實驗階段,應該很快就能完成了。” “真的?” “當然了。” 李明遠得到了驚喜的結果,就和許宏偉一起離開了西海大學。 兩人的心情完全不一樣。 李明遠對新技術滿是期待,空艦飛行器能開啟‘疊加力場’防護罩,連長波雷達都無法檢測,也就是不能被電波雷達鎖定。 雷達有很多種類。 不管是短波雷達、長波雷達,都屬於電波雷達,也隻有電波雷達能實現遠距離探測。 電波雷達覆蓋了九成以上的雷達種類,其他的雷達,像是超聲波雷達,無法做到遠距離探測,自然就極少運用於軍事領域。 換句話說,空艦飛行器開啟外層疊加力場,就不能被雷達探測到,也不能被防空導彈係統鎖定。 這就是立於不敗之地! 許宏偉的心情則很復雜,他發現自己在飛機設計領域的專業性,完全被跨次元的高端技術所碾壓。 王浩確實不懂飛機設計,但卻能拿出高端技術,他的專業性隻能在設計上進行完善,無法讓飛行器的性能產生大的突破。 這就像是有兩臺發動機。 一臺推力10噸。 一臺推力1噸。 以後者為動力基礎設計出的飛行器,再怎麼精細化設計方案,性能也不可能趕超前者。 兩者根本不在同一個起跑線。 …… 合作工廠的能力很強、效率很高。 王浩的研究組拿出的設計方案,對於製造要求的精度高,但拿到合作工廠還是很快完成了製造。 在磁場設備都運送過來以後,研究組就把設備安裝在橫向反重力發生裝置上,隨後一一做調試。 磁場設備是由十八臺功率不同的裝置組成。 橫向反重力發生裝置的上方會安裝八臺裝置,下方則是安裝十臺,留出上方中心位置的空隙,來讓受排斥的疊加力場有個‘出口’。 在設備一一調試完畢後,實驗就正式開始了。 湯建軍全程參與了調試過程,他和何毅、顏靜等人站在一起,說了調試中發現的小問題後,繼續道,“你們聽說了嗎?已經有了消息。半個月以後,航空集團和軍方會有人過來,他們對這個研究很關注。” “還是來的太早了……” 他說著搖了搖頭,“半個月啊,時間太緊了。到時候,幾臺設備都能正常運轉,能檢測到疊加力場,就已經很了不起了。” “以我的經驗來看,幾個月,能檢測到疊加力場,速度就已經很快了。這個研究是持續性的,要一直找問題、再想解決方案,我們的設計也要不斷的修正……” “我帶領團隊研究托卡馬克裝置的時候,就是這樣……” 湯建軍滔滔不絕的說著。 有人配合的點頭,覺得湯建軍說的是經驗之談。 有的人…… 比如,何毅、顏靜等人,表情都有些怪怪的。 他們的經驗正好截然相反。 顏靜忍不住小聲吐槽了一句,“湯老院士,你確定是在說成功經驗,我感覺像是失敗經驗……” 她的音調恰好能被湯建軍聽到。 湯建軍頓時黑了臉,“顏教授,你三十多歲,才參加過幾個研究,等一會實驗就知道了。” “好吧……” 顏靜也不想去和老院士爭。 實驗開始了。 王浩親自坐鎮指揮實驗,根據進度下達一個個指令—— “通電……” “降溫,溫度即時上報!” “檢測反重力強度數值……” “準備開啟磁場裝置,一號到十號先開啟,準備……” “十一到十八號,準備……” “3、2、1——” “開啟!” 按照王浩的指令,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操作人員分別打開十八個磁場裝置,最後一句‘開啟’喊完,所有人都看向中心的實驗裝置。 王浩也一樣。 他盯著中心位置,眼神動也不動一下。 中心位置似乎沒什麼變化。 但是,仔細的看就能注意到,中心位置附近似乎有些模糊,好多人都注意到了。 王浩立刻看向屏幕,屏幕顯示比正常模糊的多,還能在貼近中心設備周邊,看到明顯的一層灰影。 其他人也注意到了。 何毅忍不住發出一聲驚呼,“光線暗了,我們成功了?” “成功了!” “肯定是疊加力場,內部的那一層回應,很可能已經接近強湮滅力場!” 其他人也同樣歡呼出聲。 好幾個人都激動的抱在一起,研究是他們一點點設計完成的,進行實驗則是一次性成功,利用橫向反重力製造疊加力場,甚至是強湮滅力場,絕對具有相當重大的意義。 人群中,隻有湯建軍的表情愣愣了。 他用力揉著眼睛,感到非常不可思議,“成功了?一下子就成功了?不可能啊!怎麼會這麼順利!” “現在可是最難的實驗!” “這麼重大的研究,一次成功?不是在做夢吧!” “不可能啊……” 湯建軍感覺人生觀都崩裂了,不由思考起一個人生哲學性問題,“難道……我很失敗?” “我的研究經歷,都隻是失敗的經驗?” “我到底怎麼評上的院士?” “隻是因為,年紀大、資歷夠?而不是學術能力……” “……” (本章完) 最新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