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網址: 新設備釋放的F射線即時檢測數據-- 釋放口強度超出檢測範圍。 持續時間:0.913秒。 直徑:1.17厘米。 王浩聽了報告以後,馬上抓住了關鍵點,“0.913秒,比上一次的數據好像低了……” 他重新查看數據,發現上一個設備釋放的F射線,持續時間為1.192秒,兩個數據做出對比,馬上就能得出結論,“看來F射線的持續時間,除了和內置能量強度有關,還和F射線的強度有關。” F射線強度越高,維持需要的內置能量強度越高。 現在所釋放的F射線強隊,對比原來最低增加了50%,內置的核反應堆強度也有一點小提升,但幅度並不大,結果持續時間還變短了一些。 旁邊的研究員王強則是問道,“如果用同樣的設備,釋放出低強度的F射線,也許持續時間更長?” “可能是這樣。” 王浩思考著點頭,繼續說道,“設備不同,內置能量強度的承載力不同。能釋放高強度的F射線,說明內部強湮滅力場薄層的強度也很高,就能承載更強的內置能量。” “我們的實驗還是保守了。” 他說著搖了搖頭。 在沒有準確的實驗數據基礎下,內置核反應堆肯定以穩為主,來保證不會因為能量強度過高,或是出現其他的問題造成設備損壞。 現在還是以釋放F射線為主,正式開始核聚變項目後,才會進行場力承載能量上限的大型實驗研究。 一個小時以後,各項檢測數據都出來了。 材料磁化反應的最高強度是14T,數據相對還是有些低的,但放在F射線實驗裡就已經很不錯了,主要是因為F射線覆蓋的是一條線,而不是材料的全部,磁化數據自然要低一些。 之後才是重點。 材料檢測。 這次實驗是以釋放F射線為主,也同時會進行材料的檢測,一係列的單質材料和化合物,甚至是壓縮的氣體都被放置在F射線經過的方位。 F射線是一種場力,而不是純粹的能量,並不會因為中途有物質,造成能力損耗近而影響傳播覆蓋距離。 即便放置再多的材料,也不會影響實驗結果。 實驗結束。 王浩就回到了西海大學,第二天早上就拿到了一係列的檢測報告,負責檢測的有兩個機構,分別是F射線實驗組附帶的材料實驗室,還有歸屬湮滅力場實驗組的材料檢測中心 材料實驗室隻是個小的實驗室,能做一些常規的檢測,相對來說,材料檢測中心相對更專業一些。 汪輝實驗室遞交的報告,內容也非常的震撼,因為他們‘疑似’發現了多種升階元素。 “矽?” “汞、鎢、銅、鉀……” “氫?” 最後一個元素讓王浩都驚住了。 其他升階元素的發現,還可以說是意料之中,畢竟已經發現了鐵、鋰、碳,F射線再大幅增加,自然會發現更多的升階元素。 但是……氫? 這個元素就很不一般了,因為氫是氣體。 現在升階元素的發現,也能總結一定的規律,主要還是以金屬元素以及具有穩定化學鍵的元素為主。 碳、矽,都屬於後者。 其他就都屬於‘金屬元素’,若是出現了一個‘氫元素’,規律似乎就又沒有了。 王浩乾脆跑了一趟材料檢測中心。 現在的材料檢測中心非常忙碌,每個人都參與到了檢測工作,想分出個人手都不容易。 等進入了汪輝的實驗室,汪輝和周青還有其他兩個研究員,還在無塵實驗間裡做著研究。 王浩等了有十幾分鐘,才有個年輕的女研究員走出來。 這個年輕研究員的名字叫王麗霞,年紀隻有不到四十歲,是從科學院材料所特別調過來工作的。 “王院士!” 王麗霞走出來禮貌的喊了一聲,隨後招呼道,“在這裡等多久了?汪教授他們還需要一些時間。” “在做什麼?” “對氣體壓力和密度進行精準測定。”王麗霞有些期待的說道,“我們發現了多種升階材料,但不一定。” “現在隻是疑似,唯一能確定的是矽。因為一階矽的含量很高,大概達到了13%左右。” “這麼高?”王浩驚訝的說道。 他看的報告是昨天晚上發過來的,數據還沒有這麼精準,顯然昨晚到現在,檢測中心的人都一直在工作。 王麗霞也明顯很疲憊,眼圈都有些紅腫,但她依舊精神奕奕的,“其他元素含量不高,必須做更精準的實驗,才能確定結果。” “我們組負責的是氫……” “這個元素,很有意思啊。” 王麗霞說著都有點小興奮,她也很清楚‘氫元素’有多麼重要,是第一個被發現的氣態升階元素。 王浩也期待的點頭,“確實,一階氫的發現意義重大,對於完善理論至關重要,而且應用上也很廣泛。” 兩人說了幾句。 王麗霞就找出了一係列的檢測結果。 王浩則是查看起一個個數據,就像是王麗霞的說法,其他的元素就隻是‘疑似’發現,檢測過程中發現了數據偏差,但有的數據偏差也隻是在常規範圍內,很難界定是否真有發現。 如果想要確定發現,就必須要做一係列高精度的實驗,才能得到最終的結果,提取也會非常的復雜。 矽,就不一樣了。 一階矽的含量實在太高了。 他們所使用的矽材料是高純度的單質矽,是作為半導體材料使用的,應用領域的名字叫做‘矽’。 當一階矽含量高的時候,‘矽’的物理特性明顯得到增強,自然就很容易檢測出來。 過了一段時間,汪輝、周青等人結束了時間,一起從辦公室裡走出來。 汪輝走出門還搖著頭。 “不理想?”王浩注意到汪輝的神色,開口問了一句。 “不太理想。” 汪輝說著‘不理想’,卻顯得精神奕奕,“我們剛才的實驗,還是無法百分百確定發現了一階氫。” “壓力、密度測試,即便是精度再高也會有偏差,必須找其他辦法進行測定才有說服力。” “不過,大概率是有的。” “多大概率?” “95%以上。” “還好……” 王浩思考著點了點頭,物理實驗發現‘95%’的概率可不高,升階元素的發現上,要‘99.99%’以上的概率才有說服力。 汪輝接了杯水,坐下來問道,“王院士,磁化材料還是太少了。有些實驗需要更多的材料,你們能大批量製造嗎?” “大批量……多大批量?” “就像是磁化鐵材料,要是能有幾十千克、一噸……反正越多越好,就能進行更多的實驗。” 王浩用力咧咧嘴,搖頭道,“暫時不可能。” “為什麼?”汪輝有些不明所以,他不知道F射線發生技術,還以為材料是常規強壓湮滅力場實驗製造出來的。 王浩道,“我隻能和你說,製造的方式不一樣。” “好吧。” 汪輝也知道保密問題了。 …… 材料檢測中心的工作還在繼續。 後續的實驗測定工作,最少要持續一個多星期時間,王浩也留在檢測中心一天,又去了湮滅力場實驗基地,才重新返回了西海大學。 接下來就是等結果了。 但是王浩的工作依舊忙碌,他隻休息了兩天時間,就又去西京參加科技部門牽頭進行的核聚變論證會議。 這次的會議和上次不同,很多參與過實驗研究的學者,都開始看到核聚變的論證。 他們認為核聚變項目‘最少能通過論證’。 比如,汪百川。 他沒有和其他人說起‘見到的恐怖點火技術’,談到核聚變論證卻非常看好,“論證通過肯定沒問題。” “最近一段時間,國內外有關升階材料的研究,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突破,包括鋼鐵、合金、超導材料,等等。” “這能讓我們擁有更多的材料技術基礎。” “按照王院士的設計理論,有了材料技術基礎支持,其他的問題就不大了……” 這個說法得到了認可。 國際上的核聚變研究,重點在於托卡馬克裝置的設計,當然也少不了材料方向的支持。 王浩給出的核聚變控製解決方案,則是弱化了螺旋磁場的設計,讓磁場多出一個‘開口’,但對於材料技術的要求更高。 雖然材料技術要求高,但材料技術也在蓬勃發展。 升階材料的研究如火如荼的進行,國內外已經有了多項震撼人心的成果過。 比如,航空材料院就研究出了一種高熔點、高韌性的鎳鐵合金材料,比原來的材料性能增加了30%。 放在十年前,類似的成果會讓國際震驚。 高熔點、高韌性的鎳鐵合金,是航空發動機的扇葉材料,就能支持製造更加高端的航空發動機。 現在不同了。 好多材料研究機構、企業,都有了相關領域的成果,航空材料院的研究發現,放在其中也很不起眼。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是,國內外都在關注反重力飛行器。 反重力飛行器是電動機推動,航空發動機技術受到的關注自然降低,肯定比不上超高性能的超導電動機技術。 超導電動機內部的扇葉,並不是處在高壓、高熱環境。 鎳鐵合金也隻是一個選擇而已。 核聚變項目的第二次論證會議,就有好多學者主動發言,他們談起了自己手頭的研究進展,一個個研究和想法匯總下來,解決了很多細節上的問題。 大方向,還是容器技術和材料研究。 當有了一個個技術突破的時候,核聚變論證完成似乎近在眼前。 “等下一次論證,再有一些技術突破,就差不多了……”會後徐老師對王浩說道,他的工作壓力很大,但還是很期待的。 王浩笑道,“馬上就有了。” “馬上就有?” 王浩道,“我們最近的實驗,您也知道吧?如果能製造出更精細的顆粒性材料,力場容器技術就會有突破。” “我們也在研究致密材料技術。” “還有,我們最新的發現,暫時還沒有提交,您就等著新的報告吧。” “什麼發現?”徐老師感興趣的問道,“是不是F射線那邊?我知道你們進行了新設備的激發實驗。” “對。” “升階元素?” “很多。” “很多?” 徐老師聽到這個詞都驚住了,“有多少?” “好幾種。” 王浩道,“雖然F射線製造磁化材料的效率很低,但如果隻是用在核聚變技術研究上,也夠了。” 徐老師頓時深吸一口氣。 他消化了一下信息,忽然開口說了句,“對了,航天局那邊,設計司的趙老師可能會找你……” “什麼事?” “數學問題。” …… 趙老師找王浩確實是詢問數學問題,隻不過數學問題的規模有點大,他想讓王浩看一下‘登月計劃’,並對於往返的軌跡進行計算和修正。 王浩回到西海大學,就等來了趙老師。 他們是在辦公室裡見的麵,趙老師還帶著兩個老院士,還有三個年輕一些的研究員。 其中一個叫袁誌方的院士說起了想讓王浩幫忙解決的問題。 王浩聽的都驚住了,他滿是不解的問道,“你們不是在開玩笑吧?整個往返軌跡的計算和修正,這可是個大項目。” “我們也沒有辦法啊……” 趙老師苦笑道,“現在的設計已經是我們所認為的最佳方案,但是,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我們遇到了個問題--能源不充足。” “不充足?” “對。” 趙老師道,“不是不夠,是不充足。按照這份設計,返程時能源會非常有限,遇到什麼問題,可能就會能源不足。” 袁誌方跟著解釋道,“航天器在太空中,除了內部的固體燃料,其他就隻能靠太陽能麵板補充,我們的太陽能麵板設計已經最大化了,再大就會影響到航天器整體運作……” “如果能對於軌跡再進行修正,減少固體燃料使用,才能夠盡可能的保證能量問題。” 王浩拿過文件仔細看了一下,頓時都感覺腦袋有點疼。 ‘登月’是個非常龐大的計劃,即便隻是往返軌跡的設計,都牽扯到一係列的問題。 這確實是數學問題,但已經是很多頂尖科學家計算的結果。 再修正? 別說可能還是不可能,即便是能夠再進行修正,完成近乎‘最優設計’,提升的幅度也不會有多大。 他仔細思考著,忽然眼前一亮,說道,“固體燃料應該不能再增加了,你們為什麼不從太陽能電池板上尋找解決方案呢?” “比如,你們可以采用性能更高的太陽能電池板。” “……” “……” 趙老師、兩個老院士,再包括幾個研究員,全都感覺聽到了個很荒謬的建議。 太陽能電池板? 性能更高? 這和‘何不食肉糜’有什麼區別? 如果能有更高性能的太陽能電池板,不就能直接解決能源問題了,何必還來找王浩幫著修正什麼軌道? 這已經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了! 最新網址:
第450章 發現大量升階元素,航天局找來,電池板技術…(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