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4維產物?重大發現,不具放射性的1階β鐵…(1 / 1)

最新網址: 會議繼續展開。 王浩的發言隻是對於致密材料技術、未來元素以及發現的一階元素做個大致的介紹。 接下來就是詳細介紹。 何毅、向乾生、王金路等人分別做發言。 他們分別做出詳細的說明,包括致密材料技術對材料性能的提升、包括未來β鐵元素的物理特性,也包括幾種一階α元素的特性,等等。 會場內每個人都在認真的聽,同時,也感覺非常不可思議,隨之而來的就是強烈的求知欲和充沛的信心。 向乾生介紹的致密材料技術,能夠讓材料的物理特性直接提升。 他舉了‘純金’的例子作說明。 學者們也對於技術有了了解,簡單來說,致密材料技術可以直接提升材料的物理特性,包括密度、熔點、沸點、韌性等等。 這樣的技術會讓材料科學產生質的進步。 比如,鎳鐵合金。 鎳鐵合金是航空發動機的扇葉材料,最高端的鎳鐵合金熔點能夠超越1450攝氏度。 很多航空材料相關的機構,都會研究鎳鐵合金的製造工藝和技術,但一般的成果也隻是提升幾度熔點、壽命和韌性相應提升一些。 那種提升是百尺高桿更進一步,原來是‘100’也隻能提升到‘101’。 致密材料技術就不一樣了。 當使用了致密材料技術,就能夠大幅度的提升材料的密度、熔點和韌性,就能夠從‘100’跨越式提升到‘120’、‘130’,放在單獨一個材料上,就等於跨越式取得幾十年的進步。 有了這樣的技術,很多材料難關都會迎刃而解。 核聚變設備的設計難度是非常高的,材料的需求也是非常高的,但實際上,有如此多的學者去論證核聚變技術,說明核聚變從理論上是有可能實現的。 雖然對於材料的需求很高,但也沒有高到讓人絕望的地步。 比如,內層隔熱材料。 核聚變反應的過程中,內部溫度可以達到幾億攝氏度,但內存隔熱材料的熔點需求並沒有高到‘幾千萬攝氏度’的程度。 那是不可能的。 現在熔點最高的材料,也隻有5000攝氏度左右。 究其原因,還是在於密度上,核聚變反應的爆發溫度很高,但內層爆發溫度和實際溫度是兩件事。 天氣預報中,溫度會分為常規溫度和體感溫度。 常規溫度指的是被加熱的程度,可以理解為分子的活躍度,而體感溫度自然不用多說,就是人體的實際感受。 一般實驗室來說,溫度指的是粒子的活躍度。 在幾億攝氏度的超高溫下,粒子被加熱到離子狀態,也隻有異常活躍的離子狀態才會發生核聚變反應。 但內層的隔熱材料,並不是承受極度攝氏度的高溫。 原因很簡單:密度。 舉個日常的例子來解釋,水蒸氣的溫度能夠超過100攝氏度,但手臂從水蒸氣上經過不一定會被燙傷。 如果換做是開水就不一樣了。 這就是因為水蒸氣的密度低,而水的密度高,給人帶來的體感就不是一個級別上的。 核聚變裝置的隔熱材料,要比內部發生聚變反應的離子態物質高的多,自然就不會承受幾億攝氏度的高溫。 當然,隔熱材料承受的溫度也不低。 但內層還有吸收能力的強湮滅力場薄層,內層隔熱材料的熔點需求就沒有那麼高了。 其實隔熱材料的熔點並不是大問題,國內已經製造過了人造太陽裝置,裝置內發生聚變反應時,也能夠達到超過1億攝氏度的超高溫。 在沒有強湮滅力場薄層的輔助下,內層材料也是能夠承受住的。 材料難題的關鍵,還是在於要應對中子撞擊,以及長期處在極為惡劣環境下是否能夠保證性能穩定。 材料的壽命是個大問題。 外層材料相對還好一些,內層要更換材料是非常復雜的。 比如,橡膠。 復合橡膠用於密封有很多好處,但橡膠的壽命是個大問題,持續使用很容易發生乾裂的現象。 這就是需要解決的問題。 …… 會後。 學者們遲遲沒有離開,他們都在不斷討論著。 每個人都非常驚訝和激動。 很多人都知道,王浩團隊對強湮滅力場的研究,肯定有很多未公開的技術,但他們完全沒有想到,隻是材料一項就有這麼多發現。 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是近幾年來世界最受關注的科研機構。 很多媒體的報道都會圍繞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掌握的強湮滅力場技術,也因此有很多人判斷認為,王浩團隊的強湮滅力場技術,已經達到了一個快速進步的瓶頸。 這從一階元素的發現就能看得出來。 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發現了鐵、鋰,很快就能夠批量生產一階鐵,後來又發現了一階碳元素。 然後,就停下來了。 一階碳元素被發現以後,湮滅科技公司沒有發布任何相關消息,說明無法做到批量製造磁化碳材料。 機構和學者對於王浩團隊的技術判斷都是,最高能製造‘8.3倍率’左右的強湮滅力場。 現在看來,所有判斷都是錯誤的。 這麼多的一階元素被發現,製造的強湮滅力場肯高於‘8.3倍率’,他們還有精力研究一個全新的材料技術,說明其掌握的技術水平,已經遠遠超出普通人,甚至是學者們的想象。 同時,很多學者也在談論一階氫。 一階氫,是最受關注的升階元素,因為氫是氣體元素,另外,氫的同位素‘氘’是核聚變反應的材料。 那麼問題來了。 “是不是能製造出一階氘?” “如果用一階氘做原料,反應會不會更強烈,而且對溫度的需求更低?” “升階元素的活躍度都會上升,暫時可以肯定的是,如果用一階氘、一階氚作原料,肯定能製造出威力驚人的氫彈……” …… 在會議結束以後,王浩就離開回了西海大學。 他的工作就是參會並公布技術和發現,公布也隻是對參會的學者,而不是正式對外發布消息。 當然,正式發布出來以後,保密性肯定會受到挑戰。 但也沒什麼大不了。 他們是為了核聚變裝置設計做材料研發,而不是製造什麼威脅全世界的武器,技術和發現之所以不公開,主要還是考慮到f射線的保密問題。 材料的研究還要專業人士來做。 湮滅力場實驗組、湮滅科技公司技術部都會配合其他機構的研究,具體工作就交給向乾生、何毅、王金路等人了。 王浩則是回到了梅森數實驗室,他還是對理論更感興趣。 時間理論。 他希望能夠弄懂其中的原理。 雖然外界對於時間理論大多持有不認可的態度,但王浩很確定自己的研究是正確的。 那麼問題來了—— 時間是如何脫離運動而單獨存在的呢? 時間是一種維度?一種電磁波?又或者是一種空間波動? 當深入思考的時候,王浩就發現研究超越了自己的理解能力,他隻能使用最真實的數學進行解析。 同時,也會找其他人討論。 保羅菲爾-瓊斯、海倫以及羅大勇等人,都不認可時間理論,王浩也隻能找丁誌強、陳蒙檬談談。 結果,很遺憾。 到現在為止,丁誌強、陳蒙檬也沒能給他帶來什麼靈感。 丁誌強覺得王浩的研究有些‘玄幻’,私下裡討論的時候,忍不住吐槽說道,“王老師最近是著了魔了,他問我時間脫離運動是什麼樣的存在?” “時間會不會是一種特別的微波輻射?” “時間會不會是第四維的產物?” “他還給我舉了個例子……” 一群人湊過來聽著。 丁誌強繼續道,“我就給你們說說,比如,我這臺電腦沒有開機,對於電腦本身來說,它內部的數據沒有任何變化,對於它而言,時間停止了。” “而我們的時間還在繼續流動,對不對?” “我們的宇宙就像是這臺電腦,即便是不工作,時間也在流動……” “所以他認為時間是高維產物,我們相對於電腦就是高維的存在。他說完以後就問我怎麼想……” “我能怎麼想?” 丁誌強用力攤開手,扯著嘴角說道,“當時我就在想,中午到底吃什麼,我早上就喝了杯豆漿。” “哈哈哈……” 一群人頓時笑了出來。 他們仔細想著王浩說的例子,也覺得有一定的道理,隻是這種研究似乎又陷入了哲學的範疇。 …… 王浩不理會其他人怎麼想,他就是繼續做自己的研究。 針對時間的想象,也隻是希望能從某個角度去理解而已,他更喜歡用真實的數學去做表達。 研究不是一蹴而就的。 王浩隻是有時間的時候,就思考研究一下。 近一段時間,有空閑的時候,他就會回家陪著蘇映雪,蘇映雪已經挺起了大肚子,時間也接近了預產期。 王浩又是期待又是激動,還有些復雜和恐慌。 兩世加在一起,他還是第一次做父親,心情自然是非常復雜的,想著可能隨時降生的寶寶,有時候,工作也乾不下去。 早上。 有醫生過來給蘇映雪做檢查。 王浩沒有去工作,陪著做了檢測以後,詳細問了一下具體情況,醫生建議蘇映雪多做運動,他就陪著到周邊走走。 他們才剛走出家門,電話就響了起來。 是陳蒙檬。 陳蒙檬說向乾生有個大發現,讓王浩去一趟湮滅力場實驗組。 王浩放下電話以後,隻能歉意的看向蘇映雪,蘇映雪輕輕一笑說道,“沒關係,我自己走走也可以,反正總是有人,不用擔心。” “你去忙吧。” “如果我隻是為了自己,把你留在家裡,就太自私了。” “嗯。” 王浩輕輕點頭,對著蘇映雪額頭親了一下,隨後就乘坐軍車去了湮滅力場實驗組。 向乾生讓他跑一趟湮滅力場實驗組,肯定是有什麼非常重大的發現。 他還是非常期待的。 三個多小時以後,王浩才來到了湮滅力場實驗基地,他進了中心樓就發現裡麵一片忙碌。 “王院士!” “王院士,來了!” “你終於來了……” 每個人都表現的非常激動。 王浩拉著個研究員問了一下,才知道研究確實有了重大發現,他們利用一種鐵的同位素,製造出了不帶有放射性的未來元素。 “鐵-58!” 辦公室裡,向乾生激動的說道,“湮滅科技公司那邊,用純度超過99%的鐵58,製造出了一階α鐵58。” “之後,我們用致密材料技術製造出了一階β鐵58,並發現材料幾乎不具放射性……” “放射性也有,但都是常規輻射,其強度並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 王浩聽到消息也非常激動。 在發現了未來元素後,他們一直在尋找不具備放射性的未來鐵元素,現在終於找到了這個元素。 這個發現的意義非凡。 從理論角度上來講,再次證明了《宇宙發展與元素性態》,也就是伴隨著湮滅力場強度不斷提升,常規穩定性態的元素,可能會變化成為放射性元素,而放射性元素也可能會變成穩定元素。 鐵-58並不具備放射性,但找到一種非放射性的未來元素,對於穩固理論研究也非常重要。 一階β鐵58的發現,實際意義則更大一些。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之所以要尋找不具備放射性的未來鐵元素,主要就是為了研究‘未來元素超導材料’,來繼續研發強湮滅力場技術。 一階β鐵56具有放射性。 用具有放射性的材料,去研究對應的超導材料,操作上就會受到很大的限製,研究人員必須要保證安全。 以此,很多實驗就會受到限製。 一階β鐵58不具備放射性,就可以常規做研究,大量的超導材料相關實驗也能夠正常展開。 這樣就能支持研究出很多以一階β鐵58為基礎的超導材料。 未來元素有一個特性是,不會在湮滅力場環境下產生特異性,簡單來說,就是能夠支持製造強湮滅力場。 比如,F射線發生設備使用的超導材料,就是一種一階鐵基超導材料,受到特異現象的影響,最初製造的反重力場強度隻有不到6.5%。 如果把其中的一階α鐵元素,換成是一階β鐵元素,其製造的反重力場強度最低也能超過10%。 這還是非常保守的數字。 在有了非放射性的一階β鐵58後,強湮滅力場發生技術就可以使用金屬超導材料頂替高壓混合材料,同時,技術強度也會大幅度提升。 F射線發生技術,也同樣能大幅提升。 王浩深入的想了一下,都已經期待不已了。 其他人也同樣如此。 每個人都知道新發現意味著什麼,他們很快就可以製造出強度超過10倍率,甚至15倍率、20倍率的強湮滅力場。 以此展開研究,肯定會有很多新發現! (本章完) 最新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