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7章 選擇大於努力!實驗:不能弱了氣勢?5個諾…(1 / 1)

最新網址: “我,支持科學!” 王浩自信而堅定的話語,一下子就成為了輿論焦點。 這句話代表了王浩對於科學的認同,他隻是做出個人表態,駁斥記者提出的問題,但影響力卻非常大。 國內有大量的媒體做出報道,‘一句話視頻’火爆整個網絡,也吸引了大量網友進行評論,“不愧是王浩大神!” “王浩大神支持的是科學,誰管你什麼競選人!” “科學,才是最重要的。” “對於王浩來說,根本不會理會什麼競選人,他也沒道理去支持誰。具體誰會選上,和王浩大神有什麼關係!” “那些陰謀論的報道,純粹是對於王浩的汙蔑!” 不管媒體發布的內容是什麼,很多人都相信王浩,相信他對於科學的敬重,也不可能因為競選而發布假成果。 另一邊。 一些國際媒體乾脆閉口不言,他們都是支持一號競選人的,而中立和二號競選人的支持媒體,則進行了大肆的報道。 這些報道也改變了很多人的態度。 王浩的個人的影響力太大了,可不隻限於國內範圍,在很多人心中,他個人就代表了科學。 相比來說,政客的話能相信嗎? “之前那些媒體說,王浩為了支持二號競選人發布成果,根本就是純粹的汙蔑。” “王浩沒有理由這樣做。” “那些都是假新聞!” “根本不用去調查了,最少王浩發布的成果是他的研究,他尊重的是科學,相信的是科學,而不會為了支持去做什麼。” 輿論,一錘定音。 即便一些媒體選擇了視而不見,不做出任何的報道,但他們的同行還是把新聞炒了起來,也讓更多人知道了消息。 科技支持方麵的內容,一號競選人就處在了絕對的下風。 當然了。 科技內容並不能夠決定競選結果,就隻是競選的一個方麵而已,隻是對一號決策人來說,他們在科技支持領域已經失敗了。 研究成果對於學術圈的影響力更大。 很多希望能研究反物質的科學家都感到很鬱悶,他們希望能有一個專門研究反物質的大項目,而項目開啟的基礎,就是以爆炸事故、復刻爆炸實驗為研究的切入點。 結果王浩的團隊發布論文,並認為,“復刻爆炸實驗中沒有製造出反物質,能量來源是帶質量粒子被湮滅。” 這樣一來,反物質的研究就沒有了切入點。 能源部還為此召開了會議。 一號競選人說要支持反物質研究,可不隻是口頭上的,實際上他們確實在討論相關的計劃,並且獲得了很多的支持。 比如,軍方。 比如,一些議員。 比如,幾家大型跨國企業。 如果項目能夠正式開啟,能源部就是直屬的上級部門,項目能獲得如此多的支持,主要是因為,他們確實希望在新型科技領域上占據優勢,而不像是現在一直處在落後狀態。 反物質的研究是個不錯的方向。 雖然反物質技術聽起來有些虛幻,但爆炸是實實在在發生的,而現在王浩發表成果說爆炸中並沒有出現反物質,支持計劃還要繼續下去嗎? 這是個大問題。 能源部召開的會議,召集了很多頂尖物理學家,其中也包括加州理工大學教授本特利-威廉姆斯。 本特利-威廉姆斯是非常優秀的物理學家,他的年紀才剛過四十歲,已經是加州理工大學的終身教授,從事的研究領域包括玻色-愛因斯坦凝聚、分子磁體以及量子混沌。 威廉姆斯的水平非常高,他已經完全弄懂了論文內容。 在會議上,威廉姆斯就明確表示,“三篇論文的數學邏輯沒有問題,而且能夠自圓其說,形成邏輯閉環。” “以理論物理的標準判斷,是很非常的理論,甚至在技術程度達到一定標準後能夠進行驗證。” “當然以我們掌握的技術,暫時是不可能的。” “這種理論是不可能憑空編造出來的,那些媒體都是在惡意揣測,或者,當然,可能摻雜了一些其他的因素。” 他沒有直白的說出來,在場其他人都聽得明白。 威廉姆斯繼續說道,“之所以有很多人反對,主要是因為和《相對論》發生了沖突。” “但是,天文物理……” “嗬嗬。” 威廉姆斯最後的語調明顯是嘲笑。 在場好幾個物理學家都感到非常不滿,他們就是反對理論的群體,因為他們都是天文物理學家。 其中還包括著名的宇宙學專家喬治-斯穆特。 喬治-斯穆特是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得者,而他獲獎憑借的就是宇宙微波輻射的領域的研究。 王浩的《宇宙膨脹論》對於宇宙微波輻射進行了另一個層麵的解讀,也就和喬治-斯穆特的研究發生了沖突。 最開始,喬治-斯穆特對於新的研究不屑一顧,但後來他就發現天文領域被顛覆的越來越多,包括否定了暗物質,包括強湮滅力場超光速現象,包括時間理論,等等。 這些理論出來以後,天文物理領域受到了重大影響。 有些接受新理論的機構,都在不斷的對原來的內容進行重新計算梳理,發表了一篇篇新穎的論文。 喬治-斯穆特不願意接受新理論。 他已經老了。 以超過八十歲的年紀來說,能正常進行工作就很了不起,更不用說接受什麼新理論。 當發現自己的研究不斷被顛覆,甚至有些直接被否定,喬治-斯穆特自然會非常的不滿,他也仔細看了新的三篇論文,但有些內容太過復雜,他隻是弄懂了一部分。 現在來參加會議,喬治-斯穆特是不想發表看法的,但卻被威廉姆斯的話挑起了怒火,“你是什麼意思?天文物理怎麼了?” “本特利,你應該學會尊重學術。” 威廉姆斯根本不在意,他翹起嘴角笑道,“斯穆特先生,借用王浩教授的一句話,我尊重科學,而伱們尊重的是自己的研究。” “物理學在不斷進步,不斷改變。” “人之所以不能長生不老,就是因為年紀大了,思想會僵化,進而影響整個人類的進步,你可以理解,我說的就是你這種……” “我完全不明白,為什麼你還要來參加會議?” “科學,就是年輕人的領域,斯穆特先生,你該退休了……” 喬治-斯穆特用手指著威廉姆斯,他粗喘了好幾口氣,馬上就被保安和醫生帶了下去。 好幾個人指責起了威廉姆斯,說的話包括不限於,“你怎麼能這麼說?喬治是令人尊重的長者。” “你就不怕擔上官司?” “斯穆特還沒有老到動不了,他還能看懂論文,還來參加會議……” “你太沒禮貌了!” 威廉姆斯根本就不在意,而是反駁道,“如果他老到無法接受不同意見,就不應該來參加會議。” 這句話說到了很多人的心裡。 能源部負責會議的官員很尷尬,因為正是他邀請的喬治-斯穆特,主要是因為斯穆特的影響力大,而且距離很近。 最後會議隻能暫停討論。 能源部希望知道論文的含金量,確定論文沒有什麼問題,隻是內容無法被‘天文物理學者’接受,他們心裡就有概念了。 威廉姆斯也感覺很鬱悶,他再查看了一遍論文以後,心裡想到的是保羅菲爾-瓊斯。 他羨慕了。 “保羅竟然能夠拿到諾貝爾獎,所以,證明選擇永遠比努力重要。” “他跟著王浩一起研究,完成了各種各樣的理論,影響力還到了這種程度,如果他一直研究弦理論,一輩子也不會有成果……” “早知道我也去種花家了!” “如果我過去跟著王浩一起研究超導,肯定能研發出很多成果,研究升階元素的超導機理……” “哎~~” 最終威廉姆斯隻能長長的嘆氣。 …… 梅森數科學實驗室。 王浩申請進行的新項目,準備工作已經基本結束,就連新的實驗基地都建造好了。 這次是開啟新方向的研究。 王浩思考一番以後,決定帶上研究組的所有人,他還把所有人的名字報了上去,並向上級部門提出申請。 這是個很重大的決定。 當牽扯到新實驗研究的時候,總會牽扯到一些保密的問題,而研究組有些人是沒有參與過實驗的,針對到個人都需要認真的審查。 事情,很快傳開了。 最先知道消息的是黃振,黃振的個人審查沒有任何問題,他帶著驚訝把消息告訴了丁誌強。 丁誌強當然也沒問題,他聽到消息一點兒都不激動,就隻感覺非常的疲憊,“我真不想參與這種研究,做實驗好累呀。” 在研究完成以後,他好不容易輕鬆一下。 結果…… 實驗? 開什麼玩笑! 很快,所有人都知道了。 保羅菲爾-瓊斯也不是曾經的小白了,他自然知道能參與到實驗代表了什麼,最差也代表上級部門的信任。 畢竟,他來自阿邁瑞肯。 海倫麵對的審查是最嚴格的,她早就已經拿到了綠卡,正在申請加入種花家國籍。 海倫比較年輕,也沒有結婚。 她的情況相對還是特殊的,但申請還是直接通過了,畢竟有王浩的直接推薦,而且還是諾貝爾獎得主,另外,她在理論研究中貢獻很大。 在去往實驗基地的路上,陳蒙檬和海倫就談起了參與研究的問題,她問道,的“海倫,你確定要參與實驗嗎?” “當然。” 海倫非常肯定的點頭,“研究會驗證我們的理論,我當然不會錯過這樣的機會。” “但是,你有沒有考慮過,參與研究的後果?”陳蒙檬猶豫著說道,“可能未來很多年,你都隻能留在種花家了。” “傑弗裡已經去世了。” “啊?” “傑弗裡是我的爺爺,我和他的關係最好。”海倫道,“那是三年前了,當時我就定下了第二個人生目標。” “這有什麼關係?” 陳蒙檬發現自己還是跟不上海倫的腦回路。 海倫道,“我有兩個人生目標,第一個人生目標就是創造帶領人類走向永久和平的宇宙帝王。” “……” “第二個人生目標,就是實現永生,在幾十年以後變成機器人。” “……” “第一個目標,我覺得可能性已經不大了,因為王浩老師對此不感興趣。”海倫長嘆一口氣,“第二個目標……” “你覺得如果有一天能夠研發出人腦變成機器的技術,會在哪裡呢?我認為隻會在這裡,未來百年內,隻有王浩老師能研究出這種技術。” “我會和他一起實現永生。” 海倫的話語很平淡,說的內容卻讓人非常震驚。 陳蒙檬久久不語。 在排除內容驚人的因素以後,她發現海倫說的有一定道理,若是實現把人腦變成機器的技術…… 當然也可能是王浩研究出來! …… 研究的保密性也沒有那麼強。 在排除全新研究的內容外,主要牽扯的是強湮滅力場技術,但實驗人員接觸的也隻是弱化的湮滅力場而已。 ‘直流’,對於研究組來說根本不是秘密。 在高端研究領域範圍內,直流也不是絕對秘密了,格魯姆湖計劃團隊以及湮滅組織,做了很多方向的研究,有一些學者已經能夠猜出來了。 交流反重力場的疊加,也隻能製造出強湮滅力場薄層。 那麼製造大範圍強湮滅力場,直流就是最大的可能,但是理論歸理論,技術和理論是不同的。 隻要通過直流方向,去研究出直流湮滅力場技術,沒有確定的方法就實在太難太難了。 現在的研究是對理論進行驗證,並在一定程度上探究可能出現的湮滅粒子技術。 這是全新的方向。 至於研究過程中可能發現的新技術,討論這一點還是太早了一些,他們的實驗有沒有發現都不一定。 實驗基地距離西海還是比較遠的。 研究組花費了十幾個小時才來到了研究基地,基地位置緊鄰一個小鹽湖,有兩麵被高坡遮擋起來,相對還是比較隱秘的。 當他們到達的時候,基地已經有很多人了。 主要負責人就是何毅。 王浩對於實驗研究是非常重視的,他找來何毅負責實驗,還讓反重力中心的肖新宇一起過來,負責設備工程相關的工作。 項目組還有三個專門的小組,分別負責電子、設備以及力場等方麵的問題。 另外,還包括幾個單獨領域的專家。 比如,光學專家徐華。 比如,磁物理專家杜晟。 等等。 等王浩的研究組抵達實驗基地後,一起合作的核物理研究所也派了團隊過來,帶隊負責人是劉慶之。 核物理研究所對於新的研究很重視,他們派出的團隊專門負責調控核反應堆,實驗最開始是用不到核反應堆的,但他們還是要了解情況,提前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劉慶之的團隊裡也是人才濟濟。 其中包括好幾個有名氣的核磁專家,核物理學家、粒子研究學者,等等,他們在來的路上已經討論過了。 劉慶之就交代道,“我們是合作研究,不是聽命令,不能弱了氣勢。” “當然,還是要聽王浩院士的,但其他人都是同等的,我們也不差,我們也要展現出風采……” 其他人很認真的點頭。 有幾個去過湮滅力場實驗組,他們去那裡工作的時候,總有一種‘低人一等’的感覺。 他們就隻是被交代工作,而不是參與研究、發表意見。 等到了基地外圍的時候,一群人紛紛走下了車,步行朝著基地裡麵走了過去,很快就見到了迎過來的王浩。 他們挺胸抬頭的走了過去。 好多人心裡都想著,“不能弱了氣勢,我們是合作研究,也要參與其中,而不是聽命令……” 然後他們看到了來迎接的人。 最前麵一排,從左到右分別是何毅、保羅菲爾-瓊斯、王浩、海倫以及陳蒙檬,王浩和何毅的臉上帶著熱情的笑,其他幾人則各自說這話,似乎對於場麵完全不在意。 這似乎有些不禮貌。 團隊的人根本就不在意,而是紛紛看向了劉慶之,心裡想著,“不能弱了氣勢?一整排,五個諾貝爾……” “我們怎麼比?” “根本不敢說話啊……” …… PS:推薦科幻新書:《白帝戰機停展廳?誰泄露出去的!》,創意新穎,節奏快,爽文。 感興趣可以看看! (本章完) 最新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