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網址: 會場。 王浩站在臺上說明了研究內容,並解答了大部分人對於研究的疑惑,他主要說明了兩點。 一點就是穩定控製的湮滅粒子技術。 另一點就是溫度需求降低到了六千攝氏度。 所有人都感到非常震驚,他們已經顧不上會場紀律了,帶著驚訝忍不住討論起來。 湮滅粒子,他們當然是聽說過的。 普利爾為科學英勇犧牲的‘爆炸事件’,就是以王浩的研究組發表‘湮滅粒子理論’告一段落。 爭論,也由此而起。 很多國外的物理學家更相信反物質理論,他們認為爆炸事件中出現了正反物質湮滅現象,由此製造出了不可控的能量。 阿邁瑞肯方麵還推出了一個印度裔的物理學家,以爆炸事件的實驗為切入點去研究反物質技術。 後來就出現了第二次爆炸事件。 那個新聞讓全世界感到震驚,站在旁觀者的角度來說,想到阿邁瑞肯的研究會在兩個同樣的地方摔倒,就感覺有些好笑。 當然了。 科學實驗事故是需要嚴肅對待的,他們隻能嚴肅的持有默哀態度,覺得好笑也隻能憋在心裡。 中途高能所則是宣布,和反重力性態中心合作,並在實驗中製造出來超光速粒子,驗證了湮滅粒子理論。 以此,湮滅粒子理論被更多的學者認可。 在高端學術圈裡,湮滅粒子理論的名氣很大,但大家都默認就隻是一項理論,高能所製造出超光速粒子,也隻是一定程度上驗證了理論。 結果…… 王浩團隊已經掌握了湮滅粒子技術? 這太駭人了! 從物理學的發展史來看,一項全新的理論從提出到被驗證,再到轉化為技術,最低也需要幾十年時間,更不用說掌握完善的技術了。 那需要更久遠的時間。 他們聽到說掌握了穩定控製的湮滅粒子技術,第一時間都感覺王浩是在開玩笑,覺得實在是太不真實了。 那可是湮滅粒子技術! 湮滅粒子技術,可以直白的理解為‘物質轉化為能量的技術’,和反物質技術的理論不同,但結果是類似的,都是製造出超強的能量,其能量轉化效率為‘百分之百’。 相比來說,核聚變技術就隻有0.7%。 核聚變技術就已經相當驚人,某種程度上被認為是‘無限能源技術’、‘最清潔的能源’,但和湮滅粒子依舊不在一個檔次上。 兩者之間的能量差距是非常巨大的。 另外一點也很重要--‘穩定控製’。 如果不能夠穩定的控製反應,就比如核聚變反應的,反應發生以後釋放能量以指數形式遞增,控製就會成為主要研究內容。 核聚變控製的研究用了多久呢? 在湮滅力場技術出現以前,人類對於核聚變的研究超過七十年,並且投入了大量的經費、人力成本,研究進展都是非常有限的,距離真正實現控製核聚變還很遙遠。 湮滅粒子技術才剛出現,就能做到穩定控製,就感覺更加不可思議了。 “這就等於說是,我們已經掌握了理論極限的能源技術!” “無法想象!” “如果可以的話,我真想了解一下湮滅粒子技術,沒有任何的先兆,直接就出現了。” “我根本都沒有聽說過這個研究。” “不愧是王浩院士啊,真是了不起,他既然能平淡的技術說出來,如果換做是我,可能會激動的憋過氣……” 所有人都在關心湮滅粒子技術。 有了這項技術為基礎以後,光壓發動機的研究不再是幻想,而王浩也談到說,依靠強湮滅力場的作用,溫度需要降低到了六千攝氏度。 實際上,六千攝氏度是一個模糊的定義。 如果再增加湮滅力場強度,溫度需求還可以再降低,但可能就會碰到其他的問題。 另外,沒有實驗知識的數據也不準確。 理論,畢竟是理論。 王浩談過湮滅粒子技術和溫度需求問題後,也沒有再進行過多的解釋,他們的研究是以基礎來設計光壓發動機,並需要把技術內容公布出去。 所有人都知道技術基礎就可以了。 會場的討論持續了很長時間,終於接受了擁有湮滅粒子技術以後,好多人不由的慶幸自己參加了項目。 比如,航天局的孔立斌。 他就在對其他人說起自己加入的情況,“我一聽是王浩院士的項目,馬上就申請了。” “王浩院士的研究能小嗎?” “從超導電池到空艦飛行器,再到核聚變技術,等等,如果不是在航天局,我早就加入這些項目了。” “現在終於有機會了。” “在我申請以後,陳佳禾還勸我不要加入,說我是航天材料的一把手……這不是開玩笑嗎?我當時就拒絕他了!” 孔立斌說著有些得意,“他是沒機會參加,王浩院士要的是懂航天材料的人,如果他有機會,肯定也會申請。” 旁邊幾個航天材料部門的研究員也跟著點頭。 他們申請加入項目倒是很順利,孔立斌是航天材料部門的負責人,就被其他領導勸說不要加入。 結果孔立斌說自己也有資格,一心要加入研究項目中,還差點和陳佳禾紅了臉。 這個過程有點艱辛。 孔立斌也有自己的想法,他是材料部門的負責人,但也卡著50歲的年齡限可以申請。 這次不申請,以後就沒有機會了。 王浩的研究項目,好多都有年齡限製,不是非常突出能力的老人,根本就沒有資格加入。 所以孔立斌就申請了。 等完成了研究項目再回到航天局,他有了更加豐厚的履歷和經驗,過了五十歲也還能往上升一升,或許還有機會申請個院士? 不加入項目,留在航天局根本沒什麼意義。 現在航天局內部沒有大的研究項目,所謂的‘航天型空艦’還處在計劃中,都不知道什麼時候能正式開始。 留下來,做什麼? 等著其他人帶著豐厚的研究戰果返回,然後討論他這個航天材料部門負責人的水分嗎? …… 會場終於平靜下來。 王浩又等了一小會兒,繼續說道,“在湮滅粒子技術的基礎上,我和我的同事,已經完成了光壓發動機主體框架的設計。” “下麵,就讓瓊斯教授,講解一下整個框架。” 保羅菲爾-瓊斯帶著嚴肅而認真的表情上了臺,一開始按部就班的講解起了框架的設計問題。 王浩很重視保羅菲爾-瓊斯。 一則是因為保羅對於研究非常的積極,他是全心意投入到研究中的,希望能夠盡快的完成設計工作。 第二就是保羅的水平確實很高。 他的知識量非常廣泛,即便是投入到技術設計問題上,也能在很多方麵給出專業的意見。 保羅確實是超級天才。 研究組裡其他的幾個人,丁誌強還比較年輕,上臺講解復雜問題,有時候會緊張。 海倫有點像是‘年輕版的保羅’,性格有點兒太高傲了,有些簡單內容,甚至不屑於去做解釋,他根本不適合講解工作。 陳蒙蒙倒是開朗大方,但是她說話的有點太溫柔了。 黃振,就是附帶的。 “創新和想象力太差,對於技術問題的理解也很差,隻能一起做基礎研究。”王浩輕輕搖頭。 光壓發動機設計工作並不適合黃振,也隻是因為他是研究組的一員,才附帶跟著一起做研究而已。 保羅的講解中,湮滅粒子部門就被帶過了。 嚴格保密的技術問題不需要透露,大家知道技術的大概就可以了,主題內容還是凹麵反射鏡。 這也是光壓發動機設計的關鍵。 凹麵反射鏡是個圓形的龐然大物,占據了設計框架的大部分,體積上來說,湮滅粒子設備以及激發推進裝置,隻是占據很小的一部分。 等保羅菲爾瓊斯的講解結束以後,下一個上臺的就是丁誌強,而是說起了下一步的實驗測試目標,明確一下設計製造設備的目的。 “我們的設計製造出的設備,會在地麵進行測試,測試的目標在於讓發動機可以從地麵升起並飛到太空。” “這個過程,要實現自由的控製。” “中途就需要不斷的實驗,測試具體的推力並拿到其他關鍵數據……” 丁誌強講解的內容很少,但卻讓會場所有人期待起來,光壓發動機可是個直徑超過百米的龐然大物。 這種龐然大物依靠光壓推動,從地麵飛行到太空,下麵肯定會噴射出巨大的光柱。 想象一下…… 即便隻是實驗測試,都會帶來巨大的震動,其他見到的人可能認為會是神靈降臨?又或者外星人攻打地球?又或者…… 總之,肯定是滿滿的震撼! …… 會議結束。 好多人都忍不住談論起了研究內容,他們依舊處在震撼之中,還有人期待起了設計後的製造以及測試。 “我都忍不住要進入到那一步了。” “到時候,肯定很有意思,這種測試根本瞞不住吧?保密什麼的都沒有意義。” “測試製造的光柱,如果不是加入項目,我一定會以為是神仙下凡塵。” “那會很震撼!” “也不知道需要多久,但我感覺這個項目好像沒有核聚變那麼復雜,按照王浩院士的速度……三個月?” “這也太快了吧,不可能的!核聚變是有基礎的,這個研究是全新的,可沒有基礎,咱們也需要一年時間。” “也許是幾年也說不定?” “我還是覺得幾個月能完成……王浩院是不能以常理度之的。” “也對~~~” 這個時候,王浩正和曹東明走在一起,他們去了辦公樓一層的材料室,那裡有一大塊一階鎢矽合金。 曹東明參加過會議,也知道鎢矽合金的用處了,“是用來做凹麵反射鏡內部的塗層吧?” “對。” 王浩輕輕點頭,說道,“反射鏡內部塗層材料,隻是一部分工作。曹院士,這次你的任務很艱巨啊!” “其他的分組還在討論,但是,你的組,我讓孔主任調過去幾個航天材料專家,還包括組裡原來的人,組成一個大組,專門研究凹麵反射鏡內外材料。” “也和凹麵反射鏡的設計對接。” “這部分工作是最重要、最困難的……” 王浩的語調很嚴肅。 曹東明也認真點頭,“王院士,你放心,我們一定付出百分百努力完成任務。” 曹東明負責的部分確實很重要。 凹麵反射鏡可不止是一塊圓形的超大‘鏡片’,還需要就有其他的功能,因為反射鏡占據的體積太大,就需要考慮很多問題。 首先就是常規的抵禦宇宙輻射、電磁乾擾等問題。 然後還要注意物理性的風險,百米直徑的龐然大物,和太空中的小物質、宇宙垃圾發生碰撞的可能性很大。 這是嚴重的物理性風險,就必須讓外層材料足夠堅硬,設計上也需要抗撞擊的問題。 另外,設計還需要考慮其他問題。 比如,凹麵反射鏡內部是高溫光源,可以在中間開個小口,就會有強光噴射而出,隻要把光束集中在一起,就能作為強力的激光武器。 這種激光武器可以擊毀宇宙碎片,其產生的光壓也可以讓小物質偏離軌道,對未來的空天母艦形成一種保護措施。 激光武器也能作為主動攻擊的武器使用。 王浩和曹東明就談起了這個問題,“如果能集中光束,預計最低能覆蓋幾百公裡範圍,從理論上來說,一萬公裡內都是影響的有效範圍。” “幾百公裡內,集中光束產生的推動力,也足以讓過百噸的物體大幅度改變軌跡方向。” “這樣就能對發動機,或者未來的空天母艦形成一種有力的保護。” 他們談著光束武器的話題,也來到了材料室見到鎢矽合金。 之前王浩已經見過了,但問題就在於,鎢矽合金並沒有讓任務靈感值獲得提升。 換句話說,眼前的鎢矽合金不是完善的凹麵反射鏡塗層材料。 曹東明則是介紹著材料性能測試實驗,“我們一直在對於這種材料進行測試,重點就是反射強光以及疲勞測試。” “到現在來說是符合標準的。” “我們也相信這種材料符合標準,但疲勞測試還需要一段時間,主要是,我們無法長時間提供六千攝氏度以上高溫環境。” 王浩聽著點了點頭,問道,“曹院士,你覺得這種材料,應用在凹麵反射鏡中,有什麼性能上的缺點嗎?” “缺點……” 曹東明被問住了,他仔細想了想,試探性的說道,“作為塗層反射能力不夠強……和玻璃鏡麵肯定比不了。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 “主要還是因為金屬的吸熱性。” 【任務二,靈感值+1。】 係統提示響起! 王浩頓時眼前一亮,點頭道,“就是這個,吸熱性太高了,導致會影響到使用壽命。” “啊?” 曹東明一時間有些發懵,“你是說,這塊合金的疲勞測試通不過?” “對。” 王浩確定道,“主要就是因為吸熱性太強。不過我認為,也接近符合標準的程度了,隻要再降低一些吸熱性能就能達標。” “曹院士,你覺得怎麼改進,才能降低吸熱性能呢?” “這個……” 曹東明愣愣的說道,“增加碳含量?但是會影響合金其他性能啊?” “你說的對,還有呢?” “或者……添加其他金屬?” 王浩馬上道,“沒錯,這個方法好,具體添加什麼金屬?” 曹東明的腦子完全懵了,他愣愣的說了一個金屬,“鐵?” “不行。” “鋁?” “不行。” “銅?” “還是不行。” “……銀?” “對!” 王浩帶著興奮道,“添加一階銀,就能改善這個問題,曹院士,你們下一步就朝著這個方向做研發,相信一定能研究出符合要求的合金。” “……” 曹東明原地愣了好半天。 他回想著和王浩的對話,完全摸不到頭腦,隨後呆呆的扭過頭,問向旁邊的周晉,“剛才王院士是在考察我,對吧?就像是老師考察學生?” 周晉帶著思考點點頭,“我也有同樣的感覺啊……” 最新網址:
第550章 發動機自帶激光武器!曹東明:王院士是在考…(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