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2章 航天飛船的巨大影響力,新的S+難度研究!(1 / 1)

最新網址: 同樣是爆炸事故所屬研究項目的負責人,布朗-普利爾成為了為科研事業犧牲生命的英雄人物,蘭加-葛賓-科拉納正好截然相反,他被定義為科研騙子,成為了阿邁瑞肯的罪人。 這是因為布朗-普利爾的死亡是真正的事故,不摻雜任何的人為因素,事故發生前沒有人想到會發生爆炸。 蘭加-葛賓-科拉納則不同,爆炸是因為研發方向是錯的,他就一意孤行的堅持做實驗。 在研究項目開始前,王浩團隊就已經發布了相關的理論成果。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蘭加-葛賓-科拉納沒有在爆炸事故中身亡,反倒是其他的科研人員把生命留在了事故中。 所以,蘭加-葛賓-科拉納成了罪人。 阿邁瑞肯記者們回想起來,都感覺非常的氣憤,他們把問題歸在了蘭加-葛賓-科拉納身上。 同時也有記者認為,問題和一號決策人有關。 畢竟,一號決策人支持科拉納,才讓印-度人有機會執掌大項目,很明顯一號決策人做出了錯誤的決定。 在記者們消化著信息的時候,王浩以平淡的語氣公開了另一個消息,“以湮滅粒子技術為核心,我們的初期目光是研發一種高端的航空發動機,這項技術叫做光壓發動機。” “我相信光壓發動機技術,可以讓航天飛船擁有足夠的加速度和動力,同時,也能讓飛船實現在太陽係內的自由航行,並擁有進行係外探索的能力……” 王浩針對光壓發動機計劃說了一些內容,大部分都是對於光壓發動機研發成功後的暢想。 臺下記者們認真聽著。 會場的反應相對平淡的多。 好多記者在臉上明顯有些迷茫,他們不了解光壓發動機技術,好多人甚至連‘光壓’的概念都沒有。 等王浩全部說完以後,會場響起了嘈雜聲,偶爾也會出現一聲驚呼,但反應遠沒有剛才強烈。 這還是因為了解技術概念的人很少,湮滅粒子理論以及相關的技術,被全世界各個國家媒體報道,不了解的人後來也了解了,知道是和反物質製造能量強度處在一個級別的技術。 光壓發動機,知道的人數就太少了。 即便有人進行了簡單的科普,他們心裡的概念也隻是,“一種遠超現有科技水平的太空發動機技術。” 然後,就沒有了。 王浩說完把話語權交給了其他人,曹東明、王學文分別科普了一些光壓發動機的研究,重新調用了記者們的情緒。 等進入到提問環節的時候,好多記者都圍繞光壓發動機技術展開提問,“我們找到的資料是,光壓發動機技術是以正負粒子抵消為基礎,就能製造大量純正的光源,那麼是否表示,湮滅粒子同樣會製造強光源?” “光壓發動機技術研究到哪一步了?是否已經論證可行?” “資料上顯示,想製造強光壓需要五萬攝氏度以上高溫,請問,你們怎麼解決溫度需求?” “能對技術具體談談嗎?” 一些記者的提問都圍繞技術展開,他們還是希望能夠得到更多的技術信息。 隻要是技術就牽扯到保密問題,被提問的人隻回答和項目有關的問題,更核心的技術連隻言片語都不會談及。 即便如此,記者們得到的信息也足夠勁爆了。 …… 新聞發布會結束 大量采訪的記者第一時間就把內容發了回去,很快航空飛船工業公司的發布會內容就成了國際輿論焦點。 輿論還是圍繞兩個技術,一個是湮滅粒子技術,另一個是光壓發動機技術。 王浩宣布掌握了湮滅粒子技術,就已經足夠成為最驚人的消息,光壓發動機的研發信息,更多是在科技圈引起了轟動。 湮滅粒子技術,已經有公開理論支持。 光壓發動機,之前隻是概念性的內容,發布會不止說起會研究,還確定會進入到製造實驗階段,就讓很多對航天有認識的科技人士不明白了。 光壓發動機,理論要求太高了。 高溫、超強光源…… 這兩個需求遠超人類現在掌握的科技水平,研發光壓發動機根本是不可想象的。 好多科技人士都參與了討論,“即便是掌握了湮滅粒子技術,也遠遠達不到研究光壓發動機的程度。” “這種太空發動機,理論上的需求根本不是現在能實現的。” “光壓發動機,超出現有航天水平上千年。” “也許,航天飛船工業公司也隻是找了個噱頭?他們把光壓發動機作為未來的方向,而不會馬上去製造……” “這是有可能的。” 光壓發動機隻是被公開‘在進行研究’,湮滅粒子技術則確定被掌握,影響力也是非常巨大的。 在新聞發布會結束當天,國際能源市場迅速經歷恐怖的下跌,不管是石油,天然氣還是其他能源以及相關的能源公司,股價都可以用‘飛流直下三千尺’來形容。 上一次能源市場的暴跌,出現在‘核聚變核心裝置’穩定運行時,有了控製核聚變技術以後,化學能源的需求自然會大大降低,也就引起了金融行業對於能源股的拋售。 這一次就跌的更厲害了。 好多所謂的專家都站出來表示,“在不久的將來,化石能源一定會退出歷史的。” “伴隨著湮滅粒子技術的出現,湮滅粒子技術和核聚變技術,會成為人類能源的核心,這兩項技術不止效率要高的多,而且還是純粹的清潔能源。” “湮滅粒子技術,還要遠遠強於核聚變技術。” “從這個角度來說,核聚變相關的研究是有些尷尬的,種花家已經建造了第一臺核聚變大型電站,結果他們又掌握了更具效率的能源技術……” “不管怎麼說,種花家的航天科技馬上要迎來騰飛,這還是要歸功於王浩,他是真正率領人類走向科技時代的英雄。” 在談論湮滅粒子技術、航天飛船工業公司同時,還是要提到光壓發動機,因為新聞發布會中,航天飛船工業公司定下的研發目標,就是製造出可使用的光壓發動機。 那麼光壓發動機真能被製造出來嗎? 無論是媒體輿論,還是站出來的科技圈大佬,幾乎都持有悲觀意見,主要就是因為,光壓發動機的需求太高了。 “那根本不是現在人類科技能達到的水平!” “研究目標,就隻是目標而已,他們或許為了這個目標要努力上100年,也許會更久。” “即便有湮滅粒子技術,想圍繞其製造大型航天飛船,也是非常有難度的,其中牽扯到很多無法攻克的技術難題……” “發動機技術隻是其中一種而已。” “發動機技術也很關鍵,大型航天飛船的質量很大,使用霍爾推進器的效率太低,那麼航天飛船在太空中也會很笨重,超大的體積會成為致命危險,也許碰到一顆失控的衛星,就會徹底報廢……” 大量的媒體以及專家學者進行分析,都不看好相關的研究,也不看航天飛船工業公司的未來。 但是,金融市場簡直是用腳投票。 當天太空探索公司的股價比能源公司跌的更厲害,他們一口氣跌去了近百分之二十,3000億美元的市值一口氣下降到了2400億美元。 這是很可怕的跌幅。 一天時間就跌了20%,後續很可能會持續下跌。 於此同時。 一號決策人的辦公室坐了一大群人,但每個人都顯得很沉默,他們麵對最新的新聞內容,都有些不知所措。 “這比我們想象的更糟糕。” 一號決策人苦澀的說道,“我們之前討論還認為他們隻是在研究,結果他們已經掌握了。” 他補充一句,“新聞發布會有王浩出席,應該是沒有問題了。” 好多人跟著點頭。 如果說王浩沒有出席新聞發布會,他們還會在公告的基礎上進行猜測,或者去想,航天飛船工業公司也隻是造了個煙霧彈,把一個目標當成了已完成的成果,用來宣傳公司擴大影響力而已。 王浩出席就不一樣了。 全世界都知道,王浩本人不可能參與科技信息的造假,他公開表態確定掌握湮滅粒子技術,那麼九成九以上確實掌握了。 一號決策人說完,問道,“你們對光壓發動機怎麼看?他們能研究出來嗎?” 有個科技顧問開口道,“從公開信息來看,他們確實要進行相關的研究,而且已經完成了設計。” “但是完成設計,不代表就會投入到製造,投入到真正的實驗。” “光壓發動機的需求太高了,現有的材料技術根本支持不了,即便是一階材料、一階合金也不可能。” “但是,存在有一種可能,他們對發動機的設計,並不依照原來的理論,而是運用了一些新技術。” “比如,區域性強湮滅力場技術……” 一下子,話題回來了。 一號決策人聽到這個詞匯都感覺頭疼,他知道召開會議也不可能有結果,乾脆就讓人聯係了格魯姆湖計劃項目組。 等視頻接通了以後,他甚至直接出現在鏡頭前,要和恩波利-庫博當麵談談,“庫博先生,我已經看到了你們的最新成果,很棒。” “我已經批復了30億美元,對伱們繼續進行支撐,你可以放心,後續還會有大筆的資金。” 恩波利-庫博聽罷頓時露出了笑容,“謝謝您的信任。” 一號決策人笑著點頭,繼續道,“我希望你們能夠繼續努力,能夠盡快的研究出區域性強湮滅力場技術。” 庫博的表情頓時變成了呆愣,好半天才說道,“我們會努力的。” “你覺得需要多久?” 一號決策人麵帶笑容的詢問,卻讓庫博變得十分慌亂,他好半天都沒有說出個時間。 一號決策人則是繼續道,“一年吧,我給你們一年時間,在一年時間內,我會對你們進行全力的支持,不管是資金、技術或者其他什麼,我隻要求一點……你懂的。” 庫博深吸了一口氣,帶著強咧的笑掛了通訊。 他馬上轉頭看向科羅特-詹姆斯。 詹姆斯聳肩說道,“所以我說,無論有什麼成果、進展有多快,意義都不大,因為比較對象是王浩團隊。” “你知道技術差距,我們根本不可能追上。” “所以我早就勸你不要接手項目。”他說著還哀嘆了一聲,補充道,“現在怎麼樣?” 他露出了幸災樂禍的表情。 庫博鬱悶道,“現在可不是說這個的時候,還是仔細想想,該怎麼製造出那個該-死的場力吧!” 詹姆斯用力抿抿嘴。 他認真分析道,“我們已經論證了很久了。反重力和強湮滅力是兩個方向,但從理論上來說,我們的材料能製造出直流反重力場,也可以製造出區域性強湮滅力場,隻是強度大小的區別。” “兩個力場的底層邏輯是不一樣的。” “我們之所以沒有任何發現,是因為我們總是用反重力場的底層構架方式,去思考區域性強湮滅力場。” “或許,我們可以暫時性忘掉反重力場,用一個全新的邏輯方式,以基礎半拓撲理論的角度,去讓釋放的場力高密度重疊……” “這樣一來……” 詹姆斯說了很多研究方向的問題,他在理論研究以及實驗方向上還是有很多想法的。 庫博聽著詹姆斯的話,也重新有了一點信心。 雖然他自己不擅長研究,但詹姆斯是個靠譜的家夥,有詹姆斯的幫助,也許一年內就能成功呢? …… 西海大學。 王浩回到了梅森數科學實驗室,找到了研究組的幾個人,詢問了一下理論研究進度。 結果,幾乎沒有進展。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他同時還得到了實驗消息,是丁誌強報告過來的,說實驗並沒有能製造出F射線。 “我們進行了詳細的討論、設計。” “但最後,隻發現能量不斷堆積,也隻製造出了場力延伸,並沒有製造出F射線……” “我們已經進行了五次實驗。” “一無所獲!” 這是個非常糟糕的消息。 因為沒有底層的理論支持,實驗也隻是有個大體框架,也就是製造承載能量強度上限的強湮滅力場,並以磁乾涉的方式進行F射線釋放。 如果無法製造出F射線,後續就不知道該怎麼實驗了。 王浩仔細看了實驗報告,發現實驗的設計和自己的想法一樣,但卻沒有任何結果。 他乾脆建立了個任務-- 【任務二】 【研究項目名稱:區域性強湮滅力釋放F射線(難度:S+)。】 【靈感值:0。】 “……” “S+?” 王浩看著任務難度沉默了好一會兒,他本來覺得實驗難度並不高,就讓丁誌強直接過去了。 結果…… S+? 之前也有幾個S+的任務,但基本都出現在理論研究上。 實驗研究,S+難度就極為少見了。 S+,並非不可完成,或者說,隻要能建立任務,就肯定是可以完成的,隻不過需要的時間不確定。 “F射線釋放實驗,竟然也要S+的難度……” “或者,可以理解為‘研究的條件嚴重不足’?是現有的理論基礎不足,還是實驗數據不足……” 王浩仔細思考著。 (本章完) 最新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