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網址: 那一艘前往歐洲的貨運船,成為了國際輿論的沸點內容,很多的媒體對於消息進行了報道,他們還發布了貨運船的圖片,曝光了貨運船的編號、性能、所屬公司等資料。 有的媒體乾脆進行跟蹤報道,利用衛星、采訪以及其他手段,隨時發布貨運船的所在地。 這些消息依舊能引起很多的注意。 對於國際來說,湮滅理論、湮滅科技,早已經不是新詞匯了,伴隨著一階材料的普及,到處都有相關的科普內容,關注科技信息的普通人,也能夠知道強湮滅力場技術的‘區別’。 格魯姆湖項目組計劃、國際湮滅理論組織掌握的所謂強湮滅力場技術,就隻能稱之為‘反重力場疊加技術’,隻有能夠製造出區域性的強湮滅力場,才能夠稱之為真正的強湮滅力場技術。 這就是‘區域性強湮滅力場’。 區域性強湮滅力場,才是前沿科技的基礎技術。 這項技術可以支持批量生產磁化材料,能夠支持製造升階元素材料,擁有區別於常規環境的物理特性,重要表現之一就是打破《相對論》,光速上限獲得了提升。 以此就可以支持一係列的強湮滅力場內的基礎物理研究,圍繞一個場力能研究的內容實在太多了。 另外,根據一些前沿報道消息,強湮滅力場還可以支持湮滅粒子技術,製造出擁有可控性,比核聚變釋放能量高出三十倍以上的能量,可以理解為,讓人類擁有無限的清潔能源。 由此可見,區域性強湮滅力場技術的重要性。 之前,這項技術隻有種花家的反重力中心掌握,其他國家就隻能聽一下消息,投入很多資金做研究都沒有收獲。 他們有多麼希望能夠拿到技術就可想而知了。 現在種花家終於在合作研發問題上鬆口了,並和核子組織展開了粒子對撞領域的合作,並給核子組織提供了幾臺區域性強湮滅力場設備。 這樣一來,區域性強湮滅力場技術的神秘麵紗就會被揭開。 如此關鍵的設備被運送到歐洲,自然是受到了全世界的重視,種花家也表現出了對於設備的極度重視,他們派出了三艘大型護衛艦,專門對於貨運船進行護送。 這種大型護衛艦的塊頭甚至堪比小型航空母艦,上麵還搭載最先進的直升機以及其他高端武器。 有小道消息說,萬米高空以上也有空艦飛碟盤旋。 這種高規格的護送工作一直維持到貨運船抵達了印度洋,才由徳國軍方、鷹國軍方派出的聯合艦隊接手,同時,護送工作也在印度洋上進行了交接。 交接工作不隻是貨運船的護送,還包括設備調試安裝以及後續參與研究的人員。 其中就有團隊負責人科學院物理所的李明教授,高能所的閻耀軍教授,其他研究團隊、工程團隊人員,等等。 與此同時,一個航母編隊也遠距離進行護衛,一直到貨運船進入蘇伊士運河才停了下來。 有大媒體做報道的時候,甚至諷刺航母編隊不是要護送,而是思考著‘安全搶下貨船’的可能性以及會帶來的後果。 這隻是個玩笑。 航母編隊當然不會這麼做。 近年來,好多的國家更希望親近科技爆發並掌握最高端科技的種花家,但他們畢竟和阿邁瑞肯更加親近,而且是有聯盟合約的。 另外,阿邁瑞肯也是歐洲核子組織的參與方,每一次進行粒子對撞實驗,他們都有好幾個團隊參與其中,比如,加州理工大學高能物理團隊、費米實驗室以及普林斯頓大學組成的數算團隊,等等。 同時,他們也有最頂尖的情報網絡。 作為核子組織重要的參與方,他們有能力得到設備信息,能夠直接參與到實驗中,根本沒有必要撕破臉去做什麼。 在全世界的關注下,貨運船成功進入了地中海。 下一步的既定路線就是在那不勒斯港口登陸,隨後,強湮滅力場設備沿著鐵路運送到瑞士的日內瓦。 日內瓦,就是核子組織的粒子對撞實驗所在地。 這次和設備一起去歐洲的團隊,主要負責人是科學院物理所的李明教授,第二負責人是高能物理所的閻耀軍教授,其他就是參與團隊的研究員以及工程人員。 實際上,強湮滅力場設備的安裝、調試等工作,核心人員是胡立斌和張世強。 胡立斌曾經是劉雲利團隊的研究員,參與過最初的強湮滅力場實驗研究,後來就回到了軍方研究所,並沒有再參與後續工作。 張世強則是工程人員的帶隊人,工程團隊才是真正著手安裝、調試設備的人員。 整個團隊中,要麼就是純粹的粒子物理學家,要麼就是隻對設備有了解的工程人員,沒有任何人知道真正的直流超導湮滅力場技術。 這也是保密工作的一部分。 李明也是參與粒子對撞實驗工作的負責人,他是國內相關領域經驗最豐富的學者,三十幾歲就參與過歐洲的粒子對撞實驗,後來則一直在物理所做理論研究工作。 閻耀軍則是粒子對撞實驗的頂尖學者之一。 兩個團隊主要負責人一直都坐在一起,他們討論時也不由感慨‘國家強盛帶來的變化’。 這是一路上最直接的感觸。 李明回想著說道,“我上一次來這裡還是36歲的時候,當時是你的老師胡厚榮院士帶隊,我們來這裡根本沒有人理會。” “我記得,團隊一共二十幾個人,做的是b區下半部的數據分析工作,還有普林斯頓大學團隊做同樣的工作,但他們的進度比我們更快。” “最後評審的時候,也隻是給了通過而已,我們的結果和他們幾乎一致。” “當時就感覺不受重視啊!” “這次來完全不一樣了,看看這一路上,哪怕是軍方人員都給了禮遇,幾個軍人還朝著我敬禮。” “剛才你看到了,貝斯特朗啊,多大的人物!如果在街頭碰到,他甚至理也不會理我,現在他主動找我說話,主動和我探討學術內容……” 李明說起來都非常感慨。 閻耀軍的感觸也很深,他主要感慨的是人生際遇,之前他在高能所就是一個不起眼的教授,哪怕自己的老師是胡厚榮,哪怕在粒子標準模型的研究領域有一定的成果,問題就在於粒子對撞的研究過時了。 過時了,不新鮮了,就被淘汰了。 所有人追捧的都是前沿科技、超導科技,強湮滅力場的研究。 當然,現在還是強湮滅力場,但卻和粒子對撞實驗聯係在一起,他馬上就變得炙手可熱。 “我知道那些人怎麼想,不就是想在我們這裡得到一些先進的理論、先進的技術嗎?” “還有的乾脆就是想偷技術!” “但我肯定不會說出去。”閻耀軍搖頭,“即便我知道,也一個字兒不會透露。” 他的話音非常堅定。 李明抿了一下嘴,扭過頭問道,“你知道嗎?” 閻耀軍尷尬的反駁一句,“所以我用了前綴——‘即便’……” …… 在強湮滅力場設備運送到日內瓦後,李明和閻耀軍都屬於‘閑置人員’,真正忙碌的是設備安裝調試的工程人員,主要負責人就是張世強。 按照原定計劃,設備運送到日內瓦以後,短時間就要開始安裝和調試。 張世強本來以為會很忙碌,因為核子組織是非常期待設備的,但他感受到的就是熱情,他和團隊的其他人被安排在最好的酒店。 從第一天的下午一直到第二天早上八點鐘,都根本沒有任何人過來打擾。 一直等到早上9點,他們已經在餐廳吃完了早飯,才看到了熱情的比爾-布萊恩一行人。 國際湮滅理論組織負責設備對接,比爾-布萊恩就自己帶隊過來,他生怕張世強等人休息不好,就給對方充沛的時間,實在忍不住才過來。 等見到了張世強,比爾-布萊恩馬上問道,“張先生,伱們昨天休息的怎麼樣?你們要倒時差,如果還是很累,就再休息一天,我們一點兒都不著急。” 張世強趕忙說道,“今天又開始工作了,我們要盡快完成第一次測試。” “那真是太好了。” 比爾-布萊恩都有些感動了,他本來以為對方過來肯定會不斷的推脫。 這畢竟是最高端的強湮滅力場技術。 結果,對方還主動要求去工作。 張世強倒是沒那麼多想法,他和團隊的其他人一起到了安裝調試的操作間,並嚴格遵守保密條例,不允許任何其他人進入。 核子組織方麵也是配合的,隻不過所謂的‘不允許進入’,就隻是走形式化而已。 這種保密根本沒有意義。 當設備已經到達日內瓦以後,得到技術就是早晚的事情。 另外,有一臺設備還屬於國際湮滅理論組織,他們甚至可以隨意的拆解再安裝,保密也隻能說暫時有效而已。 這次運送過來的設備並不是基礎材料,而是已經半製造好的設備,隻需要對於底層構架進行一定的拚接,其安裝邏輯和直流反重力設備類似。 張世強團隊每天工作六個小時,兩天後還是安裝好了一臺設備。 在進行各個部分的測試以後,張世強就和比爾-布萊恩說起要進行設備調試,到這一步進度就很快了。 比爾-布萊恩都沒有想到,第一臺設備安裝的這麼快,他感到非常的驚訝,同時也非常期待和欣喜。 當消息上報給核子組織以後,實驗基地裡馬上就傳開了,甚至已經傳到了來采訪的記者群體,其結果就是很多人申請觀看實驗。 實驗進行測試的當天,大型操作間周圍上下兩層樓圍滿了人,有資格來觀看實驗的人都來了,還包括一些官員和媒體記者。 其中還有一家媒體記者,買到了測試實驗的獨家直播權。 這個消息讓張世強都感覺緊張了,他沒想到有一天進行設備的測試,竟然會有大媒體進行直播報道,萬一測試出現一些問題就尷尬了。 他還是按照工作一步一步的來。 一直等到上午的十點鐘,確定一切都沒有問題,他才發號施令讓設備進行通電。 直流、通電。 下一步設備上方就出現了一個黑漆漆的空間,也讓在場所有人激動的歡呼起來。 “呼啦~~” “成功了!一下子就製造出來,實在太了不起了!” “真是太驚人了。” “直接製造出強湮滅力場啊!” 比爾-布萊恩的身旁就是記者,他帶著激動說道,“我們做過很多強湮滅力場的實驗,但我們使用的是疊加力場技術,需要四臺大型設備一起開啟,隻是等待時間就有幾十分鐘……” “這個設備簡化太多了。” “最重要的是,它製造了區域性強湮滅力場,內部並不是反重力場……” 下一步就是對此進行測試。 實際上,第一步測試已經完成了,設備上方放置的氫氣塑料球,就是一種物理檢測方法。 如果製造出來的是強湮滅力場薄層,氫氣塑料球就肯定會飄起來,並向上擠壓力場薄層,塑料球的一部分就會露在外麵。 現在沒有。 所以比爾-布萊恩才肯定的說,製造出的是區域性強湮滅力場。 當然還有其他的檢測。 比如,把一大塊材料放置在場力中,中心是反重力場的情況下,根本就不會發生磁化反應。 接下來,其他人員就進行一個個的測試。 在攝像機的鏡頭下,來自全世界近千萬名觀眾看起了可以用‘枯燥乏味’的物理實驗。 問題就在於…… “收視率竟然還在不斷上漲!” …… “這個收視率簡直是不講理了呀!” 光壓發動機實驗基地的辦公室裡,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航天飛船工業公司的總經理臧春來看著實驗直播搖頭道,“剛才說有3000萬人觀看,現在竟然達到了3300萬。” “這樣一個直播,竟然也會有人看……” “他們沒見過而已。” 王浩不在意的說道,“但隻是一種淘汰的技術,他們就像得到了新玩具。” 他補充道,“當然,粒子對撞實驗還是很重要的,我們需要那些數據。” “我們有很多人會參與到實驗中,隻能在這裡祝福他們成功吧。” 臧春來搖頭道,“重要的還是我們的研究,現在內部已經安裝好了,有一部分內層材料還在測試。” “最可能出現問題的還是凹麵反射鏡。” “王院士,我們已經有了進行基礎起降實驗的條件,什麼時候進行?” 王浩仔細思考了一下說道,“下周吧。” “下周?” 臧春來滿臉血的驚訝,“這麼快嗎?” “很快?” “反正感覺有些太快了。”臧春來道,“雖然說我們已經有了基礎,但是這麼大的東西……起降……” 他的心裡實在有點沒譜。 這畢竟是光壓發動機,感覺是有些科幻的產物,結果就進入起降測試了? 王浩道,“既然已經有基礎了,就按照計劃進入到下一步。” “我還是有信心的。” “一切都沒問題,隻是起降測試而已,又不是升到太空,沒問題的。” “希望如此吧!” (本章完) 最新網址:
第570章 麵對全世界的直播,起降測試?這麼快!(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