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0章 完善防禦體係:保證本土不會受到任何攻擊!(1 / 1)

最新網址: 光壓發動機的太空測試結束了。 之後的一周時間裡,光壓發動機在進行全麵的檢測,檢測工作還需要持續半個月,而測試中得到的數據也經過了詳細的分析,有了很多的成果進展。 到此,主要工作結束了。 後續還有很多的工作要做,但也隻是對於光壓發動機的檢測、維護。 項目基地就召開了太空測試後的第一次重大會議。 這一次會議是屬於方向決策性會議,要把控未來的主研究、發展方向,參會的人員有很多。 包括項目基地研發組長以上級別的研究員。 包括航天飛船公司的高層領導。 包括各個合作企業代表。 等等。 高端的決策層也派來了代表參與會議,航天局派來的代表是陳佳禾,足以見得對於會議的重視。 陳佳禾親自過來,還有另外一個目的就是確定和航天飛船公司相關的合作,他還帶來了一個技術小組,完成起降、電子係統等方麵的對接工作。 在會議開始之前,王浩特別和陳佳禾談了一下,關心了航天局反重力飛船項目的進展,詢問了研究碰到的問題。 此外,王浩還很嚴肅的給定了一個時間,“半年,我們必須要見到成型的飛船,隻是初步測試的也可以。” “如果你們能在半年內製造好成型的飛船,我們可以派技術組參與到後續的測試工作。” “時間再長,就等不了了。” 陳佳禾聽的有些尷尬,但他沒有辦法反駁,因為他們速度確實太慢了。 王浩嘆道,“陳主任,不是我們不想多給時間,你也知道我們的進度,太空測試已經結束了,後續就是對於發動機的完善。” “到時候,就可以稱作是空天母艦,我們已經要征集空天母艦的代號了。” “如果還沒有反重力飛船,會影響到我們後續很多的計劃。” 陳佳禾也隻能尷尬的點頭,他感覺壓力非常大,若是完成不了任務,他們大概率就會被項目所拋棄。 當然,航天局整體受到影響不大。 航天局是空天母艦最重要的合作方,比其他的合作企業機構重要的多,他們也派出了最多的技術小組。 另外,他們還擁有空天母艦的所屬權,空天母艦研發項目帶動發展的大背景下,航天局隻會收獲更多的利益。 比如,能夠擁有更多的職位,技術崗位,甚至是直接的技術、經驗。 如果換做一個常規的企業來說,就等於是膨脹式發展了。 但對於他個人就不一樣了。 陳佳禾上任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主導反重力飛船項目,也正因為反重力飛船項目,他才能夠有現在的地位。 反重力飛船項目沒有收益,他就會成為那個‘背鍋’人。 當然,也不能稱之為背鍋,他是直接負責人,本來就是責任最大的。 那麼後續個人就很難再有提升了。 陳佳禾帶著復雜的心情參與了會議,會議就是討論研究發展的主方向。 在會議開始的時候,王浩高聲宣布太空測試取得成功。 他提出兩個主要方向,一個就是繼續完善光壓發動機,並決定對外征集空天母艦的命名,和各部門協調商討飛船代號。 這個消息說出來就讓會議場陷入了沸騰。 即便是在輿論中,也有很多人提出,光壓發動機早已不是發動機,已經完善成為了真正的太空飛船,完全可以稱之為空天母艦,隻不過沒有搭載小型飛船而已。 現在確定下來就非常期待了,以後就可以把其稱之為空天母艦。 王浩提出的第二個方向和實現盈利的業務有關,就是讓管理部門去和更多的有意向發射大型衛星的公司溝通,也就是給衛星發射服務拉訂單。 這方麵已經有研究了。 航天飛船公司會把發射的衛星分為兩部分,一部分就是‘大型衛星’,另一部分是‘小型衛星’。 大型衛星,能夠實現更強大的功能,一顆衛星的效率,可能會頂得上幾顆、十幾顆,甚至更好。 大型衛星可不隻是塊頭大。 其實就像是機槍和坦克的區別,再多的機槍也無法發射出炮彈,小型衛星就類似於機槍,‘打擊距離、威力’(可實現的功能)是有限的,而大型衛星能夠實現再多小型衛星也無法實現的功能。 這就是空天母艦能夠發射超大型衛星的意義所在。 針對大型衛星也需要和企業客戶進行溝通,商討好發射服務費用以及定下發射時間,企業客戶才能夠放開手腳去製造。 小型衛星就不同了。 常規的火箭也可以發射小型衛星,發射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的難度也不高。 實際上,火箭發射小型衛星和空天母艦的方式是不同的,空天母艦的發射方式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 簡單粗暴! 光壓發動機就是不斷向上飛,釋放出衛星的速度也隻能比既定高度同步軌道速度快一點,但總歸不會達到低軌道狀態下衛星常規運轉的速度。 在1000公裡高度以下,衛星常規運轉的速度也隻比第一宇宙速度(7.9km/s)低一些,光壓發動機要加速到那種程度,比上升到三萬公裡高空難度還要高,而且近地高速飛行還有一定的風險。 所以對於空天母艦來說,要麼就釋放地球同步衛星,要麼就釋放那些自身帶有動力的大型衛星。 低軌小型衛星,常規還是用火箭發射,除非訂單達到一定的數量,比如,同時發射十顆以上的低軌小型衛星,過程中能實現超高的收益,才值得空天母艦特別製定計劃去執行發射任務。 所以衛星發射服務,主要針對的還是大型衛星以及地球同步軌道衛星。 王浩做出主方向的說明以後,其他部門企業的代表也進行了發言,對於研究發展方向進行完善和討論。 在太空測試結束以後,他們有很多工作要做,僅僅是空天母艦的維護檢測,就還需要持續很長時間。 技術部分的會議內容中,好幾個代表也談到了飛船釋放回收工作,他們要和航天局方麵合作,建立成套的體係,標準化釋放、回收流程。 這也能夠簡化航天局製造的小型飛船和空天母艦進行對接。 會議持續了一整天。 與此同時,國際輿論依舊圍繞兩點展開,一點就是光壓發動機的太空測試,第二就是引力武器了。 第二點的熱度慢慢變高,很快就壓倒了前者。 這是因為很多有影響力的人物站了出來,並針對引力武器以及某三國衛星中心發布的消息做出分析。 其中還有一些人站出來表示抗議或是呼籲相關方給出明確回復。 相關方,自然就是種花家、航天飛船公司了。 外界並不知道引力武器是出自軍方的地麵武器還是光壓發動機本身,當然也不確定是否存在引力武器,畢竟隻是某三國衛星中心的說辭。 阿邁瑞肯方麵,則有些‘起哄’的意思,似乎就是為了給輿論造勢,並給相關方帶來一定的壓力。 很快。 相關部門也站出來發言了,他們當然不可能承認引力武器。 如果承認了,是不是要賠償呢?是不是要針對引力武器說點什麼? 即便全世界都知道有引力武器,他們也不可能直接公開的承認,所以相關的發言就是對GISAT-5A衛星持續性調整接近軍事管製區表達‘關切’。 同時,否認掌握了引力武器。 “我們根本不知道說的是什麼,引力武器?像是科幻裡的內容。” “或許,我們還掌握了蟲洞技術,黑洞技術,我可以明確的告訴大家,是真的……” 以上一本正經的言辭引起了輿論哄笑。 這個回復讓國際輿論有些迷茫,好多原來確信的人都變得不確定了。 當然,有些人還是很堅定的,世界上哪裡有那麼多巧合? GISAT-5A不斷調整軌道很可能是真的,但哪有那麼巧合,衛星調整到管製區域邊緣就出問題了呢。 地球環繞著幾萬顆人造衛星,一年時間也不會有幾顆衛星出問題,出現物理性或質量性質的問題就更加稀少,每一次出現都會被記錄在案。 GISAT-5A就能巧到在那一刻出現問題? 當然,信不信都沒關係了。 某三國並沒有進行後續發言,仿佛就當做沒有發生一樣,他們已經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根本就不想再插手了。 他們不反對在某些事件上站出來,但前提是有足夠多的好處。 換做是20年前,他們肯定會這樣做,而現在他們隻想搞好關係,而不是讓矛盾更進一步。 話說回來,誰不想和一個科技最發達、軍事最發達、太空領域占據主導權的國家搞好關係呢? 至於出頭…… 萬一沖突變大呢?那可是引力武器啊! 如果引力武器是光壓發動機製造出來的就更加可怕了,光壓發動機來他們的首都轉一圈…… 到時候,全都完了! 阿邁瑞肯也有類似的擔心,麵對類似的事情,普通人一般不會擔心,因為現在的國際情況發生大的戰爭可能性不大。 那些具有影響力的人物就不一樣了。 光壓發動機可不止能夠用於戰爭,也不隻能用於大範圍的殺傷,就像是針對太空中的衛星一樣,完全可以控製去針對空中的一架飛機。 想象一下…… 當某個有影響力的人物,乘坐一架私人飛機去往某地。 飛機到了幾千、過萬高空時,受到了強引力的乾擾,後果很有可能是直接墜毀。 到時候,黑匣子可能都不會記錄故障。 準確的說,黑匣子根本不可能記錄故障,因為引力武器是之前沒有出現的,硬件部分會受到全方位的引力乾擾,電子係統不會檢測到任何故障。 那就非常可怕了! 所以他們做的也隻能是口頭上的抗議、口頭上的抵觸,口頭上的呼籲…… …… 王浩和高層代表一起離開了光壓發動機項目基地。 他直接去了首都,要和軍方代表進行一個接洽性的小會,直白些,就是麵對麵的討論軍用武器製造問題。 到現在,光壓發動機已經取得了成功。 光壓發動機所裝配的激光武器,展示了強大的太空打擊能力,引力護盾則具有相當驚人的破壞威懾力。 軍方看中的有引力護盾,也有太空激光武器。 後者是主要的。 引力護盾用於攻擊會造成大範圍的破壞,但一般來說是用不了的,地麵上製造的引力護盾想要攔截導彈也很困難。 攻擊,不是主要發展方向。 如果隻談攻擊和破壞力,超大當量的核彈頭擁有足夠大的殺傷力,而他們掌握的極具穿透力的導彈技術,也足夠穿透任何的防禦體係,更不用說還有空艦飛碟了。 所以激光武器才更重要。 對於軍方來說,激光武器並不是用於攻擊,而是用於防禦,他們希望能夠建立完善的防禦體係。 如果是投入發展導彈防禦體係,相對就非常的落後,投入也會非常的高,就有些得不償失了。 軍方還是希望發展新的技術。 比如,製造兩艘以光壓發動機為技術基礎的軍用大型飛船。 空天母艦用於軍事領域相對還是太復雜了,而且成本也非常的高,因為內部性非常的復雜,很容易出現故障,出現故障以後進行檢測維修也很復雜。 軍方考慮的是製造‘小型飛船’,也就是製造高壓發動機的簡化版,牽扯的技術包括湮滅粒子技術、光能磁化發電技術,再加上激光武器、雷達體係,等。 小型飛船,不會製造的那麼龐大,凹麵反射鏡能夠縮小一大圈,直徑有幾十米就足夠了。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凹麵反射鏡具體製造有多大,還是要進行數據的論證。 其內部製造的能源主要用來供給飛船所用以及供給激光武器所用。 這樣的要求下,就不需要飛船有多高的速度或多大的動力,其他部分隻需要正常維持就好。 軍方考慮把小型飛船釋放到500公裡左右高空,專門用作太空的防衛,也就能針對來襲的中遠程導彈。 “如果能製造三艘以上的小型飛船就可以對於就可以對於主要位置,邊界高空進行全方位的防禦。” “這是我們計劃的導彈防禦體係的一部分。” “另外,計劃還決定研發地麵的激光武器,是以湮滅粒子技術和激光武器技術為基礎,能夠持續釋放強激光。” “現在地麵的強激光,打擊距離超過百公裡。” “這種武器針對的是無人機群。” “現代戰爭,無人機是最頭疼的對手,常規導彈攔截損耗很大,一顆導彈的成本比無人機還要高,如果換做是激光武器,成本就很低了,而且能夠快速精準的進行打擊。” “以湮滅粒子技術為基礎,製造出的激光武器,效果會非常的好……” “還有,F射線設備。” “現在的F射線技術相對也很成熟了,但是f射線設備的成本太高了,也隻是用於補充地麵的導彈防護。” “太空中的軍用飛船,地麵的F射線武器、激光武器,再加上原本擁有的空中防禦武器,就構成了完善的空中防禦體係。” “到時候,我們就能確保本土不會受到任何的攻擊!” (本章完) 最新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