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遠去的時光裡,王饅頭和寧缺這兩位問天門的弟子曾並肩同行,一同踏上修行之路。二十年後,他們已有小成,在師門歷練任務下回歸塵世,一同回到了那闊別已久的故鄉——那個充滿他們童年回憶的小村莊。 在此之前,王饅頭先去了一趟他出生的地方——王家村。 時光如箭,歲月如梭,二十年的時光如白駒過隙。物是人非,王饅頭站在自家門口,眼前的景象令他心如刀絞:曾經熟悉的庭院如今已殘破不堪,仿佛在訴說著這些年家中的困頓與掙紮。青磚瓦礫上雜草叢生,幾根柱子搖搖欲墜,宛如家族命運般飄搖不定。 王家當年也是十裡八鄉的大家族,如今整個王家村被兵火洗劫一空,十不存一。 王饅頭在年幼之時,命運便對他施以沉重的打擊。一場來勢洶洶的瘟疫,無情地奪去了他父母的生命,隻留下他和姐姐在這世上相依為命。 生活的重擔自此壓在了姐姐的肩上,她堅韌地承擔起了照顧弟弟的責任。時光流轉,姐姐後來嫁給了隔壁村的張大牛。張大牛善良老實,是個可以托付的人。他對王饅頭很好,不僅讓他能填飽肚子,還給予了他溫暖和關懷。 在這個小小的村莊裡,王饅頭在姐姐和姐夫的關愛下,一天天成長。姐夫還鼓勵他去和其他孩童們一起,跟隨村口的說書人錢老先生學習識字。在那裡,王饅頭結識了一寧缺。 寧缺是本村的小孩,隻是他家生活就富足不少,吃飽穿暖不在話下,還有餘錢雇傭短工,上頭還有七個哥哥,他作為家裡最小的當然是備受寵愛。 和他們一起的小孩子中還有一個容貌俊俏的小孩,叫李江雪,是個孤兒,早年便跟著說書先生混,也算和他們玩的好的。 寧缺的出現,為王饅頭的生活增添了一抹亮色。他們一起聆聽錢老先生講述的那些精彩故事,一同被修真門派問天門選中。這段時光讓他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說是過命的交情也不為過。 當他和寧缺再次來到村口的那棵大槐樹下,已經看不到有人說書的痕跡。隻是這次他們赫然發現原來那老槐樹早已有了靈智,喚出來詢問一番,才知道那說書人早已死在了十多年前的大旱時節,那學徒李江雪也到別處去乞討,不知所蹤了。絮絮叨叨的說了半宿,都是寧家村的家長裡短雞毛蒜皮的事情,看得出老槐樹很寂寞,畢竟他可不敢隨意和凡人交流,遇到了王饅頭兩人,忍不住就開始嘮叨。 在老槐樹那漫長的講述中,王饅頭和寧缺也對自己上山修仙後的情況有了大致了解—— 王饅頭的姐夫也死了,是在三年前的冬天,他以前打井時候落下了病根,三年前的冬天大雪紛飛,他硬是把肺都咳嗽咳出血來。大夫來了急匆匆又走了,讓王饅頭姐姐準備後事了。 那已嫁作人婦的姐姐,在這漫長的歲月裡飽經滄桑,如今已是四個孩子的母親,有兩個已經出嫁,還有兩個兒子在家陪她,大兒子結了婚,小兒子還在家,說是明年去城裡做學徒,學些手藝。 這些年生活的重擔使王饅頭的姐姐越發憔悴,日子過得如同村頭那口老井一般艱難。 另一邊,寧缺的父母在風燭殘年之際更是被病痛纏身,氣息微弱。他們的麵容被時間無情地刻上了深深的皺紋,好在幾個兒子也還爭氣,都已經成家立業,老大還在朝廷任職,隻是越發的少回來了。 當寧缺再見到父母親時,老夫妻兩人眼中閃爍的不再是對兒子學成歸來的期盼,而是對塵世的留戀和對來世的迷茫。 寧缺隻叫得一聲爹娘,便跪拜在地,痛恨自己的不孝。 在村口,一個身著樸素的中年婦女滿臉詫異地盯著眼前的男子,眼神中充滿了疑惑和不可思議。她盯著男子看了好半天,才遲疑地開口問道:“你……你……你是王饅頭?” 被稱作王饅頭的男子有些摸不著頭腦,他撓了撓頭,笑著回答道:“是啊,我是王饅頭,大姐,你是哪位啊?” 聽到王饅頭的回答,中年婦女的神色變得有些黯然,她輕輕嘆了口氣,說道:“我哪裡是什麼大姐,我是你的小丫妹妹啊。”語氣中帶著一絲失落和感慨。 王饅頭聽到中年婦女的回答,頓時瞪大了眼睛,臉上露出驚訝的表情。他仔細地打量著眼前的這個女人,努力在記憶中搜索著小丫妹妹的模樣。 “小丫妹妹?真的是你嗎?”王饅頭有些不敢相信地問道。 中年婦女點了點頭,眼中閃爍著淚光,“是啊,饅頭哥,是我啊。這麼多年沒見,你都認不出我了。” 王饅頭感到一陣愧疚,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時間過得太久了,我真的沒想到會在這裡見到你。這些年你都還好嗎?” 小丫妹妹擦了擦眼角的淚水,微笑著回答道:“還好,我一直都在村裡生活。饅頭哥,你呢?這些年你都在做什麼?” 王饅頭感慨地嘆了口氣,“我四處漂泊,和寧缺跟著人修煉,也經歷了不少事情。不過,我一直都很想念家鄉和親人。” 小丫妹妹安慰道:“饅頭哥,你辛苦了。現在回來了就好,走走走,去我家,我那口子今天才去趕集買了新鮮肉回來。” 王饅頭笑著拒絕了,隻是拉著小丫談談家長裡短。 於是,王饅頭和小丫妹妹在村口找了個地方坐下來,開始暢談起曾經的點點滴滴。他們回憶起小時候一起玩耍的場景,笑聲回蕩在空氣中。 隨著聊天的深入,王饅頭了解到小丫妹妹這些年的生活並不容易。她的哥哥早年離世,自己才十五歲就嫁人了,好在丈夫還疼她,兩個人含辛茹苦地拉扯著孩子長大。 王饅頭心裡一陣酸楚,他決定要多幫襯一下小丫妹妹。 在王饅頭的幫助下,小丫妹妹的生活漸漸有了起色。而王饅頭也在這個過程中感受到了親情的溫暖和家鄉的美好。 隨著在村子裡住的時間長了,王、寧兩人發現很多人都已經不在人世,這世道也是兵荒馬亂,人們生活的都很苦,王饅頭和寧缺回憶起當年離開師門時的豪情壯誌,那時的他們懷揣著“修真問道,濟世救人”的理想,卻萬萬沒有想到現實竟是如此艱辛,但人世間的苦難又不能用仙法所消除。 麵對這一切,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他的心路歷程發生了微妙而深刻的變化,從最初的仙凡無懼轉換,到如今深感作為一個平凡人自身責任與無力並存的矛盾沖突。 他們開始也思考,自己修行的意義究竟何在?難道隻是為了個人的超脫,還是應當以自己的力量,切實地改變這平凡世界中的苦難? 這段生活經歷讓王饅頭和寧缺意識到,仙凡之間不僅僅是修為境界的差異,更是對待生活的態度和行動上的不同。作為曾經的修士,他們逐漸領悟到,即使擁有再高深的仙術,如果不能化為實際的關愛和援助,那麼這種仙力便失去了最根本的價值。 王饅頭更加堅定了自己修仙之路,凡間煆道心,隻有更加努力修煉,才能擺脫這凡塵羈絆。 而寧缺則因為愧疚之心和博愛之心,選擇了還俗,寧缺默默做出了一個決定——他要用自己所學、所悟,去幫助身邊那些飽受生活折磨的人們,以此踐行自己真正的修行之道,打破仙凡之間的隔閡,拯救天下蒼生。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王饅頭與寧缺攜手合作,不僅運用仙道醫術救死扶傷,還積極帶領村民改善生活環境,傳授凡俗求生技藝,讓這個小村莊重新煥發生機。 他們在凡塵俗世中找到了修行者的真正價值,同時也詮釋了仙凡有別的另一種含義——並非遠離紅塵,而是要深入其中,將那份超越世俗的力量融入人間煙火之中,讓生命因此變得更加厚重而有意義。 這也是師門對二人的一種試煉,道心堅定與否,決定了日後的飛升與否。而他們二人也在此刻做出了自己的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