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血淚之丸 (1)(1 / 1)

其實在千萬能夠護住中原之地一切蒼生百姓性命無憂的赤色血丸終於自九轉丹爐中煉製成功之時,東皇對雲夢城中那幾百連死後都不能全屍入土的中蠱百姓心中還是存在著諸多愧疚的,因為這些赤色血丸之所以能夠成功煉製而成,自然是因為凡人體內本來就殘留著些許女媧靈力所致,而其實既然每個凡人身內都一樣殘留著些許女媧靈力,那隻要在體內灌入足夠多的至純真元,應該是可以讓雲夢城中的每個中蠱之人都有機會存活下來的,但是因為自己身內真元之氣有限,隻有在最開始救渡時才會不惜代價的將自身真元灌注在那些中蠱之人身內,後來就開始漸漸的力不從心起來,也正是因為如此,他嚴令湘君,雲中君,大司命三人最多可以散出自身身內七成真元,不可再多,所以才導致最後會有數百中蠱之人因為得不到足夠至純真元灌體而必死無疑,屍身最終成為了這些赤色血丸藥引,而一念私心之下,最先得到足夠真元灌體而全數存活下來的,是大巫祝楚子陵一族,他們既然世代以自身為祭品奉祀東皇一脈,在這樣生死攸關時刻,自然不能再讓他們對自己有任何傷心失望,東皇也知自女媧造人以來,世人心中皆有長生不老之念,貪生怕死本為人之常情,童顏永駐本為人之私欲,凡人修仙之風自炎黃時起,歷經數千年繁盛不衰,雖然因為身內沒有天賦靈根,凡人修仙能壽延千歲者眾多,能白日飛升者甚少,但是眼看著那些修仙有成之人以鶴發童顏之姿在人間大肆招搖他們的千歲壽命,若說楚子陵一族之人心中沒有半點嫉妒欽羨,連東皇自己也知那幾乎是不甚可能的,雖然以舉族之人當做祭品奉祀神明當初確是楚子陵一族先祖擅自所願,東皇自己可並沒有真正點頭接納,但是數百年來,楚子陵族人隻能在陽世虛度一甲子壽命,不能擅自以修仙之法延命這個苛酷族規,東皇卻也一直未曾親自開口替他們打破,因為長久以來,人世間雖然自來是醉心修仙長生者眾多,但是最終能夠成功拜入那些修仙門派門下的卻著實是千裡挑一,淘汰者甚多,一是因為世間凡人本來大多資質平庸,無此天賦,不管如何勤修苦練也最終不過是壽延百年,難成大器,並不需要在他們身上浪費些許教導時間,二是因為雖然凡人當初確是女媧以泥土所造,但是既然身為天地之間的蕓蕓眾生之一,自然不能夠太過違反天道運行規律,既然女媧靈力最多隻能夠維持凡人形體六十年不壞,那天道運行中的凡人壽命又怎會超出一甲子太多,世人皆知東皇太一是執掌天道運行的至高神明,若是連奉祀自己的巫師一族族人都不甘心隻能在陽世間存活一甲子時日,凡間千萬黎民百姓又怎能安於日日在田陌村居之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無可逃避的生老病死中度過一甲子平淡歲月之後身軀腐化成泥,魂魄歸於地府,世間能夠有幸拜入修仙門派中人本就甚少,但是以殘害生靈,吸人精血為自己延命增壽的陰毒邪法卻數不勝數,所以為了維持凡間百姓能夠世代安穩度日,不至於因貪圖長生而窮兇極惡的相互殘害,惡行不止,東皇實際上也是一直在心中迫不得已的默認下了巫師一族的世代犧牲,畢竟巫師一族之人若是想要修仙延命,盡皆都是可以壽延千歲甚至白日飛升的可造之才。   因此上此次的雲夢城蠱災之中,東皇太一才不惜代價的將楚子陵一族舉族救治下來,梓嵐的二叔梓賢因為蠱毒發作太快,身軀腐敗成一灘血泥之後魂魄即被黑白無常索走,歸入地府,東皇自然也是對此無計可施,但是因為梓賢之前在九層瑤臺上對少司命的不敬,楚子陵一族對他的慘死也一直沒有任何抱怨。   ……   在雲夢城中的怨蠱之災被東皇帶著自己一脈手下漸漸平息下來之後,千萬自雲夢城中煉化好的赤色血丸也如約被太白金星送去中原各地百姓手中,此次蠱毒之災至此可以說是已經徹底被救渡平息下來,人間大地上的千萬黎民百姓自此之後自是再無任何被怨蠱侵害傷亡可能,這本來該算是東皇一脈在人間救渡蒼生的無量功績,但是因為白澤之前命令自己手下一群毛頭小妖變幻成一眾長舌婦人樣子在中原之地的街頭巷尾肆意謠傳這些赤色藥丸是以還未斷氣的蠱人割喉放血生烹活煮煉製而成,致使中原九州千萬不明所以的凡夫百姓誤信被自己吃進嘴裡的這一粒小小赤色血丸的煉製之法殘忍至極時,卻開始義憤填膺的指責東皇一脈神明太過殘忍無情,為了煉製這些赤色血丸,竟然將雲夢城中數百中蠱百姓當作藥引,簡直是喪盡天良,慘絕人寰,難道這些被當藥引的中蠱百姓當真無一點辦法挽救性命的嘛,那為何最先被蠱毒入體的大巫祝楚子陵一族卻差不多是全族順利被醫治康復,按理說這一族人本該蠱毒發作最快,醫治最難,傷亡最多才對,為何反而卻能夠在此次兇猛蠱災中舉族全身而退,難道是為了尋得借口對將死之人物盡其用,故意沒有對他們盡心醫治,造成他們因中毒過甚必死無疑局麵?   中原之地百姓本就喜愛以仁德之名四處懲惡揚善,抱打不平,此次因為深切同情雲夢城中那些被當藥引之人的淒慘遭遇,各地州府縣郡中的祭天神壇被千萬凡夫百姓群情激憤之下蜂擁闖入,紛紛在神壇上向身在無極天上淩霄大殿中的天帝控訴東皇一脈神明罪惡,群情激昂的要求天帝立刻派天兵天將前去討伐東皇一脈神明,與此同時,各地的三清道觀和五方佛寺中也是人頭攢動,香火旺盛,前來上香跪拜的香客信眾中十人裡有九人是來祈求三清道祖和五方佛主替天行道,出手懲治東皇一脈神明罪惡。   天帝在淩霄殿中氣定神閑的低頭俯瞰著下界眾生的群情激昂和義憤填膺,即是不論東王公私仇,他也以為東皇一脈神明已經壓在自己頭上太久,如今終於到了可以順應民意正義出手的絕妙時刻,他算準此時東皇身內真元應該已經隻餘下不到三成,因為在一千年前,他就已經暗中設計著讓東皇損耗了身內大半真元。   當時正是黃帝和蚩尤大戰過後,凡間百姓因為東皇一脈偏袒魔族妖孽而大為不滿,怨氣沖天,在祭壇上向無極天上的淩霄殿中控訴,希望天帝可以替他們主持公道,天帝當時年輕氣盛,又因為東王公私仇,所以當即讓手下神將飛廉去離恨天上向東皇太一下戰書,二人約定在乾坤支柱下決一死戰,因為乾坤支柱本是盤古大神神軀所化,在盤古大神的親身見證之下,若是東皇戰敗,自此東皇一脈即要徹底臣服於天帝一脈之下,三界眾生從此也盡歸天帝一脈管轄,自此之後,天帝一脈即是天地人三界的無上主宰,人間大地上自此之後再無任何一座祭祀東皇一脈神明的九層瑤臺。   當日東皇在離憂宮中接到飛廉送來的親筆戰書之後,心知此次和天帝之間的生死一戰無可避免,畢竟三界之主尊位天帝在淩霄殿中必是已經籌謀覬覦上多時,此次自己若是不依約前去乾坤柱下應戰,天帝一脈和東皇一脈之間必是會有一場刀光劍影的兵戈血戰,三界眾生不知會被無端牽連進來多少,到時一定會致使三界動蕩不安,生靈死傷無數,犧牲未免太大,所以一念之下,東皇未曾驚動現下正在清凈天上和清風天上凈心修持的幾個手下,在叮囑神使帝閽好生看守離憂宮之後,當即獨自一人隻身來到乾坤柱下和天帝決一死戰。   但是誰想到,當日在東皇一人隻身來到乾坤柱下見到早已等候在此多時的天帝時,卻見乾坤柱之柱身已經微微傾斜折損,東皇心知此根乾坤支柱一旦倒塌,天地之間恐將重歸混沌,因此上當即開口請天帝在決戰之前先和自己一起出手將這根乾坤支柱修復完好,天帝聽了之後自然也是欣然同意,二人隨即聯手開始修復眼前這根亙古長立的擎天支柱,卻不想在修復這根岌岌可危的乾坤支柱時,興許是因為東皇身內真元本自和天帝身內真元相互抵觸,二人聯手施法在乾坤支柱上時竟然出乎意料的讓這根乾坤支柱突然崩塌,一時間致使人間大地上開始山川崩毀,地脈開裂,飛沙走石,海水倒灌,眼看三界眾生即將遭受天地逆轉,生靈塗炭之滔天慘禍,此時身為天庭主宰的天神東皇當即邀請天帝和自己聯手,各自獻出自己身內的半數真力化生出八根擎天支柱,代替乾坤柱支撐天地,天帝眼見事態嚴重,自然是當即一口答應下來,在二人全力聯手之下,人間大地上八根擎天之柱瞬間拔地而起,總算是及時阻止了天地逆轉,拯救了這塵世上的生靈萬物。   後來,日久年深,時光流逝,這八根極柱就漸漸的隨風化成人間的八座仙山,分別是太和,太乙,太華,點滄,天柱,峨嵋,九華和陰陽交界的浮圖仙山。   但是當初在八根擎天之柱拔地而起一舉支撐住天地之後,東皇身內真元卻僅餘下一成不到,東皇心知是天帝在化生八根擎天之柱時暗中做手,致使自己損耗身內真元過甚,但是即是如此,東皇還是勉強支撐著身內僅存的這不足一成真元在已經崩塌倒地的乾坤支柱旁和天帝拳拳到肉的大戰了三百回合,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東皇當時即心知若是天帝已知自己身內隻餘下不足一成真元,必定會過於輕敵自信,而即是身為淩霄殿中的皇天大帝,天帝也一樣不會想到,即是身內隻餘下不足一成真元,自己的一身道法修為,也是天帝這個二代神明再苦修千劫也始終無法企及之地步。   後來果然如東皇心中所料,天帝因為在和東皇交手時始終難以占到上風,在打到三百回合時也隻好尋得機會虛晃一招之後跳出戰圈之外,東皇因為當時身內真元耗損實在過甚,也隨即趁勢收手,二人此次勉強算是打了一個平手,隨之拱手言和,各自回轉天宮去休養調息,此後千餘年間,天帝一脈和東皇一脈雖然一直在私下裡明爭暗鬥,甚至是摩擦走火,但是表麵上卻還是在勉勵維持著一片和睦友善之狀,隻是天庭中無人不知東皇自乾坤柱一戰之後雖然後來可以勉強將身內耗損真元修復回來八成甚至是九成,但是也已經是元氣大傷,徒有其表,如今為了救渡雲夢城中蠱災再次將身內真元耗損至不足三成,天帝若是當真抓住這個千載難逢之機發兵討伐東皇一脈,誰勝誰負已經是在昭然若揭之下,因此上在風聞到天帝正在無極天上大肆調兵遣將一事之後,紛紛主動前來向天帝表明自己心意,唯有東瀛島上少陽府中的東華帝君,因為自來和清凈天上的雲中君交好,所以在這樣時刻才始終維持中立態度,隻想著若是情勢當真無可挽回,自己至少還能在東皇一脈戰敗之後,將雲中君給收在少陽府中當個仙奴保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