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東平郡王,河東節度使!(1 / 1)

大殿之中,李隆基滿意的看了看安祿山,然後轉過頭來又說起了另一件事。   “河東有如此情況發生,河東節度使韓休瑉其罪難逃,諸卿可說如何處置其人。”   聽到李隆基這麼說,底下的群臣都是紛紛小聲討論起來。   河東節度使韓休瑉上任不足一年,如今在河東發生了如此的事情,足以證明這個節度使他是不稱職。   而不稱職的話,那就是需要被替換下來的。   而換下來以後,又由誰擔任河東節度使這倒是是一個難題。   放眼大唐,如今有資格擔任的節度使的將領倒還真不少,但是真正能夠得到李隆基信任的人並不多。   因為,這些將領多多少少都是與王忠嗣有些關聯的,而王忠嗣一直都是李隆基心中的一塊芥蒂。   所以,這些將領李隆基是不用讓他們去當河東節度使。   正當底下群臣還在思索的時候,楊國忠站了出來,然後朝著李隆基拜道。   “回聖人,此次河東的慘狀河東節度使韓休瑉脫不了關係。臣以為當罷免其河東節度使一職,讓其回京述職。”   李隆基深以為意的點點頭,因為這個韓休瑉是他之前選上去的。本以為是一個辦事可靠的家夥,可如今看來卻是一個廢物。   “卿可有人選接替河東節度使一職?”李隆基詢問楊國忠道。   楊國忠表情嚴肅,語氣沉穩的說道。   “臣舉薦平盧,範陽節度使安祿山兼任河東節度使一職!”   楊國忠的這句話剛一落下,頓時就在大殿之中掀起了滔天巨浪!   什麼?讓安祿山兼任河東節度使?一個人身兼三鎮節度使?   這……這真的是有些匪夷所思了,要知道安祿山如果兼任三鎮節度使,那便是手握20萬精銳軍隊了。   放眼看去,也唯有之前身兼四鎮節度使的王忠嗣能與之相提並論了。   一時間群臣議論紛紛,整個大殿變得人聲鼎沸。   此時,一道尖銳的聲音響起,正是李隆基身邊的高力士出聲嗬斥。   “肅靜!!”   高力士出聲就代表皇帝此時有些憤怒了,於是殿中的大臣們紛紛噤聲,不敢再議論了。   李隆基是有些憤怒的,大殿之上吵鬧,這簡直是不將他這個皇帝放在眼中。   “諸卿對於楊卿的舉薦有何異議?”   說完,李隆基的目光變得凜冽,如刀鋒的銳利。殿中的一眾大臣沒有一人膽敢反對,都是低頭不語。   見到沒有人反對,李隆基冷哼一聲,然後繼續朝著楊國忠問道。   “卿舉薦安卿可是有何理由?”   楊國忠麵色肅穆,仿佛一個正義直言的忠臣一般朝著李隆基說道。   “回聖人,臣舉薦安節帥有兩點原因。一是安節帥能力出眾,由他兼任河東節度使定當不會再讓這種事情出現。”   楊國忠停頓了一下,他悄悄瞥向李隆基,見到李隆基點點頭後他就知道自己沒有說錯。   於是,楊國忠繼續說道:“其二,安節帥在河北鎮守多年,對契丹尤為熟悉。可是平盧範陽兩鎮的兵力略顯不足,若是能夠讓安節帥兼任河東節度使則可以彌補這一缺點。”   楊國忠的想法李隆基其實是覺得不錯的,安祿山對他忠誠,而且又跟太子不可能密謀什麼。   所以,他兼任三鎮節度使又怎麼樣?難道安卿還能造我的反不成?   李隆基瞇起雙眼,他越來越覺得這是一個好辦法。   於是,他朝著李林甫問道:“李相覺得如何?”   李林甫之前還在思考楊國忠為何會提議讓安祿山兼任河東節度使,除非他們兩人之間有什麼不能說的秘密。   這個時候,皇帝突然詢問李林甫,他急忙從思緒之中回過神來。   “回聖人,我覺得讓安大夫兼任河東節度使自無不可。”   李林甫本就與安祿山關係不算太差,他一直都在李隆基麵前說安祿山的好話,   雖然隻是因為皇帝寵愛安祿山,他才去說安祿山好話的,但這也是說好話不是嗎?   而且,如今不知道為什麼楊國忠與安祿山攪在一起,但是目前不能去招惹安祿山就行了,還是要盡快將安祿山趕出長安才行。   一個河東節度使給了就給了,哪怕安祿山手握20萬兵馬,他難道真敢造反?   見到李林甫也是沒有任何異議,李隆基於是又看向底下的一眾大臣們。   “眾愛卿可還有異議?”   眼見朝堂上的大佬們都沒有意見,群臣們自然也是沒有意見的,於是他們躬身回道。   “回聖人,我等沒有意見。”   “哈哈哈哈,好好好。安卿,你覺得如何呢?”李隆基最後看向了安祿山。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安祿山跪拜推辭道:“聖人,我已經是兩鎮的節度使了,若是再兼任一鎮節度使,恐怕會有人非議!”   李隆基不忿道:“安卿,朕是最為放心你的,有朕在安卿不必擔憂那些流言蜚語。”   “可……臣……”   安祿山還想說什麼,可是李隆基先出口打斷了他,然後佯裝憤怒的說道。   “安卿,莫不是不願為朕分憂?”   安祿山急忙叩首,語氣顫抖的回道:“臣的忠心天地可鑒!豈敢不為聖人分憂?”   李隆基見到安祿山答應了,於是大笑道。   “哈哈哈,來人擬旨。平盧、範陽節度使安祿山深得朕心,封東平郡王,兼任河東節度使。”   說完,便有中書省的官員將李隆基的旨意寫下來。   至此,安祿山便成為了除王忠嗣以外第一個兼任三鎮節度使的人。   以後,他的權勢將更加的強盛。   安祿山聽到後拜道:“臣謝聖人封賜!”   而一眾朝臣們都是麻木了,要不要如此的寵愛。   不僅兼任河東節度使,一個人兼任三鎮節度使還不夠,竟然還給安祿山封為了東平郡王!   雖然是一個郡王,但還是一個王啊!   大唐多少武將立下功勞都未曾封王,而安祿山竟然被直接封王了?   為什麼不給我封啊!   底下的群臣們都是羨慕嫉妒恨,恨自己為何不能有如此的殊榮。   這一刻,他們從厭惡安祿山,討厭安祿山,開始理解安祿山,最後想要成為安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