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護衛向明永颯行禮後,在前引著眾人過了兩重門,來到一處校場。 隻見十餘位護衛指導著數十位少年習武對戰,反應敏捷、招式淩厲。 個個滿頭大汗,但無人喊累。 韓奇發現眾人,急忙上前,未等行禮,便被明永颯抱住: “奇哥兒怎麼瘦了,現在可沒人和你搶奶吃,是這裡的飲食吃不習慣嗎?” 韓奇是明永颯從小一起長大的奶兄弟、伴讀、前護衛統領。 在發現通道可以進入這個世界後,他主動帶隊探索。 現在帶著明永颯的忠心護衛在這裡訓練後備力量,也就是錦衣衛。 韓奇咳了一聲,笑道: “在這裡吃食也好,但總比不上和殿下一起吃的香!就是這幾十個小子不省心,鬧騰!” 兩人良久後才分開,明永颯道: “錦鄉伯府上近來一切都好,我去看過媽媽兩次,又叫太醫復診。 媽媽的身體已大好了,不用擔心。 就是有一個壞消息,想了想還是要告訴你。” 韓奇心中一沉,麵上並無變化,輕聲道: “看來終究是有緣無份,不知她嫁給哪家作媳婦?” 又笑道:“無妨,大丈夫何患無妻!殿下若真的憐惜我,將來事成之後,多賞賜些美女就好。” 征西洋在旁邊樂嗬嗬接話道: “這有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到時候四海萬國的美女隻要你想,咱們就搶!” 明永颯瞪了一眼征西洋,拍拍韓奇的肩膀,安慰道: “聽說她還想為你守著,但無奈家裡父兄之命難違,昨天與陳家訂婚了。” 說完補充道:“咱們還可以想個法子……” 話未說完,韓奇急聲勸道:“殿下不可!萬萬不可! 莫說她是大家小姐無法適應咱們這裡艱苦的生活,就是能適應,如何把她弄過來? 她府上守衛森嚴,咱們若是漏出破綻,後果不可想象! 萬不可因一女子而壞了殿下的大事! 殿下不必為此愧疚,天下好女子何其多也!跟著殿下還愁這個?” 征西洋又接著話說道: “我的故國女子也頗有些姿色,韓指揮使若是有興趣,將來咱們打到那裡,隨便挑! 若是沒興趣,不如和我一樣,剪了這煩惱,專心搞大事,女人有什麼意思?無趣!” 韓奇故意誇張道: “我可不喜歡你那故國女子,黃毛綠眼的,像鬼一樣! 娶了她們不剪也和剪了沒兩樣,怕是立不起啦!” 明永颯和眾人聽後忍俊不禁。 韓奇又笑道:“不過你最後一句說的有些道理,殿下小時候也和我說過類似的話。 心中無女人,拔刀自然神!” 征西洋神情頓時一震,默默自語: “心中無女人,拔刀自然神!原來如此,看來我離神功大成,又進一步!” 然後恭敬的向明永颯行禮道:“多謝殿下指點!” 又陪笑道:“殿下不能偏心隻是教導韓指揮使,屬下和西廠並不遜色於他們。” 說著向明永颯請示說道:“我想和韓指揮使打一架!” 話音剛落,便朝著韓奇躍躍欲試。 征西洋因為故國滅亡,僥幸逃得一命,又經歷重重磨難才來到大夏。 神智有一些問題,大多數時候與常人沒有什麼區別,但偶爾言行舉止有些出人意料。 明永颯笑著勸道:“你們倆就別打了,讓手下的少年們較量一下吧!” 幾人商議後,決定比試三場。 第一場文試,第二場武試,第三場實戰。 第一場文試,因為也沒指望這些少年參加科舉,所以平日裡學的多是一些基礎的字詞文章,並不復雜。 他們又非常刻苦學習,因此兩邊加起來錯的也不多。 征西洋又仔細檢查一遍,到底多發現錦衣衛的少年們多錯了幾個字,西廠略勝一籌。 第二場武試,數十場對決,互有勝負,錦衣衛多勝兩場,扳回一局。 第三場實戰,韓奇介紹道: “這附近有一座山,名為少華。 有一夥強人紮下山寨,大約還有五百多嘍囉,到處打家劫舍,弄的民不聊生。 華陰縣官府無力剿匪,隻出了三千貫賞錢召人捉拿。 我們不妨為民除害,借機發展壯大。” 征西洋眉頭一挑,打斷道: “韓指揮使未免太過於自信了吧!你手下現在隻有十多位護衛,三十幾位少年。 我手下也是如此,咱們加起來不過一百多一點人。 何況大多數都是些半大的小子,如何能敵五百多人?” 又向明永颯說道:“殿下,這些少年將來都是大軍的中堅力量,傷亡一個我都心疼。” 明永颯了解兩人性情,因此並沒有說話。 而是看向韓奇,示意他接著說。 韓奇被打斷也不生氣,接著說道: “征廠公不用著急,耐心聽我說完。 我之前帶人去詳細偵查過,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這些山匪大多未經訓練,崗哨雖有卻形同虛設,巡邏極為敷衍。 我上次不過隨手放了一把火,山寨便大亂。 沒燒死幾個,他們擁擠踩死的倒不少,還有一些人趁亂搶奪財物,跑下山去。 所以山匪雖多,但整體而言,不堪一擊。 如此說來,征廠公有信心了嗎?” 征西洋立刻滿懷熱情地向明永颯請纓:“殿下,這事交給我們西廠吧!” 韓奇被他這操作一驚,還可以這樣搶功的嗎? 明永颯也是哭笑不得,笑道:“不要急,慢慢來,以後功勞有的是!” 又向韓奇問道:“我之前給你的水滸概況,驗證了嗎?” 明永颯在發現這個世界可能是水滸之時,便整理了一個手冊,記錄一些相關情況。 希望借此盡量減少不必要的傷亡。 韓奇回道:“大體相同,但在具體的時間、細節上略有差異。 如今的水滸世界是昏君奸臣當道,民不聊生,朝廷控製力下降。 各地匪患層出不窮,這少華山便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這正是我們發展的良機,拿下少華山便是第一步。” 明永颯道:“說說時間、細節上的差異。” 韓奇回道: “一百零八位好漢中有一位是九紋龍史進,便住在少華山附近的史家村中。 我拜訪後發現,王進仍住在那,並沒有投奔延安府,去老種經略相公處安身。” 明永颯笑道:“與他們認識有段時間了吧!如今關係怎麼樣?問過這問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