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節 歷史名詞“網上沖浪”(1 / 1)

在這個新的時空裡,我開始了我的新生活。雖然還有很多未知和挑戰等著我,但我相信隻要我努力適應和學習,一定能夠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   同時,我也會繼續尋找那個能夠帶我回到1996年的時光之門,期待著與家人和朋友重逢的那一天。   我開始學習在手機上下載各種實用APP,譬如打車、叫外賣、網上支付等等需要鏈接自己的銀行卡,我還好有張儲蓄卡,我剛來這個時空沒有工作就沒有信用額度,還沒有信用卡。   現在的蘋果手機和電腦設計的多麼緊致簡約,操作係統也是獨立。蘋果公司在上個世紀由喬布斯創立,起起伏伏,在我所在的1996年對於蘋果公司來說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在這一年,公司經歷了巨大的挑戰和變革,但最終在喬布斯的領導下實現了復興。   喬布斯回歸後,首先對公司的產品線進行了大幅度的調整和優化。他砍掉了一些不盈利或者沒有市場前景的產品,並將公司的資源集中在了幾個有潛力的項目上。同時,他也開始注重產品的設計和用戶體驗,力求打造出更加出色、更加符合用戶需求的產品。   但是,我看見網絡記載喬布斯於2011年11月5號去世了,他在我們那個時代已經是風雲人物了,那個年代還有微軟的比爾蓋茨、IBM公司……   九十年代中期的中國互聯網正處於蓬勃發展的階段。1994年,中國全功能接入國際互聯網,成為國際互聯網大家庭中的第77個成員。    1995年,張樹新創立了中國第一家互聯網服務提供商瀛海威,標誌著中國互聯網商業化的開始。此後,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進入互聯網行業,推出了各種互聯網應用和服務,如電子郵件、新聞、搜索引擎、在線聊天等。   我父母在1996年初買了一個計算機臺式機,互聯網連接需要家裡的電話線。我爸是工廠的電子總工,玩電腦他很快就熟練了,在網上看新聞,給我和伊森發電子郵件,還在網上沖浪。   九十年代中期,中國互聯網還處於起步階段,大多數人隻能通過電腦端的瀏覽器來訪問互聯網,因此“網上沖浪”成為了一個形象的比喻,描述了人們在網上瀏覽信息、享受互聯網帶來的樂趣的過程。   我現在也需要在“網上沖浪”來獲取信息、學習新知識、與同行盡快取得學術交流。   “網上沖浪”在我的時代是時髦的行為,現在的2024它已經成為一種文化符號,代表著互聯網時代的自由和開放精神。   無論是在哪個時代,人們對於新鮮事物的探索和追求都是不變的,而“網上沖浪”正是這種探索和追求的一種體現。   我開始在網上搜索我在首都讀研究生時候的同窗好友、導師,插在他們現在所在的工作信息和研究成果,期待能通過網絡與他們取得聯係,以期獲得幫助。   我也嘗試與現在的MIT計算機中心取得聯係,我給他們發送了非常翔實的長篇郵件,告訴他們我是他們1996年在讀博士,我當時大致的研究方向和成果,我導師的名字和具體科研成果……   我相信我的努力會有回報的,伊森,你現在正在做什麼呢?你想我嗎?我非常想念你,我親密的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