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的傍晚,我走出了英語輔導學校的校門,心中滿是對即將展開的旅程的期待。我用打車軟件叫了專車前往火車東站,手中緊握著提前在手機上購買的火車票和那張已經申請成功的身份證。它們是我通往首都的通行證,也是我重拾過去記憶的鑰匙。 我期待著利用這個周末的時間,再次走進那所曾經陪伴我度過青春歲月的學校。那裡有我曾經的夢想,有我曾經的汗水,更有我那些已經許久未見麵的同窗。 在網絡的海洋中,我找到了校友論壇,也找到了我曾經的研究生同學蕭文。想當年,我們一起熬過夜,一起爭論過學術問題,一起分享過青春的喜怒哀樂。我們的讀研之路雖然充滿艱辛,但有了彼此的陪伴,那些艱難的日子也變得充滿了溫馨和回憶。 現在,已經是2024年,微信已經成為了人們日常交流的重要工具。我在校友論壇上找到了師兄的微信號碼毫不猶豫地添加了他。當我在屏幕上看到“好久不見,近況如何?”這幾個字時,我的心中湧起了無數的感慨。 師兄現在在首都中科院計算所擔任副所長一職,已經是花甲之年即將退休。當我告訴他我是穿越過來的,他很久沒有回復。我知道,這個消息對他來說太過震撼,太過不可思議。於是,我又開始描述我們同學時的那些細節,那些早已深深印刻在我心中的記憶。 終於,師兄回復了我,他說:“我們視頻聊天吧。”當我打開微信視頻通話,看到他那白發蒼蒼、儒雅的學者模樣時,我知道,時光真的已經在我們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跡。而我,雖然看起來還像當年他的小師妹,但外表和內心已經變得更加成熟、端莊和大氣。 我們一通感慨時光流逝,一起回憶同窗情誼。那些曾經一起努力學習功課學術難關的日子,那些曾經一起爭論的問題,都仿佛就在昨天。而現在,我們已經各自在不同的領域取得了自己的成就,成為了社會的中堅力量。 我又在視頻裡詳細介紹了我讀博三年的經歷和研究方向,已經接到學校任務之後與團隊合作奮戰了幾個月的成果,已經一個人在電腦前運行數據包時發生的奇特事件。 我坐上高鐵的一等座靠窗戶的位置,無比驚訝祖國高鐵開通多年,交通高速又便利。想當年,從家鄉去首都讀書,需要睡綠皮火車臥鋪車廂幾乎一天一夜的經歷。 讀研的學校的變化也是巨大的。當我再次走進校園時,我幾乎認不出那個曾經熟悉的地方。新的教學樓、新的實驗室、新的學生宿舍……一切都變得那麼陌生,卻又那麼熟悉。那座我每天清晨跑步和背單詞的美麗的湖泊還在校園裡閃著昔日美麗迷人的魅力。 我知道,這是時代的進步,也是學校的發展。而我,作為曾經的一員,也為此感到無比的驕傲和自豪。 約好的師兄蕭文等在學校的湖邊,我們一起散步,暢談彼此的工作,師兄聊得更多,介紹了祖國三十年來的科技進步,特別是人工智能領域的巨大成就。 我們一起共進晚餐,去校園北門尋找我們曾經去過的小餐館,但學校外圍變化更大的,車水馬龍而擁擠,曾經遍布的小書店小餐館不復存在了,我們隻好就近去了一家老北京炸醬麵館,師兄看見我吃得特別香,他又點了我愛吃的茴香餡餃子。 師兄陪我去天安門廣場觀賞夜景,燈火闌珊的天安門城樓,已經被燈光照亮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往事一幕幕浮現出來。 在我的時間線裡,我隻是離開了三年後與師兄重逢在大學校園和宏偉的天安門廣場。但師兄是三十年來在首都工作生活,見證了首都發展成為中國政治中心和國際繁華大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