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寒冷的風肆虐。 窗外是冬日黎明前的黑暗。但先沖破黑暗的是陽城一中早六的燈光。還有街市打工人的微亮。 二十一班教室內是烏拉烏拉,雜七雜八的讀書聲。並不能稱為是朗朗,能稱之為朗朗的,是被當做模範讀書班級的一班,二十六班,十七班,十九班。 一班,二十六班自然如此,即使老師不在聲音也絲毫沒差。但另外兩個班—— 全員站著,麵相兇煞的班主任在教室裡來回踱著步。 樂晴聲音小,無法像部分人那樣聲音洪亮。如果她要大聲就要使出很大力氣,讓她自己都覺得刻意,那樣她更無法專心讀進去了。 樂晴念著念著,看韓超超走在教室另一邊了。就在草稿本上寫上“今天早上吃點啥?”幾個字,後麵劃上兩個笑臉。 得到琳微的回復是:油條,豆漿。後麵附上兩個笑臉。 樂晴興致勃勃地將本子收過來,腦子裡又劃過琳微寫的內容,想著飯帶回來的畫麵,樂晴的腦子裡已裝不下知識了。 樂晴想起和琳微成為同桌後的第一天早晨,早自習下,樂晴沖向食堂,發現琳微去送健康表。她知道,琳微是先去送表,在去吃飯。或許是不吃。樂晴變萌生出幫琳微帶早飯的想法。 於是,第二天早上,便是樂晴偷摸著問琳微要吃什麼。一開始琳微是拒絕的,樂晴拿“朋友”來熱情地使琳微沒有拒絕的理由。給琳微帶飯,這次,樂晴是心甘情願的,甚至是驕傲的,仿佛她也在為班級做事一樣。 還有每天晚上的晚自習下。樂晴從一開始的觀望者變成了參與者。她也“觀望”著自己,或許也被別人觀望著。自從樂晴出現,琳微一下課不是先關電腦、關窗再去收拾書包,而是先收拾著自己的書包,因為樂晴回寢室基本什麼都不裝,就先積極地,也開始按部就班地關窗鎖門。 這一天晚上同以往沒什麼兩樣。當樂晴和琳微從教室出來,周圍已經很冷清了。教室燈也陸續被關掉。樂晴和琳微並肩走在一起,沒什麼話語,就安靜地朝前走著。她們兩個,內心是含蓄的,表現在外表上,各有不同。 在樂晴的記憶裡,少時她與童年玩伴一起,多是她笑得歡騰。現在,在不了解她的人眼裡,她是踏實的乖乖女。樂晴不知道確切地琳微在其他人眼裡的樣子,慢慢地,樂晴先是聽到“琳微不容易相處,玩不熟”,到後來的“靦腆容易害羞的琳微”,至少現在在樂晴的心中,琳微是有點幽默風趣,心地純粹善良。每當琳微講起她的生活,沒有娛樂八卦,奇聞趣事,天下大事,有的隻是著十六年來生活裡記憶尤新的一切。每當琳微琳微講起這些,樂晴隻能傾聽,隻是附和。她從前的生活多單調呀,有什麼可講的呢?作業寫完了,就是悶著看小說,看漫畫,這些,她和琳微無法講起。 樂晴和琳微走到四層樓(她們住在同一層),已經模式化的,樂晴總會揮手說“拜拜,明天見。”隻是,琳微從未回應一次。也許,琳微並不在意,已經在心裡應下,但隻有樂晴空空的一句,回蕩在以沒有人流穿梭的走廊間。樂晴是失落的。但樂晴還是說著“拜拜”,每晚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