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借刀殺人(1 / 1)

“微臣語焉不詳、闡述不明,讓陛下有所誤解,實乃微臣之罪!”   在皇帝麵前亂說話可是重罪,戴思恭急忙解釋:“微臣所說精力消耗過度,乃是皇孫殿下年幼,為玩樂所消耗,以致每日精神耗費過重,思慮加深,這才神乏氣虛。”   朱元璋若有所思,小孩子玩心重,這是天性。   皇子皇孫生活優渥,不需要擔心吃穿用度,自然精力更為旺盛,玩心也會更重。   朱元璋想起來,大本堂中負責教授學問的劉三吾曾經提及,皇三孫殿下不喜讀書、神思不專,常有走神。   問及書中知識,也是答非所問,與皇次孫殿下相比,相差甚遠。   但錦衣衛記載不會作假,在場眾人親眼所見,熥兒昨晚表現堪稱驚艷,三言兩語間就駁得允炆啞口無言。   如此清晰的口才,如此快速的反應,與劉三吾等人所說背道而馳。   難不成是劉三吾在說謊,故意貶低咱這好孫兒?   朱元璋有所思緒,一想到劉三吾為人,便搖了搖頭。   劉三吾雖說迂腐了些,但為人忠正懇實,說話素來有分寸,不會狂言造次。   更何況之前標兒還在,其他翰林學士,也用不著踩一捧一。   如此矛盾之事出現在熥兒身上,那隻能說明一件事情!   熥兒,在藏拙!   朱元璋看著帶有昏厥記錄的奏折,又問道:   “咱看了熥兒昏厥的記錄,很奇怪,為什麼大部分昏厥,都有禦醫前往診治,唯獨有那麼幾天,禦醫不聞不問?太醫院已經失職如此了?”   感受到皇帝語氣中那份不滿,戴思恭悚然一驚,又想起方才朱允熥所說,不禁感嘆皇三孫殿下實在算無遺策,連這一點都已經想到。   他不假思索,按著朱允熥給出的解釋來回答:   “啟奏陛下,太醫院向來是有召必去,不存在有故意推諉不去之事,東宮宣召,臣不敢有不從,隻是未得宣召,臣也不能擅闖東宮。”   這話說得清楚明白,朱元璋問清實情,心中怒火勃然。   自家孫兒昏厥,這是多麼大的事情,太醫院竟然沒得到東宮的宣召,誰這麼大膽子,敢從中作梗,欺上瞞下?   莫非以為咱廢了錦衣衛多種職權,就覺得咱成了瞎子,看不到這宮中之事?   “你先回去,今天的事情,咱不希望外麵知道半個字!”   “微臣遵旨!”   戴思恭心頭大石落下,緩緩退出殿外,風一吹,竟然渾身發冷,一摸,衣服都已經被汗水浸透。   剛走出幾步,身後殿內傳來朱元璋冷厲的聲音:“來人,叫蔣瓛來!”   戴思恭身子猛的一顫,眼前有昏黑之象,腳步淩亂踉蹌,好懸沒有摔倒在地。   幸虧旁邊太監眼疾手快扶住,他才避免摔倒在地,緩和一陣,這才緩過神來。   不敢遲疑,戴思恭快步離開。   剛才陛下宣召的蔣瓛,可不是什麼簡單角色,這位錦衣衛指揮使,手段狠辣,上任不過數月,就已經兇名在外。   聯想到皇帝剛才所問,戴思恭暗嘆一聲多事之秋,不知又要有多少人頭落地。   ……   朱允熥目送著戴思恭走遠,心裡清楚,昨晚上那一番話,應該是起了作用。   有人在暗中觀察他的一言一行,這事情朱允熥不覺得意外。   皇儲之位不是一件馬虎事情,朱元璋也不是頭腦昏聵的帝王,自然會謹慎處置。   懿文太子朱標病逝,朱元璋隻有兩個選擇。   第一,從兒子之中選擇一個繼承人,按照嫡長子繼承製,隻能夠選擇秦王。   但是早在朱元璋將觀音奴許配給秦王時,這份可能就已經斷絕!   堂堂大明皇帝,皇後可以是平民百姓家中的女兒,也可以是勛貴家族的千金。   但唯獨不能是胡元餘孽!   否則,叫天下人如何去看大明皇帝?   既然無法選擇秦王,剩下的晉王燕王更不可能,一旦選擇,那勢必會導致更為嚴重的後果。   嫡長子繼承製,避免的就是骨肉相殘,皇室操戈。   大唐的教訓猶在眼前,自從李世民玄武門之變後,每一次權力的交接,都伴隨著血腥政變。   朱元璋不會容許這樣的事情發生,故此隻能有第二個選擇。   從朱標的子嗣中挑選一個,來做儲君!   原本,如果朱雄英還活著,那他就是最合適的人選。   可惜,朱雄英夭折,剩下的幾個皇孫之中,四子朱允熞和五子朱允熙年紀太小,直接失去競爭資格。   唯有朱允炆和朱允熥,年紀相對合適,有競爭的資格。   腦海中思緒不斷,朱允熥不得不感慨,這一切似乎都是冥冥之中有所定數。   自己這二哥,子憑母貴,算是嫡子,選他,能堵住群臣之口,也能叫諸王沒有話說。   而他自己,身份更是尊貴,隻要表現稍微正常一些,贏麵反而更大,立為皇儲,誰也無法質疑。   奈何,這是個爛攤子!   朱允熥邁步走進大本堂,將腦海中思緒壓下。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麵對暫時占據優勢的敵人,必須先要折斷他的羽翼,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對其圍堵攻擊。   對付楊廷和時,他用的就是這種辦法,隻是那老狐貍官場傾軋下來,智謀非凡,心機頗深,給他狠狠上了一課。   可朱允炆不是楊廷和那種老狐貍,昨晚上一番試探,朱允熥信心更足。   對付他,用不了太多手段,甚至不用親自出手。   隻消平時多挖些坑,多和他相處一段時間,朱允炆就會自動露出馬腳,自亂陣腳,從而全麵崩盤。   “鬥吧鬥吧,我不同你鬥,讓皇祖父和你去鬥,讓你自己和自己鬥,我隻穩坐高臺,看你自潰!”   “參見殿下!”   守宮侍衛的聲音將朱允熥心緒喚回,他往前一看,已經有幾人在殿前等待。   為首的那人白發白須,年紀頗大,但依舊精神矍鑠,站在那裡如同一棵蒼鬆,風骨清奇。   他翻找腦海中記憶,這位應當是翰林學士劉三吾,“三老”之一,為人慷慨坦蕩,忠正懇實。   劉三吾身後三人,從左往右,分別是翰林編修、太子伴讀黃子澄,翰林編修齊泰,以及那位傳言被滅十族的大儒方孝儒。   四人往那一站,麵色各有不同。   太子病逝,除去剛開始三天外,朱元璋規定,諸皇子皇孫每日祭拜之後,還是要去大本堂讀書。   隻是時間稍有推遲,眼下四人在這迎接,原以為先入門的應當是皇次孫朱允炆,沒成想是皇三孫朱允熥,那個不喜讀書的頑劣紈絝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