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兩人沒有惡意,身著官服的人微微點頭,示意手下給林果和王丹妮鬆綁。 身穿官服的人對外麵的世界充滿了好奇和疑惑,他迫不及待地問道:“你們來自外麵的世界,那裡究竟是怎樣的一番景象?” 林果微笑著回答:“外麵的世界正經歷著一場偉大的變革。其中,工業革命帶來了生產方式的巨大變化,人們開始使用機器來製造物品,這使得生產效率大大提高。” 穿官服的人追問:“機器?那是什麼東西?它是如何工作的?比我們這裡的手工勞動更高效嗎?” 林果進一步解釋:“機器就像是擁有神奇力量的工具,它們通過各種機械裝置和動力源來完成工作。與手工勞動相比,機器的效率更高,可以更快地生產出大量的產品。” 王丹妮接著詳細介紹:“比如火車,它是一種靠鐵軌運行的交通工具。現在,從BJ到天津坐火車隻需要半天時間,這在過去是難以想象的。” 穿官服的人驚訝地問道:“半天時間?如此之快!那它是如何運行的?需要人力去推動嗎?它的動力來源是什麼?” 王丹妮回答:“火車的運行依靠的是蒸汽機或內燃機等動力裝置。這些動力裝置會產生強大的力量,推動火車沿著鐵軌前進。不再需要大量人力去推動,而且它的運載能力非常大,可以運輸大量的人員和貨物。” “還有汽車,”林果說道,“它的出現讓人們的出行更加自由和便利。” 穿官服的人好奇地問道:“汽車?它和馬車有什麼不同?是不是也需要馬拉著走?” 林果笑著解釋:“汽車不需要馬拉,它有自己的動力係統。通常是使用內燃機或電動機來驅動,比馬車更加快捷、靈活,可以去到更多的地方。” “紡織工廠也非常神奇,”王丹妮解釋道,“在那裡,大量的紡織品通過機器快速生產出來。這些機器的運轉速度和效率是人力無法比擬的。” 穿官服的人瞪大了眼睛:“紡織工廠?那麼多人一起工作嗎?這些機器是怎麼操作的?” 王丹妮耐心地回答:“在紡織工廠裡,工人會操作這些機器。機器通過一係列的紡織工序,將原材料轉化為成品。這些機器的設計和運作都經過了精心的研究和改進,以提高生產效率和質量。” 接著,林果神情嚴肅地說:“我們現在正麵臨著日寇的侵略,他們企圖侵占我們的土地,給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痛苦和災難。” 穿官服的人緊張地追問:“日寇?他們為什麼要侵略我們?我們該如何對抗他們?” 王丹妮回答:“日寇可能出於各種原因想要侵略,比如爭奪資源、擴張領土等。我們的人民正在奮起抵抗,通過軍事、政治和外交等多種手段來保衛我們的國家和人民。” 穿官服的人握緊了拳頭:“戰鬥?你們有什麼武器和策略?我能為你們做些什麼?” 林果說:“我們的軍隊會使用各種武器和戰術來對抗敵人。同時,人民的團結和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每個人都可以通過自己的方式為抗戰貢獻力量,比如提供物資、傳遞信息、支持抗戰活動等。” 身穿官服的人問:大清已經亡了?是被倭寇滅亡的嗎?林果和王丹妮如實回答。 林果和王丹妮點了點頭,說道:“是啊,大清已經亡了。不過呢,這可不是被倭寇給滅的。” 身穿官服的人驚訝地張大了嘴:“啊?那是咋亡的呢?” 林果撓了撓頭說:“這可就說來話長了,清朝末年啊,內憂外患一大堆。內部政治腐敗,社會矛盾又尖銳,經濟還落後;外麵又有西方列強侵略,簽了一堆不平等條約。這亂七八糟的加一起,社會能不動蕩嗎?老百姓能沒意見嗎?” 王丹妮接著說:“清朝也試過改革,像洋務運動、戊戌變法啥的,但都沒解決根本問題。最後,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清朝就被推翻啦,然後建立了中華民國。” 身穿官服的人聽了,一臉震驚:“哎呀,清朝就這麼沒了?” 身著官服的人問:“大清的亡國之君是誰,跟聖祖康熙皇上是什麼關係” 林果想了想,回答道:“大清的亡國之君一般認為是宣統皇帝,他是聖祖康熙皇上的七世孫。” 王丹妮補充道:“康熙皇上是清朝非常有作為的皇帝,而宣統皇帝在清朝滅亡時還很年幼,無法左右局勢。” 身著官服的人嘆了口氣:“真是世事無常啊!一個朝代的興衰更替,真是讓人感慨。” 林果說:“歷史的發展就是這樣,有興起也有衰落。不過,每個朝代都有其獨特的貢獻和價值。” 王丹妮接著說:“我們應該從歷史中吸取經驗教訓,努力讓未來變得更加美好。” 身著官服的人點了點頭:“你們說得對,我們不能總是沉浸在過去的悲傷中,而要為未來努力。” 林果好奇地問:“你們是什麼人啊?怎麼還穿著清朝的衣服呢?” 那人回答道:“我叫恐隆,我們祖上在聖祖康熙年間是本地的地保。康熙二十六年,這裡地崩山移,把路都給毀了,從那以後,我們就和外界斷了聯係。” 林果驚訝地說:“那你們怎麼生活呢?” 恐隆嘆了口氣:“隻能靠自己了,種地、打獵,勉強過日子。” 王丹妮插嘴道:“那你們沒想過出去嗎?” 恐隆支支吾吾地說:“我們……我們也想過,但是……”他欲言又止。 林果見狀,提議道:“要不我們帶你們出去吧,外麵的世界很精彩的。” 恐隆聽了,臉色一變,連忙搖頭:“不,不用了,我們還是習慣這裡的生活。”他的眼神有些躲閃,似乎有什麼難言之隱。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林果不解地問:“為什麼呢?出去不好嗎?” 恐隆低下頭,喃喃道:“外麵的世界……我們不了解,也不知道該怎麼適應。” 王丹妮說:“沒關係的,我們可以幫你們啊。” 恐隆還是搖頭:“謝謝你們的好意,但我們真的不想出去。”他的語氣很堅定。 林果和王丹妮對視一眼,覺得很奇怪。他們不明白恐隆為什麼這麼堅決地拒絕出去。也許這裡有什麼秘密或者苦衷吧,兩人心裡想。但既然恐隆這麼堅持,他們也不好再勉強。 恐隆連忙轉移話題,解釋道:“因為長時間與世隔絕,這裡的人已經不怎麼會說漢語了。我算是這裡的頭兒,我們家世代相傳,都有讀書習字的傳統。” 林果驚訝地問:“原來如此,那你們平時怎麼交流呢?” 恐隆回答說:“我們有自己的語言,不過和漢語的差別比較大。” 王丹妮好奇地追問:“那你們的文化和習俗呢?有沒有特別的地方?” 恐隆眼中閃過一絲自豪:“我們這兒有很多獨特的文化和習俗,比如每逢重要節日,我們都會舉行盛大的慶祝活動。” 林果說:“那聽起來真有意思,我們可以多了解一下你們的文化。” 恐隆笑著點點頭,補充道:“當然可以,我也希望能和你們多交流,讓更多人了解我們這裡的情況。” 接著,恐隆又說道:“其實,我祖上本姓王,隻是時間久了,這裡的人都沒有了姓氏。” 林果和王丹妮對這一情況感到頗為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