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講解(1 / 1)

重生在八零年代 林茂 3359 字 2024-03-20

眾人站定後,張廣剛要講解,又被人打斷了,是同村的,張廣要叫五嬸。   “三兒,你慢點說,剛才說的那些我都沒記下來。我是認識倆字兒,可這一年也寫不了一回,早都忘乾凈了。而且這手也不聽使喚,你看,像搟麵杖一樣,哪能寫的那麼利索。”   其他人見五嬸說了話,也紛紛表示要張廣慢點,他們還有點反應不過來,腦子跟不上。   張廣說道:“好,那我從頭再講,這回慢點,你們要是覺得哪有疑問就盡管問。”   “咱們都不是外人,千萬別不好意思,要是憋著不問,我反而白講了,咱多費點時間不要緊,盡量把問題都搞明白。實在搞不明白的就記好了,過後再琢磨琢磨。”   “另外,你們私下裡也都多交流交流,可能你沒搞明白的她搞明白了,她不會的你會,互相一交流,可能就都會了,印象也能更深刻些。”   眾人聽了張廣的話,紛紛點頭。   五嬸笑著說:“對頭,就是這個理兒嘛。”   “好,那咱們繼續。”張廣指著縫紉機的機頭,說道,“縫紉機頭一共有上線裝置、穿線裝置、針桿裝置、線提升裝置、掛鉤裝置和底線軸裝置。”   “上線裝置,顧名思義,就是用來上線的,那麼怎麼來上線呢?”說著,張廣從旁邊的盒子裡拿過一卷線。   “把線放到插線釘上,然後扯出線放在蓋麵板鉤子上,經過夾線板、挑線簧,接著穿一下這個挑線桿的孔裡。”   張廣停了下,然後繼續說道,“這裡要重點記一下,挑線桿是縫紉機比較容易出現問題的地方,比如最常見的斷線問題,主要原因大概有四種,第一種,線桿的位置調整不正確,第二種,線桿損壞或生銹,第三種,線桿針眼間隔不正確,第四種,線桿過粗或過細。”   “咱們廠子買縫紉機的時候,我們為什麼堅持要買蝴蝶牌的,就是因為有些牌子的縫紉機在這些零件上做工有些粗糙,誤差太大,用著用著,小毛病就會越來越多。”   眾人正聚精會神的聽著。   隻聽“啪”的一聲,有人一拍大腿,說:“我說我家那個縫紉機咋老斷線,原來是這麼回事呀。哎呀,這死老爺們總埋怨我,說口挪肚攢買了個縫紉機還不會用,都白瞎了,真該把他拽來聽聽......”   張廣和趙德彪等人抬頭一看,是村裡有名的大嗓門,張廣要叫她羅大嫂。   羅大嫂一見張廣等人看她,忙說:“哎呀,打斷你講課了,這扯不扯,你快講你快講......”   張廣撓了撓頭,說:“沒事沒事,咱繼續。”   李玉堂和劉誌平等人本來站的挺近,也想跟著聽聽課,可漸漸的竟然被這些老娘們擠到後麵去了,有和李玉堂同輩的還振振有詞的說,你們大老爺們聽這個乾啥......   李玉堂知道和她們掰扯不清,便向後挪了挪。   劉誌平聽了一會兒,低聲說:“支書,我咋覺得三兒的水平不比縣城的服裝廠差呢。”   李玉堂點了點頭沒說話。轉身向人群外走去,劉誌平、張國元和郭守城等人緊隨其後。   來到房根兒陰涼處,李玉堂席地而坐,掏出煙袋點著,愜意的抽了兩口,才麵帶笑意的說:“知道我為啥一出門就愛穿那件灰色短袖嗎?”   “嘿,老伴兒說我,一把年紀了咋還臭美上了?她不知道,我啊,就愛聽別人誇我這短袖做的好,誰一誇,我這心裡都樂開了花!”   “縣城服裝廠的水平肯定不會差,畢竟人家那麼大的廠子,又乾了那麼多年了。不過,你說的也有道理,咱的張三也不差,就他剛才講的那些,可不是一般人能會的。”   張國元點了點頭說:“嗯,我也發現了,這小子肚子裡是真有貨,好像服裝這行業就沒有他不會的。”   劉誌平說道:“可不僅僅是會,我看還很專業,至少我覺得很有水平。”   “還是腦子好使。”郭守城說道,“人家看完還能記住,要換了我這腦袋,三天就得忘的一乾二凈。”   ......   這些人閑聊著,張廣那裡依然認真、耐心的講解著。   中午結束的時候,張廣隻覺得口乾舌燥。   回到家,林彩英已經做好了飯。   夫妻倆一邊吃一邊聊天。   林彩英笑嗬嗬的說:“他爸,你還真有兩下子啊,都啥時候學的,我咋不知道呢。”   重生這回事,張廣是不打算告訴林彩英的。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之前,他是個堅定的無神論者,可發生了這種事,難免有一絲動搖,萬一泄露天機引來不好的事情咋辦?   另外,張廣覺得能夠讓妻子、讓父母親人在生活中多一點希望,多一點期待,時不時的再來點驚喜,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   所以,麵對林彩英的詢問,張廣隻好繼續瞎編,說:“有的是在學校的時候,閑著沒事看了不少亂七八糟的書,有的是在家的時候,閑的無聊就擺弄擺弄縫紉機,慢慢就會了。”   “成,這還是自學成才呢!”林彩英豎起了大拇指,“他爸,有兩下子!”   張廣見了愈發開心,覺得自己的決定沒錯,挺好的。   吃過午飯,休息了一會兒,然後來到服裝廠小院繼續講課。   兩天過去,不論是張廣還是聽課的眾人,也漸漸的適應了培訓的節奏。   到第三天的時候,張廣來到服裝廠小院的時候嚇了一跳。   眼前足有五六十人,這都打哪來的?   李玉堂見張廣來了,急忙迎了上來,說:“三兒,這來的人越來越多了,你看那幾個都是鄰村的,這咋整,咱也不好趕人吶。”   張廣看了看人群,想起來聽小說的時候知道的一種現象:鯰魚效應。便說:“沒事,這反而是好事,估麼著招進廠子的那些人會更用心、更努力的。”   李玉堂一拍手,“嗨,我咋沒想到呢,是這個理兒。”   張廣說:“還是要維持下秩序,咱們廠子的人站前麵,其他人站後麵。”   劉誌平說道:“中,這事兒交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