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趕集(1 / 1)

重生在八零年代 林茂 3915 字 2024-03-17

男人逛街和女人還是有著很大差別的。   哥三個逛了沒二十分鐘就煩了,隻覺得吵吵嚷嚷鬧的慌,於是便離開集市來到供銷社。   冬季裡供銷社掛著的厚厚的綠色門簾已經摘掉了,門也敞開著,裡麵人頭攢動,很是熱鬧。   過節了,窮也好富也罷,總要意思一下,否則,那就太沒意思了。   也沒人排隊,哥仨便努力的往前擠,這會兒要是謙讓,那指不定等到什麼時候呢。   十來分鐘後,張寬來到賣食品的櫃臺,買了糖塊、麻花,還有一包蛋糕。   張廣打算買三罐麥乳精,張續見狀拉住他的胳膊,“三兒,那玩意死貴的,買它乾啥?”   在張續看來這是最不劃算的,有那錢還不如多買點肉實在。   供銷社裡麵聲音嘈雜,張續不得不提高了嗓門,不出意外的收貨了售貨員的一雙白眼。   張廣回道:“待會兒出去再說。”   這裡麵不是拉拉扯扯的地方,張續隻好放開張廣。   離開賣食品的櫃臺,來到賣布料的地方。   端午節畢竟不是春節,買布料的人不多。   售貨員李秋月是張廣和林彩英的初中同學,見到張廣熱情的打招呼,“張三,買布料?”   “嗯,想給彩英做件短袖。”   “那你今天可來對了!”李秋月指了指櫃臺上的布料,“這是前兩天剛到,好看吧。”   粉色的底,黃色和淺紅色的小花點綴其中,確實挺好看的,但張廣還是搖了搖頭。   “咋,沒相中?”李秋月疑惑的問道。   “這個花色更適合做連衣裙,做短袖的話稍顯亂了點。”   李秋月微微點了點頭,說:“那就做連衣裙唄,都省的做褲子了。”   張廣拍了拍口袋,“囊中羞澀。”   “哈,你這家夥,啥時候變的這麼直接了。”   “實話實說嘛!”   挑來挑去,發現還真如李秋月所說,就那款比較好看,當然,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品類太少了。   至於最時髦的的確良,還處在供不應求的階段,和平公社這個小地方自然是沒有的。   好吧,那就這一款吧。   張續見張廣買了布料,有些猶豫,他覺得自己也該給媳婦添件衣服了。   張續對媳婦李秋芳是心存感激的,家裡上麵四個老的,下麵兩個小的。伺候起來不是那麼容易的,再加上喂豬喂雞各種家務,每天都像陀螺一樣沒有閑著的時候,非常辛苦。   而李秋芳從來沒叫苦叫累,幫襯著張寬張廣兄弟倆的時候,也是實實在在沒有半點怨言。   可以說,這些年來始終是任勞任怨。   李秋芳曾和張續說過心裡話,有善解人意的婆婆,有明事理的兩個妯娌,爺爺奶奶也都是通情達理的人。   家境雖說不是什麼大富大貴,但在這十裡八村也算是數的上的,兩個孩子也健康聰明,老天待她不薄了,還有什麼不知足的呢?這樣的日子還要叫苦,那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了。   自那後,張續更加心疼媳婦了。   但張續和張廣不一樣,他十幾歲就跟在父親身邊學手藝,而父親又是個非常節儉的人,一分錢恨不能掰成兩半。   耳濡目染下,張續也就習慣了精打細算能省則省,此時想來,已經三年沒給媳婦添件衣服了,心裡便多了幾分愧疚。   可,給媳婦買了,老娘咋辦?都買的話,兜裡哪來那麼多的錢,這讓他有些糾結。   張廣明白自家大哥的心思,便說:“大哥,你給大嫂買吧,不用給媽買。”   “咋能不給媽買呢!”張續瞪大了眼睛,在他的觀念裡,寧可不給媳婦買也不能落下老娘,否則,那不就是人們嘴裡的娶了媳婦忘了娘?   張廣拍了拍包裡的麥乳精,說:“哥,給老人買吃的比買穿的強!”   “咦?”張續恍然,“你這話說的在理,那這樣,你嫂子的也不買了,多買點吃的。”   “別啊,哥,嫂子的還是要買的!”   “為啥?”   “女人年輕的光景能有幾年?到老了回憶起來,年輕的時候連件漂亮衣服都沒穿過,那多遺憾啊!”   張續點了點頭,“你說的對,該買。”   李秋月沖著張廣豎起了大拇指,“行,張三,還真是模範丈夫!”   其他幾個女售貨員也向張廣投來贊賞的目光,這個男人還真是與眾不同,如此理解女人的可是不多。   張寬見大哥和三弟都買了,他也得買。   自家傻娘們雖然通情達理,可若是妯娌都有就她沒有,一準兒覺得丟臉,非和他鬧不可。   就這樣,哥仨每人裁了一塊布料。   最後,張寬買了二斤裡脊,三斤五花。   哥仨出了供銷社,也沒多耽擱便直接往回走。   回來的速度比較快,因為買了豬肉,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稍一耽擱,到家就可能變成臭肉了。   到家一進院子,孩子們立刻圍了上來,張國興抱著小櫻桃跟在身後。   張續笑著說:“都有都有,不急,來,都進屋。”   張國興攔住張續,“買糖塊兒了吧,來給我一塊。”   “買了。”張續從包裡掏出一塊糖遞給父親。   父親剝開糖紙,慢慢遞到小櫻桃嘴邊,說:“來,小櫻桃,嘗嘗。”   小櫻桃似乎聞到了她喜歡的氣味,張著小嘴就去咬,雖然咬不動,但卻嘗到了甜甜的滋味,頓時高興的雀躍著小身子,呀呀的叫著。   張國興便滿是寵溺的看著孫女。   張續拎著東西,領著孩子們去了東屋。   張寬張廣跟在身後。   母親正和兩個兒媳在包粽子。   洗好的蘆葦葉卷成錐形,填上糯米和紅棗,再用細繩紮緊。三人嫻熟流暢的動作形成了一種溫暖歡快的節日氛圍。   見張寬拎著的豬肉,母親停下手說:“哎呀,咋買這麼多,得好幾斤呢吧?”   “五斤,三兒說晚上想吃餃子,我尋思多買點,買少了吃的不香也不解饞。”   “那我去剁餡子。”大嫂李秋芳放下手裡一個包好的粽子。   這個季節豬肉不禁放,再等下去就該壞了。   缺衣少穿的時代,很多時候,東西壞了也舍不得扔。   尤其是肉類,有了異味不要緊,隻要沒長毛,多用點作料回回鍋掩蓋一下照樣吃,可吃了之後往往結果都不大美妙,就像吃了謙哥推薦的菜——該跑肚跑肚,該拉稀拉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