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紅都縣農機廠改革(下)(1 / 1)

池萬仞設計出來的,標準化操作臺,工人們用上了也是事半功倍。   同樣也是剛剛吃過飯的幾名老工人,正在緊張有序的工作著,有十臺三輪車,已初步成形,雖然隻是空架子,但前世90年代才出世的機動三輪車,現在已即將麵世,而且是那種經過幾代改良後的產品,已經是最好的一款了。   已經越過最初的小馬力鏈條式三輪,剛開始時,他也想過那種那種鏈條式三輪,但是那種車車速有點高,而且故障率也是很高,很快他就從腦子裡把它PAS掉了。   有一臺三輪車除了車鬥,已基本完工,張浩宸問,試過車了沒有,幾個老師傅說,昨天才試裝完畢,調整好,這家夥雖然是大家手上整備出來的,但誰也不敢開呀。   張浩宸來回推了推車子試了下剎車,簡單調試了下離合器,轉身提起一旁的搖把子,提住柴油機減壓,搖了兩圈,新車柴油機發出了清脆的噠噠聲,小張翻身上車,踩離合,掛擋,平穩起步,小張開著三輪車輕快的駛上了縣道,換上二擋向坡頂開去,先試試爬坡能力。   幾個老工人笑著說,張援朝家的這個小子以後也是個翻天的主,天不怕,地不怕的。   聽到柴油機聲響的張援朝池萬仞幾個人慌忙出來查看,卻看到張浩宸已經開著三輪車快速地沖到坡頂,在路上轉了個彎又往下開來。   池萬仞對幾個人說:“看到沒,這就是對自己設計的機械,極度自信極度熟悉的表現,這種車性能很好,實用性也很好,適合研製生產線,也適合社會麵大量推廣,你們如果想乾,這產品就是一大利器。”   張援朝,韓峰,楊月平點頭認可。   張浩宸一溜煙又把三輪車開回修理廠,跟幾位師傅說三角帶有點鬆,最好可以設計個壓帶輪,帶發電機能帶發電的更好。   池萬仞接話說,那就得找電機廠,專門設計一種小型的發電機,跟汽車上一樣的,裝個平輪,加上個大燈,就可以照明,這個很簡單,可以實現。   張援朝幾個人叫上張浩宸,說是到餐廳商量個事,張小浩一頭霧水的跟了過去,你們有事,找我商量乾啥,我這麼小,啥也不懂。   幾個人互相補充著說起了緣由,說是紅都縣農機廠這些年的主業就是生產棉花小麥兩用播種機,由於各縣基本上都有農機廠,播種機市場已經大大飽和,而且分田到戶以後,種棉花的已經很少了,又極大地壓縮了市場。   實際上這幾年農機廠已經入不敷出,隻能靠貸款活著,已經成了縣裡的累贅,縣農機局也是聽說別的地方有改製的,也有搞承包的,都在想辦法自救,也是通報縣裡,想在農機廠搞個試點,承包也好,改製也好,有人買斷也好,畢竟縣農機廠也就是一百多人的小廠,船小好掉頭,小企業不管怎麼折騰也不怕,不如就以農機廠搞個試點,反正不管怎麼搞它都起不了大浪。   提議去年就上報了,一直到前一段時間,分管農機局的縣長才簽字批復,允許在不傷害職工利益,不傷害國家利益的情況下,試著改革。   農機局領導已經找過農機廠廠長談話了,廠裡十多名中高級領導,自廠長以下就沒人敢開口接手這個爛攤子,一眼可見生產的產品賣不出去,都堆在倉庫裡吃灰。   誰要是搞了承包,如果沒有縣裡坐底了,每個月一百多工人工資怎麼辦,那可是大幾萬那,何況還有職工社保,醫保等大宗開銷,承包的話,每年縣裡,農機局都還要承包費,這塊燙手山芋誰敢接手。   看著沒人敢上手,已經躍躍欲試了一年多的韓峰,楊月平兩人,想拉著張援朝,池萬仞大著膽子一起承包農機廠,轉而生產別的東西。   幾個人已經商量了好幾天了,還沒什麼眉目,後來池萬仞一拍腦袋,說援朝家裡設計出一種機動車,能不能乾先別說,好賴是一種思路,要不先去看一下再做決定。   所以這幾個人今天這是專門追著張援朝來看三輪車的,這一看就是喜上心頭,太好了,這不就是現成的產品嗎,而且絕對是搶手的產品。   找張浩宸商量就是想要讓他這個設計者技術支持,與他們一起承包農機廠,張援朝看著兒子,也是一臉期冀。   張浩宸本就想推廣小農機,方便大眾,這正好也是個機會,而且他也知道小農機,就是個十幾年的發展空間,越是盡早介入打出品牌,越能穩定的占領市場,讓老爸介入這個領域也是最好的,那也是他最鐘愛的機械行業。   不過他最終想了想,還是提出了不同意見,他認為小三輪現在不適合大麵積推廣,因為太小,隻適合每家各戶,而現在個人是買不起的,隻能在小範圍慢慢影響,至於想要承包農機廠他現在有更好的產品。   說的連池萬仞這個高級技工都瞪大了眼睛,你小子手上還有新設計,新產品。   他去小窩裡,又拿來了十幾張圖紙,說這個可以大麵積推廣,他拿出來的是90年代升級版的小四輪拖拉機圖紙,80年代其實魯省已經開始有了小四輪拖拉機,但產量不是很高,也到不了晉省,而且他拿出的是十幾年後升級了好幾代的產品,就是對上魯省的小四輪,優勢也是很大的。   幾人看著圖紙,也是不明所以,這個為什麼這個東西就可以大麵積推廣呢,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它不是比三輪車還大,還要貴嗎?   張浩宸解釋說,三輪適合個體,而這個四輪卻適合集體,單一家庭買不動一個三輪,一個小隊卻可以貸款買的動一輛四輪,或者最不濟一個大隊怎麼也買的動,而一個四輪緊一點可以乾很多的活,可以為隊裡收獲加快進度,而且···   說到這兒,他又另外從兜裡取出幾張圖紙,拿給他們幾個看:“這是一種專給小四輪配置的簡易收割機,他可以在四輪拖拉機的的驅動下進行小麥收割,可以把小麥成排放倒,初步估計每小時可收割十五畝到二十畝,也許更多,”   這下幾個人可就不淡定了,要知道一個好勞力拿鐮刀收割小麥,一天兩畝地頂天了,而且累得要死,幾人可都是在地裡勞動過的,知道裡麵的不易,要是真如張浩宸所說,每小時可收割十五畝以上,那對於老百姓來說可就省了大勁了,那就不是大隊要了,那是小隊也必須要的,而且是所有種植小麥的省份都需要,這可就涉及到國內北方大部分的省份了,市場可是大了去了。   張浩宸接著說,不要質疑產品的可靠性,生產出來車隊廠子裡有種的小麥,可以在麥收前一個多月開個現場會,多找些各地農機公司的人來參加,讓他們現場體驗快速地收割小麥。   這一下打動了幾人的心,決定上馬四輪拖拉機,以及配套的收割機,三輪車等隨後再上馬。   張浩宸建議,最好是買斷農機廠,實在不行,承包也是最少要簽二十年合同。   張援朝幾人開始行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