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虛山三仙觀坐落在赤縣神州中部極東之地的昆崳山脈中 此處群山連綿起伏,古老的茂林叢柏覆蓋其上,群山名曰昆崳,靈虛山是昆崳山脈中最為俊秀的一座主峰 有大河在山西北六千裡處,東流奔騰入海,大河浩浩湯湯寬逾數千丈,其水混而不濁,麟龍之類處其中,泥沙俱下,麟龍混雜。臨海之地,地勢稍緩,大量泥沙緩淤日沉月積。 若是千萬年後,或許滄海桑田,這獨立海中的群島仙山會與赤縣神州相鉤連,也許最終會造就一塊深入海中的巨大半島 仙山被汪洋大澤環繞,其水略黃,向東深入則呈現出碧藍之色。汪洋名曰大渚、又稱少海,傳說羲和大神每天駛使著六龍便出於大渚極東之地 靈虛山三仙觀便坐落於此。 三仙觀內供奉著天地人三才牌位,有得道高人紫陽真人執掌,有斬紅塵境界的真人三十六; 道果境界的道人修士無數,紫陽真人座下便有真傳弟子八位,皆為道果境界; 有記名弟子五十六,皆為道基境界修士 至於那些旁支和寄身於此的修士供奉更是不知其數 修士之交淡如水,主峰靈虛山也隻作聚事之用。修士洞府便星羅棋布地散落在昆崳群山之中,或閉關獨修,或訪仙問友,雖世外之地,亦是往來者繁多,祥雲瑞獸絡繹不絕 素山道人便是三仙觀中紫陽真人座下,八位真傳弟子中的一位 八位真傳弟子各奉一卦,素山道人奉艮卦,艮者山也,得賜道號素山 ‘嘿嘿,奉艮卦,老頭姓於名謙是吧’ ‘為什麼’?葉明心中疑問 但腦中三念並沒有解釋,笑聲混作一團 一老兩少駕雲而來,自垂柏周村東去六萬裡,日夜無輟飛行一旬有餘,終於遙遙望見這片雲瀧霧罩的昆崳山, 這真是 昆崳群山淩海而煙霞自生 仙府紫氣氤氳而道香徐來 二牛打著哈欠誇張地伸了個大懶腰,躺在祥雲上看著身邊雲卷雲舒雲紗叢叢很是悠然 他得賜大夢妙法,可在夢中經歷紅塵,雖然隻是兩歲稚子,但眼神之中多出幾分人情練達的韻味,紅塵若濁,但想必素山道人不會害他 葉明睜開眼露出斑斕眼膜,仔細觀察著二牛,二牛時常昏昏睡去,再得大夢場場,眼中卻沒有任何迷惘神色,隻讓葉明覺得他神采奕奕,眸蘊精光 二牛也是第一次這麼仔細地看到葉明的盲眼,心生同情悲憐 在青雲落地之時,跳起來拍了拍葉明肩膀 “師弟,師兄會好好保護你的” 葉明看起來八九歲的身形,他踱步下雲,轉過身來神色嚴肅起來,也對著二牛說 “師兄,你還年幼,師弟我虛長你幾歲,為兄也會好好保護你這個小弟弟的” 說罷並不理會跳腳的二牛,跟著素山道人山後入山去了 青雲略過浪花暈白的沙灘,靈活的繞過青峰翠樹,如同一隻大蝴蝶,翩躚著入山而去 行無贅言 素山道人帶著葉明和二牛站在古樸的一扇柴扉前 柴門用一根光滑無皮的黃白橫木和十幾根參差不齊的歪扭青色豎藤,編製組合在一起,葉明自入山以來便睜著雙眼,似乎要將這仙山印刻在斑斕眼眸之中,他清晰地看到木藤之上有很多傷痕,也許是白蟻蛀蝕的蟲洞或者不知名昆蟲的齒痕 柴扉之後是雲遮霧罩的青山--靈墟山,抬眼望去,白霧虛雲之後透著青黑色的巍峨雄山,山高不知巔,峰盡隱雲霄 ‘他奶奶的,看的老子一個海員都有點巨物恐懼癥犯了’張海員嘟囔著 柴門前是繁茂的草地,脫離了飄搖雲端此時葉明赤腳立於草地之上,紮紮的腳感讓他感覺很是舒服 門後方寸空間也是一片戎戎草地,一簇陽光斜著照射在方寸草地上,光中輕塵粼粼 柴扉右側有半塊泛著青綠的銅板斜掛,有斑駁的銹蝕金色隱於銅綠之中 葉明定眼細細瞧去,依稀分辨出三個篆書字痕 感覺就是敷衍中透著隨便 ‘三仙觀’ ‘這三個字寫的跟鳥爪子劃拉的一樣,還銹成這樣了都,你還能認出來?’ ‘是懸針篆,書寫之時豎劃收筆出鋒,像鋼針一樣懸起。懸針筆畫纖細,宛若懸掛的針,內蘊鋒銳之氣’ 葉明盯著看了一會,眼眸有些刺痛,流下眼淚來 素山道人拂塵一揮,柴門被風推開,門後雲霧騰起,那束陽光斜射而下,雲霧散射這光線,天光茫茫氤氳成一團。 葉明心中有所明悟,這雲霧遮擋後的前程肯定不是那片草地了 “二子不要憂慮,這柴門後便是修真路,歷來我靈虛山收徒都要走上這一遭的” “門後可有兇險”葉明問道 “門後沒有風險,可修真路上可是龍蛇起陸,殺機崩騰”素山道人回答道 “要走多久”葉明又問道 “這要看個人機緣了,但是通常最多七天” “通常?” “你若真有仙緣修真路可要走一生的” 二牛張嘴欲問些什麼,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又聽到葉明說道 “師尊莫言機鋒,小子隻是想在誤入歧途之前多了解了解罷了” 任二牛喉梗間頓覺舒暢,心想道‘太對了哥,我就是這麼想的’ “你無需如此謹慎” 素山道人拂塵一揮,宏聲說道 “往大了說修真路便是去偽存真,修道全性,在生死沉淪中堅定真我;往小了說這條修真路也就是問道路,問你從何處來、又要到何處去 無論你做何選擇,於此處都隻作見心明性之用,可助你二人撥雲見我,問心明道 大道三千,人族生而近道,即便你是兇戾弒殺之徒亦有你的道理,旁人沒有走過你來時路,又怎能怨你去時嫌?所以無論你是什麼道心,隻要你、有道可行,無論好壞都不會影響你入我靈虛山修行 大道存於心而發於行,大道無私,無偏無倚,也自然談不上什麼好壞之分,每個人的大道都源在己心,以後的道行都是這源頭活水一掬而已 你們看這大河浩浩湯湯,思源起之溪流,也隻是孱弱淙淙一點罷了 隻不過大河道之源,發於巍峨昆侖。大河之道,行者廣也,同行者眾也,才有這浩浩湯湯之大勢 從昆侖之巔發源到這昆崳之畔入海,大河遇山百萬,或深鑿、或繞行,或遏浪、或穿峽。無論險阻,不改東流之心 你們今日在此入道,望你二人如大河浩浩,如大河雖歷萬險猶初心東歸! 葉明你有如此謹慎心,甚好,知其所以然,然後才能決斷,人、生有靈慧,你又機敏善思,總比莽撞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