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太後緩緩打開竹簡,上麵的文字如同一把把銳利的刀刃,狠狠的插進了她的心臟。 隻見竹簡上寫到: 天歷伍拾捌載冬 承蒙先帝厚愛,眾將皆願為朝廷討伐逆賊。全軍已被圍困多日,兵糧寸斷。若是我軍繼續坐以待斃,隻會被北疆賊人圍困致死。 於是我與睚眥兄商議了一番,決定與其決一死戰。奈何雙方實力懸殊過大,我與睚眥兄決定吞下大還丹,用我們的生命換取這一役的勝利。 我們的身後是家國萬裡,是黎明百姓,若是我們的犧牲能換取家國安寧,我們也當在所不辭。 雪紛飛,人不歸。還望太後在我死後召楊丞相回京主持大局,如今朝廷衰微,國家無人才可用,楊丞相乃國之棟梁,不可不用,不可不用! 落款:姬存希 姬太後掩麵哭泣起來,身邊如同吉祥物的少帝表情麻木。姬太後又注意到一份奏折,這赫然是一份戰報! 姬太後緩緩打開奏折,裡麵的內容讓她瞬間麵色慘白,哆嗦的手一遍又一遍翻著奏折,難以置信的看著眼前的文字。 天歷伍拾捌載冬 我軍在定軍山大敗,八萬陣亡,一萬二千負傷,剩餘八千。 姬存希,陣亡。 王睚眥,陣亡。 姬太後止不住的哭泣,但她知道,此刻絕對不能亂了陣腳。若是在此刻慌張,隻會適得其反。 隨即,她便招呼來小黃門。 “備紙磨硯。”她啜泣道。 很快,紙硯便備好,姬太後字跡清秀,一字一句的緩緩寫出詔書。 “快馬加鞭,一日內送到。” “遮,太後。” 次日早朝。 姬太後還未到,朝中便已經是雞飛狗跳,人聲鼎沸。 姬太後攜著少帝緩緩坐在龍椅上,猛的一拍扶手。眾臣這才願意安靜下來。 “怎麼的,北疆打進來了,你們在此處聒噪就有用嗎?!” 臺下一片寂靜,沉默了良久,竟無一人敢說話。 “剛才不是還在議論嗎?怎麼到了現在卻無一人能想出對策?” 姬太後見眾臣這樣,怒火中燒:“朝廷怎麼養了你們這幫廢物!” 早朝不歡而散。 姬太後皺著眉頭,認真批閱著其他折子。 此時的楊府內。 楊安眼眶充滿熱淚,努力控製著不讓自己的眼淚掉下,楊肅見到他這樣,說不上的心疼。 “安兒,為父有愧於你啊。” “父親,為何姬太後要在朝中留下的質子,偏偏要是我呢?” 楊安聲音夾雜著一絲顫抖: “若是我在,母親又怎麼可能被賊人所害!”楊安再也控住不住情緒,眼角的淚滴緩緩流了下來。 “安兒,你怎麼回來了?”楊肅疑惑,雖然他明白這時候不該問這些。 “回父親,太後告知我回來,我就快馬加鞭來到了家中,但當我到了城內卻聽見眾人議論紛紛,細一打探,竟然是在辦娘的喪事!” “世事無常,想必你娘在黃泉之下也看到你這顆孝心了吧。” 父子二人真在交談時,隻聽見外麵傳來聲音。 “恭迎何公公。”門外侍衛齊齊跪下。 何嚴司拿出詔書:“楊丞相,戒指。” 楊肅聽聞,緩步走到門口,並沒有選擇跪下。 “楊丞相,這是何意?” “臣隻拜先帝,不拜賊子。” 何嚴司頓時麵色癟了下去,也不好說些什麼,隨即宣旨。 “宣,丞相楊肅聞此召進京。不得有絲毫怠慢!” “臣,領旨。” 前日,天京。 姬太後撫了撫額頭,思索了良久。 “這個楊肅,吃軟不吃硬。”越是這麼想,便越沒有頭緒,他楊肅在姬家剛剛謀得大權時就把姬家的臉麵按住地上踩,但此刻麵對家國危亡卻不得不向他服軟。 “吩咐下去,先讓質子楊安回去。” 楊府內。 楊肅整好行裡,安排人備好馬車,剛想走的時候,何嚴司卻一臉笑意: “丞相,偌大的天京楊府,您一個住下是不是太過空曠。” 楊肅無奈,隻得安排全家去往天京。 “父親,為什麼要帶著我們?”楊安不解。 楊肅一臉凝重:“太後知道我吃軟不吃硬,故意讓你回來,這就已經表明了她的態度。” “一來,若是我還不做些事情讓她放心,她難免不會對我們作些手腳。二來,北疆軍打過來,到那邊起碼能有個照應。” 楊肅緩緩說道。 “父親明鑒。” 楊肅一行人剛走入天京的大門,便聽到了四處的非議。 “天殺的姬家,我要是那姬箐,巴不得一頭撞死在這墻上。” “從她趕走楊丞相的時候,我就知道這不是個好兆頭。” “如今鬧得天國雞犬不寧!她姬箐就沒有絲毫悔意嗎??!” “我倒覺得數月前楊丞相在皇宮門口叫罵的對,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但那姬箐有眼無珠,竟然將楊肅趕出了天京。” 楊肅先是到曾經的住址,安頓好了家人,隨即便匆忙趕往皇宮。 姬太後正在於要臣商議,李肆,廖化也是接到姬太後的命令,才剛剛到皇宮,三人恰好碰麵。 李肆說道:“丞相有所不知啊,這邊疆打輸了。” 楊肅聽聞麵色一凝:“這是什麼時候的事?” “就前些日,王將軍和姬將軍雙雙戰死,唉。” 楊肅默不作聲,心裡確實直罵娘。現在爛攤子全讓他楊肅接手?難怪那麼急的召他入京。 姬太後見眾人到來,臉上多了幾分輕鬆。 “坐下吧,諸位。” 待到眾人坐好之後,姬太後抿了一口茶,緩緩道: “你們三位皆是先帝手下重臣,如今這朝廷有大廈將傾之勢,還得勞煩丞相主持大局。” “北疆打輸了,為何不告訴我?” “若是我不問,太後莫不是要裝作不知?” 自從數月前,楊肅被逐出天京之後,在那之後。 那日邊疆戰事告急,楊肅正與李肆等人商議進京勤王,但姬箐卻與王夫人串通好,王夫人為了楊安不得不屢次殘害楊寧,至使得楊肅脫不開身。 眼看著就要就要不歡而散,呈現劍拔弩張之勢。姬箐不得不遣散眾人。 待到眾人退去後,姬箐卻將楊肅單獨留下,說道:“丞相,如今國之將傾,我姬箐當初真是有眼無珠,還望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