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1 / 1)

就這樣,藏經閣就出現這樣的一幕,坐在一邊桌上的胡雲飛雙手在不停的翻著厚重的書籍。   兩隻眼睛更是直勾勾的盯著手中的書籍,手指更是在一刻不停的翻閱著。   本來一旁的展護衛正高興的摸魚,喝著茶悠閑的躺在椅子上翹著二郎腿。   忽然之間,聽到一陣陣翻書的聲音,一開始,展護衛根本也沒在意,隻是以為胡雲飛在書中找些什麼,隻是暫時的。   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展護衛越發的覺得不對勁了,這個翻書的聲音怎麼越來越大了,而且怎麼這麼久/   於是展護衛舒展了一下身子,扭扭頭,伸展胳膊,便走了出來。   出來之後,展護衛看著胡雲飛身邊有兩堆書,隻不過他右側的書籍明顯比左側高。   原來隨著胡雲飛翻的越來越多,翻書翻的越發的熟練,一本一本的那太浪費時間了。   於是他拿出一摞書,這樣還會節省時間,省事高效。   隻是一旁的展護衛可不這麼覺得了,他看著胡雲飛的手指不停的翻閱著,還時不時的舔一下右手的手指,展護衛的心中翻起來波浪。   果然是個一心二意的主,隻是這麼點時間,就已經是這樣了,心中雖然是這樣想著,但是展護衛卻沒有說出口,他隻是一個從戰場上退下來的老兵而已。   隻是看著眼前的二公子秦少昌,展護衛還是忍不住的搖搖頭,老爺是何等的英雄好漢,年少時父母死於北蠻之手,便毅然決然的提筆從戎,靠著一股氣從江中到北荒,經歷過大大小小數百場,更是在鷹崖關駐守多年,是從死人堆裡爬了出來,又因為一些奇遇加上拚命努力的才得來的提拔。   再看看現在的二少爺,虎父犬子亦不過如此。   搖搖頭就走了。   還在翻書的胡雲飛可聽不到一旁的展護衛內心這麼多的想法,他隻一邊翻著,一邊數著,《武道初解》、《武道基礎》、《論一個人的武道修養》一一被胡雲飛翻閱完並擺放在右側。   一本、兩本三本、五本、十本、很快天要黑了,一下午的時間,直至天黑,胡雲飛翻的腰酸背疼也就翻了兩百來本的樣子,看樣子,這得要後天才能翻得完。   走出藏經閣,看著燈火下的威寧侯,燈火通透,獨自一人,胡雲飛很享受現在的感覺,有種孤獨感,也有種難得的靜謐之美。   就這樣,兩天過後,第三天的中午,胡雲飛從桌子上站了起來,抻了懶腰,總算是翻完了。   不管是武者的,還是僧侶、道人的,他都是全都翻閱了一遍,就連一些名字奇怪的,他都翻閱查看了,古代的一些書也能讓胡雲飛看的目瞪口呆。   走出門口,臨走之前,胡雲飛看了一眼藏書閣,笑了笑。   回到自己的院室院之中,顧不得得什麼,胡雲飛便在心中問道:“靈,現在可以了嗎?”   “你等一下,我在整合,需要一點點時間。”靈說完之後又沉寂下去,任憑胡雲飛再怎麼說也沒有回應。   閑著無聊,胡雲飛便走出廂房,想要出去一趟。   一旁的王二走了過來,看著胡雲飛似乎是要出去的樣子,便隨口問了一句:“二爺,您這是要去哪?”   王二是前天回來的,回來的時候天都黑了,胡雲飛因為一直惦記著藏經閣的事情,沒有在意。   現在聽到王二的聲音,一時之間沒有反應過來,等看清了是王二,也沒在意,隻是說道:“我呆在府裡無聊,想要出去走走。”   “二爺,您等一下。”說著,王二趕緊進屋,放下手中的東西。   又回來,說道:“二爺,太太說了,近日京都不太平,說了您要去哪裡的話,尤其是去南北城,更是要提前稟告。”   胡雲飛原本還是淡然的表情,聽到王二說的話,眉毛皺了下來,深深的看了一眼王二,沒有表情。   隻是淡淡的說道:“知道了,我去一趟國子監而已。”說著便直接越過王二,走過房門口。   又冷冷的傳過來一句話:“快去稟告,免得她又不開心了。”   看著胡雲飛遠去的身影。   王二一時捉摸不定要去稟告夫人還是跟著少爺。   到了前院,叫下人從馬廄牽出馬來,準備去國子監,出了東邊的小直角門,剛出門,就看見秦強騎著一匹駑馬在後麵喊著,見狀,胡雲飛隻好停下來等著。   秦強追上少爺,看見胡雲飛已經是在等候自己,看著胡雲飛漸冷的表情,隻好試探性的說道:“少爺,這天氣冷,我從屋內拿了一件大氅給您披上。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   看著秦強似乎不像是得到葉婧瑤的吩咐,胡雲飛狐疑的看了看秦強,說道:“好,你幫我披上吧。”   說著便敞開雙手,就這樣直接在馬背上披起了。   然後繼續上路。   國子監位於京都的東城區的安定門,按照‘左廟右學’的禮製,胡雲飛很快便到了國子監。   看守的守衛看見胡雲飛拿出的出恭入敬牌,也沒仔細看,就還了回來。   也沒看胡雲飛一行人,就隨意放行了。   胡雲飛也隻是搖搖頭,原本文風極盛、管理頗嚴的國子監也到現在這種   開大周初期文人治國,在京都建立國子監,目的是為了培養文人、學生和一群有能力的官員。   初期國子監實行有教無類的教育理念,無論你是何種人,是周人高官子弟也好、還是平民也罷、亦或是突厥人,還是邊疆小國之人,都可以來國子監,隻要通過國子監的入門測試,都可以進入。   開國初期,國子監的祭酒還是文人一脈的最高領袖,為大周王朝培養了無數的人才和官員,一時之間,大周王朝國力達到了頂峰。   就連道門和佛門領袖都說,天下英才皆從國子監出來。   隻是經過滅妖之戰,以及北蠻汗國的對抗,再加上一脈死傷慘重、傳承凋零,如今國子監的祭酒雖然也是從國子監出來,但也不是文人一脈。   如今的國子監雖然還是大周的最高學府,但是已經沒有了當初的那種盛況,除了招收除讀書人以及各藩屬小國的生員其餘的一概不招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