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梁山匪類 說書老人(1 / 1)

有了遊家的兵部文移在手,眾人入關倒是十分順利。   關中全城戒嚴,易安也沒什麼別的地方好去,乾脆跟隨大部隊一起,在軍械庫門口完成了交割,搬搬扛扛的,也算是盡了自己一分力。   眾人累的腰酸背痛,怎奈何如今關城之中的酒樓客棧都已經關門歇業。   幸好手中還有庫使剛剛開具的回執,大家借此來到官營驛站,吃喝休息一天再說。   驛站裡滯留的旅客相當不少,眾人安頓下來以後,回到大堂的正中央。   卻發現一個身著馬褂的身影,操著一口京片子,竟然在說書!   “想當年,燕雲十六州剛剛收復,北地漢兒常年不慕王化,豪雄並起,盜匪橫行。”   “以至於三年五載,朝廷不但沒有收到半分稅賦,還倒貼了800萬兩白銀的軍費。”   “當地世家氣焰愈發囂張,甚至掘開黃河,在山東淹死無數百姓,生造了一個梁山泊!”   “那梁山泊聚集匪類無數,共有一百單八個個頭領,號稱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為首者喚作及時雨,宋江宋公明!”   “聲威赫赫,打出了替天行道的大旗,做的卻都是打家劫舍的買賣,朝廷內外交困,再不能製,甚至有意招安而不得!”   “整個北方再次被隔絕王路,名為漢土實為割據,天地有倒懸之危,生靈有水火之厄!”   “各位可知道後事如何?”   啪——   驚堂木往桌案上一排:   “小老兒為躲避戰亂來到此地,腹中饑餓頭暈眼花,不知哪位英雄豪傑。。。”   遊鞠和遊薊聽著正爽,哪裡會在乎這點錢財,直接吩咐驛卒,為說書人上酒上菜。   那老人倒也很有眼力,隨便啃了幾口餅子墊了墊,就繼續開始:   “卻說那東京大名府,也就是如今的襄陽城,留守相公姓梁名中書,那是一等一的忠臣,早有心思撥亂反正。”   “怎奈何自己沒有高超武藝,手中也沒有精兵猛將,麵對整個北地的豺狼虎豹,實在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轉機來自八十萬禁軍教頭,豹子頭林沖刺配大名府。那林沖不但是正兒八經的江湖一流高手,而且心懷忠義,尤其善於治軍。”   “兩人一拍即合,開始暗中招募好漢,準備兵馬。此事中又出現了一個關鍵性的英雄人物!”   啪——   “那便是青麵獸楊誌!還沒到他,暫時按下不表。”   “卻說此事,如果想要一戰功成,非得與朝廷做好聯絡不可。奈何當時道路斷絕,梁山泊還有一個名叫神行太保戴宗的惡徒,能夠日行千裡,專在道路上劫殺信使!”   “此時卻有一個下九流中的好漢站起身來,說自己可以假裝流竄行竊,以此通過賊寇的封鎖!”   “此人是誰,正是鼓上蚤時遷時英雄!”   說書人端起茶盞潤了潤喉嚨:   “萬事俱備,隻欠東風,可東風該如何借來呢?”   “當時的大名府城中有個反賊,乃是江湖頂尖高手,叫做玉麒麟盧俊義。此人家中還有良田千頃,嘍囉數百,財寶無數,眼線遍布全城。”   “如何搬開這塊絆腳石呢?梁中書梁相公,看著自己的從宰相蔡京府上取來的妻子,計上心頭!”   “他讓青麵獸楊誌帶著八十萬貫金銀財寶,假作給老丈人賀壽,吹鑼打鼓地離開大名城。又在江湖上放出消息,說這‘生辰綱’裡麵,還有盧俊義家的武功秘籍和天材地寶!”   “等到了梁山泊所在的黃泥崗上,楊誌故意讓兵士放慢腳步,將身後尾隨的武林人士和前方的宋江賊匪聚在了一起,將財貨往兩方中間一扔,揚長而去!”   “之後的場麵那叫一個天昏地暗,日月無光。小小的黃泥崗上起碼丟下了幾百具屍體,山東與河北兩地的黑道江湖算是徹底結了梁子!”   “那盧俊義空有一身絕世武功,卻偏偏是個受不得激的,立刻點起自家私兵,就離開了大名府城。”   “梁相公看準時機搶班奪權,先是拿下了城中所有留守兵馬,又派遣林沖林將軍四處奔波,將整個河北的官軍都調動起來,轉頭直撲梁山泊而去!”   “另一邊,朝廷緊急傳令當時還沒有成為大使臣(宋國的軍銜)的童貫,盡起山東兵馬來攻。”   “登州水師也同樣接到了命令,從入海口進入黃河,攻擊梁山泊水寨。”   “此戰中還有道教羅真人出手,其弟子公孫勝知天文曉地理,為大軍觀測天象,牽引道路,安撫人心,最終獲封雲龍法師!”   啪——   “梁山賊寇棄寨而逃,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宋江等首腦被一路攆去南國,據說和方臘殘部合流了。”   “手下收攏的天罡地煞,紛紛四散而去,歸隱的歸隱,流竄的流竄,最終再也不成氣候!”   說到這裡,說書人臉上似乎露出了一絲愁苦,但轉眼間就不見了蹤影:   “正所謂,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隻是夕陽紅。”   “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劈裡啪啦——   眾人慷慨解囊,不一會兒,老人麵前的桌案上,就多出了一堆銅板。   “多謝多謝!”   對方拱手作揖不停,直到徹底結束以後,才走來向遊氏兄弟表示感激。   “不知老人家名諱,今年高壽啊?”   “唉,小老兒是個無用之人,名字自然也叫吳用。如今已經古稀之年了,依然一事無成!”   易安微笑著問道:   “莫非是‘智多星’吳用?”   “哪裡智多,至多是個痣多!”   吳用搖了搖頭,繼續介紹自己:   “小老兒本來生活在燕京府,以為他人抄寫書信為生。結果元朝鐵騎來了,為避兵禍,隻能往南走,到襄陽城說書。”   “沒幾年,襄陽城也被破,隻能流離失所,來到太行山中。在山裡找了塊無人的荒地,以野菜和豆豉為食。”   “本來想著在此地了卻餘生,結果兵禍又來,一直跑到了這兒。若非我年輕時練過幾分武功,還學過一點醫術,怕不是早已死在路上!”   “唉,到底什麼時候是個頭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