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1 / 1)

大名冷公子 作家UHes5A 3330 字 2024-03-17

敬德二年   紫壇之下,三公九卿們低首含眉,拱手跪拜。   紫壇之上,雖九五至尊而痛哭流涕。   烈日灼心,不論九五至尊或是三公九卿,衣冠都被曬得滾燙。   然而,皇帝絲毫沒有察覺到這酷暑。   他哭訴道:“悠悠蒼天,何薄於我?寡人自上位以來,勤政愛民,鬼神祭祀雖有削減,然而絲毫不敢有所不敬。”   “難倒是寡人政令上有所缺失,行為上有所過錯嗎?何以至此,何以至此呀!”   高壇上,皇帝掩麵而泣,淚水沾濕了素靜的衣袍。   “今……寡人上乞蒼天,下訴黎民,曰:大名皇朝百姓衣食連連縮減,此皆出於寡人愚頑,不能上通天意。日月鬼神如對寡人有不滿,皆由寡人一人承擔,不可再殘害天下蒼生。”   話音一落,皇帝麵天一擺,再拜,三拜。   “禮成。”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三公九卿們連連叩首。   皇帝禮畢,淚臉滿麵,仆婢將皇帝從高臺扶下。   剛走到一半。   聽臺下歌曰:“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聞言,大臣們的臉紛紛變色,滿臉驚恐地看著那在人群中自顧自唱歌的人。   皇帝高聲道:“愛卿有何見教,但說無妨。”然而,難掩他聲音的疲倦。   周禦史慌忙道:“聖上恕罪,此乃家中次子,此次帶他前來,專為讓他見一番世麵,老夫萬死……快,快跪下!”   他將剛才那唱歌的青年扯到身旁,將他按倒在地。   然而,那青年倔強地爬起來,道:“吾皇在上,非是微臣無禮,實是微臣不肯使聖上受奸邪佞臣的讒言欺騙,故此狂妄高歌。”   “愛卿一片忠心,寡人深以為然,隻是不知愛卿到底要為寡人解什麼惑呢?”   “聖上乃天子,微臣乃人子。身居世間,不離俗套。又安能坐井觀天,祈求上天庇佑?因此微臣見天子的百姓流離失所,忍饑挨餓,不由對世之小人痛心疾首啊!”   “愛卿,何人是世之小人啊?”皇帝那雙混濁的雙眼威嚴地掃了一眼正跪在地下的大臣們。   大臣們瑟瑟發抖,恨不得將頭埋進土裡。   青年義正言辭道:“儒以文亂法,固然可惡。然而《周易》有雲:窮則變,變則通。朝堂內雖有革新派之類嘩眾取寵的賊臣,然而也是一片拳拳之心。”   “然而,江湖之間往往還有一類人物,可惡至極,他們善逞飛簷走壁之能,飛石投花之力。在民間無惡不作,欺男霸女,有時,連一縣之長,都難以將他們擒獲。”   “……寡人聽說過此類人,上月聽一縣官呈詞,有一個自稱南華公子的匪類,在民間頗有名聲,他對他頗有贊譽。可每當寡人問縣官此人做過什麼大事時,縣官對此都故意回避,愛卿可知道內情?”   “微臣對此人略微耳聞過一二,正好說與聖上與諸位大臣一聽。”   周禦史氣得氣都差點要背過去,這種民間俗事,豈能登得上大雅之堂?   周禦史已經想好了,祭祀一結束,他就回家向皇帝申請告老還鄉,也好保住自己一家的體麵。   其餘大臣各自鬆了一口氣,也都暗自回想起這位周公子口中的到底是個什麼人物。   皇帝道:“愛卿盡管說吧。”   “此人自稱公子,實際上不過是個好色之徒,前月來到揚州城,與多家富商的女兒糾纏不清,留連青樓,聚眾鬥毆,致使十幾人身死鬧市。官府一查,此人居然狂妄至極地在犯罪現場留下了一首詩,其中一句是: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若非縣官縱容,此人又怎能愚弄百姓,以致他們善惡不分?”   皇帝沉吟了一會兒,道“依愛卿之意,愛卿是想彈劾於縣令?”   青年語塞,他壓根不知於縣令是誰,不過是想抒發一下自己對這匪徒的痛恨。   然而,他已經騎虎難下了。   於是他隻好唯唯諾諾地答應。   祭臺下的諸位大臣在心中叫苦不迭,暗罵周禦史教子無方。   在這祭壇上講這些微末小事,實在是令人貽笑大方。   皇帝沉思了一會兒,道:“寡人倒認為於縣令是個好官,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今年連年大旱,唯有揚州賑災頗有成效。至於這南華公子,不過一平民百姓,雖然愛卿對他頗有怨詞,可畢竟他在百姓間頗有贊譽,往昔,有季布一諾值千金之說,寡人也不好令百姓失望。”   此時,周公子已經對自己先前的話後悔起來,連連稱是。   周禦史無奈,他不知這逆子腦子到底缺了什麼弦,先是控訴江湖中人以武犯禁,現在又對皇帝陛下的話唯唯諾諾,不敢反駁。   這與墻頭草有什麼區別?周禦史對自己教子無能頗有自責。   “隻是俠以武犯禁之說不假,眾位愛卿覺得應當如何?”   周公子不過是個剛上任沒有兩個月的芝麻小官,雖然平時讀過不少策論,麵對九五至尊又如何說得出?   皇帝見周公子啞口無言,目光又轉向大臣。   周禦史內心掙紮了好一會兒,終於決定要將功補過,道:“臣以為這些人自稱綠林好漢,實際上隻不過是一幫江湖草莽而已,不如從中挑選一些願意浪子回頭的匪徒,給他們一個官當當。上天看到這些惡人願意棄惡從善,這次旱災定然能轉危為安。”   皇帝當然不指望這次旱災能輕易結束了,但也覺得此言有理。   當即下旨敕曰:“揚州縣令於鎮澤賑災有功,願再接再厲。封從四品。旱災過後,來京都赴任。”   猶豫了一會兒,又下一道聖旨敕曰:“揚州大俠南華公子,於民間懲惡揚善,於百姓縣官間頗有贊譽,封“大名南俠”。願公子將仁義二子貫徹到底。”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