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關於書齋武俠與本書武俠幻想的1種設想(1 / 1)

書齋武俠是我二十多年前在武俠紙質書創作時的一種寫作風格的設定:有以下特征:   一,具有書卷性。即擁有一本圖書應該有的知識譜係與知識信息含量,讓讀者通過你的作品讀到一些他所未掌握與閱讀到的百科知識,因這種知識性而開卷有益,有獲得新知的欣喜。如果作品內容還能讓讀者獲得某種思想發散性思維的啟發作用,讓讀者因而產生某種思想的火花,關於人生與人性,或者與其個人的生活發生些聯想與內省,那就真的是有意義的寫作了。這並不是我已做到的,但我把這一點視為我努力的方向。   二,指向精神上的人生體驗。也可能是我個人的閱讀體驗而移植到作品中,或者是我個人的一種關於敘事語言的敘事策略與語言風格的氛圍經營,在閱讀中,至少是在我自己的寫作中,我試圖與讀者交流我的靈魂的趣味性,或者是現代性的,或者是古典性的,或者是思想的樂趣,或者是審美的私人趣味,希望是有意思的,有趣味的寫作,讓人感到一種有意味的交流形式,有心的表達與會心的感受,能夠藉作品的展開而得以建立。   三,語言的雅的追求。希望與民間語文體,故事會式的敘事文體,生活散文體拉開距離,內容的展開,並非純粹是情節性的,而是具有文學表達的文字美感的,是文學性的審美經驗的傳達。同時,讓書中的人物的生活,具有藝術的,靈魂的審美體驗。但這種雅的追求,希望能貼切故事的自然展開與演繹、推進,而不是為文學而文學,顯得矯揉做作,失去自然性。也不會故意作清高的姿態,脫離人間的煙火氣,脫離民間的地氣。而是大俗大雅,是廚房裡聽貝多芬的感覺,一方麵可以是煎炒烹煮,濃油赤醬,蔥白椒紅,一方麵可以是月光曲與命運交響曲的交響回蕩。   四,書中有些對話與情節設置,內中的意味與潛臺詞(默語),是需要有一定的知識層次與精神層麵的人才能體會到其妙處的。是適合知識分子在書齋中閱讀,得以會心一笑的。這是高雅讀書的門檻性。就像讀錢鐘書的《談藝錄》,有的人讀不懂覺得艱深,有的人則讀來有遇到知音知己之感,自有會心,美不勝收。行文,內容設計,裡麵有一定的書齋味道,姑算是舊文人藉《鏡花緣》而展示其文字的形式美學。《紅樓夢》中的結社吟詩,也是與表達主人公們的精神生活與心靈性格都有關的,而且代作諸篇什,也自有其藝術的高度。作品就是一種藝術的載體,藉作品內容以談文學與人生、人性,以與讀者諸君交流。   五,表達一定的書齋公共知識分子的思想立場與觀點,對於國際政治,對於社會現象等的思考。在合理合法的範圍內。文以載道,雖武俠小說,亦可以有所追求也。而事實上,金庸的小說,是自有其思想性與政治傾向性在內的,並不僅僅是消遣性寫作以娛樂讀者。娛樂讀者並非不好,就像相聲與小品演員給人民多一點笑聲也是很好的。但作為文學寫作,僅僅是娛樂性,還是不夠的。這或許有點不自量力,但作家寫作,總要有點精神上的追求與思想上的表達,否則,完全是為了阿堵物,又有什麼意思呢?還不如自己直接看脫口秀或寫脫口秀段子,先把自己樂乎了,並在這樂乎之中死去就好了,那可是“安樂死”啊,沒有精神上痛苦的。   上述,就是我對於書齋武俠的初步想法。武俠就是一節節車廂,車上載了什麼,我希望不僅隻是情節與人物,是懸念或段子,是對人的欲望的撥弄與搔癢癢肉,而是有生活,有情感,有思想,有溫度與硬度,是有態度的文字。   最後,說一下本書武俠幻想的幻想性:是高武的武俠小說,因為低武的時代已經過去了。要有武術的新境界,新的體係,以及武俠人的新生活,可以是都市的,在世界各國的,有異域風情的,有跨國與跨種族之戀的,寫當下與現實,但更寫洪荒時代遠古世界裡的人的生活與鬥爭,這些生活與鬥爭對於今人來說是聞所未聞,新鮮有趣的,更寫未來的、可能的生活,憑個人力量,改變世界的傳奇,這種傳奇,從歷史的邏輯來講,是有可能的。寫英雄與國外野蠻的政治力量的較量,寫新時代中國式的堂吉訶德式的英雄,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與風車作戰。寫偉大的英雄力量,哪怕是悲劇性的,但一定是偉大而美的。悲劇是一種偉大的力量。我更想寫的是一種正向的勝利,哪怕是幻想式的勝利,理想式的花好月圓——生活,我多麼希望是能夠應該這樣而發生,而發展的。我想寫人應該有的生活。——這或者是最大的幻想吧!我是個烏托邦主義者,也是柏拉圖式的精神戀愛欣賞者。當然,我也寫復雜的人性與人的欲望及實現欲望所作的種種,寫欲望的美與快樂。   我不是一個清教徒,我不欣賞也不會寫苦行僧式的男主,而是寫也要要欲望中打滾,感受著痛苦與快樂,而最終擺脫欲望的英雄。   想得多,未必就寫得好。而且未必能寫得到,寫到位。且行且努力,以此為目標吧。   願讀者諸君,鞭策之,督促之。我亦懶惰成性,請君鞭打春牛。   哦,或有人問,你多寫過哪些書啊?請恕我不自我作廣告了,這固然是這方麵有規定,更主要是以前的作品,都是過去式,且也是我當時與現在都自己感到不滿意的。而且,那些紙質書,都是傳統武俠,大體上不脫金古梁溫的窠臼,不說也罷。   對於傳統武俠,我早在二十年前就思要有新的結合形成新的武俠麵貌,當時有黃易的開創性寫作,比金古梁溫有創見,還有倪匡的與偵察的與科幻的結合,現在的奇幻與玄幻,文學上的神魔與拉美的寫作,其實都可以寫進武俠中的。   願武俠幻想寫作與書齋式武俠的寫作,路,越走越寬,路,愈行愈遠,新變不斷,創新恒變。若無新變,何以代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