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疑似挖掘到了靈石礦脈?(1 / 1)

兩塊巨石已經被切割的七七八八,整個湖底也是渾濁不堪,即是有手電筒,也已經到了伸手不見五指的程度了。   心裡默默預估了一下潛水的時間,氧氣瓶隻能夠一個時辰,差不多也快到底了,相遇也不再留戀,直接控製著飛劍帶著自己迅速上浮。   出了水麵之後,他直接回到營地裡脫掉衣服,擦拭了一下身上的水。   一直持續的用靈力包裹全身和注入大劍,他的消耗實在有些大。外加上在湖底一直聚精會神的查探四周,對精神方麵消耗尤為明顯,也沒多想,他直接倒頭入睡。   一覺睡到第二天下午,精神和靈力才逐漸緩了過來。再次動身趕回宗門,讓王教授幫忙充滿氧氣管,然後他又跑去築基倉裡加速恢復靈力。   第三天中午,王教授將充滿的氧氣瓶交給他,他立馬動身再次趕到湖底,找到切割巨石的位置。   經過兩天的沉澱,之前飄蕩的沙土淤泥全都沉了下去,湖水再次清澈起來。   為了防止水麵再次渾濁,他盡量放輕手腳慢慢搬運石頭和挖掘淤泥。   雖然沒法完全控製飛揚的沙土淤泥,但也比之前要好的多。   挖著挖著,他挖出了一條手掌寬的裂縫。肉眼可見的靈氣從裂縫中向外冒著,讓他看到了希望。   又持續挖了五六米深,靈氣越來越濃。   突然!他感覺到了鏟子傳來了堅硬的觸感。   麻溜的調整了一下手電筒的角度,然後伸手在堅固的物體表麵左右抹了抹。   “這是!”   在手電筒的照射下,兩掌寬的乳白色晶體出現在了相遇的眼前。   它平整的光麵看不到邊緣,濃鬱的靈氣不斷的揮發。   靈石,一塊巨大的靈石!   一般的靈石可不會散發出肉眼可見的靈氣,更不會在隔了十幾米二十米的水麵上形成靈氣濃度異常的區域。   氧氣瓶的存量已經不多,他也不再考慮湖水會變得渾濁的問題,直接瘋狂的往兩邊拓寬。   他想要看看這塊靈石有多大,看不清那就把臉貼上去看,多少也能看到點。   一直挖到頭都有點暈了,他知道肯定是氧氣瓶裡沒啥氧氣了,匆匆掃視了一圈挖出來的大坑,然後立刻上浮。   “嘩啦”一聲沖出水麵,相遇吐掉嘴上的氣管,大口大口的連喘了好幾口氣,頭暈腦脹的感覺才逐漸消失。   想到湖下自己挖出來的大坑,他忍不住的興奮的“嗷嗚嗷嗚”大叫了幾聲,然後馬不停蹄的禦劍飛向了宗門。   “張教授!王教授!張教授!王教授!”   一進實驗車間,相遇立馬開嗓狂吼,將車間裡的所有人都吸引了過來。   聽到有人叫自己的名字,兩位教授也是齊齊放下手中的活跑出了實驗室。   看到兩位教授出來了,他趕緊迎上去拉住兩位教授的手臂,將兩位教授拉進了一個沒人的實驗室,反手鎖死房門。   看他這小心翼翼的樣子,兩位教授對視了一眼,也知道肯定有重大的事情要說,連忙往實驗室最裡麵走了走,盡量離門遠一點。   “張教授,王教授,我可能發現靈石礦了!”   “什麼?!”   兩位教授被相遇帶來的消息一驚,都情不自禁的抓住了相遇的胳膊。   “你確認?”   “應該沒錯。”   相遇興奮的點了點頭,然後開始和他們說起了自己潛水挖坑的發現。   聽相遇說最後挖了有七八米長,一米寬的坑道,都沒挖到那塊靈石的邊緣,兩位教授的心臟也是碰碰亂跳。   應該沒錯了!   如果不是靈石礦脈的話,不至於有這麼大塊的靈石。   根據以往的經驗,靈石不同於其他的礦產,其他礦石還需要經過提煉去除雜質或者其他半生礦才能達到一定的純度。而靈石就是靈石,不夾雜一丁點兒其他的東西。   以前礦洞裡挖掘的最大的記錄也就是百八十塊靈石擠在一起而已,連一立方米都達不到,而且還都是散裝的。   現在這塊看不到邊緣的靈石光單麵就已經是七八平方米了,再不濟也不至於一立方米都達不到吧?   “你有往下挖的看看嗎?”   張教授很想知道這塊靈石的高度,如果高度不是很淺的話,那基本就能確認是靈石礦脈了。   相遇聞言搖了搖頭。   “我當時氧氣不多了,所以隻橫向挖了七八米,沒有豎著往下挖。”   聽完相遇的話,張教授直接轉頭看向王教授道。   “老王,充氧!”   比劃了一個 ok的手勢,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王教授讓相遇趕緊把氧氣瓶交給他。   相遇趕緊從收納袋裡摸出氧氣瓶遞給王教授,王教授接過氧氣瓶後即刻離去。   “張教授,如果確認這的確是一條靈石礦脈的話,我們也不好挖吧?它離湖麵有十幾二十米,就算我們多安排點人帶著氧氣瓶下去,挖掘的速度好像也快不了。”   聽到相遇提出的問題,張教授先點了點頭,接著又搖了搖頭。   看張教授又是點頭又是搖頭,相遇看不懂了。   不過張教授也沒讓他多疑惑,直接對著他解釋道。   “你說的這個的確不現實,背氧氣瓶下去挖隻會事倍功半。不過也不是沒有其他的辦法解決效率的問題,就是比較麻煩,投入也大。所以我們得先確認這條靈石礦脈到底值不值得我們這樣投資。”   “什麼辦法?”   聽到張教授有更好的辦法,相遇立馬來了興趣。   在水下挖礦,這對他來說絕對是個新鮮事,起碼他從來沒聽說過誰能挖水下的礦的。   如果不是有兩位教授發明的氧氣瓶,他連發現靈石礦脈的機會都沒有。   “華夏有一種海底挖掘的技術,叫做人工造島!那時候國家要挖的可不是十幾二十米的湖底,而是上百米甚至數百米的海底!”   聽著張教授娓娓道來,相遇是越聽越震驚,越聽越佩服。   實在難以想象,竟然還可以以這樣的方式解決水下挖礦的問題。   強大的基建能力,對知識的應用能力…   他對華夏人又佩服了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