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 小作坊(1 / 1)

小魏養雞 留留11 1485 字 2024-03-17

海麵有微浪,吹動岸邊的小船起起伏伏。沙灘上有一行腳印,跟著腳印前行,放眼望去,是阡陌縱橫的水田,波光粼粼。一個人影在田埂上行走,之間田裡的水逐漸變少,徹底乾了之後又慢慢灌滿。到了最前麵,田裡鋪滿了雪一樣,原來這人在曬鹽。猛烈的陽光將田裡的海水蒸發濃縮,將濃縮的海水集中在一起繼續暴曬,等待了海水的鹽分達到了過飽和,這是就會結晶得到粗鹽和鹵水。這人簡直是行走的抽水機啊。   ……   原來小魏睡了一覺醒來就是海邊青年了,這裡的人用麻線結網出海捕魚,漁獲曬成魚乾積攢著,等著貨郎上門收,或者自己運到城裡的收購處。出海的漁獲不穩定,少的時候自己都不夠吃,多的時候曬魚的時候忙不過來。這裡運輸不方便,很少人收購新鮮漁獲的。小魏想著自己可以幫幫他們,例如開個鹹魚乾粗加工小作坊。   有了這個想法之後,小魏就找了地方曬鹽,四舍五入相當於不花錢。在收獲第一批粗鹽之後,小魏就直接堆在家裡,然後對村裡的人說,你們可以用漁獲來跟我換粗鹽。有人出海運氣好漁獲特別多,自己曬魚忙不過來的時候,就會把多餘的漁獲跟小魏換粗鹽。   村裡都傳開了,小魏粗鹽用起來就像不值錢一樣,一層粗鹽一層魚地醃製漁獲。粗鹽醃製,一方麵可以給魚脫水,另一方麵就是防止腐敗變臭。在魚完成了醃製脫水之後,小魏找村裡的人幫忙把鹽堆裡的魚摘除內臟,鋪在空地上晾曬,老人小孩都可以,按工作時間當天用粗鹽或者曬好的魚乾結算工資。這也算是充分利用村裡的空餘勞動力了,這工作也是忙一陣子空閑一陣子的,不是每天都有活乾的。   要下雨了或者曬成鹹魚乾了,小魏就會用空間收起來,否則夜晚也是放在那裡晾曬的。村裡多餘的漁獲,小魏是一直不停地收購的,可以用粗鹽或者曬好的鹹魚乾結算。空閑時間,小魏也會在退潮的時候,自己去海邊水坑用空間抓魚。每隔一段時間,小魏就把曬好的鹹魚乾換成錢,擴大他的小作坊,搭建更多的棚子,打造木架子放上多層網篩,增加晾曬空間。小魏發現,這樣子賺點小錢也不難。   小魏以前刷短視頻了解過,海邊有神奇的紅樹林,能夠在海水裡生長,這些樹受傷後會形成紅色的疤痕,能夠防風固土。小魏就放出消息說自己也敞開收購紅樹種子,也就是像豆角一樣的紅樹胚軸,可以用鹹魚乾跟他們換。小魏想著自己育種,種植紅樹林,連肥料也準備好了。就是把魚內臟扔進茅坑裡發酵,稀釋著使用就是高品質的農家肥。   ……   這些日子找小魏出售漁獲的漁民多了起來,打聽了一下原來是消息傳開後,不管遠近的漁民有了多餘的漁獲都會來這裡的。漁獲多了是好事,但也有不幸的消息就是鹹魚乾的價格跌了。還好小魏沒有用錢來收購或者用錢來結算工錢,要不然就虧大了。   物豐價賤這也是市場規律,但小魏沒有庫存壓力,也不怎麼出售鹹魚乾了。這鹹魚乾就用來收購漁獲、紅樹種子,結算工錢。在別人眼中賣不出去的多餘漁獲,不值錢的紅樹種子或者空閑時間,能夠換到值錢的鹹魚乾也是賺的,就是賺多賺少了。   也有人提出要換錢的,小魏是拒絕的,他不生產錢,也不想做錢的搬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