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困境(1 / 1)

小魏養雞 留留11 1714 字 2024-03-17

刷手機的時候,小魏看到後臺都是原身粉絲催更的私信。小魏發現,隱去暴露空間的鏡頭之後,也隻能記錄一下雞群啄食的鏡頭,魚群搶食的鏡頭,以及自己做飯吃飯的鏡頭。少了一些養殖的艱辛與養殖人的無奈,風格完全變了。不過小魏也轉行了,風格變了也說得過去。   小魏決定拍一期簡單介紹自己轉行的短視頻。站在魚塘那裡取景,述說自己上一次被二十萬尾種蝦死絕這件事深深傷害了,無奈地選擇放棄了高難度的養蝦行業,轉行養殖不容易死的羅非魚。但是羅非魚的價格比蝦的價格低很多,為了生活肯定不能隻養羅非魚。接著鏡頭轉向隱沒在土路邊上野草裡啄食的雞群,述說自己看到魚塘周圍望不到邊的荒草,那時候就決定擴大雞群的養殖規模,靠養雞來生活。鏡頭帶著觀眾參觀由蔬菜大棚改造的養雞棚,參觀由鐵皮房改造的育雛室。短視頻的結尾就是雞群從養雞棚跑出來啄食,以及魚群在水麵張嘴搶食的鏡頭。   雖說養雞也不好賺錢,小魏做好清潔控製病害,拒絕純飼料喂養,改用水葫蘆粉碎拌上豆粕、麩皮和碎玉米粒這些便宜的邊角料煮熟喂養,既提高了成活率,也降低了養殖成本,還是能夠賺一點生活費的。羅非魚養殖也不好賺錢,價格太低了,所以小魏魚飼料都沒買,讓魚跟雞吃一樣的,再加上換水保持水質衛生,羅非魚也不容易翻塘。   話說雞群吃魚的機會少了,小魏決定把空間裡的鯨魚骨頭和鯨魚肉拿出來粉碎煮熟拌料喂給雞吃。小魏了解過,飼料廠也會收購遠洋捕撈回來的雜魚粉碎添加到飼料裡的,還會加骨粉。   ……   這裡的有個傳統,就是捕魚捕蝦的時候,附近的魚塘主都會來幫忙的,然後東家會拿出一些商品魚蝦分給來幫忙的鄰居,這也算是人情世故。小魏都以閃著腰不適合搬搬抬抬為由拒絕了,因為小魏覺得應該請一個吊車,把漁獲從魚塘裡吊到路上的運魚車裡,不需要人工費力又費腰。   小魏的魚是後麵補的,還要等很長一段時間才能捕魚賣。原身爸爸的魚塘已經可以賣一些臘魚和金鯧魚了,小魏建議他請吊機或者勾機來幫忙,反正小魏去拒絕去搬搬抬抬的。   ……   自從清塘到現在也快一個月了,小魏把積攢的雞蛋和漁獲賣了,換了一些錢轉給妻子做生活費。妻子時常帶大兒子去醫院做康復治療也是要花錢的,平時她們購物吃喝也不能省。剩下的錢預定了下一批的兩千隻雌小雞,先給定金。   不管養雞還是養魚都要等好幾個月甚至一年才有收成,很多時候飼料都需要賒賬用著先。小魏也沒有太多的辦法,隻能靠著每天用地籠捕些魚蝦蟹自己吃或者賣了補貼家用。   小魏養的雜交土雞品種,需要90天才能出欄,也就是在育雛室脫溫換毛之後還要養60天,這時候毛重在4斤左右。小魏考慮在第一批小雞換毛脫溫之前,把現在產蛋的大雞留幾個下蛋自己吃,其餘都賣了還錢再新增一個養雞棚,以及購買下一批小雞,飼料邊角料等。   計算著時間,小魏把大雞換成了二手蔬菜大棚和小雞飼料、豆粕等邊角料。第二個養雞棚安置在鐵皮房的另一邊,第一批小雞脫溫換毛了就安置在這裡,育雛室空了出來,徹底清洗消毒之後通風,等待第二批小雞入住。   第一個養雞棚隻剩幾隻下蛋的母雞了,好消息是地方大,也不需要經常換墊料。現在兩千隻脫溫的小雞很能吃,小魏把空間裡的地瓜玉米地瓜藤打碎煮熟拌料一起喂才能喂飽。隨著羅非魚長大,食物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小魏每天去撈的水葫蘆也隻能緩解一部分,並不能說足夠養大。   小魏空間的食物儲備還能支撐一段時間,在耗盡之前就要找好替代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