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國軍 從東疆地委宣傳部,交流調往天山北麓、距離東疆市區兩百餘公裡的伊河縣委宣傳部工作,晨光是做好了充分的思想準備的。 在來大西北邊疆的一個月前,他經親戚介紹認識了一位女青年,在短短相識相聚的兩天時間後,他和她在家鄉分別,踏上了西去的列車。 然而,晨光曾承諾女朋友,他會盡快接她一起到大西北邊疆工作和生活。 因此,他選擇了來到這的偏遠的伊河縣。 可是,偏偏就是在這個時候,銀南燕出現了,她的結識閃亮了晨光的雙眼。溫柔漂亮、知書達禮的銀南燕對晨光也是情讀初開,倆人都互相之間都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銀南燕人長得好看,看那裡都入眼。 看她那清澈明亮的瞳孔,彎彎的柳眉,長長的睫毛微微地顫動著,白皙無瑕的皮膚透出淡淡紅粉,薄薄的雙唇如玫瑰花瓣嬌嫩欲滴。 她是那樣地美,美得象首抒情詩。你全身充溢著少女的純情和青春的風采。留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你那雙湖水般清澈的眸子。長發飄飄,如波浪一般滑膩柔軟。魔鬼般惹火的身材,一頭大波浪形金黃卷發發出耀眼的光芒,修長的大腿穿著一條鵝黃色的超短迷你裙,顯出身材的完美絕倫。 然而,晨光卻依然與銀南燕保持著一定的距離,他不能跨越雷池,這是自己的底線,既是對自己負責、對銀南燕負責、也是對遠在老家的吳玲芝負責。 這是一個男人應當具備的最基本的做人素質。 當然,在沒有正式打結婚證之前,作為男女青年在尊守法律條文和社會公序良俗、社會基本道德素質的前提下,人人都有權選擇自己的婚姻。 晨光在大學校園就申請入了黨,參加工作後受到黨的教育、領導和同事們的關心幫助,他在思想上、行為準則上有了很大進步。 對於個人的婚姻,晨光認為暫時都擱到一邊,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 珍惜自己的事業,珍惜自己的命運,珍惜這美好的時代,也絕對不能辜負了這個好時代。 如果說,六七十年代的學生生活,所歷經的滄桑歲月是那麼令人難忘,那麼八十年代大學生可就是時代的幸運兒、是時代的天之驕子,也是幸福有抱負的一代。 從七十年代未到八十年初,這是一個充滿生機勃勃、充滿火熱情懷的時代。沒有外在攀比意識,沒有外心、有的是人人講理想、講奉獻、這是一個比較純凈的時代。 親歷了思想解放浪潮,極大地影響了當代大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不管學什麼專業,也不管年齡大小,從恢復高考入學的77級開始,八十年代的在校生都經歷了思想解放的洗禮,基本形成了獨立思考的能力與品質。 一九七九年,南國掀起了改革開放的大潮。而武江大學當時被稱作“大學裡的深圳”,得改革開放風氣之先,活躍氛圍十分濃厚,這也是能夠誕生《女大學生宿舍》小說與電影的文化、思想、時代土壤。 這個特殊時期文學,是第一道精神大餐,它得名於盧新華以知青生活為題材的短篇小說《傷痕》,一大批描寫個人與家庭創傷的文學作品成為熱門讀物,比如《班主任》《愛,是不能忘記的》《在小河那邊》《大墻下的紅玉蘭》《靈與肉》《許茂和他的女兒們》《芙蓉鎮》《蹉跎歲月》等等。這些作品,強烈地沖擊了讀者的靈魂與認識,人性、人道開始復蘇。當代青年學生那時候正處於青春時期,第一次開始思索這麼深刻的主題。此前隻是感懷自己貧寒之家的苦難,局限於“小我”的視野,沒有從大時代的角度審視人們的共同命運。 人生觀的討論,是思想激蕩的一陣風潮。1980年5月《中國青年》雜誌刊登了一封署名“潘曉”的長信《人生的路嗬,怎麼越走越窄》,引發了持續半年多全國範圍內的“人生觀討論”。其實,作為“天之驕子”的青年,並沒有潘曉“越走越窄”的感嘆,隻是也因此思考了人生的真諦,那時候認定了“奮鬥”就是人生的價值。 鄧麗君愛情歌曲帶來了新的審美。在那時期,隻會唱革命歌曲,偶然聽唱《在那遙遠的地方》也覺得心裡發慌,但是鄧麗君的溫柔與甜蜜讓我感受到了愛情的美好,而愛情曾經被混同於“小資情調”。比如小說《青春之歌》、《第二次握手》等。鄧麗君的“靡靡之音”喚醒了的愛與美感。 思想解放的最大特征是自我意識覺醒。個人的存在價值,不再被淹沒;批判精神得到加強,不再盲從。但是,在張揚個性的同時,有點狂妄自大,不懂謙卑,於是後來在人生道路上隻能趔趄前行,沒有達到名牌大學畢業生應有的高度。 八十年代的美好時光,八十年代鄧麗君演唱的《路邊野花不要采》,全場笑聲不斷,真好。但是,這些思想都在一點一滴的影響著當代大學生。 博峰與袁凱麗在木蘭牧場那一夜的長談交流,最終雙方誰也沒有說服誰,在這種現實情況下,博峰是絕對不可能離開大西北邊疆,隨袁凱麗去Mg哈佛大學留學的。 不是博峰不愛袁凱,也不是不願去哈佛大學留學,要知道哈佛大學可是世界上一流頂尖的大學,有多少大學生夢寐以求,終身都無法實現的夢想。然而,博峰想自己作為一名國家培養的大學生,又是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自己在舉起右手向黨旗宣誓時的諾言時刻在耳邊回響。 三年前上海復旦大學黨校會議室,博峰和入黨的同學一起舉起右手,握拳過肩,麵向黨旗,莊嚴宣讀入黨誓詞。 袁凱麗是不會明白的,在她的腦海裡第一要務就是去mg哈佛大學留學,然後留在Mg定居工作和生活。在袁凱麗看來,那是人生的天堂、那是自由的天堂、那是她孜孜不倦追求的歸屬。 人生觀、價值和世界觀的不同決定了一個人的人生,也決定了一個人的前途和命運。 博峰這幾天在細心的觀察,袁凱麗不但在思想上的銳變,更是在行為上有了許多驚奇的變化。 梳狀打扮是女孩子的天性,可是在這大西北邊疆過於化妝打扮,穿著方麵袒胸露乳,這可是人們的大忌。 這也難怪了的,生長在大都市的女孩,又經歷了大學從本科生到研究生七年的時間的熏陶,開放的海風隨風飄蕩,多多少少在影響著一些人的。 愛一個人,就是希望你一生幸福,想一個人,總是會在心裡為你祝福,對你的思念,折疊成了紙鶴,但願能飛到你的夢裡。 安靜的角落裡,總是藏著最沉重的心事,有一種愛,總是成了自己的執著,放開了愛你的手,卻放不下愛你的心,意願在自己的世界裡愛你,直到海枯石爛。 無任是在海角天涯,你是最深的牽掛,對你的深情,總是成了生命中的感動,在牽掛著你,在想念著你,隻要你過得好,其實也會覺得特別幸福。 帶著一份思念,在紅塵中行走,希望餘生,還能有一場遇見,在長長的歲月裡有你,即使平平淡淡,也會是一種甜。 三十餘年來,青年一代依然受傳統文化教育的影響比較深,從少年、青年到中老年人,在穿著打扮、行為禮儀上都是非常講究和謹慎的。 特別是當代大學生男孩以正裝上衣和普通長褲為主,白色、黃色、淺藍色襯衣為主色調;女生則以的確良、棉布長衣長褲為主,以白色、淺藍色、淺綠色、一米黃色、水紅色為主色調。 傳統的文化、傳統的思想還要有的。男女戀愛中的內涵是文化的根基、文化的內涵、文化的差異。 不同的認知,自然就會有不同的結果。在這個激情澎湃、激情燃燒的歲月、在這火熱的沙漠和草原上,有溫情的浪漫、也有無言的、無情的別離。 從Bj北方大學一路激情澎湃地追尋到大西北,從大西北邊疆又一路追尋到遙遠的北疆邊城,袁凱麗苦苦的追尋、苦苦的追求,一個多月過去了,她一事無成,黯然神傷,暗然失色,愁眉不展,黯然淚下。 黯然離別的袁凱麗始終不明白,博峰為什麼這麼犟,為什麼這麼執著,他難道不愛自己,或者是他有了別的心上人? 在她的思維裡,人生一輩子就是要出人頭地,就是要過得瀟灑,就是要過得比別人好,就是要揚名立萬。 在大西北邊疆這偏遠、貧窮的鳥不拉屎的地方,能有什麼出息,能成個什麼事、立個什麼業? 他博峰的思想就是落後,就是僵化,等著吧,到時候我們走著瞧。 送走了袁凱麗,博峰心裡反而舒坦了許多,他沒有遺憾,沒有怨言,這一切的一切都是自己的本真,都是自己的選擇。 博峰明白,在大西北邊疆不是他一個人在這裡奮鬥,還有象白雪、華光、張長江、文慧、王新江等等那些一大批當代大學生在奮鬥。 袁凱麗是不明白這個道理的,因為她心裡隻有名隻有利,隻有屬於她自己個人的世界鬥。 一個人在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在認識上存在差異,那麼他(她)的三觀就會有與之不同的認識。 八十年代作為一個劃時代特征的歲月,生活在這個時代的大學生,在他們的認識論、在他們的追求中自然就帶有革命的浪漫主義和革命的觀實主義色彩的。 從以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質的變化中,人們認識到了要解決思想,實事求是的重要性,要摸著石頭過河,要一切向前看,落後就會貧窮,落後就會挨打的大道理。 六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zg在發達國家麵前,我們已經遠遠的落後了,這個時期、這個時代唯一的出路就是要改革開放,不管白貓還是黑貓,抓到老鼠就是好貓。 時代的發展、時代的需要、造就了八十年代大學生的新思維、新思路。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就是一種新的思想,新的氣象。 從“同桌的你“,到“女大學生宿舍“,都顯現了當代大學生的激情和熱情思想單純。 大多數青年心中裝著的是理想,是高尚的追求,什麼名利、金錢、地位都不值一提,都是賤於糞土的。 雖然依然有極個別不同聲音,但那都代表不了主流思潮。 人性皆有自私的一麵,這是人內心深處的本性,沒有什麼可逃避和遮掩的。 私心是一方麵,責任心又是一方麵。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責任與擔當決定著一個人的思想高度和為人境界,小人沒什麼責任心,隻想著自己怎麼過得好,君子為國家嘔心瀝血,大丈夫則為天下安定殫精竭慮。 歷史的長河淹沒了無窮無盡的小人,也在漫長的時間軸線上留下了許多“君子”與“大丈夫”,“英雄與豪傑”的身影。 有為匡扶漢室鞠躬盡瘁的諸葛亮,有為萬世開太平的張載,即便是現代,也有為人人服務而奉獻一生的雷鋒。 人格相互平等,但每個人的責任與擔當決定了他是哪一種人的歸類。 且不論為天下謀安,但求為國家為社會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以做對國家和人民有利的人,而不做無利之人,這是做一個人的最基本的準則和最基本的要求。 “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後知人也。” 有道是“窮則獨善其身”,每個人的心中其實都有一桿秤,不斷衡量著身邊的人。 一個人的朋友與親人,都在其心中有一個角色價值定位,比如對方是什麼樣的人,自己對他的認可度如何如何等等。 但很多人都忘記了以自己的標準去評判自己,甚至於對自己都還沒有一個清晰的認知。 “知之始己,自知而後知人也”,字麵意思就是了解別人就要先了解自己,自己了解自己才能去解讀別人。 所謂人貴在有自知之明,無論是解讀別人還是評價別人,都要從我們自己開始,先將標準用在自己身上。 每個人都有一種期望,好比於每個人心中的“有出息”的概念都是有所不同的,期望自己成為一個有出息的人。 但不少人都錯誤地將這套標準用在了別人身上,認為別人沒達到某種程度就是沒出息。 實際上自己也尚未達到,這種用這種“眼高手低”的心態去看人,是完全錯誤的。 博峰這幾天在工作之餘,他都在收聽張行演唱的歌曲《不要向失敗低頭》,《不要向失敗低頭》是著名歌手張行演唱的歌曲,由張行作詞作曲。 成功的路不止一條 你曾經輕輕牽著我的手 走過草地爬過山坡 你說那青山永遠挺立 流水它不會停留 人生需要努力和奮鬥 不要向失敗低頭 啊爸爸為何你走的匆匆 來不及告訴我 來不及告訴我你就走 人生的道路永遠無盡頭 經得起失敗折磨 為何在我最需要你的時候 牽不到你的手 你曾經輕輕牽著我的手 走過草地爬過山坡 你說那青山永遠挺立 流水它不會停留 人生需要努力和奮鬥 不要向失敗低頭 啊爸爸 為何你走的匆匆 來不及告訴我 來不及告訴我你就走 人生的道路永遠無盡頭 經得起失敗折磨 …… 是啊,人生的道路永遠無盡頭,要經得起失敗折磨。 博峰經過一番明思苦想後,他把這些個人情感上的事通通都埋在心底裡。 張長江的同學來信,問他的工資收入情況,長江告訴同學,在大西北邊疆工作,這裡的大學畢業生,比內地的大學畢業生工資要高出三分之二。 在一九八五年,在內地工作的大學本科生轉正後月工資大多在四十多元,而在大西北邊疆,大學畢業本科生的月工資在七十餘元。 同時還有各種補貼,每月下來在八十多元左右。同學知道後表示,他也要來大西北XJ工作。 一至在關注著博峰的王新江,她經常給博峰打電話,並且在達城市給他買了一些冬天的衣服寄過來了。 這是一份關懷,這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愛。 博峰把他與袁凱麗的情況如實告訴了她,王新江聽到博峰的這一聲音後,她半響沒有說話,她也的的確確不知道說什麼好。 這個時候,作為一個局外人,她能說什麼好哩? 沉默、隻有沉默才是真,她想聽博峰的聲音,越是在這個時候,隻有靜靜地聽博峰的聲音才能懂得他的真實心聲。 從Bj北方大學一路激情澎湃地追尋到大西北的袁凱麗,從大西北邊疆又一路追尋到遙遠的北疆邊城,袁凱麗苦苦的追尋、苦苦的追求,一個多月過去了,她一事無成,暗然失色。黯然神傷,黯然淚下黯然離別,無任英雄與豪傑的。 博峰非常冷靜地對王新江說,他不想去過多的談袁凱麗,畢竟他們曾經都彼此深深地愛過,過去的時光一點一滴都不可能倒回來。 每個人的一生,都有自己的選擇,也許她認為在她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認識上是對的,她願意那樣去做,自己也無權乾涉。 各自走好各自的路,但是他們之間唯一不同的是,博峰他有他的責任和使命,他選擇了自己所要走的路。 對於袁凱麗,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時間的流逝,也許彼此之間都會忘記。 人生需要努力和奮鬥,要經得起失敗折磨。 人生一世,做人做事要乾乾凈凈。 在博峰、肖劍、白雪、華光、張長江、晨光他們的思想中、骨子裡就沒有那些烏七八糟的東西,什麼虞耳我詐,勾心鬥角、明爭暗鬥、疑神疑鬼等等那些不好的東西都不是好的,同學之間、同事之間,朋友之間都要相互信任,相互尊重。 八十年代影視歌曲有《再見吧媽媽》,《血染的風采》,《十五的月亮》,《兩地書母子情》。電視劇有《軍魂》等等,這些歌曲唱紅了中華大地。 進入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花月靜好,風塵不擾,願你靜守流年,一生無恙。 春意闌珊,清風不燥,徜徉在花月靜好的人間,看雲卷雲舒,聽高山流水,忘卻俗世紛爭,用一顆超凡脫俗的心,把日子過得一塵不染。 時光恍如隔世,曾經懵懂無知的少年,如今變成了飽含風霜的中年。曾說好攜手天涯的人,也消失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成為了彼此的陌路過客。 人間煙火,山河遠闊,一切美好都在如約而至,正如滿懷生機的春天,驅散了寒冬的陰霾,帶來萬物復蘇,總會給人新的希望。 往事如沙,那些過往雲煙,無論遺憾的,還是圓滿的,都應該瀟灑翻篇,用一顆感恩之心,去迎接新的曙光。 人生就如同海上行舟,每個人都歷經波瀾,有人載著一堆堆沉甸甸的欲望,最後石沉大海。 有人揣著夢想輕鬆上陣,在煙雨蒙蒙中揚帆起航,最終到達成功的彼岸。 世間浮塵萬千,要學會用一顆一塵不染的心,去麵對塵世的喧囂與浮華。不去爭名逐利,不問是非恩怨,隻想攜一縷清風作伴,枕纖綿芳草入眠。 清淺歲月,染指流年,太多記憶在腦海中雲煙成雨,那些緣聚緣散的時光,都是光陰中最美的樣子。哪怕歷經千山萬水,眉梢眼角的溫柔都不曾改變。 隨著時間的推移,三個月的全疆乾部學習已經進入尾聲,學習考試又全麵展開。 在這一階段時間裡,張長江是最忙的時侯。黨校這一期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有文惠、華光、張京、張長江,一周來每天下午要去參加培訓學習。 其它時間大多用在組織協助全區乾部學習考試的名單,這是一項重要的政治工作任務,不能出任何差錯。 地委司馬義副書記、宣傳部圖部長、分管日常工作的李河南副部長,已給長江下達了指令,因此無任再忙再累都要圓滿完成。 張長江打電話給東疆日報社的華光,長江要華光幫忙盡快上報學習考試名單。 華光在編輯部改寫文章,這一期八個版的文章都要進行一稿,三審製,他是責任編輯是第一審。 華光收到了晨光從伊河縣寄過來的文章,這是一篇長篇通訊稿件。 華光看著看著不禁為晨光這篇通訊稿叫好,他決定在第二版撒換另一篇文章,把這篇題為《邊陲小鎮展新顏》在本期刊出。 把八個版麵的排版整理好後,他去了二審副總編輯辦公室。 這位副總編輯是位六十年代來疆支邊的大學生,在邊疆工作了二十多年了。 他是一個非常有個性的人,沒有他的同意,要撤換稿件是不容易的,有時候總編輯和社長的麵子也不給的。 這位副總編輯是江浙一帶的人,上海師範大學畢業,人稱南商量,真實名子叫南商義。 南副總編輯不抽煙、不喝酒,有兩女一兒,都在上中學和小學,妻子在東疆商業社工作,報社的煙槍都找她弄些牡丹、大中華等計劃煙票,她沒收過半分錢好處費,沖的是她家老公 南商義同事這層關係,她是能幫就幫一點的,也犯不了什麼錯誤。 記者、編輯、作家這些文人就是特殊人群,沒有煙酒煙酒就寫不出什麼好文章來。 象她家南商義既不抽煙又不渴酒的,她反而覺得這小老頭有什麼毛病,這樣的不隨流,可以說是獨樹一幟的。 上周南商義生日,報社社長商蓉、總編輯卜算之、各部門、值班編輯、記者、主任等十多人,來了一大桌祝賀生日, 大夥兒就是沖著找南商義老婆搞煙指標去的。可是華光沒有找她搞,他叫張京講過南商義看人來著的。 你一個新來昨到的“新兵蛋子“,沒人把你當回事的。 “為什麼要撤換?說說你的理由!“南容義開口便步步緊逼。 “南總編,您看這是來自伊河縣的報道,文章報道的是淖毛湖建設兵團發展特色農業典型事跡,有新聞價值,您看還是晨光寫過來的。” “晨光,原來在地委宣傳部,後來調到伊河縣委宣傳部擔任副部長的晨光?” 南商義叫到華光說到晨光後非常吃驚地問。 “是的,就是他哩!“ 南商義點點頭,“好的,馬上撤換,然後你送商蓉社長終審吧。“ 華光高興極了,他知道南總審稿要求那個“嚴“字無法形容,這次這麼慷慨地通過撤換稿子可謂是破天荒的了。 “好的,謝謝南總編。“ 華光屁顛屁顛地快步回到辦公室,對版麵稍作處理後便直奔商蓉社長辦公室。 兩個月前,在市政府舉辦的一次聯歡晚會上,劉副專員的三女兒劉紅燕與華光、張長江、白雪、晨光他們相識。 她有一幅修長窕窈的好身材,雪藕般的柔軟玉臂,優美渾圓的修長玉腿,細削光滑的小腿,配上細膩柔滑嬌嫩玉潤的冰肌玉骨,真的是婷婷玉立。她有一幅修長窕窈的好身材,雪藕般的柔軟玉臂,優美渾圓的修長玉腿,細削光滑的小腿,配上細膩柔滑嬌嫩玉潤的冰肌玉骨,真的是婷婷玉立。 她紅衣罩體,修長的玉頸下,一片酥胸如凝脂白玉,半遮半掩,素腰一束,竟不盈一握,一雙頎長水潤勻稱的秀腿裸露著,就連秀美的蓮足也在無聲地妖嬈著,發出誘人的邀請。這女子的裝束無疑是極其艷冶的,但這艷冶與她的神態相比,似乎遜色了許多。她的大眼睛含笑含俏含妖,水遮霧繞地,媚意蕩漾,小巧的嘴角微微翹起,紅唇微張,欲引人一親豐澤,這是一個從骨子裡散發著妖媚的女人,她似乎無時無刻都在引誘著男人,牽動著男人的神經。 穿著粉藍色裙子的女孩,微帶著小麥色的皮膚看起來是那麼健康,烏黑的頭發瀑布般垂直地披在肩上,臉蛋微微透著淡紅。 那女孩有一雙晶亮的眸子,明凈清澈,燦若繁星,不知她想到了什麼,對著自己興奮的一笑,眼睛彎的像月牙兒一樣,仿佛那靈韻也溢了出來。一顰一笑之間,高貴的神色自然流露,讓人不得不驚嘆於她清雅靈秀的光芒。這個女孩就是王少娥。 從初中時候起,王少娥和華光兩家都住在一個農場的隊上,相隔很近,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也就是個百十米遠。 每當放學回家時,天己黑下來,到家吃了晚飯,做完家庭作業後,倆人就會如約而至到地方,隊裡後麵七八米遠的調西湖邊散步, 商討學心得,探討人生、探討未來。 在華光的心目中,王少娥就是一尊女神,她不但人長得很美,而且她的性情特別的溫和。 生命是一場又一場的相遇和別離,是一次又一次的遺忘和開始,可總有些事,一旦發生,就留下印記,總有個人,一旦來過,就無法忘記。 華光曾經暗暗發誓,今生今世要好好的照顧她一生一世,要好好的愛她一生一世,決不辜負她對自己的一片真情。華光深深地相信兩個相愛的人要走到最後,要相濡以沫,要攜手終身,懷著這樣的心情和你在一起,就是為了到花甲之年,依然有句,我愛你就是一生的幸福。 王少娥相依相偎在華光的懷抱中,她感覺得到此時此刻是人世間最幸福的人。 這樣的美好時刻,她憧憬著和華光一生一世的相親相愛,永不言棄。 再說袁凱麗回到bj北方大學後,她一星期都沒有回家,莎莎和王邵玉也不見麵,把她們兩人給嚇壞了。 在莎莎和王邵玉執著的關懷下,袁凱麗說出了她和博峰兩人分手的情況,她告訴莎莎和王邵玉自己後天就去mj留學了,她想盡快離開這個傷心之地。 王邵玉從袁凱麗那裡得到了一些晨光的信息,也間接了解了大西北XJ的情況,她也暗暗下決心去大西北XJ找晨光,這也許又多了一個癡情癡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