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章 選題(1 / 1)

不必再躲 水上浮萍 3681 字 2024-03-17

去年早些時候,我倉惶的逃離了為之奮鬥六年的工作崗位。不為別的,隻為了不想讓自己死在那裡。   沒有找好下家,對未來也沒有規劃,甚至沒有想好如何對父母交代。在向人事了解完辭職流程後,便迅速完成了這一切。   自從我有記憶開始,沒有哪一刻比此時能夠獲取更多的多巴胺,仿佛空氣都是甜的。   我特地挑在晚飯過後向他們攤牌。正如我所預料的那樣,父母對我的辭職很是不解。相比母親那激烈的反應,還是父親相對平和一些。   他一邊低頭整理漁具,一邊用言語阻止母親“施法”,隨後問了句:“你為什麼想不通要辭職?”   “沒有為什麼,我就是不想在那乾了”,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他們。   他停下手中正在整理的漁具,抬起頭看了我一眼。   “那將來有什麼打算?”   麵對父親的疑問,其實我心裡也沒底,畢竟從學校畢業開始就一直在銀行裡乾著櫃員的工作。   除了點鈔、翻打傳票、珠算外,一時間我也想不起自己還有什麼長處。便隨口回了一句:   “先休息一段時間,然後再看看吧。”   父親就好像武俠小說裡中了點穴功夫一般睜睜地看著我,足足有五秒之久。隨後又低下頭繼續擺弄他的漁具沒有作聲。   母親見狀,氣得直跺腳。但沒有父親的幫襯,也隻能悻悻地回了房間。   那房門仿佛在此刻代替了我承受了它本不該承受之重,這摔門聲恐怕整棟樓都能聽得清清楚楚。   不過畢竟血濃於水,在母親不理不睬我一個月後,她似乎終於做出了正確的選擇。   在兒子沒有工作和沒有兒子之間,她選擇了兒子沒有工作。   其實想想也是。如果兒子都沒了,那他又怎麼會有工作呢?明顯母親不是學理科的料,不過明白得晚也比想不明白要好得多。   我在某視頻軟件上購買的足球會員也終於派上了用場,那一個月裡我看過的比賽比我之前一年所看的都要更多一些。   除了足球,我大多數的時間都用在了看紀錄片上,從天文地理、動物世界到各地美食、生活紀實,不管國內的還是國外的我都會先看上個幾眼。   倒也不是自己有多喜歡,隻是總得要挑些東西來打發時間。相比現在那些電視、電影節目來說,顯然紀錄片還沒有那麼辣眼睛。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在某網站看到了由趙大勇擔任導演的紀錄片《南京路》,又順著彈幕找到了《鐵路沿線》、《上訪》等一係列老紀錄片。   我突然萌發了一個想法,何不嘗試追尋他們的足跡去拍攝一些普通人自己的紀錄片呢?   當然說紀錄片難免有給自己臉上貼金的嫌疑,說是拍些視頻發到網上成為博主可能倒是一個更貼切的說法。   至於拍什麼?一時間成為了困擾我的難題,著實讓我有些頭大。   又要能夠引起大家的興趣足夠吸引眼球,又不能因為話題太過敏感導致視頻下架,還要我這樣一個行業小白能夠接觸得到的內容。   就連“三和大神”這樣的題材,都讓別人搶先了一步。著實讓我不知該從何入手。   父母見我一直待在房間“閉關修煉”,難免會擔心我的心理健康狀態出現了問題。   便在小區門口旅行社營銷人員的慫恿下,給我買了一份價值1758元的5天4晚江浙跟團遊。   我對旅遊著實沒有什麼興趣,寧願躺在家裡睡大覺也不願意去湊這個熱鬧。   實在是架不住臨出發前一天晚上父母才通知我,本著不去費用也不退的壓力,也隻能第二天一早趕往了出發集合地。   不去還好,一去更是嚇人。合著整個團三十來號人,除了我以外都是些退休的大爺大媽。   這和把我架在火上烤有什麼區別嗎?   不過還好,除了極個別熱心的大爺大媽會在大巴上詢問我的情況,基本上也沒有什麼人會來關注自己。   再加上我沒有工作,本來打算給我介紹對象的大爺大媽在確認我不是富二代後也都及時打住,不再進行他們的推銷活動。   不過這次的出行也算有點收獲,除了經典的蘇杭和無錫外,此次還包含了橫店影視城的遊覽。   大牌演員倒是沒見到,不過群眾演員倒是見到有不少。我似乎也像動畫片《一休哥》裡的小一休那樣在頭頂點亮了一個小燈泡。   回到賓館,我立刻打開我所關注的幾個大型網站,查看是否有爆款的群演紀錄片或是相關內容。   除了一些群演的自拍外,並沒有相關的搜索結果。一個聲音在我耳邊回旋“要火啦,要火啦。”   跟團遊結束第二天,我便和父母說出了我要外出打工的想法,於是匆匆收拾了行李坐上大巴再一次趕往橫店。   為了方便拍攝以及尋找采訪對象,我特意在橫店租了房子,辦理了居住證及演員證,好混跡於他們之間。   在這裡,什麼樣的人都有。   有年輕的,有年長的。有俊男美女,也不乏一些歪瓜裂棗。有夢想成為職業演員的,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也有過來玩票體驗一把的......   當然像我這種,絕對算得上是這裡的異類。時間久了,和有些人混熟了他們便不再喊我的名字,而是叫我“拍紀錄片的”。   有些不明所以的群演,在聽到我這個名號後反而會主動找到我。希望能在我的視頻裡露個臉,以增加他們成名的可能性。   對此,我也一直持歡迎的態度。倒不是為了幫他們,而是這樣的確可以省下我不少的時間和精力。   今天我采訪的可能是宋兵甲,明天我采訪的又有可能是丫鬟乙。大家的目的都很一致,希望可以成為像王寶強或是趙麗穎那樣成功翻身的草根明星。   有些人對著鏡頭表示自己是熱愛表演,有些人則坦誠的表示自己想要出名想要賺大錢,更有甚者表示希望出名後能找到失散多年的親生父母......   而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便是沒有在專業的藝術類院校深造過,都是非科班出身。   不過,這似乎就是一個偽命題,科班出身的誰會來當群演呢?   對此,在我采訪過的絕大多數人的眼裡,這並不是什麼大問題。   有人拿香港tvb、的演員培訓班舉例,那些成名的演員基本都是半路出家,又有幾個是從正規院校裡出來的呢?   更何況,有過人生閱歷的人不是更能夠揣摩自己所要扮演的角色嗎?這不比那些隻是念過理論知識,永遠麵癱臉的小鮮肉、換頭怪要強得多嗎?   聽他們這麼一說,我還真就一時無法找到反駁的理由,隻能連連點頭表示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