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吳都大戰(1 / 1)

陳慶之到達吳都後,裴行儉告訴他。張信將軍的屍骨就葬在吳都城外十裡的張家村!大戰來臨之際陳慶之總覺得心神不穩,於是就率軍去了張信的墓地拜祭一下。陳慶之帶著衛兵出了吳都城。他心裡清楚,這將是大戰前最後的寧靜了。陳慶之來到張家村,問了好幾圈終於在本地百姓的帶領下來到張信的墓地。墓地上已經有了很多雜草。當地百姓說這是那一年西川軍來立的碑,也是他們把張信將軍帶回來的。領頭的那個人好像是叫牧奇!   牧奇!這麼巧。真是天下何處不相逢。陳慶之看著墓地,這一瞬間他也不知道說什麼。他把隨從支走,自己坐在張信墓地前。他想起那時候張信軍師還有大王一起在吳都起兵的時候。想起那一年雷澤戰役打的那麼慘烈的情況下他們都頂住了。想起最後反攻的時候軍師用火牛陣大破西川軍的樣子。那一切好像就在眼前。   陳慶之看著眼前的墓碑。想起來火牛陣那一晚。張信和他一起去西川軍大營。臨行前兩人一起喝酒。他跟張信說。哥你我最大的夢想就是建功沙場。好男兒就該馬革裹屍。那時候的陳慶之豪情萬丈。那時候張信看著他。淡淡的說:是嗎?我覺得守著老婆兒子熱炕頭挺好的。不用打打殺殺。說完張信有喝了一大口。二人就坐在城墻上麵。陳慶之站起來拿起酒壇子。   大哥,你這話弟弟可不認同。好男兒就該建功立業成一世英名。我陳慶之一定會在未來威震天下的!陳慶之想的沒錯。兩年後,他就成為了名震天下的將軍。而張信那時候就已經知道自己肯定會死的。但是他還是去了。或許那一刻他心裡想的就是吳都的家鄉吧。   陳慶之坐在張信墓前良久。他把給墳墓添了點土。把帶來的酒倒在了張信的墳墓上。臨走時陳慶之看著張信的墳墓。大哥。如果我陳慶之這次能活著。我再來看你!說完陳慶之就率軍回到了吳都城。   吳都!牧奇的軍隊分四路圍攻吳都城。方全發出元帥令。拿下吳都在和談。雙方在吳都城外五十裡處爆發了第一次戰役,雷澤軍趁西川軍立足未穩。派出軍隊率先發難。襲擊了西川的輜重部隊和先頭部隊。西川的騎兵在支援的路上也遭到了伏擊。一時間西川軍風聲鶴唳。牧奇看著雷澤軍騷擾不斷。知道這是陳慶之的緩兵之計。於是命令軍隊,不管一切,天黑前要在吳都十裡處紮營。   西川軍很快就來到吳都城下。他們先頭部隊在雷澤五裡處紮營。整個軍隊密密麻麻綿延數十裡。而雷澤也是精銳盡出。所有的軍隊幾乎都圍繞吳都展開。雷澤除了城內八萬守軍。還有近二十萬軍隊分部在吳都附近。而西川四十萬大軍分四路對吳都雷澤完成包圍。主帥方全親自坐鎮,牧奇為先鋒官。浩浩蕩蕩的包圍了吳都城。   吳都城外,方全來到前線軍營。牧奇和其他人正在商討攻城的方案。吳都城在他們到來之前就已經加固了好多次。整個吳都城現在可以說是鐵板一塊。並且吳都原來的四個城門有三個已經被用土封死了。現在隻有一個主城門,也就是說從其他三門攻進去沒有可能了。隻有從正門殺進去。但吳都城的守軍現在大多數都集中在主城門。而我們如果佯攻其他城門吸引兵力的話,隻是移動那些大型的攻城器械就很麻煩。所以現在最主要的問題就是怎麼拿下吳都城。   所有的將領都發表了自己的意見。吳都現在全民皆兵,想要混進去肯定不可能,而且四周還有二十萬大軍虎視眈眈。如果拿不下吳都城。那這附近的二十萬大軍肯定也會抄了西川軍的後路。牧奇過了一會說:目前我軍分成四路,現在就怕如果我們拿不下吳都後。被西川軍分而殲之。現在部隊分成四路。而目前雷澤軍的主力部隊都在吳都一線。如果我們派兵越過吳都防線。襲擊他們身後的雷澤城。隻要雷澤失守,吳都必亂,到時候我們趁著雷澤軍大亂在一舉擊破。   牧奇滔滔不絕的說著自己的計劃。帳內的將領聽了牧奇的計劃都覺得可行度很高,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但是方全很快否定了這個計劃。以陳慶之和傅明的能力,不可能會把雷澤城作為後背留出來!如果我們派騎兵突進,很有可能陷入雷澤軍的包圍之中,眾人一時也沒有商量出更好的辦法。   吳都城內陳慶之和裴行儉也商量很久。他們隻要堅守住吳都。外圍的軍師肯定會對西川軍進行反包圍。到時候是有機會反敗為勝打垮西川軍的。陳慶之望著天空,西川歸屬權這次大戰過後就會見分曉了!   西川軍內也在調兵遣將。經過探討他們一致認為。吳都城並沒有那麼輕易就能被攻下。而且攻城戰並不能發揮西川軍的全部實力。於是西川軍決定圍而不攻。他們在吳都城外建了一座新城。木頭做的城池也非常牢固。他們決定圍死這隻雷澤之虎。在吳都外放置拒馬,陷阱等無數的阻礙。而牧奇率軍迎戰吳都城外合圍過來的雷澤軍。這樣在平原上決戰還能發揮西川軍的威力。隻要擊垮雷澤的援軍。吳都城到最後也會是不攻自破!   牧奇帶著蘇定邊迎戰吳都百裡之外的李當歸部隊。西川軍和雷澤軍的軍事實力很快就顯現出來。西川軍利用強弓勁弩和騎兵沖鋒。很快的就將李當歸軍殺的四散而逃。而雷澤軍不過組建兩年,軍中騎兵更是少得可憐。在平原上騎兵和步兵作戰簡直和送人頭沒有區別。蘇定邊直接率領騎兵追殺李當歸的軍隊數百裡,李當歸大敗。消息傳到吳都。陳慶之瞬間感覺天旋地轉。李當歸是他倚重的大將,如果李當歸都敗了。那吳都之戰就完了。   立即送信給大王,陳慶之決定棄吳都城。請大王恩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