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避禍(1 / 1)

王都看向坐在這裡的幾個人,道:“王五,你們幾個也先出去躲躲風頭吧!若是沒事兒,你們幾個人再回來也不遲。   我知道你們家中也有妻兒老小指望著你的手藝糊口謀生,絕對不能夠因為我的事情,連累了你們,更連累了你們的家裡人。”   但凡是家中有牽掛的人,都不太敢做出一些太冒險的舉動。   就比如說現在這種大禍臨頭的時候,隻有大禍臨頭各自飛,才是對個體最好的保全辦法。   不然的話,按照古代封建社會擬定下來的規矩,一死一大片,抄家滅族之類的事情,更是屢見不鮮。   從秦代開始就有連坐法。   之後的朝代更是演變成夷滅三族,株連九族,乃至於株連十族。   一代人更比一代人心狠,做的更絕。   王都等人所觸犯的事情,乃是得罪了權貴紈絝。   說大也大,說小也小。   得罪權貴紈絝不可怕,可怕的事情是這位權貴紈絝背後的家族和權勢關係網。   得罪一個人,就等同於得罪一個權勢滔天的大家族,得罪一大群人。   這也是為何說此事頗大的緣故。   說小也小。   隻要薛蟠不找他們的麻煩,此事也就相安無事。   隻是在王都等人看來,那薛蟠素來就是一個蠻橫霸王,做事情,蠻不講理,欺男霸女的事情,可沒有少做。   如此一個十足的惡棍,眾人打了他一頓之後,此人就痛改前非,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了?   可笑。   他們可不會相信這樣的神話故事。   所以,王都又接連勸說走了一些人,最終隻剩下王都與王建兩個人留在這裡。   王都看著王建,道:“你不走?”   王建笑著用自己的手指,指了指自己的大腿,道:“我這腿腳不利索,即便是想走,也是困難的。師傅,就讓我留下來吧!留下來給師傅抽動風箱,打打下手。”   王都見狀也沒有阻攔,便是將其給留下來了。   一個腿腳殘疾的人,倘若是離開他身旁,也找不到什麼地方可以居住和生活。   這王建倒也是一個苦命人。   自幼父母雙亡,在城中乞討為生,乃是一個小乞丐。   後來,他遇到了王都,憑借著幾分討巧和聰明,便是被這王都給留在了身旁,學習打鐵鍛造這一門手藝糊口謀生。   這麼多年下來,這兩個人早已經情同父子,感情甚是深厚。   這也是為何王都會為王建出頭,暴打薛蟠的緣故之一。   可以說,王都是真心將王建當作是自家兒子來看待了。   就連王建的名字,也是王都為王建取的名字。   隻是這雷打真孝子,財發狠心人,麻繩專挑細處斷,厄運專找苦命人,生活隻欺窮苦人,佛門隻渡有錢人。   越是像王都這樣的底層小人物,即便是身懷技藝,在權勢人物跟前,那也是芝麻大小的小人物,隨隨便便來一個衙門的捕頭都可以隨意欺負他們一二。   這個世道素來都是如此。   千年以前是如此,千年以後仍舊是如此,從未發生過任何的改變。   王都等人也早就習慣了這樣的生活。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滿朝朱紫貴,盡是讀書人。   在古代封建社會,一個人想要真正逆天改命,出人頭地,大部分的情況之下,隻有科舉這一條路。   這也是為何普通人很尊重讀書人的根本原因。   讀書改變命運。   在封建古代社會是真實存在的事情,而非是神話故事。   範進中舉的例子,雖然罕見,卻仍舊存在。   王都一臉落寞的看著王建,道:“咱們這次算是惹了大禍,也不知道那薛家的薛蟠究竟要如何來對付我們。唉,咱們這些窮苦人,如何能夠鬥得過那薛家權貴呢?”   一時間,就連冷靜下來的王都也是免不得感慨和悲傷。   這就是小人物們的不幸與悲哀。   一旦權勢人物,仗勢欺人,除非選擇魚死網破的匹夫一怒,否則的話,幾乎沒有任何的勝算可言。   那王建看向王都,道:“師傅,倘若是那薛蟠再來,我就拿刀殺了他,讓他白刀子進去,紅刀子出來。”   聽見王建的話語,王都卻是搖了搖頭,道:“我們這次雖然是招惹了那薛蟠,卻也罪不致死,你倒也不必如此悲觀和憤怒,好好的活著,一定要好好的活著,活著才有希望。死了,可就什麼都沒有了!”   若非萬不得已,王都不願意走這一條路。   他也有自己的妻兒老小。   有些事情,真的就不能夠做。   打了薛蟠,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固然得罪了這薛蟠,但是,依王都想來,頂多是賠償些銀子罷了,不會有死罪的。   就在王都等人分道揚鑣,各自分散,躲避薛蟠報復時,賈薔這邊兒卻也正在與倪二等人交流和布置關於剿匪的事情。   賈薔看向倪二,吩咐道:“你們最近安排人去摸摸這些盜寇的底子,我要拿這些盜寇的人頭,來揚名立萬,威震江南。”   隻要賈薔能夠通過剿匪打出自己的招牌和名氣,將來等到賈薔回歸京城,走向仕途,無疑就會獲得極大的好處和幫助。   有名可換大利。   昔日的鬼穀子門徒張儀等人,便是靠著縱橫家的名頭,成為了戰國時期赫赫有名的大人物。   師門牛逼,等於弟子牛逼,等於權勢滔天,揚名立萬。   這是一條千古不變的不等式。   哪怕是賈薔前世所在的未來世界,仍舊是這一套流程。   越是厲害的名校畢業,前途就越是光明無限。   賈薔卻是比這個更厲害,直接就是寧國公的後代,國公子嗣。   有了這麼厲害的祖宗,他當可以效仿三國時期的劉玄德,讓自己的名氣遠播四海,聚斂聲望,從而招賢納士,步步登天。   寧國府的背景,再加上剿匪所獲得的名氣。   即便是賈薔不要任何的功勛,也可以靠著極高的名望,立有大功,獲得皇帝的關注,一步登天。   封建社會,隻要皇帝高興,賞賜賈薔一官半職倒也是常規操作,不值一提。   再加上賈府所代表的權勢集團從中發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