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本作之前,也是稍微介紹1下弘光政權(1 / 1)

南明見聞輯 默不求聞 1642 字 2024-03-17

南明這段故事在中國歷史上太過冷門,筆者寫作的初衷除了想表達自己的想法外,也有想用自己微薄的能力介紹清楚南明朝代到底是怎麼回事,為什麼脆弱不經風。為什麼抗戰的時候都提到了不復南明舊事這一情況的。   用刻板印象來形容的話就是馬士英竊取權柄,弘光朝廷文恬武嬉,以馬士英阮大鋮為首的“閹黨”禍害朝政,南中三賢相紛紛去國朝綱不正,多鐸南下江北四鎮全部投降潰散等等。。   這裡描述的情況有符實的,當然也有部分是為了簡略表達才草草得出的結論。筆者作為一個文史愛好者,也是嘗試部分還原或者說是嘗試用筆者淺薄的歷史知識描述一下這一段時間的歷史吧。   因此或與其他穿越南明小說不同的地方,筆者在此稍作解釋,願意看的,可以姑且看看,不願意看的直接跳過也是無妨的。   第一,還是要稍微談談高傑寇揚州。   筆者參閱了大部分史料的記載都是記錄高傑第一次寇掠揚州發生時間都是在五月之前的,一般都是記錄發生在四月,當然有更早的說是發生在三月的,而弘光監國是明確在五月一日,也就是說高傑第一次攻打揚州是發生在弘光監國之前的。   彼時馬士英還在鳳陽任職總督,錢海嶽在馬士英的傳記裡也提到馬士英任職期間剿匪的情況他剿匪是很勤快的,而高傑是馬士英主動迎接進了自己總督的防區。   發生總兵寇掠揚州這種情況,無論怎麼樣馬士英都不太可能沒有行動的。因此筆者推論,高傑寇掠揚州的時間應該是在馬士英參與定策之後,也就是文中引用的四月二十八日。筆者認為是定策的時候由代表福王的盧九德方和馬士英贊成或者默許這四鎮可以在一定時間內(筆者推論是福王在南京定鼎這段時間)拓展地盤,而中都最富庶的當然是揚州了,所以劉黃高三家都目標盯上了揚州。   多方麵也可以印證筆者這一觀點,比如萬元吉去調解三將爭揚的時候他到儀真發現黃得功已經在儀真了以及揚州守城記中史可法給黃得功的防區劃分把儀真也算了進去等等情況。這一點我認為在劉良佐突然攻打臨淮上也可以應證。   第二,還是要談談馬士英當首輔。馬士英在大部分人刻板印象裡是大奸臣,就算顧老給馬士英一定的開脫之後,也基本上脫離不了這個印象。而大明朝在擁立這件事上失敗的一方被清洗,甚至直接被問斬也是很正常不過的。   讓我們看看馬士英作為擁立勝利方的作為吧:馬士英作為擁立首功反而是廷推後被排擠在外任督鳳陽,是史可法主動自請督師換馬士英入的朝。而根據李清這個當事人的描述,馬士英在內閣這段時間也就是到弘光朝廷完蛋都不知道首輔是可以優先處置票擬的。   這種隻有一個可能,就是其他閣老都故意不告訴他,而當時在朝的另外幾位閣老分別是薑曰廣高弘圖張慎言(這些都是擁潞也就是鬥爭失敗方)和還在趕路的王鐸(後來王鐸也沒告訴他)。   筆者作為一個文史愛好者,誠然馬士英的形象確實不好,但是我認為或許他在這段時間並沒有那麼壞。   再結合當時文人筆記還有一些人的評價也好,馬士英一開始是沒有黨爭想法的,也是想好好建設朝廷的,和這些人也算是頗為和諧相處,直到舉薦阮大鋮。阮大鋮的部分筆者再開一篇詳細說明一下,他的情況筆者竊認為比較復雜。   筆者畢竟隻是文史愛好者,如果有異議或者有獨到的見解也隨時歡迎討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