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一打臉胡庸(1 / 1)

姑蘇衙門大堂。   胡庸怒火中燒,大怒一聲:“刁民猖狂,賊子鬧事。來人,給我綁了這夥賊人,押入大牢,等候問斬。”   胡庸這一吼,眾官員愣了下,功臣當賊人,還如此公開場合,這可真是夠昏庸的。   李洛身後諸人正要發怒。   李洛冷笑了一下,聲冷道:“官威好大,這大虞的官都如此,不亡也亡了。”   眾官一驚,這少年真的膽大妄為,啥都敢言。   胡庸聞言,心中一喜,正愁沒你把柄。   聲做憤怒之言:“諸位同僚可都看到了,此子妄言朝廷,非議聖上。實乃大逆不道,亂臣賊子是也。”   頓了下,聲做威嚴:“本官乃朝廷命官,自當維護法紀,懲處奸惡。”   又看向眾官,諸位意下如何。   諸官自是不語,總覺得事出蹊蹺,還是慎言為好,以免惹禍上身。   胡庸見眾人不言,叱笑一聲:“本官深受皇恩,豈能坐實奸佞不管。”   忽的站起身來,一副為民除害之氣勢,大喊一聲:“賊人非議朝廷,大逆不道,除惡必盡,誅滅三族。   來人,把這群奸佞賊子,綁了,拖處去,押入大牢,等候問斬。”   看著真真是個大氣凜然,除惡揚善的好官。   眾官一聽,皆是沉默。   眾衙差兵丁,亦是不知所為。都看向知府吳仁。   吳仁那是個氣啊,好端端的搞這麼大,這要是自己敢點個頭,別說官位了,腦袋肯定不保。   自是閉目養神之態,不做表態。   李洛抬手示意,安撫眾人,亦是不願再廢言。倒想看看場上眾人,還有何麵目。   正在眾人皆茫然,不知何去何從時。   胡庸正要喝怒時。   隻聽一聲大喊:“聖上有旨,公子爺可在。”   眾人一驚,忙都起身,看向來人。   隻見一宦官匆匆而來,後麵跟著衣甲鮮明,外罩戰袍的大內百騎,護衛前來。   李洛眾人轉身,身旁之人自是分列兩邊。   那宦者看到夏守忠與朱戶,便知李洛身份。   近前忙跪拜,小的宋信拜見公子爺,身後百騎皆是一拜。   這可嚇壞了眾人。那胡庸更是身體哆嗦。   李洛淡淡道:“起身回話。”   那宦者忙起身,恭言,道:“聖上讓小的送旨意給公子爺,並讓百騎過來護衛公子爺安危。”   話畢,躬身遞上聖旨,也不敢宣旨。   李洛接過聖旨看了一眼。又遞給宋信,冷聲道:“念給他們聽聽,省的別人要誅我三族。”   李洛隨從者皆是憤怒著。   宋信一聽,這還得了,自己的表現機會來了。   這可是一份美差,不然乾爹也不會讓自己來。   給新主子爺留下好印象,才是正理。   宋信忙躬身接過,請李洛上座。   後又對著已經站於底下的一眾官員,宣旨:聖上有旨,授以李洛便宜行事職權,若有不從,皆可先斬後奏。   眾官一陣恍惚,慶幸者有之,害怕者有之,眾人臉色不一而言,心情難言。   那胡庸已經癱倒在地,瑟瑟發抖。   那宋信念完以後,又陰聲言道:“不知哪位要誅滅三族的,站出來,咱家好上報聖上。”   眾官一聽,慌忙閃身,生怕自己晚了,要遭殃一樣。   這就把胡庸孤零零的讓了出來。   胡庸一看,更抖了。   忙哆嗦著求饒:“上差饒命,公子爺饒命,下官胡言,求公子爺開恩。”   說完忙磕頭認錯。   宋信一看,焉能不知,喝到:“你這狗官,瞎了狗眼,朝廷法度,豈能任你胡為。”   還別說這宋信還懂些常識。   胡庸不住磕頭認錯,口中惶恐之聲不斷:“下官知錯,下官糊塗,上差饒命。”   李洛冷漠之聲隨到:“胡庸,你精明過頭也罷,糊塗昏庸也罷,你這官是不適合當了,我大虞朝,不敢用。”   言畢。朱戶便帶人去卸了胡庸的官服。李洛隨從都感覺大塊人心。   夏守忠又輕聲對李洛言,道:“公子爺,這種糊塗昏庸之人,貪贓枉法之事,必定不少。”   朱戶躬身道:“公子爺放心,小的定讓他一五一十的吐出來。”   話語聲雖小,但大堂寂靜,亦是都聽的真切。   眾人又是一縮。都知道胡庸徹底完了。得罪了不該得罪的人。想升官踢到砧板上了。可真夠糊塗昏庸的。   胡庸已經癱死在地,不見動彈。   李洛亦是不想再看這昏貨,擺擺手。立即有人拖了下去。   李洛又看著餘下官員。   聲自威嚴,氣自冷,緩緩道:“姑蘇知府,指揮使何在?”   二人一驚,慌得忙跑出跪下。應聲而是。   李洛冷冷的道:“二人的所作所為,我已看得很清。若是不治其罪,姑蘇百姓與遇難者皆不答應。”   二人一抖,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慌忙道:“上差開恩。”   “摘了他們的官服,交由朝廷發落”。李洛冷聲言道。   李洛又道:“姑蘇衙門,我暫且接手,你們即是各部的官員,便各司其職,把姑蘇治理好再說。可有異議。”   眾人忙應是。   李洛本有處理姑蘇知府以下官員之心,但知道此刻不是時候。協理穩定姑蘇還離不開這些熟悉政務之人。   再者那兩個外來指揮使亦是不便處置。要整治,需得有得力的人接替,而不是換個一樣的。   這些暫且不提。   ……   玄墓蟠香寺。   在姑蘇城東南十裡之地。   後院僻靜處一竹林旁,立著一個女子。   蹁躚裊娜,纖腰楚楚,靨笑春桃,雲堆翠髻,唇綻櫻顆,滿額鵝黃,冰清玉潤……   李洛在此定會驚喜。   隻見一豆蔻年華的少女過來,恭敬道:“師父,那蕭羌過來請令。”   女子沉默一會,緩緩道:“讓他到北邊去”,停了下又道:“若有客來,當謹言慎言,勿要泄露為師蹤跡。”   少女應聲恭是。自是退下。   女子自嘆了口氣,思忱:壞徒兒,哪兒都能找到。上次走時沒敢讓其知道。這要是被徒兒知道自己在此,那定是脫不得身了,非把自己綁在他身邊不可。   又沉思:“得為這壞徒兒找個女子傍身才是,不然這壞徒兒總想著做,沖師逆徒之倫理所不為之舉。”   又想到:那可兒身姿妙曼,裊娜纖巧,性格風流。寄居秦家,亦在都中,倒是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