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元帝十二年,尾月。 有日—— 榮國府—— 人生如夢,戲如人生。 榮府宅院中,咿咿呀呀,乒乒咣咣地響個不停。 原來今個人家榮國府有熱鬧了,政老爺壽辰到了,請了戲班子,府裡女眷聚在一起高樂不已。 像這種喜事,多是自家人擺了幾桌,自個高樂。 勛貴姻親多是禮到稍坐片刻,就會告辭。 隻有賈母那樣的壽辰才會大辦特辦,廣宴賓客。 元春自是領著抱琴回來,代表李洛送上賀禮祝福。 李洛去了宮裡,暫未前來。 昨夜元春苦苦央求,讓李洛來坐坐,又是殷勤侍奉,含龍變位,李洛自是疼愛,便應了下來。 榮府後院, 此刻,寧榮二府,老爺太太們,姐兒們,哥兒們已是用過宴席,都聚集在這裡聽戲高樂。 寧榮二府有頭有臉的大小管事,侍女丫鬟們也跟著高樂一下。 元春坐於賈母身旁,陪著敘話解悶,賈母身邊自然帶著賈寶玉,抱在懷裡,笑容滿麵,未見聽過。 臺上唱的是《雙官誥》,這出戲又叫作《三娘教子》《機房訓》《忠孝節義》等。 唱的是三娘教子,有孟母之賢德,後得雙誥命。 賈母笑著對元春道:“這出戲好,那三娘最是賢德,才會有如此福分,以老身看那,我家元春與之比更為嫻淑美德,也不知洛哥兒是個什麼想法”。 賈母其實一直都有些憂心忡忡,隻因她感覺李洛對賈家沒有好感,甚至更糟。 元春聽了,知是老祖宗想從自己這裡得到些肯定的安慰,也是無奈的勸解道:“老祖宗,殿下是如何想的,孫女也不知曉,隻知殿下對孫女一如既往的疼愛。 至於家裡,則是緊守規矩,不違法亂紀,孫女覺得殿下也會通情達理的。” 賈母嘆息一聲道:“老身倒是不懷疑洛哥兒的為人氣派,隻是這家裡,你也知道,成器的沒有,為禍胡鬧的倒是一窩,老的不成器還能指望小的有作為?” 又道:“老身年紀大了,也不知何時就去見了國公爺,就怕倒是無臉言說啊”。 元春安慰勸解著道:“老祖宗無需傷懷,兒孫自有兒孫福,留個底子,應是有的。 孫女希望家裡有出個有能耐的,讓殿下看到,必會看顧任用的。 孫女才有臉說項幫襯家裡,不然隻會得了厭惡,得不償失。” 賈母又是無奈嘆息著,摟了摟寶玉道:“別的老身也不想管了,也沒精力去管,隻是我的寶玉,可不能委屈受累了。 你也就這一個一母弟,不能讓他受了牽連,我就滿意了。” 賈寶玉聽著,安慰道:“老祖宗,且別心煩,孫兒自會安安穩穩,不給老祖宗惹事,不讓老祖宗擔憂。” 賈母笑道:“還是我的寶玉好,知道心疼老的…” 元春對賈寶玉道:“我別的不要要求你,讀書上進,需得用心,以後你姐夫不會虧了你。” 賈母聽到這,才笑容滿麵,笑道:“好好好,寶玉以後可得聽你姐姐的,不然老身可不饒你。” 王夫人在身後,聽到如此,也是笑靨如花,直覺的生了個好閨女,找了個好女婿。若不是元春得寵,豈能用姐夫二字說項。 邢夫人後麵聽到,雖是笑著,但心裡那是又嫉妒又憤恨,怎麼什麼都讓二房得了好,又想到迎春,心思:得給老爺說道說道,趁著現下有來往,把迎春送了去,或許也會得寵。 想到此,便也是舒心順暢,麵目含笑。 王熙鳳就坐,離得不遠,也隱隱聽到了些話語,心裡是極度不滿。 全家就一個寶玉稀罕,事事考慮周全,自家的為家裡忙前忙後,有好事什麼也落不到。 便對賈璉有了怨氣,哪怕成點氣,自己也敢貼著臉去求求。 李紈與殷淑坐於邊上,並有李紋李琦兩個姐妹在旁。 雖沒聽到什麼,但從各人臉上的神情看,也知應了有了好事,自嘆一下,自己就是個孤寡,什麼也不會輪上自己,深心處幽怨之念,也不是沒有。 殷淑笑著看戲,看到李紈臉色幽幽,笑道:“沒什麼的,以後我給你找個出處”。 殷淑自是沒安好心,想把李紈也哄騙到李洛床上,自己想想都覺得刺激,好亂啊。 李洛的幾個女人,殷淑是被李洛調教開發的最狠的,當然也有自身就是個騷浪本性,壓製太久,一朝釋放,便一發不可收拾,回歸自然。 李紈聽到,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也並未多疑,應了聲微微點了下臻首。 她也不會想到自家的嬸子已是吃上皇糧,飛黃騰達了。 主要是李守中沒來信言說,也無臉說這事,畢竟讀書之人,麵皮還要些的。 尤氏坐在那裡,神情自在,一副無所謂的樣子,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神態。 自家有了依靠,還哪管那麼多乾嘛,反正都是不待見自己,才懶得貼臉上去。 尤氏現下想的是,得抽個空去一趟,說說自己的安排,也有釋放一下自己的欲望,畢竟那麼久了,太想了那大龍勢了。 吃過山珍海味的,特別是過來人,有了對比,就更是會念念不忘。 何況那種感覺,是個女的,就會蝕骨於心,深入骨髓。 三春還小,但個個安靜嫻淑,端端正正的坐於看戲,三個都是無人過多關心的缺愛女孩,自從李洛來了一次後,便對李洛念念不忘,畢竟李洛對她們很好,便還想李洛能來。 正想著呢,說曹操,曹操就到。 李洛應了元春,自是前來為其增增臉麵,女人不光得寵著,臉麵也是要有的,女人活著不就是為了這個嘛。 因此能讓女人臉麵增光的男人,那女人自是百般溫柔。 當然另類垃圾女人除外。 李洛還沒進門時,賈家得到消息,一幫爺們便在大門處等候著,自是與以往不同,大開中門,恭恭敬敬的迎入進門。 一番禮節問候,便順著帶路,到了後院戲臺處。 既然到了賈家,誰都可以不理不見,但賈母必須見禮,畢竟禮節還是得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