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科舉(1)(1 / 1)

五月初,張忠稟報官家趙禎後,官家也覺得元昊此人不得不防,於是令其率領禁軍3萬前往延州支援   不到兩個月,前方就傳來了戰報,為了攻取延州,夏人開始攻打延州外圍的金明十八砦,守將李士彬是西北世族名將李繼周之後,李繼周當年曾經大破夏軍,獲器甲六十餘萬,可惜李士彬雖然號稱鐵壁相公,實際卻是個有勇無謀之輩,為人殘暴,本來他因為殺死自己的堂侄女在內的幾個親戚犯了死罪,但考慮到是功臣之後,宋廷就免去了死罪。   李元昊針對李士彬為人貪暴,他手下士兵雖多達數萬,但基本上是蕃兵忠誠度差的特點,開始了他的陰謀,首先行反間計,試圖借宋人之手,輕取李士彬首級。他派人捎書信、錦袍、金帶投置金明砦境上。書信大意是說同李士彬相約叛宋。不料該反間計被鄜延副都部署夏隨識破。當有人懷疑李士彬對宋不忠時,夏隨即辯解道:“此夏人行間耳,士彬與羌世仇。若有私約,通贈遺,豈使眾知耶?”其次,行誘降之計。反間計失敗後,元昊暗中派人到金明寨,許以高官厚祿,勸其投降。不料士彬斬使拒降,此計又成泡影。   李元昊不甘失敗又想出一條毒計,派出大批士兵假投降,李士彬原來準備把這批人送到南方,但後來聽從範雍“以德懷遠”的建議,統統收編入本軍。李元昊見計謀得逞,突然圍攻李士彬,大批內應也同時殺出,李士彬大敗,內應又故意牽了一匹劣馬給他騎,李士彬結果被李元昊逮住,割了耳朵。   金明砦一敗,延州就暴露在西夏軍麵前了,李元昊早先派一個叫賀真的軍官去範雍那裡表示西夏願意放棄獨立,範雍信以為真,延州防備極為薄弱,石守信的孫子石元孫帶兵在外援救土門(今陜西省安塞縣鐮刀灣),城中隻有幾百個士兵,而延州城則是“夾河為兩城,雉堞卑小,兵士登九州臺瞰城中如畫“。李元昊軍勢浩大,史載“夏人大寨在城北五十裡五龍川口,其後隊直接魚家莊,莊去州二十裡,較其眾約十餘萬。“範雍哪見過這副陣勢,被嚇破了膽,醜態百出。鈐轄盧守勤也沒了保安軍一戰的勇氣,嚇得號啕大哭。範雍和盧守勤於是謀劃和西夏人議和,命令都監李康伯出城談判,李康伯聽到範雍要議和大怒,當即義正言辭拒絕,同時要範雍把自己斬了,至於命令決不接受,範雍和盧守勤心中有鬼,也不敢發作,隻好連忙召集人馬保衛延州。   正在延州危急時刻,一支精銳的宋軍部隊正在飛速晝夜兼程趕往延州,帶隊的正是建昌伯張忠帶著環慶副都部署副總管劉平、鄜延副都部署石元孫。   隻是這支援軍不是一起來的而是陸陸續續到達,最早劉平先是在慶州接到援救土門命令,所以匆忙帶了3千騎兵出發了,和石元孫會合後又接到命令援救延州,同時劉平向各路人馬發出集結命令。劉平急著往前趕,走到離三川口(今陜西省延安市棗園)10裡發現其他各路人馬沒到,又向回走20裡終於和鄜延路都監黃德和部2千人,以及巡檢萬俟政、郭遵部會合,宋軍總的數量宋史記載“步騎萬餘“。西夏軍約10萬人。   之後兩軍大戰一番,宋軍憑借郭遵勇猛竟然贏了,可這時候劉平的人馬開始搶掠戰利品,並打掃戰場,被西夏人打了一個反擊,宋軍一陣慌亂,加上征戰疲憊,被西夏人一沖,有點支持不住,陣列向後退了30多步,前軍4個指揮2000名騎兵被包圍,加上宋軍旗號係統混亂和劉平失去聯絡,正在緊要關頭,宋軍後軍都監黃德和貪生怕死,見前軍後退,就帶兵逃往甘泉。   而這時候後軍總管乃是大將張忠,他上馬一刀斬了黃德,率領張家軍1000人直奔敵營,沒別的張少賢當時帶人去阻止劉平等人搶掠戰利品沒想到也被圍了。   這時候敵陣中西夏人見宋軍大亂,加緊攻擊,張少賢見大勢已去準備帶人殺出給眾人爭取退卻的機會,於是獨自一人殺入西夏戰陣,殺的西夏軍人仰馬翻,西夏軍無法抵擋,連連後退,張少賢立即殿後護衛宋軍退卻,舞動大槊擊殺左沖右突,無人可當。   西夏人用鐵索企圖攔住他,郭遵此刻已經殺瘋了,這些鐵索統統被其打斷,西夏人隻好調來弓箭手,郭遵的戰馬中箭倒地,西夏人瘋狂的沖上來,就在這時候郭遵手舞鐵鞭殺退西夏兵,而這時候劉平也帶著人圍攏過來,張少賢也沒有時間去責罵他,而是收攏殘兵開始後退   宋軍此刻徹底潰敗,但也表現出了非凡的勇氣。他們邊戰邊退,和西夏人激戰了三天,一直退到西南山,西夏人少有退卻,張少賢帶著殘兵修建了7個寨子。   李元昊得意洋洋,晚上派人求見張少賢,張少賢不理睬,接著又派人偽裝宋軍送文書,被張少賢斬首,又派人高呼“汝降乎?不然,當盡死!”張少賢不應。   李元昊惱羞成怒,帶領騎兵沖擊,宋軍早已精疲力盡,那裡架得住虎狼沖擊,頓時大亂,被一分為二,在軍陣東邊巡查的劉平和石元孫被俘獲,殘餘宋軍隻有200多人在郭遵護衛下與張少賢繼續南撤,眼看就要被追殺,終於張忠的部隊四下殺出,原來張忠根據張信的提醒準備了2道埋伏,無論西夏人是進攻哪裡都會遇到埋伏   宋軍州都教練使折繼閔、柔遠寨主張岊,隨張忠殺出,襲破浪黃、黨兒二族,斬軍主敖保,並代鈐轄王仲寶,以兵入賀蘭穀,擊敗蕃將羅逋於長雞嶺,李元昊接到敗報,焦頭爛額,隻好退兵。   張少賢被帶到張忠麵前時候已經昏迷不醒,軍醫在其身上發現了十幾處傷痕,不過好在都沒有致命傷,需要修養時日就可以了   而這時候追擊西夏軍的都教練使折繼閔來報:斬殺西夏人3000多人,救回劉平、石元孫二位大人。   張忠:好啊,你當立首功啊。你今年多大了,哪裡人。   折繼閩:末將府州人,家父耀州觀察使折惟忠,末將,末將天禧二年生人。   張忠:天禧二年。。。那不才22,少年英才啊,可有娶親   折繼閩:末將父兄早亡,還沒人給末將定親   張忠:不妨事,我之前就看你非常喜愛了,我家有6女,我欲招你為婿你可願意。   折繼閩怎麼算也就是一個地方軍州的小武官平時管著的無非是教導軍事訓練的,現在當朝勛貴,官家身邊的紅人看中自己了,那以後就一定飛黃騰達了。   折繼閩直接下拜:末將。。。小婿拜見嶽父。   三川口之戰以後,宋仁宗深感西夏強盛,下令封夏竦為陜西路經略安撫使,韓琦、範仲淹為副使,共同負責迎戰西夏的事務,而張忠則是帶著殘軍回了開封。   這次戰鬥雖然不勝不敗,但是最後時刻張忠指揮得當打退了西夏軍還是得到了封賞,正好這時候李氏又懷上了,於是就封了李氏一個四品碩人,張信得到一個從八品宣議郎的散官。   八月,張家收到了戰場消息,張少賢重傷現在回到了京兆府養傷,張忠則是配合夏竦整頓西軍邊務。   可這時候張信卻忙著要參加科舉解試。   宋朝的解試沒有固定時間,宋仁宗嘉祐年間前後,發解試鎖院在七月。但《宋會要輯稿》又有記載:“祖宗舊法,諸路州軍科場,並限八月五日鎖院。緣福建去京師地遠,遂先期用七月。川、廣尤遠,又用六月。”這時的舊製,由於史料的局限性,不能確定具體是北宋什麼時期。當時大部分州縣是在八月五日鎖院,但又可以依據距離京師開封的遠近自由決定解試鎖院的時間,距離較遠者,則鎖院相對較早   而今年的解釋就是八月初五,解試當天,張信這麼小的一個人參與過去,引起了很多人注意,隻不過大家的心思都在科舉   解試三天,張信準備蒲扇、吃食,而筆墨紙硯則是在考場領取。   解試分了幾種:諸路州府軍監、轉運司解試、國子監解試最後就是開封府解試。   而張信參加的就是開封府解試,這個怎麼怎麼理解,那就是後世在京城參加高考一樣的錄取率。經史子集都會考。而且有個比較誇張的,他們玩的是每天淘汰一批,能熬過三天的才能被排名。   而張信第一天考的就是死記硬背,好在這個是他擅長的東西,以前的王夫子就在這塊專門培訓過他。   沒想到順利的過了第一天。   第二天,更是有點吃驚,以史說今,闡述一下西夏及西域各國。這不是撞到張信這個穿越者的槍口上了嗎。   最後第三天,張信遇到一個比較難的事情了那就是說明當今天下土地問題如何解決?最少列兩個舉措。   張信一看到這個不是不會寫,而是太會寫了不知道寫哪個?從一條鞭法到攤丁入畝到官紳一體納糧都是解決方法,隻是要是寫了估計自己會被人弄死,必須寫一些符合這個朝代該有的。。   張信突然想到一個自己在德化鄉下想到的問題,火耗問題,歷史上解決的方法就是火耗歸公   火耗:就是地方官征收錢稅時,會以耗損為由,多征錢銀,更稱為火耗或耗羨,但耗羨的範圍大於火耗,耗羨還包含雀鼠耗等。征納運京的米穀,被雀鼠偷食損耗,稱為雀鼠耗。漢朝時,每繳糧食一石,加耗兩鬥,後漢隱帝時,雀鼠耗由納糧一石加耗兩鬥增到四鬥。   火耗歸公就是把這個損耗由朝廷出了。   第二個就是一條鞭法,把各州縣的田賦、徭役以及其他雜征總為一條,合並征收銀兩,按畝折算繳納   洋洋灑灑張信寫了近萬字,等寫完時候離交卷還有半個時辰。   張信交完答卷離開考場時候,母親李氏等人已經在門口迎接。   李氏:我兒今天考的怎樣啊?   張信:感覺挺好的,學到不少東西   回到府裡,張家的三個小娘,蔣綺雲、董翠青、白如玉已經站到門口迎接張信,他們來到張家知道的第一個規矩就是張家張忠最大,第二就是張信,就連祖母梁氏都排在後麵。   這個其實還是有淵源,梁氏其實是張忠的侍妾,可張忠的正妻早年病亡,續弦後生的都是女兒,其他納的妻妾也都是女兒。   而梁氏來源也比較不好言語,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因為梁氏是揚州瘦馬,是張忠去南邊剿匪時候在路邊搶的,那時候梁氏剛被人贖身要去主家的老家,走在半路就被搶了。後來梁氏在張家待了2年剩下張少賢這個唯一兒子才把地位提上去。但她的出身背景還是讓她抬不起頭,不然到現在她為什麼沒有封誥命就能說明一切。   不過好在梁氏是張少賢親母,張信親祖母,在家中還是備受重視。   張信回到家裡大家都噓寒問暖,有人張羅吃食,有人張羅茶湯,有人張羅按摩捶背。   張信:母親、祖母、三位小娘,我父親重傷在京兆府,我們不該如此張揚,不然會被人說道。   李氏:也對,但我兒今日參加解試,這可是張家第一個參加科考之人。   五天後,京兆府收到了消息,張少賢已經蘇醒,張忠用馬車把張少賢送了回來,還有兩天就到開封府。   得知父親已經蘇醒張信這才釋懷,雖然家中有他這個男丁,有祖父在,可自己年齡還小,仕途路上還需要家長扶持到二十歲最好。   又是兩天,張少賢的馬車進了伯爵府,全家都忙得亂七八糟,幾個人女人哭的不行,隻有張信跟著太醫一起進去。   太醫:小公子,指揮使雖然傷多,但沒有致命的,現在基本是血虧造成的虛弱,將養兩個月應該就沒事了。   張信:那就好,父親你怎樣啊。   張少賢:我兒。。。你爹我年輕沒事的,多吃吃肉,躺一躺就好了   突然外麵跑來一個小廝:大喜,大喜。。。小少爺中舉了,小少爺中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