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威風凜凜的韓信(1 / 1)

“陛下為什麼不能像信任丞相一樣的信任我呢?”   “難道我韓信長得就是一張造反的臉嗎?”   此時。   韓信身邊的陽辯士蒯徹嘆了口氣。   說道。   “大王,您有沒有反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您可以反,也有能力反。”   “因為您有號召將士們的威望。”   “但丞相不同...”   “丞相雖然有威望。”   “卻沒有您的能力號召將士們,對陛下也沒有威脅。”   “您如果想要安享晚年,此刻就應該辭官回故鄉修養。”   “如果您想要造反,就應該聯合陳豨大王一起起事。”   “如果您有想法的話,就請千萬不要猶豫。”   韓信聽了蒯徹的話。   重重的嘆了口氣。   “士為知己者死,陛下對我有知遇之恩。”   “我怎麼能夠反叛他呢?”   “我如果真這樣做的話。”   “世人又會怎樣看我韓信...”   “我豈不是坐實了造反的罪名?”   蒯徹又勸。   “大王擊破魏,代,趙,齊數國。”   “打敗項羽。”   “安定天下。”   “已經是報答過陛下的知遇之恩了。”   “而至於世人,世人愚昧。”   “又何必在意他們的看法呢?”   韓信背過身去。   雙手攪在一起,眉毛擰著。   良久才輕輕的揮了揮手吐出一句。   “唉!”   “你下去吧!”   蒯徹看著無作為的韓信。   很是失望的離開了。   ......   視頻的解說繼續。   【為了突圍出去,劉邦再次將大軍托付給韓信,並且任命韓信為左丞相,攻打魏國。】   【韓信采用虛實之戰...】   【讓大軍分為多股部隊渡河,實際上卻兵集一處渡河。】   【魏國無法處處防守到位,被韓信突圍打到了魏國國都。】   【魏王豹無奈迎戰韓信。】   【韓信大破魏軍,一舉俘虜了魏王豹,將魏國改為了河東郡。】   【魏國被擊敗之後,關中的司馬欣和董翳手上沒有軍隊,不成威脅。】   【劉邦大後方的危機解除。】   【另一邊,韓信在擊敗魏國之後,覺得正麵對上項羽的時機並不成熟。】   【於是稟告劉邦,讓他堅守滎陽,拖住項羽主力。】   【而自己繼續攻取代國,趙國,燕國然後向東打齊國,開辟第二戰場,進而對楚國形成反包圍之勢。】   【劉邦糾結過後,並沒有完全信任韓信,於是選擇了讓張耳帶三萬人去支援韓信,一來可以迅速的開辟第二戰場。】   【二來也可以防止韓信反叛。】   ......   大唐。   李世民看到劉邦的操作。   有些感慨。   這就是劉邦和他的區別了。   劉邦的軍事能力算不上特別突出的情況下。   將軍隊交給別人。   就得防一手。   免得將領脫離控製。   而他李世民就不一樣。   他完全不用多此一舉。   因為他手下的大將。   都是他一個個打服了收回來的。   誰敢反?   今天反,明天死!   也不想想他李世民的皇位怎麼來的。   ......   視頻的解說繼續。   【大漢二年九月,得到增援的韓信輕鬆攻破代國...】   【準備進攻趙國...】   【而就在這時,劉邦以抵禦項羽為由,命曹參調走了韓信所有的精銳部隊。】   【韓信手上的精銳部隊被調走之後,手上還剩幾萬散兵。】   【實力大減。】   【與此同時,趙王趙歇得到了韓信即將進攻的消息,一舉在邊境集結了二十萬大軍。】   【韓信攻趙的這一戰,注定了要以少打多。】   【另一邊,趙歇的手上有兩個很重要的謀臣,有多重要呢,就是他們倆決定了這場戰爭的走勢。】   【這兩個人分別是李左車和陳餘...】   【李左車大家可能不了解,他是李牧的孫子。】   【他有一句話說的非常好,這句話是“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至於陳餘,隻能說這是個自視清高的人,高傲的人,正直的人。】   【韓信帶兵來攻的時候,李左車覺得韓信一路打了過來,奔襲了數千裡,兵鋒自然是勢不可擋的。】   【所以正麵決戰,沒有必勝的把握。】   【於是提議陳餘帶主力部隊防守井陘口...】   【井陘口是太行山的一條支脈,是古時九大關隘之一。】   【出入口狹窄,在這條路上,戰車不能並行,騎兵不能列隊沖鋒。】   【隻要重兵把守,幾乎是不可能被攻破的。】   【而李左車自己則帶三萬人馬沿小路偷襲韓信的糧草...】   【韓信大軍兵鋒雖盛,但畢竟千裡而來,一路上必須保持連戰連捷的狀態,絕不能斷了勢氣...一旦丟失糧草,士兵們吃不飽肚子,又攻不破關隘,勢氣就會丟失。】   【這樣的話,韓信的不敗神話就要被打破了...】   【到時候後韓信的軍隊進退不得,被包圍在井陘口。】   【即便隻圍不打,他們也要活生生的餓死在這裡。】   【李左車的提議非常好,好到了韓信都聽的一頭冷汗...】   【但是這個計謀,陳餘並沒有采納...】   【為什麼是陳餘沒有采納,而不是趙王趙歇...】   【因為此時的趙歇隻是個傀儡,真正的話事人是陳餘...】   【前麵說過,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陳餘是個清高的人,高傲的人,正直的人。】   【陳餘這人高傲到什麼程度,清高的什麼程度,正直到什麼程度呢???】   【他常常稱自己為正義的化身,自己的軍隊也是正義之師。】   【麵對李左車提倡的計謀,陳餘覺得嗤之以鼻。】   【因為陳餘熟讀兵法。】   【兵法上說,雙方對壘的時候,十倍的兵力可以打圍殲戰。】   【兩倍的兵力可以正麵平推...】   【現在趙國有兵力二十萬,韓信不過數萬人,還都是烏合之眾,打敗韓信何須用計?】   【這不是隨便打,隨便贏。】   【而且,韓信幾萬人我們都不敢打正麵對抗...】   【假如有一天來了幾十萬人的敵人,我們該如何?】   【陳餘最終沒有采取李左車的計謀。】   【這個消息被韓信知道以後,大牙差點笑掉。】   【於是韓信不再猶豫,果斷製定計謀。】   【韓信的計劃是這樣的,先在太行山支脈上埋伏一隊騎兵,讓他們都帶上漢軍的軍旗。】   【然後韓信和張耳正麵帶人進攻,勾引趙軍全軍追擊...】   【一旦趙軍全軍出擊,這隊騎兵就負責搶占關隘,然後插上漢軍的旗幟...】   【傾巢而出的趙軍見前後都有漢軍的旗幟,就會以為自己已經被反包圍,然後投降了。】   【要是陳餘知道韓信的計謀,一定很生氣,特麼的年輕人不講武德。我堂堂正正的跟你決鬥,你居然跟我玩心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