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問天繼續刷視頻,刷到了一條忽必烈的視頻。 天空中,宏大的聲音繼續響起。 【忽必烈統一了分裂400年的華夏大地】 【他生於草原黃金家族,爺爺是黃金家族的族長。】 【彼時天下風雲四起,諸國爭霸。】 【他的爺爺也帶著大軍四處征戰,蒙古大軍所到之處,天下莫不臣服。】 【作為蒙古帝國黃金家族嫡係血脈,他被家族給予了厚望。】 【然而他也足夠強大,一生中也在征戰不休。】 【他滅大理,南宋,首次將青藏高原地區納入華夏之版圖。 【讓整個華夏地區再次歷經數百年分裂,再次歸於一統。】 【他叫孛兒隻斤*忽必烈,大元王朝的開國帝王。】 …… “草原民族麼?” 劉邦也是一臉的疑惑。 “莫非在後世,也會有異族統一中原地區?” “哎,我原以為五胡亂華已經是我華夏大地最後的絕唱。” “沒想到後世我華夏領土竟然被異族占領。” “隻能說是可悲啊。” 作為大漢的開國皇帝,劉邦對於異族可是非常痛恨。 如今聽到華夏被異族統治,自然很不是滋味。 “ 陛下,其實你不用太過擔心。” “ 哦?” “ 子房。你有何見解?” 張良意味深長的說道。 “陛下,那匈奴一族你也知道。” “你覺得他們的文化比之我們如何?” 劉邦不屑一顧。 “就那群野人,也配和我們比文化?” “如果論騎射之術,我大漢比不了他們。” “可如果比文化,那群野蠻人,給我們提鞋都不配。” “可是子房啊,戰爭比的就是軍隊。” “文化可無法殺人啊。” 文化再好,麵對戰爭時就顯得那麼脆弱了。 有多少文化都是在戰爭中消亡的。 “陛下,你有所不知。” “文化雖然無法成為戰爭利器,但是我華夏最不可缺少的部分。” 張良說道。 “大晉末年,五胡亂華,天下三百年的分爭。” “可是唯有北魏孝文帝才徹底統一北方,而其他部落全部失敗。” “其原因就是推行中原文化。” “否則,北方各族人民是無法歸心的。” “那忽必烈也是如此。” “他如果想要統治華夏,第一點就是要全麵吸收我華夏文化。” “ 否則,他的統治必不長久。” 是這樣啊! 劉邦摸了摸下巴。 “但是不對啊,那北魏不是分裂了嗎?” “難道後人不會去吸收前人的經驗?” 張良解釋道。 “這是歷史的必然。” “ 隻要推行中原文化,勢必會有元老阻止。” “因為這會損失他們的利益。” “我看那忽必烈定然會是推行中原文化,受到守舊派的阻攔。” “至於是否能夠成功,就要看他的手段了。” 張良這麼一解釋,劉邦就明白了。 “忽必烈,你麵對這種情況,又該如何選擇呢?” “我很好奇。” …… “輔機?” “你覺得大元的統治會久嗎?” 長孫無忌笑道。 “陛下,你又何必明知故問呢?” “南北朝時候,多國都滅亡。” “原因就是沒有推行我中原文化。” “百姓離心離德,又如何能長久?” “可要是推行漢化,又會遭到守舊派的抵製。” “這就是一個死循環。” “要想解開這個死循環,除了忽必烈本人外,他的繼任者也需要推行他的思路。” “這樣經過數十年,才有可能統治的更加長久。” “否則,這大元王朝定然不能超過百年。” 李世民點點頭,和他的想法也是無二。 “隻是可惜,我中原百姓又得遭受無盡的戰火。” “也不知道那南宋是哪個時代?” “竟然會被異族滅國,真是廢物。” 想他大唐,兵鋒何其之甚。 周邊異族莫不敢擋。 那忽必烈也就是遇到了廢物朝代。 遇到他,絕對揍得他滿地找牙。 李世民有著絕對的自信。 他十六歲上戰場,救楊廣雁門之圍。 十八歲起兵,期間定薛舉,平劉武周,宋金剛,竇建德,王世充。 那年他二十三歲。 放眼古今,如此年輕還有此戰績者,也就霍去病一人爾。 論用兵,他不怕任何人。 …… 大宋。 趙匡胤和趙光義麵麵相覷。 “額,三弟。” “這個南宋是我大宋嗎?” 趙光義欲言又止。 “這個,有可能是,有可能不是。” 趙匡胤無語。 他大宋以武立國,平定五代十國。 沒想到居然被異族給滅國。 這待遇好像也就晉朝做到了吧。 難道我大宋還不如晉朝? 不知道是誰的後代,竟然如此無能? 真是丟我趙匡胤的臉麵。 …… 大元。 忽必烈看著天空,目光閃爍。 “我擊敗阿裡不哥,登上大汗之位。” “後來更是滅南宋,定吐蕃。” 他自認功績強大,論疆域更是遠邁汗唐。 “陛下。” “董大人來了。” 他來了。 “宣。” 不一會,就有一人來到了大殿。 “陛下。” 忽必烈笑道。 “董大哥,這裡無人。” “我們還是以兄弟相稱。” 來人名叫董文炳,是他忽必烈的左臂右膀。 從小二人就相識,年紀差不多,但董文炳比較老成。 故而,忽必烈一直叫他為董大哥。 “不敢,陛下以後還是叫臣名字就好。” “這董大哥之名,以後還是不要叫了。” 忽必烈無奈。 漢人有時候就是麻煩,這麼稱呼不好嗎? 蒙古人就喜歡以兄弟相稱,這樣顯得親近。 …… “行吧,董愛卿,你此來何事?” 董文炳指了指天上。 “陛下,我想看看我大元的未來。” 這能夠看到未來。” “我大元,也要吸取其中教訓。” 忽必烈臉色一動。 的確。 如今的大元雖然建立,但是問題還是很多。 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是否推行漢化。 他忽必烈一直是推行漢化的支持者。 因為他發現,要想統治中原地區,就必須推行漢化。 否則,大元要不了多久,定然會被其他人推翻。 漢族人口太多了,而且深受儒家影響。 一個不好,大元就有覆滅之危。 可漢化的問題有很多蒙古貴族不同意。 甚至現在就有很多人不願意在中原呆著。 他們寧願回蒙古大草原去,也不願意留在這裡。 也因為他忽必烈支持漢化,導致蒙古貴族和他關係一直不好。 反而是那些漢族大臣,卻一直是他的支持者。 這不能不說是一種諷刺。 好,那就來看看,我大元的未來是否長久。” …… 天空中,宏大的聲音響起。 【忽必烈出身於草原,長於漠北。】 【他的父親名叫托雷,是蒙古大汗成吉思汗鐵木真的兒子。】 【可以說,忽必烈出身就自帶榮華富貴。】 【和其他蒙古貴族不同,生在皇家的忽必烈對騎射之術不是太敢興趣。】 【反而對華夏歷史的史書非常有興致。】 【忽必烈精通華夏文化,對各種典籍了如指掌】 【他最喜歡的歷史帝王就是唐朝太宗文皇帝李世民。】 【他看到李世民少年時期就結交天下豪傑,坐而論道。】 【在二十多歲的時候就成就霸業,定鼎天下。】 【如此的意氣風發,讓他非常神往。】 【後來他也效仿李世民天策府,組建金蓮川幕府,廣納天下英才。】 【金蓮川幕府中有六大群,分別為術數群,文學群,理學群,理財群,僧侶群,宿衛群。】 【其中大部分都是漢人。】 【也因為對華夏文化的羨慕,他被大部分蒙古貴族認為是蒙奸,幾大汗國都不支持他】 【反而讓他奪得蒙古大汗之位居然是因為華夏人的鼎力支持。】 【不得不說,這真的很有趣。】 …… “哈哈哈。” “居然發生這種事?” “生在蒙古皇家,被蒙古人認為是奸人,但卻被漢人支持。” “這事還真是古怪啊。” 嬴政看著天空,臉上興致頗濃。 按理說,草原民族別說得到漢人支持了,能不被漢人反抗就算是幸運的了。 但這忽必烈相反,被自己的族人敵視,而被漢人支持。 這怎麼想都覺得很有意思。 “陛下。” “此事其實很好理解。” 李斯在一旁說道。 “那蒙古貴族定然內部也是爭權奪利。” “那成吉思汗的兄弟,兒子,孫子一大堆。” “這忽必烈在其中肯定也不顯眼,自然獲得不了多少利益。” “他要是想要成就帝業,那自然需要其他人的支持。” “忽必烈自幼讀史書,自然也和不少漢人大臣認識,取得他們的支持並不稀奇。” 嬴政聞言,也是表示認可。 “這樣也好。” “他獲得了漢人的支持,那想必就不會做出那屠殺百姓的事。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 “ 這對我華夏子民來說倒是好事。” 嬴政看著天空,心中默默的念道。 “忽必烈,還真是有意思的一個人。” …… 大唐。 李世民也是一臉的目瞪口呆。 居然如此有趣? 漢人支持他,但蒙古人抵製他。 最讓他無語的是,自己居然是他的偶像。 我組建天策府,廣納天下豪傑為己用。 像房玄齡,杜如晦也都是那個時候跟著他的。 可忽必烈也學他搞了個金蓮川幕府,網羅天下人才。 難道我在後世有這麼大的名氣? 連幾百年的草原民族都知道我李世民的大名? “陛下。” 長孫無忌笑道。 “看來你在後世的評價不低啊。” “否則異族帝王也不會把你當偶像。” “這等好事,要該慶祝啊。” 自己的這位妹夫對財富,對權力都不太熱衷。 一個對財富權力迷戀的皇帝,是不可能給大臣太多自主權的。 而李世民對大臣很放心。 甚至在東征高句麗的時候將國事都托付給房玄齡。 包括李靖攻打突厥,在沒有請示的情況下直接捉了頡利可汗。 也因為這事,讓唐儉恨了他一輩子。 要不是跑得快,唐儉的下場和儷食其的下場一樣,來個油鍋烤肉。 李世民最大的迷戀是名。 他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一個有德的明君。 因此,什麼事都會聽取
第49章 忽必烈(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