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火燒洛陽(1 / 1)

李儒向董卓建議道:“溫侯呂布新敗,士兵們已經失去了戰鬥的意誌。我們不如將朝廷遷回洛陽,再將皇帝遷移到長安,以應驗最近的童謠。最近街市上的小兒都在唱:‘西頭一個漢,東頭一個漢。鹿走入長安,方可無斯難。’這個童謠正好應驗了丞相您的興旺在長安,是一個有福之地。‘西頭一個漢’指的是高祖在西都長安的興旺,持續了十二個皇帝;‘東頭一個漢’則是指光武在東都洛陽的興旺,現在也是第十二個皇帝。根據天運的輪回,丞相您應該將朝廷遷回長安,才能避免急危。”   董卓聽後大喜,說:“如果不是你提醒我,我還真的沒意識到這一點。”於是,他立即引著呂布星夜趕回洛陽,商議遷都的事宜。董卓召集文武百官於朝堂之上,宣布:“漢朝在東都已經歷了二百多年,氣數已經衰微。我觀察到旺氣已經轉移到了長安,我打算奉鑾駕西幸。你們各自應該盡快準備行裝。”   司徒楊彪站出來說道:“關中地區已經殘破不堪,現在無緣無故地放棄宗廟和皇陵,恐怕會引起百姓的驚慌和動亂,甚至可能導致天下大亂。天下的安定比動亂更容易實現,希望丞相您能仔細考慮。”董卓聽後大怒,喝道:“你是想阻撓國家的大計嗎?”   太尉黃琬也站出來說道:“楊司徒的話是對的。以前王莽篡位、更始赤眉之亂時,長安被焚燒成了廢墟,百姓流離失所。現在放棄宮殿而遷往那片荒地,並不合適。”董卓反駁道:“關東的賊寇四起,天下已經陷入混亂。長安地處險要,又靠近隴右,建築材料很快就能準備齊全,宮室官府不用一個月就能建成。你們不要再胡言亂語了。”   司徒荀爽再次進諫道:“丞相,遷都洛陽對百姓來說將是一場災難。”   董卓聽後更加憤怒,他吼道:“我為了整個天下的大計,怎會顧及那些小民的生死?”   荀爽堅定地反駁道:“百姓是國家的基石,基石穩固則國家安寧。若強行遷都,導致百姓流離失所,國家才真正陷入了危險。”   董卓聽後暴跳如雷,怒斥道:“你這是妖言惑眾!”   當天,他便下令將楊彪、黃琬、荀爽貶為平民。   董卓在臨行前的那個夜晚,下令各城門放火,整個洛陽城瞬間陷入了火海之中。火光沖天,濃煙滾滾,百姓們的房屋在火焰中化為灰燼,無數家庭在哭喊聲中失去了家園。李傕和郭汜作為董卓的得力乾將,親自執行了這項殘忍的命令。   他們騎著高頭大馬,手持火把,率領著一隊士兵在城中穿梭。每到一個地方,他們就點燃房屋,看著火焰在夜空中肆虐。火光映照著他們冷酷的臉龐,他們的眼中沒有一絲憐憫,隻有對權力和財富的渴望。   皇帝和皇族成員們被迫聚集在一起,他們的臉上寫滿了恐懼和無助。他們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宮殿在火焰中化為灰燼,心中充滿了絕望。他們曾經擁有的一切,都在這一刻化為烏有。   南北兩宮的火焰相接,形成了一道道巨大的火墻。長樂宮的宮廷在火焰的吞噬下,迅速變成了一片焦土。宮殿的屋頂、墻壁在火焰中崩塌,發出震耳欲聾的巨響。宮殿內的大型珍寶、玉器不太容易被帶走的,都在火焰中化為灰燼,曾經的輝煌和榮耀都在這一刻煙消雲散。   李傕和郭汜在火海中肆虐,他們的笑聲和歡呼聲與百姓們的哭喊聲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幅慘絕人寰的畫麵。整個洛陽城在火焰的映照下,變得如同地獄一般。   這場大火整整燒了一夜,整個洛陽城變成了一片廢墟。無數家庭失去了家園,無數人在火災中喪生。這場大火不僅摧毀了洛陽城的繁華和美麗,更摧毀了人們心中的希望和信念。   在火災過後,整個洛陽城彌漫著一種悲傷和絕望的氣氛。百姓們無家可歸,隻能在廢墟中徘徊。他們的眼神中充滿了恐懼和無助,仿佛整個世界都已經崩塌。而李傕和郭汜等人則滿載而歸,他們的臉上寫滿了得意和滿足。他們不僅完成了董卓的命令,更在這個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的財富和權力。   董卓的命令像一股寒冷的北風,刮過洛陽城的大街小巷,讓所有人都感到心驚膽顫。呂布,這位勇猛無雙的將領,此刻卻成了挖掘先皇陵寢的盜墓賊。他身穿黑色的鎧甲,臉上沒有了往日的英氣,取而代之的是一種陰冷和狠辣。   他帶領著一隊士兵,手持鐵釬和鐵錘,來到了皇陵的入口。士兵們開始挖掘,鐵釬和鐵錘的撞擊聲在寂靜的山穀中回蕩。這種聲音,就像是死亡的節拍器,讓人心生恐懼。   隨著挖掘的深入,陵墓內部的景象逐漸展現在他們麵前。精美的壁畫、華麗的玉器、璀璨的金寶,這些都是歷代先皇及後妃的陪葬品。然而,在呂布和他的士兵眼中,這些隻是可以用來換取金錢和權力的物品。   呂布親手拿起一塊鑲嵌著寶石的金冠,眼中閃過一絲貪婪的光芒。他想象著自己戴上這頂金冠,成為天下之主的場景。然而,他並沒有意識到,這種行為已經嚴重違背了忠誠和道義。   士兵們看到呂布的行為,也開始肆無忌憚地搶奪陵墓中的寶物。他們互相爭搶,甚至為此大打出手。整個陵墓中充滿了貪婪和暴虐的氣息。   在盜墓的過程中,呂布和他的士兵們完全忘記了尊重和敬畏。他們不僅盜取了先皇及後妃的寶物,還破壞了陵墓的結構,導致陵墓坍塌。這座曾經莊嚴肅穆的陵墓,如今變成了一片廢墟。   當董卓得知呂布盜墓的事情後,他並沒有責怪呂布,反而稱贊他做得很好。   董卓在洛陽城的最後一夜,完成了他的掠奪。他的府邸門前,數千輛車整齊排列,每一輛車都裝滿了從皇宮、陵寢、官民家中掠奪來的金珠、緞匹等珍貴物品。這些財物,在火光下閃耀著誘人的光芒,仿佛在訴說著它們曾經的輝煌與價值。   董卓站在府邸的臺階上,目光貪婪地掃過這些財物。他的心中充滿了滿足和得意,仿佛這一切的掠奪和破壞都是值得的。他大手一揮,命令車隊啟程,向長安進發。   車隊緩緩駛出洛陽城,沿著官道向西北方向前進。數千輛車連成一條長龍,在晨霧中若隱若現。車輪滾動的聲音、馬匹嘶鳴的聲音、還有士兵們的嘈雜聲混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種奇特的旋律。   沿途的百姓們看到這支龐大的車隊,無不露出驚恐和憤怒的表情。他們紛紛躲避在道旁,不敢與這支車隊對視。而董卓的士兵們則毫不顧忌地揮舞著刀槍,驅趕著靠近車隊的百姓。   車隊行進的速度並不快,但董卓卻沒有任何的不耐煩。他坐在一輛裝飾華麗的馬車中,欣賞著窗外的風景和車隊中的財物。他的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和期待,仿佛他已經看到了自己在長安城的權力和榮耀。   此時的聯軍營帳,曹操急匆匆地找到袁紹,他的眼神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仿佛有某種重要的決定在心中盤旋。   曹操拱手施禮,直言不諱地說道:“袁盟主,董卓西去,此乃天賜良機。我們理當乘勝追擊,一舉殲滅此賊,為國家除害。”   袁紹眉頭微皺,他環視著四周的諸侯,然後緩緩開口:“孟德兄,你的想法我豈能不知。但連日征戰,兵馬疲憊,糧草不濟。此時追擊,恐難有勝算。”   曹操聽到這裡,心中不禁湧起一股焦急之情。他緊皺眉頭,聲音略顯急切:“袁盟主,董卓焚燒宮室,劫掠天子,此等罪行,豈容寬恕?此時不追擊,更待何時?若失此良機,恐天下大亂,百姓遭殃。”   袁紹沉默片刻,他明白曹操的擔憂和決心。但他也有自己的顧慮和考量,他緩緩開口:“孟德兄,你的心情我理解。但此事關乎眾諸侯的安危,不可輕率行事。我們需從長計議,確保萬無一失。”   曹操看著他們的麵孔,心中湧起了一股怒火。他知道,這些諸侯雖然名義上是為了維護國家的安寧而聚集在一起,但他們的心中卻各有各的算盤和顧慮。   “豎子不足與謀!”曹操憤怒地站起身來,他的聲音在營地中回蕩。他不再理會那些猶豫不決的諸侯,轉身走向了自己的部隊。他的心中充滿了決心和信念,他要靠自己的力量來拯救這個國家。   於是,曹操親自率領萬餘精兵,帶領著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李典、樂進等將領,星夜兼程,追趕董卓。   再看董卓這裡正率領著大軍行進在道路上,突然接到消息,滎陽太守徐榮已經率兵前來接應。董卓心中稍安,知道有了這位得力乾將的加入,自己的安全又多了幾分保障。   待徐榮行完參拜之禮後,董卓的謀士李儒上前一步,低聲對董卓說道:“丞相剛剛離開洛陽,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恐怕會有敵軍追趕而來。為了確保安全,我建議讓徐榮將軍在滎陽城外的山塢旁埋伏一支精兵。待敵軍追趕至此,先放他們過去,待我軍在前方打敗敵軍後,再回頭截殺,這樣必能讓敵軍膽寒,不敢再追擊我們。”   董卓聽後大喜,他贊賞地點點頭,對李儒的計策表示贊同。他當即賞賜了徐榮一批財物,並命令他立即去布置埋伏。   為了確保萬無一失,董卓又命令呂布率領一支精兵擔任後衛,以防敵軍從後方偷襲。他深知呂布的勇猛和忠誠,有他在後方鎮守,自己可以更加放心地前行。   在董卓的周密部署下,大軍繼續前行。而徐榮和呂布也分別領命而去,各自去執行自己的任務。   曹軍營帳之中,知道歷史的劉星宇神色凝重地向曹操獻策:“曹公,根據我的推斷,董卓軍軍師李儒多智,可能會在我們前方設伏。他們可能會利用地形優勢,以逸待勞,等待我們深入埋伏圈。”   曹操眉頭緊鎖,沉思片刻後問道:“那依你之見,我們該如何應對?”   劉星宇成竹在胸,沉聲說道:“曹公,我有一計。我們可以利用夏侯惇將軍的勇猛,讓他率領四千兵力作為誘餌,故意示弱,吸引呂布軍的主力深入埋伏圈。而其他將領則分別負責火攻、設置伏兵和機動支援。在關鍵時刻,我們再發動反擊,一舉殲滅敵軍。”   曹操聽後,眼中閃過一絲贊許之色,他點頭說道:“星宇,你的計策雖險,但若是執行得當,或許能夠一舉扭轉戰局。我信任你的智慧和勇氣,就由你來發號施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