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成也於謙,敗也於謙(1 / 1)

【……此戰,於謙以明代宗朱祁鈺為先鋒大將,殘餘北地文武為將校,率數萬京城守備軍,數十萬京師百姓抗住了也先十數萬大軍數日的圍攻,並成功等到各地勤王援兵抵達,大明未來數百年國運因此得以改寫。   不得不說,這是個奇跡。   可惜,亦如秦末漢初韓信的成也蕭何敗蕭何,大明雖因於謙而重生,卻也因於謙而覆滅。   於謙以一人之力挽救了大明朝,強行給大明續命兩百餘年不假,但他的出現也為後期大明崇文抑武,乃至文恬武嬉埋下了禍根。   因為其本人是文官出身,在滿朝武將勛貴一敗塗地,大明危在旦夕時,他以一人之力調兵遣將力挽狂瀾。   而他這一行為,被後世文官拿來大書特書,最終成為製約武將掌軍權,乃至皇帝重新掌軍權的有力利器。   導致大明後期軍權淪喪不說,連帶著率軍征戰沙場的武將見到官員都自動矮三級,不僅需要大禮跪拜,連武將任命升任都成了文臣的特權,不再由皇帝專有。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文臣最盛時期當朝宰輔公然在朝堂上說‘吾非相,乃攝也’。   而詭異的是,當時的滿朝大臣,包括當朝皇帝、太後對此均無異議。   朝廷麾下那位從南打到北,以一人之力將大明這艘搖搖欲墜的破船重新包鋼刷漆的戚大帥更是因此以其門下走狗自稱,見之必跪。   這是何其可笑?   當然,造成這一切後果的於謙也沒落得好下場。   由於其人太過迂腐天真,加之其本人出身於浙江錢塘,本為南地官員。   在其背叛以徐琛為首的南地文武官員,破壞了南地文武與也先的謀劃後,他就成了南地文武百官心裡的刺。   而當時朝堂上能幫他抗衡南地文武百官的北地文武已經在之前土木堡一戰中係數坑殺。   所以,在他趕走也先並獨霸朝堂後沒幾年就遭到了南地文武的反撲。   景泰八年,明代宗朱祁鈺因不明原因暴斃後,因跟著他在京城保衛戰而顯貴的景泰朝重臣開始遭到被南地文官勢力擁護,並再度復辟的明英宗朱祁鎮的清算。   首當其沖的就是於謙本人。   這位一手指揮了大明京師保衛戰的國之重器在明代宗猝死的第二天,就被因擁立朱祁鎮復辟而顯貴的石亨、曹吉祥、徐琛等人以‘於謙不死,復辟師出無名’為由斬首棄市。   其家小妻女更是在其死後被滿朝文武送給瓦剌當做當初計劃失信的賠禮。   而跟著於謙保下大明江山的各文武大臣,也在於謙死後盡皆被處死,家族妻女皆被送於瓦剌賠罪。   並且做完這一切後,他們還用春秋筆法將坑殺忠臣良將的罪名扣在了朱祁鎮頭上。   那麼,朱祁鎮是無辜的嗎?   不是。   相反,他很樂意替文武大臣背這個鍋。   因為在他眼裡,於謙這個救了他全家老小的國之重器是擁立其弟朱祁鈺奪他皇位的逆賊。   是迫害他讓他在瓦剌受苦,不讓他回明朝的罪魁禍首,是人人得而誅之的亂臣賊子。   所以在朱祁鎮眼裡,於謙等人必須死。   請相信一個巨嬰的腦回路。   他們的思維絕對有這麼清奇。   各位要知道,從小嬌生慣養,被別人哄著長大的孩子心智是不健全的。   因為他們那充滿贊美與附和的有限人生閱歷促使他們遇事隻會看事情表麵的意思。   他們是不會深思事件本身含義的。   所以,在他們眼裡,隻要你對我百依百順,事事依我,那你就是對我好的好人。   可如果你對我各種反駁,事事不順,那麼你就是對我壞的壞人,必須殺之而後快。   這種簡單的人生邏輯導致他們腦子裡沒有表裡不一這個概念,在他們的認知中,這個世界上的對與錯一目了然,沒有原因,沒有理由,隻有黑與白兩種顏色。   所以,朱祁鎮復位後處死了於謙、王直、金英等人,同時還給死在土木堡的王振立了碑。   後世也有人認為,如果朱瞻基死的不那麼早,亦或者大明武官硬氣點,直接以宦官不得乾政為由宰了王振,也許大明就不會這樣。   對此,後世五星評論家麥克阿瑟表示:即便朱瞻基真的延長了壽命,並頂住了朝堂壓力廢了孫氏與朱祁鎮,改立朱祁鈺或其他皇子。   亦或者土木堡之變前英國公張輔拚著自家全家老小不要殺了王振成全了朝廷這個大家,恐怕也隻能救一時而救不了一世。   因為造成土木堡慘敗的根源不在朱祁鎮與王振身上,而在於洪武帝朱元璋,尤其是晚年的洪武帝朱元璋。   以當時大明朝堂內部君臣割裂程度來看,即便沒了朱祁鎮的土木堡之變,在後世也會有其它帝王的火木堡之變、金木堡之變。   這場巨變遲早會來,躲不掉的。   因為縱觀歷史,君王也好,朝臣也罷,但凡是人,就逃脫不了人與生俱來的一個共性:   一個人在落魄時有多卑微,那麼當他得勢後就會有多霸道。   明太祖朱元璋就是典型。   幼年時的朱元璋孤苦伶仃,恨急了欺壓他的元朝狗官,所以在他得勢後,這個被他一直刻意壓製的恨意就在各種刺激下徹底爆發,尤其是在馬皇後中年早逝後。   沒了羈絆的他徹底瘋狂,一有不順就大肆屠殺,仗著自己的文韜武略將滿朝文武視作豬狗般屠戮。   偏偏他還規定官員無故不能離職。   所以,他長子、次子、三子,以及他朱家的後代以各種各樣的原因早猝。   其中尤其以朱標的英年早逝後果最為嚴重。   因為朱標的死讓他在晚年不得已提起了屠刀,殺了原本跟在他身後默默支持他朱家的朱氏勛貴為後世之君鋪路。   但他忘了一件事,抬頭向前看。   一雙鞋合不合腳隻有自己親手量過、試過才知道,不能因為別人穿什麼尺寸,自己就不顧自己的真實情況硬頂著穿適合別人的尺寸,這樣死撐是會瘸的。   可惜,這一點被他拋到了腦後,也許是出身限製了他的認知,也許是其它什麼原因。   總之,明太祖朱元璋隻學會了借鑒歷史,卻沒有學會如何展望未來。   這一點從他上位後定下的諸多規矩就能看出。   當時他覺得自己發達了,自己的子孫後代也要跟著吃香喝辣,不能再像自己小時候那般朝不保夕。   所以上位後大肆分封諸子,並且一口氣連他們的兒子,女兒,甚至孫子的俸祿與爵位都定好了。   在他的規定中,他兒子的後代除了長子要繼承王位外,其它兒子都能撈一個朱家的爵官來做。   更恐怖的是,這個子嗣得到的官依舊是世襲的。   也就是說,長子的次子在封了爵後,這個次子就成了這個爵位的首任先祖。   從他開始,他這一脈就自動分裂成了一個新的勛爵世家,他的長子會在他故去後自動擔當這個爵位,並世襲罔替。   同時,他的次子,則會按照朱元璋定下的條例繼續跟他當年一樣,自動分裂出去封爵,然後就這麼周而復始的一直延續蔓延,永無止境。   這種無限製繁殖延伸的後果是相當可怕的,到了明朝末年,光大明宗親的人數就到了數十萬,整個大明朝舉全國之力都無法供養這些宗親皇室。   偏偏皇明組訓中又規定凡皇室子孫,不論爵位大小,均不得入朝做官,也不得耕田經商。   這就導致很多皇室在朝廷無力供養的情況下,不得不效他們老祖宗朱元璋的故事上街乞討活命。   離譜不離譜?   此外,還有那奇葩的戶籍製。   在朱元璋眼裡,他一直認為老子英雄兒好漢,所以在他上位後給全天下的老百姓都定了戶籍製度。   什麼是戶籍製度?   簡單來說,就是他一個人把全大明人的後代都設計好了未來。   是的,你沒看錯,他給全大明人的後代規定好了未來。   在他的戶籍製度中,當兵的軍戶生的兒子必須也是軍戶,工匠的後代必須是工匠,醫師的後代必須是醫師,不得從商,不得務農,不得讀書。   別問為什麼。   問就是他覺得老子英雄兒好漢。   可這老燈忘了一點。   人是會變得。   自古以來就從來沒有什麼老子英雄兒好漢的說法。   否則你朱重八為什麼會從一個平民老百姓出身的乞兒成為大明之主?   按你這套爹是啥樣兒子就是啥樣的理論,你不該老老實實的當農民被人剝削嗎?   怎麼就蹦出來個大明開國皇帝?   所以,他晚年千不該萬不該仗著自己的威名,用‘以史明後事’的理由同時得罪朝廷的文武大臣,這種自斷雙臂的做法無疑是自尋死路。   對此,後世五星評論家麥克阿瑟表示:老朱頭你難道就沒想過,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你可以憑借自己多年征戰沙場的文武功績獨自一人扛起整個大明,你的後代能嗎?   你看看伱這些後人的下場,你除了給他們留了個要命的皇位外,還給他們留了什麼?   從某種程度上而言,他們做你的子孫後代也是倒了八輩子血黴。   靖難之役、漢王之變、土木堡之變、奪門之變、八虎亂國、藩王之亂、大禮議之爭、壬寅宮變、庚戌之變、二王爭立、梃擊案、紅丸案、移宮案、王恭廠爆炸案等等,這裡麵哪個不是牽扯極深的宮門內鬥?   可以說,因為你的肆意妄為,導致大明十六朝朝臣與皇帝的對抗幾乎沒有消停。   那些因你過度殺戮而對你朱家皇帝有了忌憚之意的文武朝臣為了不讓你朱家皇帝再度掌權,費盡心思的與你朱氏子孫對抗。   君臣不合的事其它朝代也有,但因為當朝皇室與勛貴武將榮辱一體,刀把子在手,所以相對較少。   即便有,也在可控範圍,最起碼不會出現這種大規模皇帝橫死的局麵。   唯獨大明,不僅代代帝王短命,有些甚至還被迫絕後,隻能讓位於血緣親族,也真是夠奇葩的。】   “……”   洪武十五年,被說的臉一陣紅一陣白的朱元璋心驚肉跳的看著神跡中那快速閃過的各種宮闈內禍,眼珠不住顫抖。   【以上,便是此次盤點人物大明之父,瓦剌第一功臣王振王公公普通而又不普通的一生。   三日後,本視頻將開啟下一任亂國賊將的盤點,敬請諸君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