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開熙4年(1 / 1)

年底前,韓徽、張詠、曹彬留一萬禁軍侍衛親軍司駐淮州、揚州二州,統大軍凱旋回汴京。   皇帝柴宗訓親自出朝陽門,築“社稷壇”迎接大軍。   全軍見禮山呼萬歲後,柴宗訓道:   “眾將士此次出征揚州,大破唐國與韓逆,揚我大周皇威,忠勇可佳!   朕要大加獎賞於你們。   全軍一律賞銀十兩!官升一級!   韓徽封“平南伯”,張詠封“武勝伯”,曹彬封“宣寧伯”。”   全軍皆行大禮謝恩,聲若雷霆道:   “謝陛下洪恩!吾等願為陛下效死!”   汴京城中,慶功宴大擺了三日才罷。   淮南二州淮州、揚州,與取自南唐的鄂、安、光州收為大周朝廷直轄後,在皇帝柴宗訓授意下,工部優先為此5州進行水利設施的修建。   經3年的大力開墾荒田和“夜市”新政後,這5州之地亦經濟大興,百姓生活已皆能溫飽有餘,而朝廷國庫稅入也大增。   開熙四年(963年)五月七日,汴京皇宮皇極殿中的柴宗訓看罷這五州刺史上呈的奏折,心中滿意。   這3年來,符太後垂簾聽政的時間已減少了許多,隻在議一些重大國是的日子才陪同皇兒上早朝,放心的將朝政交給了年已十一歲的皇帝柴宗訓。   多年勤於練武下,柴宗訓身高已有近1米5,體格雄壯。   在張詠的精心指點下,柴宗訓的箭術雖仍不如張詠之神射,亦能稱善射。   柴宗訓一手打造的“龍驤軍”和“龍驤衛”,經三年來的不斷招募大周各地孤兒擴軍,“龍驤軍”已擴充至兩個兵團、十八萬人;“龍驤衛”為一個兵團、九萬人。   柴宗訓給年滿十八歲的兩軍軍士製定月俸,為每月一兩八錢銀。如此高的俸祿,不但令兩軍士氣高昂,軍士誓死效忠,也令大周百姓皆羨慕不已,許多百姓家的青年都盼著這兩支皇帝親軍能早日再度擴軍,自民間招募軍士。   國庫稅入已達年八千二百萬兩白銀,一年兩季田畝糧食收入達二十五億斤,足以養活七千萬人口。   因糧食的產量充足及朝廷促商政策,大周社會的各行各業,如製衣、養殖業、釀酒、娛樂行業,都開始得到了快速發展,商品經濟初見繁榮。   而解決了溫飽問題的大周百姓的人口出生率,也大幅提升,據戶部今年三月的戶籍統計,3年間出生了近百萬嬰兒。   柴宗訓恐民間為勞力、重男輕女之敝,乃下旨大周各地,嚴懲棄養、溺斃女嬰行為。   對於確實因孩子眾多撫養困難的,可由百姓自己上報給駐各州縣的“龍驤衛”,經朝廷審議後,由官府給與百姓糧食銀錢上的補助。   “兵器研發院”自經柴宗訓下令加緊研發提升冶煉技術後,日夜鉆研,終於在開熙三年九月時,研發出了一種新的冶鐵技術,摻以極少量其它礦石,並改進淬火工藝。   以此製作的刀劍,堅韌耐用、鋒口極利且不易折,已勝過六穀番的刀劍製品。   柴宗訓接報後大喜,乃每月投入五萬兩,命兵工廠生產此種材料製造的刀劍兵器,經幾個月的生產,目下已有三萬餘把製式刀劍裝備“龍驤軍”。   宰相範質、三相魏仁浦因年近六十,精力衰退,且資質平庸,又自知非皇帝柴宗訓心腹,已分別於開熙四年元月、三月請辭,告老還鄉。   皇帝柴宗訓擢李濤為宰相兼吏部尚書,王著為次相兼戶部尚書,呂蒙正為三相兼禮部尚書。   呂蒙正也成了自唐朝以來,最年輕的拜相之人。   第二天,五月八日早朝時,宰相李濤出班奏道:   “啟稟陛下,前日消息傳來,武清軍節度使、割據潭州一帶的周行逢,於開熙三年十月間病死,遺命其子周保權即位。   周行逢少年參加靜江軍時,有“結義十兄弟”,獨張文表尚存。   今年元月間,張文表聽聞周保權即武清軍節度使之位,不服起兵,攻打潭州。   周保權以大將楊師璠率兵抵擋張文表,同時遣表至汴京向我大周求援。   唯陛下裁之。”   柴宗訓微微頷首,轉眼看向武將隊列第一排的“龍驤衛”指揮使張詠,道:   “張愛卿,對於武清軍之事,你如何看?”   張詠此時已是一位十八歲的魁偉彪悍青年,他出班道:   “回稟陛下,南平與武清軍周行逢二地,自唐室傾覆以來,割據已有五十年。   今武清軍周行逢已死,內部爭權奪利,且其兵力薄弱,臣以為此時正是陛下收取南平之良機!”   柴宗訓聽後沉吟起來。   經軍中高級軍官三年輪調製,開熙三年底,韓通、張永德、李重進三人已輪換任職。   韓通現任侍衛親軍司都指揮使,李重進為殿前司都點檢,張永德外派為歸德軍指揮使。   軍中中低級將領皆不做調動,柴宗訓也是想逐漸切斷大周軍中派係勢力。   李重進出班道:   “啟稟陛下,臣願統殿前司為陛下出征武清軍!”   柴宗訓微微頷首,不置可否。   王著出班道:   “陛下,自開熙元年我大周得鄂、安、光三州,與南平、武清軍相鄰以來,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威壓二地,其每年以財帛貢我,民力已疲敝,而兩地又相鄰。   臣有一策,可一舉將此二地收為我大周國土!”   柴宗訓大喜,道:   “太傅快快講來。”   王著微笑道:   “陛下,臣的計策是“假虞滅虢”之計!   從我大周發兵攻打潭州武清軍,最近最好走之路乃是途經南平。   陛下派禁軍或“龍驤軍”借道前往征伐武清軍,南平高繼沖懼我大周軍威,必不敢拒。   則我大軍可趁勢一舉拿下南平,之後再南下攻取武清軍,是一舉收二地也。”   柴宗訓心中沉吟:   “目下朕的“龍驤軍”、“龍驤衛”實力已足,已不須再對各地節度使忍讓,到了削藩、徹底收回地方上軍權的時候了!   軍隊不收歸朝廷,則戰亂永無寧日,兵頭層出不窮。   隻是僅有三年前“揚州之戰”一戰之威,加上朕現在年紀還是小了些,不如先收南平、武清軍兩地立威,趁機練練兵。   回頭再來收拾朕大周各地的節度使。”   柴宗訓道:   “太傅之策極佳!南平、潭州二地,多年戰亂,百姓盼望和平已久。   今兩地的節度使均於去年新喪,內部分崩離析,正宜一舉收歸朕大周治下!”   殿中眾臣見皇帝已定戰略,當即商議起由誰統軍出征來。   最終柴宗訓拍板,決定由“龍驤軍”一兵團第一軍呼延瓚率軍三萬出征,皇帝柴宗訓的心腹太監賀耀(小六子)為監軍。   限五日內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