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領了劉備的軍令後,馬良又獨自來見諸葛亮。 馬良一向都是將諸葛亮視為兄長來對待的,來見諸葛亮既是為了公事也是為了私事。 諸葛亮早料到馬良會來,提前準備了棗糕茶水靜候。 馬良也不客氣,與諸葛亮同席而坐。 諸葛亮的眉宇間有幾分凝重:“主公應該已經給你說了,雲長要伺機攻取襄樊的事吧?” 馬良點頭:“兄長可有言語叮囑?” 諸葛亮凝聲道:“曹操雖然在漢中失利,但如今依舊坐鎮長安,為避免曹操再寇漢中,主公在漢中和西川留下了大量的兵馬防備。” “荊州的戰事,除了雲長外,就隻有進攻東三郡的孟達有兵馬可以呼應。” “然而,東三郡的太守士民,向來都以曹操為尊,即便孟達奪取了東三郡,也難以在短時間內令山民依附。” “倘若雲長進攻襄樊失利,東三郡的士民為求自保,極有可能再降曹操。” “故而,雲長能否攻下襄樊,直接關係到主公能否打通整個漢水水路、橫跨荊益的大戰略。” 馬良凜然道:“君侯驍勇善戰,若攜主公漢中大勝的威勢去打襄樊,我以為君侯必勝。” 諸葛亮徐徐而道:“倘若君侯的後方安穩,定能拿下襄樊;但江東的孫權,一直都對南郡虎視眈眈,若曹操再以利害遊說孫權,孫權定會滋生二心。” “自魯子敬去世後,主公與孫權的盟約就岌岌可危,陸口的呂蒙也時常有奪荊州的野心。” “君侯雖然驍勇善戰,但卻跟糜芳和潘濬不和;若無戰事則罷,若遇戰事,必生內患。” “我令阿喬入荊州,便是讓阿喬去荊州解決君侯北伐時可能存在的後方隱患。” “我知季常才華過人,但這次去荊州,季常行事要多考慮阿喬的提議。” 馬良肅容道:“兄長是了解我的,我雖然自詡才華,但無驕矜之心。兄長叮囑,我銘記在心。” 諸葛亮暗暗鬆了一口氣。 雖然了解馬良的為人,但諸葛亮行事謹慎,故而在馬良臨行前又多叮囑了馬良幾句。 諸葛亮又取出一封書信:“這是我給阿喬的回信,就請季常代為轉交了。” 馬良不敢怠慢,小心翼翼的將書信貼身藏好。 “兄長,我還有個請求,希望兄長能將幼常調入兄長麾下。”馬良談完了公事,就開始談私事。 馬謖同樣是以荊州從事的身份跟隨劉備入川的,劉備入主西川後,馬謖先任綿竹縣令,後改為成都縣令,如今在益州南部出任越嶲太守。 相對於在地方任職,馬謖更希望能入軍師將軍府邸參與討論軍事謀略,故而頻頻給馬良來信,希望馬良能在諸葛亮麵前進言。 這次去荊州替調潘濬出任荊州治中,馬良也不知道要待多久,故而在臨行前向諸葛亮進言。 畢竟是自家弟弟,馬良始終還是得照顧一二的。 諸葛亮對馬謖的器量也素有欣賞,當即允諾道:“主公最近在討論漢中諸將的功勞,待有了出任越嶲太守的適合人選,我會酌情考慮,將幼常調回的。” 見諸葛亮給了承諾,馬良內心也安穩了不少。 聊了片刻,馬良就起身離去。 諸葛亮則是靜坐思考:“幼常器量寬宏,又善軍計,是個可以培養的大才。” “但喬兒又曾私下點評幼常雖然有才名,但心性不穩,容易急功近利;若要用幼常,需磨礪其心性。” “喬兒極少點評人。我應該多考察下幼常的心性了。” 諸葛亮對馬謖的才能一向很認可的,若無諸葛喬私下裡刻意的提醒,諸葛亮也不會有考察馬謖心性的想法。 論謀略,諸葛亮的謀略世間少有,但對用人上,諸葛亮依舊有名仕常見的缺點,容易疏忽對心性的考察。 但這也不能全怪諸葛亮,名仕之所以是名仕,就因為這些名仕多多少少都是有過人之處的。 而如廖立、馬謖這樣的名仕,不僅嘴上能吹,手頭也的確有不俗的實務能力。 若不是諸葛喬有歷史天眼的先知先覺,也想不到馬謖和廖立在心性上會有嚴重的缺陷。 譬如呂蒙奇襲三郡時,最前線的長沙太守廖立,直接跑了。 劉備在長沙、零陵和桂陽的官吏其實也很憋屈的,一覺醒來,兵臨城下。 要知道,廖立先被任命州從事,很快就被任命為長沙太守,連龐統初來都隻是個縣令。 再拿同樣是州從事的馬良對比,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馬良是通過諸葛亮的舉薦才當的左將軍掾,而左將軍掾不止馬良一個,長沙太守卻隻有廖立一人! 可以說,當時的廖立在劉備麾下稱之為風雲人物也不為過! 可想而知,廖立不戰而逃,對三郡的士氣打擊有多嚴重。 能被劉備和諸葛亮同時看走眼的,也就廖立一人了。 劉備給諸葛亮說馬謖言過其實,估計也有廖立的陰影在前。 馬謖同樣離譜,以馬謖在南中獻攻心計的水準,怎麼看都不像是個不通謀略的。 諸葛亮也是將馬謖當接班人來培養,擔心直接提拔馬謖不能服眾,於是給馬謖送了個街亭的軍功。 要知道怎麼守街亭、街亭守多久,諸葛亮都是提前布置好了的。 怕馬謖初次統兵會出現疏漏,諸葛亮還讓副將王平跟著馬謖,又讓高翔駐屯柳城策應馬謖。 隻要馬謖按照諸葛亮的軍令行事,栓條狗都能拿軍功。 結果馬謖非得去表現下自己,想兵出奇招擒殺張郃,反被張郃給揍了。 庸才很容易辨別,最難辨別的就是廖立馬謖這種有才能,但心性不穩的。 諸葛喬同樣也很清楚。 連劉備都勸不了諸葛亮,若隻說馬謖“言過其實”,反而會讓諸葛亮降低對諸葛喬的評價。 但若是扯上心性,諸葛喬的觀點就不同了:我承認馬謖是有大才的,但馬謖,他沒阿父你謹慎啊!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心性不謹慎,如何能論軍計、論統兵?
第35章 諸葛亮對馬謖不信任了(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