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韃靼依附(1 / 1)

“王爺——城外來了一批人馬,足有三四千人,現在城門已經緊閉,可那些人說事要見王爺。”葉宗的嗓門大的很,人才到的大院影壁處,聲音已經傳到大廳裡麵。   朱祁鎮眉頭一皺,這北麵調的兵,怎麼這麼快就到了?幾人都不約而同相互交換一下眼神。   葉宗看起來很是焦急,沒有讓傳令兵前來報信,而是自己親自催馬而來,一路上不知撞翻了路上多少商販的攤檔,以至於現在他身上的衣甲還掛著幾根青綠的菜葉子。   “葉將軍怎麼如此狼狽,不太像你平日作風啊!”朱祁鎮也不急,還是跟這大塊頭打著趣。   “哎,王爺,要是那些小毛賊也就算了,這次可不一樣,是蒙古人,蒙古人來了,三四千人吶,指明要找王爺你親自出麵。”   “蒙古人?瓦剌吧,這離著互市還有一些日子,而且他們互市應該在特林府啊,怎麼跑這邊來了?”   當日朱棣和脫脫不花擊掌為盟,在特林府定下互市的約定,李賢還是在的,而且他對當時自家王爺的做法十分贊賞,畢竟既能得到對方的牛馬羊,己方通過這些互市還能賺取到生存的空間,喘息的機會。   不過這時候李賢也有點摸不著頭腦,按說瓦剌人還算是講信用的,斷不會這麼毫無征兆地毀約,“難道是也先的人馬?”李賢沖口而出。   朱祁鎮頓時也是眉頭一皺,如果也先來了,自己無論如何也抵擋不了這個老對手,非得皇祖爺親自出馬不可,可他老人家說了不出來救不出來,幾次三番自己找他,他卻連個屁都不放一下。   “先去看看,如果是也先的話,恐怕早就攻城,而且也不會隻有幾千人馬這麼少。”   毛剛李賢,一左一右陪著朱棣策馬而行,前後護衛不下數十人,這樣一抽調了人手,府裡也就隻有五十人的護衛,偌大一個王府也略顯有些不足。   “那些人,衣著旗號都和瓦剌人十分相像,隻是領頭的人居然漢話流利,而且離著七八裡地就停下,若不是他們主動到城下呼喊,我們斥候都沒發現,直到我們把百姓收攏入城,關上大門後,他們的大部隊才到城外停下。”   “居然,這麼有禮貌?”毛剛這老粗聽了都覺得好笑。   朱祁鎮在城樓望下去,果見前麵半裡開外的平地上,一隊蒙古人的隊伍排開,隻是彎刀弓弩都在腰間,也沒有旗號,看起來不是要打仗的架勢。   “王爺,是我們啊,這些是韃靼部的騎兵,韃靼部已經同意南遷,歸入奴兒乾都司。”   四千五百名韃靼騎兵,兵備衙門傾巢而出搭建營房和馬廄,連續三天三夜,才算是把這批人馬安頓下來,這是後話。   在城下溜達的付星和馬正二人,見朱祁鎮出城,連忙下馬跪迎,“王爺韜略英明,那韃靼部糾結了幾日便從了。”   自從當日朱棣南下聯結女真部的時候,一身瓦剌裝扮的付星,領著近百人騎兵往北而去,數百裡外的草原,正是被瓦剌崛起而擠壓到這大草原邊緣的韃靼人。   瓦剌裝扮的付星他們,打著脫脫不花的旗號,在這片操場上晝伏夜出,截殺追逐水草的牧民,驅散成群的牛羊,甚至偷襲那些零散的居住地。因為付星和馬正都教會了這些手下基本的瓦剌話,所以這將近半個月的襲擾中,沒有人知道這些假瓦剌人的身份。每次行動,付星都留下足夠多的活口,讓他們能成為目擊者,成為流言的發起者。   一時間這草原上的韃靼人都被激怒,聚在一起讓自家頭領能率兵出戰,反擊瓦剌。而同樣的手段,被付星他們用到了附近的瓦剌部落身上,這百餘人就成了草原上的攪屎棍,韃靼人的頭領本來想著自家實力太弱小,無法與瓦剌抗衡,便強自把各個部落報復的沖動給壓了下去。   可瓦剌人不一樣,在受到付星他們的侵擾後,沒有幾天,便集結了幾個部落的青壯,組軍將近一萬人,浩浩蕩蕩南下直逼這一片韃靼人的地盤。蒙古人之間的拚殺,無不是以滅族為目的,打不贏要不你就跑,沒有戰場上投降的說法。在戰場殺戮後剩下的隻有女人和高不過車輪的孩童。男人要投降,隻能在開戰之前,或者逃跑之後。   韃靼人損失了幾處營地後,這最後的草場也顯得更加支離破碎,失去了草原的蒙古人就像離開了水的魚兒,這數萬人的部落居然都渾渾噩噩地呆在草原邊沿,既不想降,也不敢打。   直到付星他們恢復了明軍裝束,以桓王使者身份前來調停,雙方才算是收起刀槍弓弩。韃靼的頭領見這片草場已經陷落,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自家也折損了不少人,正是心灰意冷要往東麵穿過山嶺去尋找新的牧場。   付星勸道:“東麵是北山女真的地盤,瓦剌人尚且要讓那些野人幾分,何況你們。反而是南方,成為奴兒乾都司的子民,領取荒地,教導你們種養之外,還可以讓你們幫助養馬,獲取酬勞,以此抵消各種賦稅。”付星的口才可真不是蓋的,熟悉蒙古的他,把韃靼人的心理揣摩透了,盡管可能要放棄多年來追逐水草的天性,放棄那些成群的牛羊,可眼前這一片草原,還有上萬的牛羊馬匹,不都被瓦剌人搶走了嗎,既然已經一無所有,那不如南下投入瓦剌的對手懷中,日後再行復仇,把失去的草原和牛羊重新奪回來。   付星可不管你日後什麼時候重新殺回草原,他要的是眼前能把這幾萬蒙古人拉攏回去,這都是養馬的能手,騎兵的精銳。   按照朱棣先前下的手諭,付星很容易地在幾個與瓦剌地界交接的衛所,安頓了這批韃靼人,而各個衛所的管事和指揮,也都按先前頒發的連坐之法,把韃靼人和漢人混合雜居,裡長,亭長,一個不少,土地卻也沒有少給,農具糧種,草種也有,甚至也借出了一些羊羔馬駒,以類似青苗法的手段,讓這些韃靼人把牛羊馬匹養大後,再以送還部分給官府,這就等於免費幫官府養牛羊了。   而就連這些韃靼人最為羨慕的漢人學堂,他們也可以去上課,漢化其實是這些周邊部落最崇高的一個願望,即使他們總是來掠奪漢人的土地和財物,可能在寨子裡說一口流利漢話,能認上一些漢字,可是極受部落尊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