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離開北京(1 / 1)

典禮結束,朱升剛出了太和殿,一幫明朝降臣追了過來。   “陛下今日能脫困南下,臣高興萬分,全賴列祖列宗保佑矣。”   前首輔魏藻德撲在朱升腳下,涕淚橫流、泣不成聲道。看其因君王脫困而激動萬分的表情,誰也想不到他曾在李自成牛金星麵前痛罵崇禎失德。   “恭喜陛下脫困,我大明社稷有救矣。”前兵部尚書張縉彥跪在地上,激動地淚流滿麵。仿佛忘了當初是他前往順營接洽,試圖打開宣武門投降。   “恭喜陛下,賀喜陛下。”   一個個大臣跪在地上,向他們的君王送出最誠摯的祝福,其態度之虔誠正如當初他們向順軍跪地請降時一樣。   看著烏泱泱跪了一地的前明大臣們,朱升就覺得腦袋嗡嗡的,也說不清楚自己是什麼感覺。   對這幫沒有骨頭的大臣,朱升是發自內心的厭惡。不僅討厭麵前的這些人,甚至對明朝整個士紳階層都很厭惡。   明朝之所以滅亡,原因有很多。最大的原因便是士紳階層的力量太過龐大,士紳階級太過貪婪!   苦讀經書很多年,一朝中舉進廟堂,入則為官,歸鄉為紳。為官則官官相護欺上瞞下、貪汙受賄,為紳則巧取豪奪、兼並田地。   占據了天下七成田地而不繳納任何田稅,把田稅負擔都轉嫁到小民頭上。依仗功名權勢開辦工坊、商號,壟斷各行各業,繳納的商稅卻少得可憐,以至於朝廷稅收一年低於一年,到最後竟然連兵餉都發不出。   大明可以說是皇帝與士紳共治天下,但到了明末,特別是崇禎朝,罷黜了廠衛後,皇帝對天下的掌控力已經低到極點。   朝堂地方皆為士紳階層掌控,哪怕崇禎罷黜了五十多個大學士,殺了眾多督撫大臣,也改變不了每況越下的局勢。   皇權不下鄉,鄉下更是被士紳們完全掌控,惡意兼並,肆意欺壓,為所欲為,普通小民毫無反抗能力。   隨著陜北一聲驚雷,天下無數百姓揭竿而起開始造反。   說心裡話,朱升對李自成等農民起義者充滿了同情,對眼前這幫文官們則充滿了厭惡。   崇禎死前說的“文官皆可殺”那句話,真的說出了朱升的心聲。   看著眼前跪成一片的官員們,朱升努力回復著心情,他在想自己到底該如何處置眼前這幫可惡的文官。   若按朱升本意,這些人一個也不願帶到南方,全部扔給順軍,該殺的殺,該拷餉的拷餉,全部弄死算球。   可是想想抗清大業,想想華夏的未來,朱升知道自己不能那麼做。   天下烏鴉一般黑,南方的官員和眼前這些軟骨頭沒什麼不同。   首先帶上這幫文官能夠證明自己這個皇帝身份,這些人身上都有汙點,都有把柄在自己手中,要比南京那幫文官好用的多。   再就是目前階段主要任務是抗清,是恢復社稷一統天下,需要團結一切能夠團結的力量,而不能把士紳階層推到敵人那邊。   李自成正是對北京官員太過苛刻,對投降者仍然拷打追贓,才使得吳三桂驚懼,以至於引清兵入關。自己再不能犯這樣的錯誤。   當然用歸用,必須對文官的權力進行限製,再不能像真崇禎那樣自閉耳目。   “爾等都起來吧!”朱升緩緩說道,聲音中無悲無喜,很是平淡。   聽著“崇禎”皇帝平淡的話語,眾文官們心裡忐忑著,因為他們聽不出皇帝的心情。   “陛下,北方形勢嚴峻,為防有變,咱們應該盡早啟程南下。”魏藻德建議道。   朱升點點頭:“你們各自回去準備,後日啟程南下。”   “陛下,行程該如何安排?”魏藻德請示道,目的是為了南下一路上的主管之權。   天子南行,陣容必將非常龐大,路線如何安排,沿途住宿接應,隊伍車馬飲食,事務非常繁雜,當然其中油水也很多。畢竟順主李自成親口許諾,會把一半追繳的臟銀歸還大明,那可是一千多萬兩銀子啊!   身為前首輔,在場官員中官位最高者,魏藻德認為自己有義務擔負起行軍主管的職責。   朱升冷冷的盯了他一眼:“如何安排朕自有打算,用不著你操心。你們記住啟程時間就行,過時不候。”   說完,朱升在李雙喜護衛下徑自出了皇宮,隻留下魏藻德等文官麵麵相覷。   回到宋王府,朱升立刻詢問大同會的情況,然後驚喜的得知李邦華竟然還在北京城中,連忙派人前去召喚李邦華。   “不久前聽聞三河縣順軍兵敗,臣擔憂陛下,便讓劉安率大同會人員先行撤離,臣留在京中等待消息,列祖列宗保佑,陛下安然歸來,臣欣慰萬分。”看到朱升,李邦華泣不成聲道。   “朕無恙,讓愛卿擔憂了。”朱升撫慰了幾句,便把即將南歸的事情說了。   “順主竟然願意放陛下南歸?”李邦華很激動,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順軍剛剛大敗,山海關的五萬人馬也未必能夠安然撤出,按照目前的形勢,順軍在北京恐怕無法立足。建奴強順軍弱,為了對抗建奴,順主便選擇和我大明結盟,這才有了朕的南巡,實際是希望我大明能夠牽製建奴。”   朱升把經過講了一遍,然後問道:“李卿,此事你怎麼看?”   李邦華尋思了片刻,緩緩道:“按說大順和我大明有著滅國之仇,但既然順主願意放陛下南歸,則我大明社稷仍存,仇恨可暫放在一邊。眼下建奴最強,實乃我華夏之大敵,暫時和順軍結盟共抗建奴也是理所應當。”   在李邦華心裡,是不想和順賊結盟的,更不用說承認大順和大明並列,還是順兄明弟關係,這實在是對大明列祖列宗的褻瀆!但既然皇帝在人家掌控中,被逼結盟也是無可奈何。除非能像當年英宗被蒙古人抓住那樣,馬上立個新的天子,則不必答應順賊任何條件。   可是那樣對大明又有什麼好處?眼下的大明隻剩下半壁江山,崇禎和三個兒子皆被俘虜,皇位沒了直係繼承人,南京方麵現在還不知道為了皇位鬧出什麼亂子來,這種情況下隻有崇禎迅速南下,方能讓社稷迅速穩定下來。   所以為了江山社稷,答應順賊一些條件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等到驅逐建奴之後,自能撕毀和順賊的盟約!   接下來,李邦華向朱升詳細介紹了大同會撤離的情況。   自從朱升隨李自成出征山海關後,大同會迅速擴充實力,主要是吸納北京城中的工匠入會,同時開始布置撤出事宜。   目前已經撤出了一千餘人,其中半數以上都是工匠,由劉安帶著,化妝成順軍一路南下,目的地是運河重鎮臨清,準備在那裡和脫逃的皇帝會合。   北京城中剩下會員還有兩千多,若是加上家眷足有過萬人,還未來得及撤離。   “現在既然陛下和順軍結盟,則南下光明正大,我大同會可撤出更多的人,包括會員們的家屬。”李邦華喜道。   朱升點點頭:“朕已經征得順主同意,帶願意跟隨南下的官員百姓南歸。隻是為了南下速度,不能有太多老弱婦孺。”   李邦華擔憂道:“可是會員們的家眷怎麼辦?”   朱升嘆道:“盡可能的購買或雇傭車馬吧,能帶多少帶多少。實在不行,讓他們暫時留在北京......”   從北京到南京兩千裡,要是拖家帶口的話,趕到南京還不知道需要多少時間。建奴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從山海關殺來,實在是耽擱不起。   李邦華緩緩道:“欲行大事,自當仁義為本。陛下一手組建大同會,這些會員也都相信陛下,不能輕言棄之。要不然陛下先帶人南下,臣帶著願意跟隨的會員及家眷緩緩南歸?”   朱升拒絕道:“可是我一路南行身邊也離不開你,要不這樣,我讓張誠留下來,負責帶領他們?”   李邦華知道,張誠是大同會僅有的兩個堂主之一,在大同會地位僅次於崇禎,便點頭同意了。   於是朱升喊來張誠,把事情交代了下去。告訴張誠,自己先帶青壯會員迅速南下,張誠則負責帶領家眷隨後出發。   “我會請順主調撥些軍隊給你負責護送你們前往南方,對了,宣武門教堂的西夷傳教士湯若望他們務必得帶上!”朱升最後道。   湯若望等雖然是傳教士,卻大都精通算術物理等現代科學知識。這些人必須帶上,將來普及現代科學知識發展新式教育還需要他們。   “太子和永王定王是不是和陛下一同出發,臣好早做安排。”臨走時,李邦華想起了什麼,連忙問道。   朱升搖搖頭:“順主沒讓太子他們和咱們一起南下。”   李邦華明白了,太子和永王定王是被留作人質了,目的是防止皇帝背棄和大順的同盟,不過這也是應有之義,可以理解。   朱升則苦笑著,隻有他知道,太子朱慈烺他們並不是被留作人質,而是李自成害怕他們察覺出自己的冒牌身份。畢竟是崇禎的三個親兒子,若是和朱升在一起的時間長了,未必不能看出破綻來。   崇禎十七年五月六日,朱升拜別順主李自成,正式踏上南下的路途。   隨同南下的順軍高層有軍師宋獻策,和都尉李雙喜部下五百餘人,還有自願隨同南下的北京百姓一萬餘人,都是大同會會員及家眷。   再就是北京城內一眾明朝官員,數量多達一千餘,若是加上他們的家眷隨從仆役,光是他們人數就有兩萬多。   實在是被順軍拷打追臟弄怕了,大部分官員都選擇了跟隨皇帝南下,還願留在大順的寥寥無幾。   三萬餘人的隊伍,數量實在太過龐大。   為了提高行軍速度,朱升決定分兩批行進。自己由李雙喜五百騎兵和一千大同會青壯護送,押運著三十萬兩銀子,先期趕往天津。李自成已經允諾,把不久前俘虜的前山海關守軍三萬餘人還給朱升。   剩下的大同會員及家屬則由張誠帶著,緊隨其後南下,因為隊伍中有大量家眷,行軍速度自然比較慢。   “陛下......”魏藻德、張縉彥等官員早早的等在朝陽門外,見到騎馬出城的朱升連忙迎了過來。   “朕要趕往天津,你們跟得上的就跟著,跟不上就隨著大隊在後麵。”朱升隨口說了一聲,策馬就走。   眼看著徑自而去的皇帝,魏德藻等官員麵麵相覷。   “陛下出行,身邊不能沒人護衛,我先走一步,你們可隨著大隊慢慢而行。”魏德藻喊來長子吩咐了一句,牽著一匹騾子騎上追了上去。   “元輔等等我,我隨你一起!”張縉彥連忙叫道,也跟著就跑。   其他官員們見狀恍然大悟,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匆匆交代了家人幾句,也都跟著二人後麵。   朱升聽到聲音回頭看去,就看到數百名官員或騎著騾驢,或步行跟在隊伍後麵,一個個看起來忠心的很。   “這些人當初要是有這樣的表現就好了,也不至於幾天時間北京城就被我大順攻下。”李雙喜見狀笑道。   坐在一輛馬車上的李邦華見狀嘆了口氣,隨手放下了窗簾,他實在不願麵對這幫昔日的同僚。   因為押著上百輛銀車,隊伍行走的速度並不太快,一日也就走六十餘裡。開始的時候,這幫養尊處優的官員們還能跟得上隊伍,慢慢的就跟不上了。   隻是半日的功夫,就有一半的官員被甩的不見了蹤影。魏藻德和張縉彥因為有騾驢乘坐,倒是能咬牙跟上。   傍晚時分到了通州,朱升下令休息一夜,同時利用夜晚的時間,由李邦華主導,對跟隨的千餘大同會會員進行簡單編製成伍。   一千會員再加上李雙喜麾下那一百多大同會火銃兵,被整編為一個營,暫命名為新編第一營。營官暫時由七十歲的李邦華充任。   李邦華當初做督撫時多次帶兵,後來由負責整頓京營,在整編訓練軍隊這塊非常有經驗。   營下設連,連下設排,排下設班,由火銃老兵充任連排班長。是的,朱升已經決定采用後世的軍事編製,畢竟他要建立的是一支熱兵器軍隊,采用後世軍隊編製更為方便。   一夜的功夫,也隻能簡單的確定一下編製,要想形成戰鬥力隻能慢慢磨合。不過從這裡到天津的一路上,都是整編磨合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