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二十二日,曠工十一天的泰昌皇帝朱常洛再次召集早朝。 雖然午門在卯時(淩晨5點)開啟,但參加早朝的官員必須在午夜起床,穿越半個京城,在寅時(淩晨3點)抵達午門候朝。 午門開啟後,百官按照官品高低依次進入,過金水橋在廣場整隊。 從候朝到散朝,官員必須時刻注意儀容,別說咳嗽、吐痰,就連沒吃早飯腳步虛浮,都會被糾儀官記錄下來,等候參劾。 由於神宗多年不上朝,官員們習以為常,泰昌即位後,文武百官驟然上朝竟不知所措。 當時,還是“泰昌皇帝”的朱常洛對此極為不滿,當即傳諭內閣要求立即整頓:“朕今早禦門,見各官隨從多執灑金大扇......朝儀嚴肅,豈容褻慢!傳示大小九卿科道等官,以後凡遇臨朝,俱要十分謹慎。如仍肆行違禁者,糾儀官指名參來重處!” 所以當八月十一日朱常洛被抬到皇極門躺著聽政時(清順治二年皇極門改名為太和門,這一叫法延續至今),禮科給事中史孟麟對他的諫言也算是以彼之矛攻彼之盾了。 “皇極門不是到了嗎,怎麼還在走啊?”內閣首輔方從哲詢問帶路的太監。 “方閣老,是這樣。皇爺吩咐,從今天開始,上朝就不再皇極門而在乾清門了。”太監回答道。 “乾清宮,那是寢宮啊?這成何體統。”太監並沒有壓低聲音,所以隔得很遠的禦史左光鬥也聽見了。 “哼!”太監陰陽怪氣地說道:“隻是讓你去乾清門,又沒讓你進乾清宮,聒噪什麼。就你個芝麻綠豆大的官,想進皇爺還不一定讓你進去呢。” “哈......哈哈哈!”不知道哪個人起了頭。大半數官員突然笑了起來。 從這一笑一默間能很清楚地看出兩派的勢力對比。東林黨單黨人數最多並以言官為主,但齊、楚、浙及其他小黨加起來的人數卻多於東林黨。 “肅靜,成何體統!”再怎麼說方從哲也是百官之首,就算再看不慣東林黨,也不能讓內臣看了外臣的笑話。 半刻鐘後,百官趨進乾清門。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方從哲領頭,對皇帝行五拜三叩大禮。 “眾卿平身。” “謝萬歲!” 這一幕看得朱常洛五味雜陳。 “太子”朱常洛在父皇的重壓下熬了三十多年,隻一夜風流就將這來不易的無上寶座讓給了另一個人......希望他不是死了,而是代替了我,雖然研究員的工作也不輕鬆,但少了亡國之危的千鈞重擔,多了會真正愛他的父母雙親也是極好的...... 官員行禮完畢後,鴻臚寺卿唱:“奏事”。 實際上,每次上朝,奏什麼事、奏哪幾件事、哪些衙門的官員需要進殿奏事或是陛辭,都是提前定好的。像楊漣那種擅自跳出來,一口氣把戶部、工部、兵部、先皇內帑、皇帝內帑拖在一起批判的行為是有很大風險的。 如果換個脾氣稍微差點的皇帝,再遇上哪個人參他一本,就算不進去也得丟官。不過話說回來,對明代的言官來說,丟官入獄不見得是壞事。 當某位官員奏完一件事,皇帝當場就會有簡單的批復。這是因為上奏的事情早就提前挑選好了,內閣票擬和司禮監批紅的流程也走完了。皇帝隻是重復一遍他的意見。除個別還有爭議的問題外,這個意見通常是“照準”。 如果奏疏及皇帝的決定涉及某個具體的辦事衙門,那相應的衙門主管就會回答,“某某衙門知道”或是“某某衙門領命”。 比如八月十一日,吏部尚書的周嘉謨遞上來的人事任免名單,其實已經得到了“泰昌皇帝”的同意。如果前晚他沒有“連幸數人”,而是精神矍鑠地來上朝,走完最後一道過場式的程序。那麼齊、楚、浙三黨將一敗塗地。 但歷史上的“泰昌皇帝”一病不起,不僅沒來參加十一日的朝會,反而緊接著就是“紅丸案”、“移宮案”,直到一個月後泰昌皇帝龍馭上賓,年僅十四歲的天啟皇帝登基,東林黨人才又拿出名單並得到新帝的首肯。 今天的朝會上,吏部尚書周嘉謨被安排到了禮部尚書兼東閣殿大學士沈?,及刑部尚書協理京營戎政黃克瓚的後麵,這讓東林黨非常不安。 不過有另外一件事讓他們心裡感到些許安慰——被指與劉一燝勾結的司禮監秉筆太監兼禦藥房掌事崔文升,正與內廷第一紅人司禮監秉筆太監兼提督東廠王安,一右一左地分站在皇帝兩側。 這是一個非常微妙的政治信號。 “咳咳!”禮部尚書兼東閣殿大學士沈?咳了兩聲,然後從方從哲身後走出來,行至禦前跪奏道。 “鄭貴妃,以於理不合為由,上表提請聖上收回大行皇帝封後遺詔。望聖上恩準。”鄭貴妃上的表奏是找人代筆的,引經據典地將楊漣說的那兩條擴寫得洋洋灑灑、情真意切,但總結起來就這點兒意思。 “準奏。”朱常洛微微點頭。 沈?奏畢,起身退回原來的位置。緊接著刑部尚書協理京營戎政黃克瓚出列跪奏。 “‘給事中吳亮嗣劾左都督鄭養性案’,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已揀選本部官員如奏。望聖上恩準,並遣司禮監太監協辦此案。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三法司官員的名單就擺在朱常洛的案前。 “準奏。”朱常洛看了一眼。不愧是無黨的黃克瓚,審案官員的裡既有東林黨又有浙黨、楚黨,還有黃克瓚自己。 黃克瓚很清楚,所謂的“給事中吳亮嗣劾左都督鄭養性案”,隻是“貴妃移宮案”的延伸。貴妃既然服軟,這件事就該到此為止,不要再擴大了。再搞出一個“泰昌黨爭”隻會讓“薩爾滸戰役”後一蹶不振的遼東局勢雪上加霜。 齊楚浙、東林黨這兩派不在意皇帝對熊廷弼的恩賞,但頗曉兵事,並一度出任兵部尚書的黃克瓚對此很敏感。他判斷,新君目前最關注的事情定是遼東兵事! 如果他沒猜錯,無論鄭養性死不死,都會被抄家,而抄出來的錢將全部投到前線去。他的依據是:十一日,聖上下旨停修皇極殿。 “崔文升去禦藥房總管職,仍留司禮監秉筆,並參審‘鄭養性案’。”朱常洛言畢,廷下一片嘩然。 三句話,三個意思。 崔文升去禦藥房總管職可以說是皇帝的家事。這件事拿到廷上公開說,意味著皇帝以一種特殊的方式承認了自己的過錯。楊漣大概率不會死了。 仍留司禮監秉筆。說明崔文升並未因“勾結外臣”一事遭到皇帝的厭棄,同時劉一燝及東林黨順利過關。 參審“鄭養性案”。則表明鄭貴妃曾經的內侍太監徹底與舊主劃清界限,以後不要再用這件事情來攻擊崔文升了。 “奴婢謹遵聖意。”崔文升長出一口氣。 能做陛下的狗,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